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别再鼓吹隋炀帝杨广了,看看杨坚去世时给他留下多少政治资本!

别再鼓吹隋炀帝杨广了,看看杨坚去世时给他留下多少政治资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794 更新时间:2023/12/16 18:54:04

隋朝只经历了隋文帝和隋炀帝两代,作为隋朝灭亡的直接负责人,隋炀帝杨广本应受到历史的指责,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为其歌功颂德,再加上小说和部分影视作品的渲染,杨广甚至还成了一代明君,而隋文帝杨坚反而变得默默无名了。对于这个一手缔造了隋朝奇迹的开国皇帝来说,实在不公平,因为,杨广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啃老本的“皇二代”而已

有人可能会反对这种观点,认为这是在诋毁杨广,那咱们不妨回顾一下杨坚在当时的成就:

成就一:统一中国

这是杨坚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东汉末年开始,中国就进入了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一个时期,只要有点实力都快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三国、两晋、五代十国轮番登场,在将历史装扮的五彩缤纷的同时,也将大好河山折腾得四分五裂、支离破碎。

由于常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尸横遍野,人口损失的幅度也成为历史上最显著的时期之一,经济的发展遭到重创,文化领域更是几乎陷于停滞。

杨坚从掌权开始就致力于一统天下,在平定南陈后,终于结束了中国长达400余年的分裂局面。单凭这一点,杨坚就足以名垂青史

成就二:设立三省六部制

杨坚称帝后,认为北周的“六官制”过于陈旧,于是,研究并创立了“三省六部制”。三省也就是:尚书省,负责处理全国政务;内史省,负责诏书的起草等;门下省,专门负责审查官员及案件。三省的负责人都是宰相职位,互相协作。尚书省之下又分为六部,各司其职。

在地方官制上,取消州、郡、县三级制,实行州、县两级制。淘汰了大批闲散官员,节约开支的同时又提高了地方的执政效率

隋朝之后的唐、宋、元、明、清,虽然历代皇帝的执政理念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沿袭了这种行政构造,直至封建王朝灭亡。

这一改革该不该被载入史册?

成就三:创立科举制度

隋文帝始终认为,士族门阀势力是国家的一个隐患,也是造成中国数百年动乱的一个毒瘤,但是,强制取缔又不现实,很有可能遭到反弹。如何限制士族门阀势力的扩张、保障中央集权不被破坏就成了一大难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坚于开皇年间果断废除延绵已久的九品中正制,实施科举制度,通过科举来选拔人才。隋朝最初的科举只有两科,即秀才科和明经科。可秀才科要求过高,中者寥寥无几,而明经科又过于普遍,中第人数较多。有鉴于此,后来又增设了进士科,房玄龄等人都是进士科出身

完善后的科举制度也被后世朝代所沿用,杨坚此举算不算一个攻功绩?

成就四:律制改革

杨坚的律制改革集中体现了一个“仁”字

隋朝建立之初的律例是综合了北魏和北齐的律例而成,但那些律例并不公平,更像是在维护贵族阶级的特权,而且,那些律例强调的核心就是“重刑”,这些和杨坚决定实施的认证相斥,于是,从称帝开始,杨坚就命杨素、常明等人制定隋朝新律。两年后,又让常威、牛弘等人进行弥补,这才形成了隋朝的律法

隋朝律法虽然也照顾了士绅贵族的利益,但也对他们进行了约束,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对酷刑的废除。杨坚不但废除了宫刑、枭首、辕刑等多种酷刑,还取消了81条死罪、154条流放罪。另外,隋朝老方法还规定,死刑犯人不能在本地处决,必须送大理寺复审,复审后还要交尚书省奏请皇帝裁决。几年后,又规定死刑犯人必须经三次奏请才能行刑。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冤案、错案的发生,也给了犯人充足的上诉时间,在杨坚实施仁政最直接的表现

当然,除此之外杨坚在军队还改革了府兵制,为了加大粮食储备在各地大建粮仓,这既保证了国家的稳定,也增强了朝廷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在杨坚的努力下,隋朝的经济出现强劲增长,农业、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制茶、陶瓷、乃至造船业也都突飞猛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诸多发达的商业城市,像洛阳、荆州、吴郡、余杭等

杨坚统治下的隋朝,处处都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可是到了隋炀帝呢?杨广生平取得了哪些成就呢?直白点说吧,除了大运河,还是大运河!至于什么迁都、高丽战争等等,对不起,那都是杨广为了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而采取的手段,结果,弄巧成拙,造成了隋朝的灭亡。

杨坚执政时,耕地、人口、军事、经济、乃至粮食储备都大幅增长,就拿粮仓说,《贞观政要》中记载,贞观十一年,马周曾对唐太宗说:“隋家储洛仓,至今未尽”。也就是说隋朝灭亡20年的时候,隋朝粮仓里储存的粮食还没有吃完。由此不难想象,杨坚去世时给杨广留下了多少资本!

隋炀帝前期社会之所以能稳定发展,应该归功于杨坚的励精图治、以及他为杨广留下的所有资源,可杨广并没有展现出一个帝王应有的高瞻远瞩,整日沉迷酒色,致使朝纲混乱、怨声载道,再加上杨广的残暴统治愈发不得人心,最终演变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天下大乱时,杨广也死于政变之中。

就此看来,杨广的执政能力根本无法和杨坚相比,杨广更像是一个坐吃山空的“皇二代”罢了!

更多文章

  • 羊献容:晋惠帝皇后,嫁给匈奴君主刘曜,生育3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羊献容,出身羊氏高门,地位显赫。如果是盛世年代,羊献容嫁个好人家,相夫教子,平淡而快乐,终了一生。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许多高门子弟的人生轨迹改变了。司马炎在选择“储君”问题上犯了糊涂,非要册立“愚痴”的司马衷,丢失了祖宗基业。290年,司马炎病逝,司马衷继位,“毒后”贾南风掌权,天下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靠什么洗白自己?专家:影帝级演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多大年龄,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完整版,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片段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大获全胜,而当他彻底控制住局势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想着如何洗白自己。毕竟他作为次子,击杀长兄,让父亲禅位,这些都足以将其定义为不忠不孝之徒。如果是一个昏庸残暴,目光短浅之辈,自然不用在意这些,而李世民则不一样,他是立志要超越秦皇汉武的人物,自然不希望自己留下如此恶名,于是,“影帝”

  • 后宫妃子太多如何雨露均沾?唐玄宗想出两个办法轻松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玄宗的妃子等级排名,唐玄宗一共有多少个妃子,唐玄宗的妃子和皇后

    提起唐玄宗,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与杨贵妃之间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看上去似乎是一个专情之人。然而你要真的这么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要知道杨贵妃一开始本来就是李隆基的儿媳,能做出这种事情的唐玄宗,后宫自然不可能小。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新唐书》曾记载:“开元、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也就是说,唐

  • 武则天的面首和尚薛怀义,为什么要一气之下火烧明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薛怀义简介,刘晓庆武则天和薛怀义吻戏,薛怀义修的明堂是什么

    话说武则天独揽朝政后,她品尝到了什么是权力的滋味,这是一种心理上无法言喻的满足感。但生而为人,总有七情六欲,生理上的满足也必不可少,她也需要温情来填补自己寂寞空虚的心。所以在私生活上她也是骄淫放荡,很多男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她的第一位面首冯小宝,也就是后来的和尚薛怀义。卖药郎中摇身一变成和尚很

  • 为增加人口,南朝刘宋定下这样的规矩,百姓吓得赶紧结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南朝刘宋简介,南朝刘宋刘子业父亲,南朝刘宋南陈的意思

    在古代,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非常重要的指标,因此,当时的统治者都希望百姓尽早结婚,甚至还为此制定了很多相应的政策。比如《春秋·毂梁传》记载周代“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看上去三十、二十好像与现代差别不大,然而这却是要求结婚的最高年龄,也即是说,百姓必须在这个时间之前成亲。如果没有做到,那就相

  • 史上最牛老丈人,五个女儿全部嫁给了唐德宗,至今无人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德宗岳父,唐德宗与他的儿子关系,三个女儿不要彩礼的老丈人

    唐德宗李适早年在大唐王朝最繁荣昌盛的岁月(开元之治)中度过,他的父亲就是《大唐荣耀》中的男主广平王,也就是后来的唐代宗李豫。随着安史之乱的到来,14岁的李适跟着曾祖唐玄宗出逃蜀地,在这盛衰变迁之中,李适和众多的皇室成员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饱尝了战乱家国之痛。公元779年,随着父亲唐代宗李豫的驾崩,

  • 史上最无耻的宰相,为上位娶60岁老妪为妻,被唐玄宗赐一罕见姓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便是窦怀贞,窦怀贞本来也是名门之后,父亲是唐高宗时期的左相窦德玄,爷爷是隋朝西平太守窦彦。而他自己从小上进,一步步从清河县令做到了御史大夫。但是,窦怀贞仍不满足,并且堪称毫无节操。当时是唐中宗李显在位,韦后专权,窦怀贞便开始千方百计巴结韦后。具体怎么做呢?先改名,因为韦后的父亲叫韦玄贞,窦怀贞

  • 苏峻之死:诉说东晋王朝的辛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苏峻之乱简介,东晋猛人苏峻结局,两晋南北朝苏峻

    司马睿能当皇帝,靠运气,而不是实力。司马睿是晋朝的“疏宗”,跟司马炎的血缘关系很淡,若不是“八王之乱”时司马诸侯相互残杀,石勒又杀了56位王爷,也轮不到司马睿当皇帝。317年,长安陷落那一刻,司马睿在江东称帝,史称“东晋”。但是,东晋的根基并不稳,皇帝没有掌握大权,内部派系林立,相互厮杀,恢复中原只

  • 孙皓:东吴末代帝王,主动归降西晋,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吴孙皓之死,孙皓老婆简历,孙皓墓

    孙皓,孙权的孙子,东吴末代帝王。孙皓聪明活泼,非常讨祖父孙权欢心,但生活并不幸福,差点小命不保。父亲孙和在“两宫之争”中失败,不但失去了太子之位,还被处死。没了父亲保护,孙皓经常被宗室族人欺负,故而心怀愤恨。264年,孙休病逝,孙皓迎来命运的转折。张布、丁奉等将领,违背孙休“遗诏”,拥戴孙皓继位。孙

  • 古代一罕见动物,晋朝皇帝见一只杀一只,如今已经灭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十大最恐怖的动物,古代有哪些可怕的动物,古代最凶残的动物

    不过夏桀虽死,臣子联合固然是阴谋,但最后大战却是明面上的事情。到了后来许多人就聪明了,比如在战国时代,很多人会训练杀手,或者直接招揽这样的人。比如路上看到个乞丐,给了他一点钱,乞丐就会因为感恩而卖命,最终替人刺杀那些王者。因为早期的一系列的刺杀,也让各国的君主们变得聪明了,出入都要带一些亲卫在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