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居正晚年曾想为身后事做出安排,但却一一落空,最终导致被清算

张居正晚年曾想为身后事做出安排,但却一一落空,最终导致被清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239 更新时间:2024/1/15 21:07:53

一、张居正的安排

乞求提前致仕其实从万历八年(1580)开始,张居正便自觉身体不好,上疏请求万历皇帝允许他提前退休。他在《疏乞休》中讲到:现在一切都步入正轨,皇帝大婚已举,外患已除,内忧稍定,天下升平,且高位不可以久居,大权不可以久握;而自己身体素来羸弱,又兼任重力微,积劳过重,形神俱疲,血气早衰,须发变白,不堪大任;希望能够赐臣骸骨,生还故乡。但是没有得到准许。

万历九年(1581)五月,张居正五十七岁,身体疾病越加严重,真正地病倒了。张居正再次上《乞骸归里疏》,但是万历皇帝只给了他一段时间的假期。后来又改成《再恳生还疏》,接着上疏请求致仕。可惜他至死都没有得到同意。

张居正想要提前致仕其实有以下两方面考虑:

首先,他的身体情况自己最为清楚,尽管医生诊断说没有太大事情,但是他却明白朝廷的繁重事务会对身体造成多大的损害,早一日退休可以多进行休养,说不定病情就会好了。而这段时间里,他又可以从容作出很多安排。即便退休了,但是他建立的官场体系仍然在,可以慢慢地推动朝政从张居正时代向后张居正时代慢慢过渡。这些都可以在自己的监管下进行。对于一个习惯掌控一切的张居正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结局。

其次,历史告诉他,功成身退才能够保全晚节。这就是他最初所说的“高位不可以久居,大权不可以久窃”。威权太大,掌权太久,容易出现功高盖主的情况,到时候只有死路一条。他想以此避免皇帝的猜忌,或者小人的谗言。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张居正请求致仕是在演戏,是一种以进为退的手段。其实在笔者看来,他应该是真心实意的。当然他心中还是有自己的计较的。

提供内阁首辅的继任人选张居正在去世前一天,与司礼监太监冯保商议,匆匆忙忙以遗书的形式密奏万历皇帝,请求让前礼部尚书潘晟入阁。而潘晟便是他选定的继任内阁首辅的人选。

潘晟曾经在隆庆年间及万历六年(1578)担任过礼部尚书,有一定的资历和人脉。而且他是张居正考进士时的座师,关系算是非常亲密。此外,潘晟为人圆滑,善于处理各方面关系。虽然是座师,但是他对张居正毕恭毕敬,非常巴结。另外,此人并没有太大能力,善于因循行事。

张居正选择他,也是经过多方面考虑的。潘晟的这些特点正好符合他的要求。潘晟在自己死后不会有太大的动作,肯定会继续坚持自己的改革方向,这样就能让自己的改革成果得以保全。而且潘晟是自己提拔上来的,肯定会对自己感激不尽,自己的家人肯定会得到他的庇护。

二、张居正的安排一一落空

张居正从万历八年就开始乞求致仕,但是神宗皇帝一直没有允许。这让他的一切安排都化为了泡影。其实这件事作主的并不止是神宗皇帝,更重要的是慈圣皇太后。

从万历初年开始,慈圣皇太后便开始与张居正合作。她对张居正的工作其实非常满意。虽然她并不太干预政事,但是朝廷的大事小情她都是很清楚的。国库变得充盈,社会更加繁荣,那些让人厌烦的士子和官员都得到了一定整治。她觉得张居正才五十多岁,正属壮年,还可以为朝廷做更多的事。所以她对急于亲政的万历皇帝说:“辅尔至三十岁,那时再做商量。”她希望张居正再辅助万历皇帝十多年,等到他三十岁的时候再还政于皇帝。

而且万历九年,皇帝曾经让太医给张居正看过病。医生说张居正积劳成疾,内伤气血,外感酷暑,并不是特别严重的病。只给开了几副凉药,让他注意休息。这在慈圣皇太后看来,张居正仍然非常健康,可以当得大任。

除此之外,张居正并非一般人。慈圣皇太后也并非一般的女子。她知道将张居正留在京师,留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要比他离开自己视线好得多。要是他有什么举动,她都好察觉。谋反可能不至于,但是暗地里在朝政中做些手脚还是会有的。其实她也猜到了张居正上述的一些想法。这也是慈圣皇太后的高明之处。

至于张居正临死前推荐潘晟接班更是没有得逞。

在张居正死后三四天,都察院御史雷士祯、魏允贞、国以及给事中王继光接连上疏弹劾潘晟。雷士祯在奏疏中说:潘晟“久玷清华,不闻亮节”、“秽迹昭著,先帝尝斥之”,如果他再起,必然“舆情共恶”。将潘晟说得一无是处。

潘晟本来高高兴兴地赶往京师,想着要当首辅,可是在半路上便听到弹劾的奏疏如纸片一般,吓得他赶紧上疏辞职,灰溜溜地再次回到了老家。他知道这背后肯定有大人物指使,自己惹不起。

通常认为这件事是内阁大学士张四维、申时行这些人在背后主使。但实际上,此时张居正的威势仍然非常大,而张、申二人也并非有魄力之人。能在张居正去世后立马发动这一切的人只有万历皇帝一人。而且潘晟的请求最终是要万历皇帝允准的。而万历在接到他的辞职书后,立马便同意了。这已经非常明显地表明了事情的真相。潘晟也是官场的老油条,应该也是认识到了这一点。

结语

张居正虽然很精明,但是一直没有认清楚万历皇帝母子二人的真面目。他是一个掌控欲很强,同时又非常自信的人。他始终认为这对母子的品性和行为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眼高手低,忽视了两人的心机深沉和手段老辣。

其实万历皇帝跟张居正在性格上有很多相近之处。他同样自信、专断,想要掌控一切,而且非常有主见,不受朝政所影响。万历皇帝也算是张居正从小教到大的学生,受其影响也是必然的。而且张居正同样低估了万历对他的仇恨心理。从慈圣皇太后让张居正多管教万历及他真正当回事开始,这种仇恨已经埋在了心里。不过万历皇帝懂得掩饰,即便是张居正马上就要去世了,他仍然装得悲痛欲绝,表现出极度离不开或者舍不得张居正的心情。不愧是朱元璋的子孙,大臣都被玩弄于股掌之间。

参考文献:《明神宗实录》、《明史》、《国朝献徵录》。

更多文章

  • 得道高僧给朱元璋写了一首诗,刚看了第一个字,朱元璋: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儿子想讨好朱元璋,朱元璋和朱元璋传奇哪个好看,朱元璋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怎么查案

    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位高僧,名叫释来复,是元末明初的时候一位非常有名的得道高僧,在民间有着很高的威望。学识非常的渊博,尤其是擅长作诗,更是和当时的很多大家都有着来往。而朱元璋也听说过这位高僧的名头,并且特意将释来复请到了皇宫之中,并且邀请他做官,但是却遭到了拒绝。 而朱元璋心中就觉得非常不爽,但是作

  • 徐达病重,朱元璋派人送了只蒸鹅给他,徐达马上安排后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徐达个人简历,徐达的妻子,朱元璋请徐达吃饭

    朱元璋能从一个农民逆袭到皇帝,自然是少不了贵人的帮助,而这些贵人无非就是那些帮助朱元璋打江山的人,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徐达。徐达和朱元璋是发小,从小玩到大的,小时候就在一起放牛干农活,关系十分的好。长大后,徐达就跟着朱元璋开始起义,并且一步步的完成了伟业。 徐达是一个很厉害的武将,而且做事十分的沉

  • 耗资18亿建成,阳明滩大桥仅用一年就塌,宋朝大桥却至今稳如泰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宋大桥,阳明滩大桥建几年,宋渡大桥至今多少年

    古往今来数千载,悠悠历史长河里,有很多人在长期的磨练中经受了考验,成为一方领袖,譬如汉帝刘邦;也有很多人如项羽那般,入场初期万众期待,无奈一朝功败,最后只能遗憾出场。位于哈尔滨的阳明滩大桥也如项羽那般,话说此物虽非人,但也如楚霸王项羽般遭遇功亏一篑。阳明滩大桥坐落于松花江上,本是为了疏散哈尔滨较大车

  • 朱祁镇被瓦剌放归后,朱祁钰如果退位将皇位让给朱祁镇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祁镇与朱祁钰谁先当的皇帝,朱祁钰下旨赐死朱祁镇小说,允贤喜欢朱祁钰还是朱祁镇

    结果不出所料,瓦剌人果然想用明英宗做筹码,换取大量的好处,但是被大明朝廷拒绝。瓦剌气急败坏,决定出兵北京,此次战役也被称为“北京保卫战”。最终,北京保卫战以明朝的胜利而告终,瓦剌人也将明英宗送回以图求和。只是这样一来,明朝就出现了两位皇帝,场面一度十分尴尬。而明代宗最后也选择了大部分人都会做出的决定

  • 成吉思汗后人,为逃命隐居山林改名换姓,600年后靠首诗团聚四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引子历史不应该仅有消除偏见,它还应该孕育热情。——乔治.屈威廉说起成吉思汗,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作为蒙古族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自然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厚的一笔。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成吉思汗征服了无数的土地,留下了无数的传奇故事,成为人们印象中的英雄人物。那个时候的他带着自己的铁骑征战沙场,建立了世界上

  • 不想当皇帝的宋钦宗,被俘马踏而死,他弟弟为皇位反害死岳武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钦宗是怎么被俘的,马踏乱世,宋钦宗为什么被皇帝杀

    太子赵桓被骗来后,说什么都不愿意接班,视皇位如粪土。徽宗不顾装病从床上跳起来大骂:“汝不受则不孝”,赵桓答:“臣受之则不孝矣”!徽宗最后用强把儿子拉到福宁殿,硬按在椅子上让他接了班!赵桓‘感动地’哭晕了好几次,最后还是无奈地当了皇帝。那一年,他26岁,号宋钦宗!1127年11月,繁华的开封城被攻破,

  • 清朝最应该成为皇帝的人,死后才被追封,最后还被顺治掘墓鞭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顺治多尔衮掘墓,清朝12位皇帝犯下的滔天罪行,清朝最残暴的皇帝怎么死的

    然而,最应该成为清朝皇帝的他,却死后才被追封。他是谁?为什么会是清朝最应该成为皇帝的人呢?他是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也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弟弟,更是清世祖福临的叔叔。乾隆皇帝曾评价多尔衮道:“成一统之大业,厥功最著。"毫不夸张的说,大清的江山一大半都是多尔衮打下的。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多尔衮才15

  • 历史上的甄嬛传:沈眉庄原型小雍正36岁,却最得雍正晚年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甄嬛传沈眉庄历史原型,历史上甄嬛和沈眉庄的关系,甄嬛和沈眉庄两个哪个厉害

    沈眉庄在《甄嬛传》中是唯一一个至始至终坚定不移的站在甄嬛这一阵营的好姐妹。《甄嬛传》中的沈眉庄在开始就是一副大家闺秀的样子呈现在大家面前。她出生高贵,优雅大方,家里也一直把她向着作为皇帝的妃子的路上培养。而沈眉庄也是熟读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加上出挑的外表,使她在同一批入宫的女子中最先得到了雍正

  • 清朝有类人,专门关注驸马的下水道,下场比较特殊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的驸马有多可怕,清朝女犯人的下场,驸马最后的下场

    我们都知道,清朝对皇室子女的要求是挺严的,所以这些格格们在出嫁之前,一般很少出闺房。那么那些贴身伺候的宫女就成了她们最亲近的玩伴。而早在顺治帝那时候,福临就特别关心格格们的婚事。所以就规定,说格格大婚前,会先找几个宫女,送到准驸马的府上去。让她们与驸马共同待个一两天,观察下驸马的品行、心性如何,是否

  • 清朝灭亡后,太监这样称呼溥仪,溥仪听完心凉了半截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玉琴找溥仪复婚为啥溥仪不同意,溥仪孙子讲溥仪,溥仪不出宫冯玉祥敢杀溥仪吗

    清朝末年,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年仅3岁的溥仪登上皇位,名为皇帝,实际上只不过是个傀儡,没有实权。辛亥革命爆发后,溥仪被迫宣布退位,清朝的统治就此结束。出生皇宫,从小与宫女相伴的溥仪,退位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何去何从。溥仪宣布退位后,并没有立即离开紫禁城,毕竟那里是他的家。虽然宫女太监陆陆续续走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