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简又文太平天国史:洪秀全式清醒的魔怔,让臆想成真的短命王朝

简又文太平天国史:洪秀全式清醒的魔怔,让臆想成真的短命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734 更新时间:2023/12/22 9:52:00

现代人读古代史,就像看电视被剧透一样,因为已经从上帝视角了解该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结局,故而少了很多猜测的趣味性。看太平天国的历史一样,大家都知道他是BE的结局,所以,不管太平军的主角们前期如何励志风光,都无法掩盖他后期的凄凉悲惨,再从这场轰轰烈烈大起义的惨烈,想到那些无数个死去的蝼蚁,读来更是让人觉得悲怆。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史》是简又文先生对多卷本太平天国研究著作的精编,简又文先生(1896-1978)字永真,广东新会人,则是研究太平天国运动史的著名学者。

从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末简又文去世,可以说他终生都在围绕着太平天国运动史做研究,著有《太平天国典制考》、《太平天国全史》等经典著作,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史》则是上述著作的精编,还荣获1975年美国费正清东亚研究奖。

接受过普及教育的现代人,相信没有人不知道太平天国的,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前些年是一边倒的肯定、称赞无限拔高,到了最近几年,否定、批评的声音则越来越多,很明显,是从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

描写太平天国的书籍里,优秀的并不多,而简又文先生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史》正好是优秀中的一本。这本太平天国史,是从太平军的角度入手,用细碎的史料重现那场纵横大江南北的壮阔画面,特别是对太平天国的政府结构、经济组织和神学体系进行详细分析。

我最初因为对太平天国的崛起不了解,因而对他崛起的历程曾感到过迷惑,心想就凭洪秀全那样一个不具备开国者气概的书塾先生,怎么就以星星之火酿成燎原之势呢?

难道就因为基层官员对洪秀全的藐视、无视?底层贫苦人士对有点文化的人的尊重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才被洪冯忽悠、让拜上帝教得以发展壮大?

在本书中,从简又文通过亲自寻访太平军运动故地,由地形、地势的角度,去挖掘太平军运动的发展原因中,我找到了一个清晰的答案。

原来,洪、冯是利用了客家人与当地人紧张的关系,以及当地的地理和历史影响,当然,还有地方武装及民兵团练势力、以及当地官员懒政不作为没有及时干预等诸多条件的影响,这才让太平军精心细致的运筹获得成功。可以说,太平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偶然性,而他的失败却又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由于满洲人对两广某些地区的残暴和镇压,引起当地人民对满洲人的强烈不满,很容易引发对清政府的反抗情绪,因为这个偶然性,两广的某些地区就成了滋生拜上帝教的温床。

洪秀全两次考秀才不成功,又偶然遇到发宣传页的传教士,开始与基督教有接触;第三次考试失败诱发精神病,第四次考试失败则彻底激怒了自恃颇高的洪秀全,由此产生恨天恨地恨朝廷的情绪,恨他们有眼不识英才,并由此萌发推翻满洲人统治的革命念头。

随后,洪秀全又影响到表兄李敬芳、表弟冯云山和堂弟洪仁,这些科考失败者,通过皈依新的信仰找到新的人生意义,并为之努力奔走。而他们的新信仰就来自那个传教士分发的宣传册,洪秀全把其中的宗教元素和政治观点相融合,形成了作为他毕生革命事业的理论基础。

其实要我说,也就是洪秀全因为科考失败受到刺激引发精神病,把自己意淫出来的虚幻东西当真了,不但成功忽悠别人,甚至把自己都欺骗住,典型的洪秀全式清醒的魔怔,不愧是开宗立派的精神领袖。

洪秀全和冯云山在广西传教,也颇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味,在贵县的失落,由桂平紫荆山的兴旺弥补。而就在发展壮大的前期,洪秀全就开始暴露出他的各种短处,比如口才及组织能力不如冯云山,军事组织能力又不及杨秀清,和冯云山的贡献相比,洪秀全过于没有存在感,更像一个吉祥物。

正是洪秀全经常性的不在老区,又在不经意间培养了阴谋家杨秀清的悄然崛起;随后,太平军途经全州时遭到炮击致使冯云山受伤,继而在蓑衣渡伏击战不幸身亡;在长沙,又遭遇萧朝贵轻兵突袭长沙被炮弹贯穿左肩伤重不治。

就是这些种种偶然性,最终引发了天国内讧、三王被杀、一王出走的悲剧,进而导致天国覆灭的历史必然性。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史》中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简先生对太平军在东进过程中每次战略失误进行分析,还有对三分兵力后的每一条战线都有抽丝剥茧般的描述。

比如攻取武汉后没有闪击北京而是沿江东下;袭取南京后没有清理周围而是同时发动西征和北伐;李秀成在没有攻取武汉后又放弃安徽等等,诸多战略失误都有分析,从字里行间都能看出作者对太平军失误的扼腕叹息,毫不掩饰其同情太平军的态度。

而本书最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这个态度,即作者的立场问题,简先生对太平天国实在太偏爱了,如果你想在本书寻找太平军的负面,比如人员伤亡、文物珍品的毁坏、书籍的焚毁等等,就有点不太好找,基本都是一笔带过。

简先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实在过于高大、过于美好,比如他认为,如果太平天国的革命成功了,中国社会就会有五个方面发生根本变化:

其一,是基督教变成国家宗教,消灭腐朽败坏的社会习俗和所有的迷信活动;

其二,引进西方思想,促进科学和工业的发展,能领先日本转型成一个现代国家;

其三,效仿西方强调基督教的慈爱精神,可以建立新社会福利政策;

其四,随着革命的成功,对于内政和外交事务,形成新的国家目标;

其五,太平天国成功,中国人自然不必忍受随后在清末要发生的各种丧权屈辱事件。

不得不说,简先生把太平天国想得太理想化了,他甚至觉得在太平天国的领导下,中国可能在抵御西方世界的同时,成长为实力强大而人口众多的世界秩序的维护者。

我不得不感慨简先生太想当然了,就凭洪秀全的性格和心胸?就凭他高高在上脱离老兄弟(还是高层而不是低层)不理俗务?就凭洪仁那篇内部刊物?就凭老百姓不能拥有私人财产全部上缴圣库?就凭上层高官妻妾成群、基层士兵男女分营?还是趁早洗洗睡吧!

我就不说政教合一以及宗教信仰问题,因为在强权的干预下,人民的信仰的确会被强制改变,参见某地区某国家;也不想说洪秀全具备不具备开国者的胸怀气概,就凭他愚昧的让男女长期分营、让底层禁欲,就违反人伦大道,继而造成人口大幅度下降,还怎么成长为实力强大而人口众多的世界强国?

但——是,瑕不掩瑜,作者的立场并不能掩盖本书的史料价值,因为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简先生收集了很多珍贵稀有的中西方文献、太平天国同时期人士没有发表的手稿、报纸杂志图像照片,以及数量可观的太平军自身的资料,包括官方文件、印章、拓本、审核表格、硬币,还多次实地寻访考察,因而对太平天国历史的细节和整体都有很好的把控。

如果你对太平天国历史感兴趣、想了解太平天国的历史,猴格诚挚推荐简又文先生的大作——《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史》,特别是对太平军战史的描述,极其精彩,不容错过哦!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陵容怀孕,甄嬛送雍正一样东西,一石三鸟,好有心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甄嬛传雍正处置安陵容,甄嬛帮助安陵容,安陵容为什么害甄嬛

    安陵容先是利用舒痕胶,害死了甄嬛的第一个孩子,随后又趁她被滴血验亲之事缠住,无法分身顾及其他事情时,派自己的贴身侍女宝鹃,告诉身怀六甲正替甄嬛担心的沈眉庄,温太医为了不拖累她们自宫的事,让她受惊早产,然后大出血而亡。桩桩件件都是血海深仇,甄嬛怎能忍气吞声,当然是要出手好好的教训她。安陵容用计怀孕,可

  • 大清第一位从葬帝陵的皇贵妃,无宠无名,全靠生了一个好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清贵妃影像资料,大清唯一被活葬的皇后,纯贵妃为啥没入葬帝陵

    章佳氏是满洲镶黄旗包衣出身,生父披甲人硕色,因为硕色身份低,章佳氏是以伯父海宽之女的身份入宫的,海宽当过二等侍卫、参领兼佐领,家里又有骑都尉的世职。章佳氏入宫后并没有受封和册封的记录,根据她死后下葬的宝顶是贵人级别的宝顶,可以揣测章佳氏生前大概就是贵人的待遇,好听点就是个庶妃。章佳氏生育十三子允祥、

  • 揭秘:崇祯皇帝为了大局放弃过陈圆圆,在这点吴三桂跟他比差好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吴三桂是因为陈圆圆投降大清吗,陈圆圆和崇祯皇帝,陈圆圆与吴三桂吻戏

    难道大家对陈圆圆的认知有什么差错吗?如果她真的美若天仙,为什么崇祯皇帝没有把她收入后宫,反而大骂了那个进献美女的人呢?实际上陈圆圆的美貌是毋庸置疑的,而崇祯皇帝拒绝她完全是时局所迫,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当时发生了什么吧。田弘遇为巩固地位把陈圆圆献给崇祯皇帝田弘遇是崇祯皇帝一个妃子的父亲,原本是仗着这

  • 乾隆的这一做法,说明了各宫妃子,在他心中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的妃子们太奢侈了,乾隆与妃子的吻戏,乾隆赐给刘墉两个妃子

    首先,我们来说说他的妃子中的第一人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她本是内务府包衣,使女出身,在弘历还是宝亲王时,就被破例抬为侧福晋,等他登上帝位,又封她为贵妃,在后宫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死后又封她为皇贵妃,准许她入帝陵陪葬。从此看来,乾隆还是挺喜欢她的,要不然怎会还是一个王爷时,就为她破例,登基后又给她那

  • 恭亲王上奏停修圆明园,同治大怒痛斥道:皇位你来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恭亲王给同治制定专门课表,恭亲王与圆明园,同治重修圆明园

    文/观心通史1873年初,慈禧太后让权给年仅18岁的同治皇帝,慈禧太后虽然有点不情愿放权,最终同治皇帝还是顺利亲政。纵观同治皇帝短暂的一生,在政治上鲜有作为,但是却留下了不少故事。他亲政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闹得朝廷上下怨声不断。同年10月,同治皇帝以太后颐养天年的名义,下令重修圆明园,1860年

  • 《雍正王朝》雍正派图里琛去救弘历,老图说他都明白他到底明白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雍正王朝雍正和弘历,雍正王朝深度解析图里琛,弘历是雍正几子

    历史背景 这次图里琛需要办的差事比以前都凶险,因为从康熙、雍正到图里琛这一派都清楚地知道必须让宝亲王弘历来继承大统。如果弘历被弘时害了,那么弘时代表的是老八等人的利益这相当于自己推行的新政等施政方针都面临着推倒重来的可能。多年苦心苦熬的心血都有白费的可能,再有就是弘时不但狠毒而且没有治国的手段还不

  • 此人受贿,康熙却包庇他,他回乡之后,康熙还写诗赠他以示思念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最信任的十大老臣,康熙思念祖母的诗词,康熙写诗讽刺秦始皇修长城

    其实乍一听“康熙身边的红人”、“康熙包庇他”,这不是桂公公,韦小宝吗?金庸老先生的作品《鹿鼎记》中的主角韦小宝正是这样一位和康熙皇帝称兄道弟之人,他别说贪了,甚至还有多重身份,然而康熙却屡屡包庇他,在他身份败露,归隐江湖之后,康熙还派人找他,然而那韦小宝只是杜撰的人物,历史上真正让康熙包庇且牵肠挂肚

  • 腐败问题如此严重的清朝,为何还能够统治中国两百多年?让人诧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而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满清,在对待贪污腐败之时,还采取相对宽松的态度,这也不禁让人感叹,清朝是一个充满了贪污腐败的王朝,然而最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即使清朝的政治贪污腐败横行,但是清朝的统治仍然未被推翻,并且一直到200多年之后,在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才结束的,这是为什么呢?虽然贪污腐败横行,

  • 清朝皇帝竭力淡化的称臣史:不仅臣服过大明,还做过李朝的跟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后李朝,李承晚是李朝后人吗,李朝和王圣锋是什么关系

    而在历史中,也不乏这样跟班属臣出身的王朝,比如蒙古元朝就回避自己曾向女真金国臣服的往事,满洲清朝也很避讳自己曾向大明王朝称过臣的老历史。清朝因为避讳自己曾经是大明的臣属,所以对建州卫时期的旧事经常避而不谈,但其实,早在满洲向大明臣服之前,他们还曾向一个弹丸小国称过臣,这个小国家,就是大明王朝的藩属国

  • 提起湘军,你只知曾国藩,其实此人才是创始人,名气却不如曾国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曾国藩的湘军有多少人,曾国藩湘军的战斗力,历史上的曾国藩和湘军

    (曾国藩像)小编作为一个湖南人,对于湘军还是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的,可以说湘军在战场上的表现是从来没有怂过,不过要把这功劳全部算在曾国藩一个人头上,小编还真得替这罗泽南说几句话了。罗泽南是何许人也?他1807年生于湖南双峰县,在参军之前,他曾经是个书生,不过一直仕途坎坷,也算是怀才不遇了,后赖洪秀全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