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第一巨贪,和珅都比不过,名字其实很耳熟

中国古代第一巨贪,和珅都比不过,名字其实很耳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863 更新时间:2024/1/15 13:30:13

根据有关史料的记载来看,和坤此人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对得起他大贪官的名号。在他聚集财富的巅峰时期,甚至其个人财产比国库资金还要多,且足足为清政府国库年收入的十倍还多!说他是“巨贪”,也毫不为过了。

一、北宋六贼之王黼

不过除了和坤之外,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上还有一位非常能贪的官宦。值得一提的是,和坤虽然贪,却只是贪财贪名。而这位大奸臣,不仅贪财贪名,最后还为一己私欲祸害了整个国家和朝廷,实在是令人愤怒不已。

此人就是宋朝历史当中著名的宋六贼之一王黼(fǔ),因为他的不端行为和忘恩负义之举,一直都饱受后世唾骂。相比较之下,清朝的和坤似乎也不过是小巫见大巫。那么,王黼又因何而走上了这样一条不归之路呢?

王黼出生于北宋末年,对中国古代历史比较了解的朋友们一定都知道,这段时间的历史,是出了名个动荡不安。这一时期,羸弱的北宋正在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欺压之下屡屡后退,不得不通过割地赔款的方式来委曲求全。

而在这一时期的官员们,大多分为两个派别:一方是主张与北方辽国决一死战的主战派,要誓死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决不让大宋蒙受羞辱。另一方面则是贪图富贵享乐的主和派,在他们看来,凡是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那最好是用钱解决了,割地赔款换来统治阶级的安泰,实在是一个好的选择。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王黼,他毫无疑问就选择了后者。作为一名大奸臣,他可谓是在乱世之中杀出了一条独善其身的奸佞之道。以至于后世臭名昭著、永世不得翻身。

二、逢迎奉承升迁路

其实他原本也是个颇有才华的人,虽然没读过几年的书,并不像那些翰林学士们一样饱读史书、满腹经纶,但胜在有一张巧嘴,说起话来总是滔滔不绝。不仅如此,除了异于常人的好口才之外,他还十分善于揣摩他人的心思。就是凭借着这样的八面玲珑心和七寸不烂舌,王黼开始在官路上平步青云。

在他的升迁之路上,不得不提一个贵人叫何志。如果没有何志的举荐,想必他也没有能力接触到权力的核心,更没有办法贪赃枉法。当时的王黼还在负责编撰《九域图志》,官位低微,属于职场小透明。

不过后来他遇见了何执中的小儿子何志,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他顺利与何志建立交情。后来,王黼通过自己的社交能力顺利取得何志的信任,不久之后,何志就选择将这位能言善道又心思灵巧的朋友举荐给了自己的父亲。

在何执中的帮助下,他很快就得到了升迁,一跃成了北宋朝廷的符宝郎兼任左司谏。不过这样的官位并不能满足他日益膨胀的野心,他还想继续往上爬。后来他又抓住了朝堂核心势力的更迭,发现张商英已然大势已去,巴结蔡京才是明智之选。

于是,他便利用自己的职能之便,在皇帝面前大大地夸赞蔡京的功劳。恰巧当时皇帝也在考虑要不要让蔡京出任新宰相。一听王黼这么一说,心中更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没过多久,皇帝就下旨封蔡京为新任宰相。

等蔡京成为宰相之后,自然要记挂着他的举荐之功,于是便将他提拔为左谏议大夫。这样的官位在当时,已经是正四品大员了,算得上是个很高的官职了。后来他又将眼光放到了圣眷正浓的梁师成身上,并在他的帮助下获得了中书侍郎的官位。在这之后不久,又被提拔为右丞相,几乎可以和蔡京平起平坐了。

三、不知餍足的中国古代第一贪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都知道王黼此人的步步高升几乎都是依靠贵人相助。然而在王黼成功之后,他不仅没有感激他们,反而还过河拆桥。无论是何执中还是蔡京,都被他弹劾过。在弹劾蔡京期间,他人前一副深明大义的模样,人后却在暗地里搜刮民脂民膏,欺压底层百姓。更为过分的是,他还曾经当街强抢良家妇女,实在是道德沦丧、斯文败类!

再后来,他还用自己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来的民脂民膏购买了六座城池。不过这六座城池并不是买来给自己的,还是孝敬皇帝的。皇帝被他哄得团团转,一高兴就封了他封号赐了他黄金。如此一来,王黼反倒赚了个盆满钵满。

当时他还设置了一个叫应奉局的官方机构,实际上就是在为自己收敛钱财。等到取得皇帝彻底的信任之后,他甚至还将手伸向了皇帝的个人财产。但凡是外藩进贡给皇帝的奇珍异宝,他都要亲自核验一番。核验过后,总会有一部分落入他的囊中。

当年北宋在和金国议和的时候,北宋派出负责接待的官员就是他。在接待的过程中,他并不注重北宋朝廷的威严,而是着急炫耀自己的富有。以至于让金国的使臣认为,只有攻下大宋,才能实现真正的富强。

就这样,金人放弃和谈,转而向大宋发起了又一轮更为猛烈的进攻。北宋军队多年积贫积弱,又如何能够抵挡得住好好金戈铁骑呢?于是,震惊中原的“靖康之变”就此产生,整个北宋的都城也从此成为废墟,北宋的历史,更是彻底消亡于历史长河之中。

尾声

一直到宋钦宗继位的时候,王黼的真面目才被人揭发。宋钦宗不同于他的父亲,在他看来,像王黼这样的大奸臣就应当被绳之以法,省得再兴风作浪、祸乱朝纲。于是,他下令斩杀,后来王黼听到风声连夜逃跑,却在开封一带被百姓所杀。

更多文章

  • 晚清功臣左宗棠离世时天降大雨慈禧落泪,遗言令人潸然泪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左宗棠逝世慈禧落泪,左宗棠谈慈禧完整版,清朝左宗棠的故事

    慈禧太后得知他去世的噩耗,不由潸然落泪,悲哀又一位肱骨大臣的离去。左宗棠去世这天,福州城难得遭遇倾盆大雨,百姓们自发地聚集起来,为他送行。慈禧给予了左宗棠最后的荣耀,加封太子太傅,赐谥号“文襄”,为他建立纪念祠堂。临死前还在忧国忧民的左宗棠,留下满带赤诚的遗言,尽到了自己最后的职责。古代书生,头悬梁

  • 光绪帝和慈禧去世相差不到一天,真的是巧合吗?百年后才真相大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光绪帝和慈禧太后谁先死,光绪帝和老佛爷慈禧什么关系,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的真正原因

    一说起百年前的清朝,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它有多么的辉煌,而是腐败和无能,是耻辱和不敢忘却的伤痛。曾经的清朝或许有过辉煌,有过康乾盛世,收复过台湾,打跑过葡萄牙。但是自从乾隆爷自视甚高,认为大天朝无敌于人世间,更不需要和那些弱小的国家沟通和交流,所以施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也就是这一政策,让大清逐渐被其他

  • 安徽一清朝古墓,专家挖到一半,墓主后人拿族谱赶来:别挖我祖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安徽挖出神秘黑色古墓,带着族谱挖祖坟犯法吗,死后不入祖坟不上族谱

    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我国有着傲人的历史,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孕育出了许多的传统文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人已逝者的丧事上,人们主张一切从简,可在中国古代,厚葬向来是历史传统。人们总是尽最大的可能性,为逝世者举办一个最豪华的墓葬。在那些王公贵族与达官贵人间,厚

  • 民国恶婆婆:婆媳同日产子,逼儿媳喂自己儿子,儿媳早逝她活到90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民国最狠恶婆婆结局,恶婆婆逼儿媳做傻事,民国恶婆婆虐死儿媳

    提起婆婆和儿媳,人们会说“隔层肚皮隔层山”,意思是儿媳和婆婆没有血缘关系,婆婆不会拿儿媳当亲女儿,儿媳更不可能把婆婆当成亲娘。还有人说“媳妇熬成婆”之所以用“熬”这个字眼,就是为了证明婆媳之间的恶劣关系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婆婆在做儿媳时就受过百般刁难,如今翻身了也要把曾经受过的委屈强加到新儿媳身上。

  • 剿灭洪秀全后,曾国藩与慈禧斗法,惊心刺马案成为关键一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曾国藩如何处理洪秀全的,曾国藩解散湘军与慈禧对话,曾国藩和洪秀全谁的地位高

    1870年,两江总督马新贻,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张汶祥刺杀的案件,更是一跃成为清朝四大奇案之首。张汶祥和马新贻无冤无仇,他为何要搭上前途性命去做这样的事情呢?难道真的像戏文里说的那样,张汶祥是为了情才杀了马新贻吗?拨开重重迷雾之后,张文祥和马新贻之间的故事好像并不简单,他们不过是权利斗争的牺牲品罢了。更

  • 康熙亲姐姐:为擒鳌拜赔上自己的幸福,死后还被葬进鳌拜祖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智擒鳌拜后鳌拜妻儿结局如何,鳌拜鳌拜鳌拜拜谁唱的,康熙被鳌拜立了下马威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朝代,其中最出名的帝王就是顺治、康熙、雍正和乾隆四代祖孙。康熙帝在六岁时就成了皇帝,因为年龄尚小,对国家政事一无所知。所以在顺治帝传位时,他为康熙帝选定了四位大臣辅佐他。而康熙亲姐姐为擒鳌拜赔上自己一生的幸福,死后还被葬入鳌拜祖坟。这四位辅佐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

  • 甲午战争的背后,清朝对阵亡将士不小气,邓世昌家属获十万两抚恤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而大清朝重臣李鸿章也闻到了阴谋的味道,于是购买舰艇,集结兵力,建立基地。耗时多年,费尽心思终于组建北洋海军。只是朝廷内里已经腐烂到极点,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管理散乱,训练松弛,八十万的战力根本不及日本十几万的兵力。日本步步紧逼,北洋海军与仓促中开战,战争持续了九个月,以众多北洋将士以身殉国,大清主权

  • 此人虽说并非皇帝,却对大清朝影响很大,最后死在一孩童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最强皇帝,清朝皇帝群聊全集视频,清朝皇帝老家是哪里人

    鳌拜出生在公元1610年,是满洲镶黄旗人,爷爷是苏完部落的首领索尔果,父亲是八门提督卫齐。出生将门世家的鳌拜从小就精通骑射之术,在青年时代就在清军中效力,当时鳌拜追随的正是皇太极,辽东被后金打下来之后,毛文龙在皮岛固守,不停在后方骚扰牵制后金,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一心想把皮岛这个心腹之患给拔掉。公

  • 尹隆河之战淮军溃败,千钧一发之际,鲍超杀入重围,清军转败为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吴涛鲍超,鲍超老婆最新视频,鲍超墓地全景图

    同治五年九月,捻军在河南许州分兵为东捻、西捻两支,东捻军由赖汉英率领,西捻军由张宗禹率领,东西捻军遥相呼应,成为清政府的又一大心患。鲍超率军参加剿捻起初并不顺利,一是后勤粮草跟不上;二是捻军与太平军不同,捻军以骑兵为主,行动迅速。而对于一贯习惯于稳扎稳打的霆军来说,起初非常不适应捻军这种打法。但鲍超

  • 此人自称多尔衮十世孙,为保皇室血脉拒娶汉女,并索要故宫祖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多尔衮后代扬言故宫是他祖宅,有个老头自称多尔衮后代,多尔衮进故宫的秘密通道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清朝初期,有着一个功名赫赫的人物,他与清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同时也是第二任皇帝执政时期的摄政王,他就是多尔衮。多尔衮在清朝建立初期立下了无数的战功,可以说清朝之所以能够快速稳定下来,与多尔衮所做出的贡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时过境迁,过了几百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