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千算万算,也不会想到,李莲英会是自己身边的“定时炸弹”

慈禧千算万算,也不会想到,李莲英会是自己身边的“定时炸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35 更新时间:2024/1/15 17:40:20

慈禧太后尚在人世的时候,她对一切的掌控都是极端的,然而她没有想到的是,身边最亲近的李莲英,却成为了影响她死后安宁的“定时炸弹”。

一个和秘密绑定起来的“权监”

根据各种版本的记载,不难看出慈禧太后是一个习性刁钻、心狠手辣的人,她掌权期间,任何一个让她不顺心的人都难逃魔爪。

在极高的风险之下,李莲英却能跟随她一生,并在宫中立于不败之地,自然是有着自己的本事。

李莲英是从9岁开始进入储秀宫的,也是从散役小太监开始做起。

之后,他在宫中越来越如鱼得水,并且在光绪十二年被慈禧太后亲赐黄龙马褂、号称九千岁,在宫中开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日子。

更离谱的是,在李莲英的40岁生日还是在慈禧太后亲自督办下举办的,各省的巡抚、京中的大员等都得去送寿礼,宫中有专门的戏班子为他唱了三天的戏,慈禧本人更是贴心的为李莲英准备了玉猫。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李莲英彻底明白了自己在宫中的地位,并走上了玩弄权术、参与朝政的道路。

对于这些情况,慈禧本人必然是知情的,她能一步步走上垂帘听政的地步绝非普通的妇人,可她也有很多事情都需要外人去办,李莲英就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那么李莲英能立于不败之地,必然不是个平庸之辈,他在宫中为人处世的起点也很简单:奴才官再大,终究也是奴才,在主人面前,就要比奴才还要奴才。

所以,慈禧太后想要做的事情,都能被李莲英给算计到,他必须得极度谄媚。

当时广东海关监督俊启晋升为内务府大臣后还在北京东皇城根建造了一处超级豪华的宅院,李莲英看到俊启这么有钱,张口就借30万两银子。

俊启一时间也没办法拿出来这么多钱,只好婉言谢绝,李莲英还以为俊启不给面子,就打着慈禧的旗号将宅子给要了过来。

这下,俊启十分生气,并且引发了疾病,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慈禧能对李莲英“言听计从”,其实也是为了将一些事情给分担出去,她是绝对信任李莲英的,这也就导致了李莲英掌握了很多秘密。

两人充分“绑在一根绳”上,最为突出的就是表现在和光绪皇帝的关系上。

光绪当年上位的时候,就是由李莲英亲自从醇亲王府将他抱到宫中的,在出发的时候,醇亲王还满眼泪花地对李莲英说:“皇上还年幼,诸事还希望二总管多予以关照。”

李莲英本身就是左右逢源的主,他也当即表示:“请王爷放心,奴才会好好伺候皇上。”

在晚清这个封建王朝中,任何对于皇上的非分之想都是要掉脑袋的,除了慈禧,恐怕谁也没有那个本事。

李莲英面对任何皇亲国戚来说都是奴才,光绪最初在宫里读书的时候,李莲英的侄子还给光绪当过伴读。

待光绪到了结婚的年龄,李莲英还想着把自己的妹妹安排给光绪,这样也能改变下自己的家庭成分,虽说最终没能成功,可这也能看出李莲英的投机心理。

要说李莲英是无条件服从慈禧不在乎光绪也是不对的,他也知道身处皇宫势必要卷入斗争,得罪哪一边都不行。

特别是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光绪被囚禁在瀛台,而珍妃被囚禁在三所,当时光绪想要见珍妃一面,这个李莲英竟然敢背着慈禧太后将珍妃给带到了光绪那里见了一面。

有了这些操作,李莲英就变成了“老好人”,他在慈禧和光绪面前的评价也都挺高的。

八国联军侵华之际,慈禧出逃之前将珍妃置于死地,珍妃在死前甚至还幻想过李莲英会将她救出来,这足以说明李莲英的戏已经演得入木三分了。

其实,李莲英也是嫉恨着光绪皇帝的,可作为奴才,他又不敢光明正大报复,只能不断等待时机。

自从光绪皇帝接受了维新派的意见宣布变法后,李莲英见时机差不多成熟了,就不断在慈禧太后面前煽风点火,为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推波助澜。

有一份记录显示,李莲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今皇上竟违件慈意,何以上对祖宗,下对臣民,不如早为之耳。”

其实这些话也正中了慈禧的下怀,自从慈禧发动政变之后,光绪皇帝就一直在李莲英的严密监视下,从这件事中也能看出,慈禧太后和李莲英早已被牢牢捆在了一起。

一日,光绪喃喃自语,被李莲英手下的一个小太监给听到了,李莲英就赶忙将这件事给汇报了上去,说皇帝祈求神灵能早点将老佛爷给带走,这也让慈禧勃然大怒,狠狠惩罚了光绪皇帝。

在《中华名胜古迹趣闻录》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同时生了病,李莲英就给慈禧太后说,皇上听闻了太后有病后还面带喜色。

慈禧太后更是恼怒不已,并说:“我不会让他死在我后面。”

因此,现在也普遍认为光绪皇帝是被慈禧太后给害死的,尤其是有记载称光绪皇帝吃了李莲英送去的东西后才病情加重。

无论是慈禧太后还是李莲英,他们都明白这个最基本的道理:皇上才是一个国家最高级别的权威,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搬不上台面的,这也就造就了二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慈禧墓被盗,李莲英责任很大

1984年,慈禧地宫曾被清理过一次,根据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当时曾开启过慈禧内棺,除了发现慈禧太后的尸骨之外,就没有再见到任何的珍宝。”

慈禧太后一生极尽奢华,不可能连自己的身后事都处理不好,哪怕当时晚清正遭受列强凌辱,慈禧太后也会不顾一切风光举办后事,并且要保证死后不被打扰。

按理说,慈禧太后下葬的过程是当时的高度机密,珍宝的价值和详细埋葬地点仅仅只有几人知情,走漏消息,肯定是“内部人士”搞的鬼。

原来,这和一本名为《爱月轩笔记》的书籍有关。

在慈禧太后下葬的时候,李莲英看到了慈禧棺材随葬珍宝的这些情况,他当时也不敢声张,不过后来清朝灭亡,李莲英本人也出了宫,就将这些事情说给了侄子李成武。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成武就把这些珍宝的具体情况用毛笔给记录了下来,并且装入了集子当中,这就是《爱月轩笔记》的由来。

就连清宫宫廷档案中,关于慈禧太后的随葬物品只有一个极为粗略的记录,就是为了防止日后被人盯上。

可这本笔记的记录十分详细,也包括了后人熟知的夜明珠、翡翠西瓜等价值连城的珠宝。

在清朝灭亡之后,由于四处都弥漫着硝烟,最初那些守陵人都开始监守自盗,让不少埋葬较浅的珍宝流失。

不过,这些宝贝和慈禧的陪葬品相比还是不值一提,而李莲英泄密所造成的最为严重的后果,就是发生在1928年的那起盗墓案。

盗匪如此明目张胆,也是因为主谋正是号称国民革命军十二军军长孙殿英。

孙殿英也属于投机分子,他投靠了蒋介石,可后来蒋介石排除异己,孙殿英成为了被“裁军”的对象,这也让孙殿英心急如焚,正巧是在这个时候,他的手下给他带来了《爱月轩笔记》。

可他去挖坟也得有个理由,那一年,“理由”很快就出现了。

当时一个叫马福田的土匪靠着绑架为生,他听说奉系军阀的一个军长正在扩大武装,干脆就摇身一变当了团长。

后来,马福田带着团里的人去换防的时候路过清东陵,就派人去打探情况,听说那里无人看守,觉得找到了发财机会。

就这样,马福田开枪打死了奉系军阀的一个通讯员,拉起了一支人马前去“挖宝”。

这事就传到了孙殿英的耳朵里,他很快认为这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火速命令八师师长谭温江带着两个旅的部队,打着“剿匪”的旗号前去收场。

马福田和谭温江的人打了几个小时最终败下阵来,谭温江便趁着机会,以“搜捕匪徒”为名将周围的几个店铺全给烧掉,并四处张贴告示说“清陵正在搞军事演习”,随后就大摇大摆地去了清陵。

为了挖掘宝物,谭温江出动了一个旅的人,在清陵搞了七天七夜,甚至动用了工兵和炸药,其中就挖到了慈禧太后的陵墓。

外加上裕陵,两个地宫的全部随葬珍宝都被洗劫一空。

估计连李莲英都没有想到,自己只是给侄子说了详细的清单,却让孙殿英如此大动干戈。

毕竟,李莲英比谁都清楚,这个墓葬耗费了慈禧太后大量的精力。

早在同治十二年,慈禧太后在只有三十九岁的时候便开始修建陵墓了,她最初将陵墓选在了咸丰皇帝定陵的东侧,那座豪华的陵寝耗时五年时间、耗资二百七十万两才最终落成,可慈禧太后却并不满足。

光绪七年,慈安暴毙之后,慈禧太后大权独揽,她还是满脑子都在想陵墓的事情。

在慈禧祝贺自己六十大寿的第二年,甲午海战导致清廷大量赔款,国内又遇到了特大旱灾,可此时的慈禧太后却以陵墓年久失修为借口,把已经修建好的陵墓全部拆除,并命令重新建造一座新的宫殿。

这次,慈禧太后能够调动起整个国库的资金,所以在建造这座陵墓的时候也压根没有考虑过开销问题,在用料和装修上都非常讲究。

这座陵墓修建的过程,也正好是晚清风雨飘摇的关键时期,她独掌清廷四十七年,做尽了坏事,仍然想着死后能把一生所得“带走”。

要不是李莲英,恐怕后人连陵墓的位置都很难找到。

李莲英本人参加了慈禧的入殓仪式,也记下了详细的笔记,后来笔记外泄,慈禧几十年的“努力”也彻底功亏一篑。

在盗墓案发生之后也迅速引起了轰动,这个时候周围的村民才知道,原来半夜听到的轰隆声正是孙殿英等人盗陵的炮声,而他手下那些士兵满腿的白灰,也正是地宫中的白灰浆。

溥仪当时人在天津,清宗室中负责“护陵”的大臣更是不敢前去报告,早就偷偷逃回了北京闭门不出。

可报纸都报道了,溥仪也很快知道了,他非常生气,然而他也早都不是皇帝了,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要求蒋介石和阎锡山发通电要求严惩孙殿英,然而孙殿英本来就是混子出身,为人十分狡猾,早已想好了退路,甚至还把师长谭温江给保释了出来。

孙殿英甚至还回忆说:“乾隆皇帝的陪葬品也不少,不过慈禧太后的墓东西多得都记不清了,从头到脚都是宝石,翡翠西瓜送给了宋子文院长,口中所含的夜明珠则托戴笠送给了宋美龄……”

也正是因为孙殿英将很多盗来的宝贝孝敬给了国民党要员,他才最终得到了庇护,这场东陵盗宝案也不了了之。

还好,这些事李莲英是不知道的,他本人已于1911年去世。

他的那些嗣子们为了报答他的养育之恩,也花费了重金为他修建了墓地,总体上来看,他的结局也是相当落寞的。

因为有了慈禧才有了李莲英,可李莲英却犯了此前从来没有犯过的错误,若是慈禧知道后果,想必早早就将李莲英给解决了。

更多文章

  • 一代英豪努尔哈赤,被书生出身的他气死,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上真实的努尔哈赤,历史努尔哈赤传位给谁,一代枭雄努尔哈赤不为人知的一面

    袁崇焕进士出身,一生没有动过刀枪,在迎战努尔哈赤之前从没打过仗。正是这样的一个书生使努尔哈赤大败而归,并最终被气死。袁崇焕究竟是用什么手段打败了战功赫赫的努尔哈赤呢?是用了什么高明的战术还是用了什么高明的计策?其实这场战争袁崇焕没有用任何特殊的战术也没有用什么高明的计策,而是利用了科技的力量。让我

  • 《雍正王朝》雍正登基后,邬思道为什么选择半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雍正王朝雍正杀邬思道,雍正谋士邬思道完整版,邬思道大隐隐于市

    在《雍正王朝》里面有两个半仙级人物,一个是康熙的宠臣张廷玉,一个是雍正的谋士邬思道。两个人可以说是所有人中看的最清楚的,但是一个在朝做大官,一个人却没有任何官职。雍正登基后邬思道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什么邬思道不和雍正一起享受荣华富贵呢? 在我国古代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

  • 《雍正王朝》雍正为什么要杀坎儿,这个原因很多人都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正为啥杀坎儿,雍正掌灯的考生为雍正出头,雍正王朝里雍正是真实的雍正吗

    《雍正王朝》里面雍正是一个看似完美又有点缺陷的人,也许这才是一个完美的角色。其中有一个剧情是雍正残忍的杀害了坎儿,这件事很多人都没弄懂?为何雍正要杀坎儿呢?毕竟坎儿也是一直为自己做事。虽然后来做了错事,好歹给坎儿留一条性命啊。 我们看到雍正杀坎儿自然会想到的是坎儿出卖了雍正,狗儿(李卫)和小翠私

  • 《雍正王朝》老十三为什么要保偷情的郑春华,后来老四为何不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雍正王朝郑春华之死,胤礽第一次与郑春华相遇,郑春华惊艳的图片

    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康熙四十七年秋闱时期,康熙无意间发现了郑春华和太子的私情,再加上模仿太子手谕调兵。康熙大怒废了太子的地位,又将镇春华贬入洗衣房。康熙心中还是想给太子一次机会。太子心中知道郑春华是自己的一颗炸弹。 郑春华不能留,所以便让老十三杀了郑春华,但是老十三不但没有杀郑

  • 《雍正王朝》将时局看得最清楚的三个人,邬思道排在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邬思道如何助雍正上位,雍正继位邬思道如何化解危机,邬思道为什么不让雍正见十七爷

    第三为位:张廷玉 张廷玉在电视剧的形象令人深刻,在历史上张廷玉也是历经三朝的大臣,整个康乾盛世都有张廷玉的背影。康熙临终的时候最器重的大臣就是张廷玉了,而张廷玉也是深知康熙想的什么,在所有的人都跟风站在八阿哥身边的时候,张廷玉坚持站在太子身边。 后来,八王逼政眼看雍正岌岌可危,这时候张廷玉又站了出

  • 《还珠格格》里面的皇后有多惨,陪乾隆去旅游,半路就被赶回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还珠乾隆马车,还珠格格里的皇后是富察皇后吗,还珠2乾隆单独审问紫薇

    这个皇后就是乌喇那拉氏,可是乾隆并不喜欢这个皇后,乾隆喜欢的是第一任皇后孝贤皇后,可是孝贤皇后只陪伴了乾隆十三年便去世了,后宫不可一日无主,所以就封乌喇那拉为皇后,当时乾隆是非常不愿意的,而这都是皇太后的主意。 乾隆在中晚年的时候喜欢下江南,乾隆下江南名义上是体察民情,可是实际上是寻花问柳,当时

  • 清朝一猛将战死沙场,康熙为他悲痛不已,雍正却说他自己找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康熙临死传位雍正,雍正康熙电视剧,康熙让雍正带弘历入宫

    康熙手下也有一个大臣,在康熙皇帝在位时,深受宠信,位居朝廷柱石之臣。此人就是清朝大将佟国纲。佟国纲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他亲姐姐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因此他是康熙皇帝的亲舅舅。不过佟国纲却毫无皇室宗亲骄娇之气,忠勤国事舍死忘生,康熙对他评价极高,雍正上台后,态度却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顺治年间,佟国

  • 蒋介石兵败欲退台湾,美国设障4道阻止,蒋:那就流亡菲律宾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对于自己一直扶持的蒋介石政府,到底该如何收场,美国在1948年下半年,已经开始着手处理了。根据美国政府的推测,蒋介石大陆兵败后,必然退守台湾,可是按照蒋介石那个腐败集团的情况来看,估计也守不住台湾,最后台湾必然是被解放军解放。因此,美国为了在远东的战略利益,美国政府做出了一个这样的决定:“··

  • 清朝康熙皇帝的生母,15岁生下玄烨,23岁英年早逝,不得顺治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康熙皇帝为了抬高自己生母的身份,才将她抬旗入满洲镶黄旗,改姓佟佳氏。这样孝康章皇后就成为了清朝历史上第一位佟佳氏皇后。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康熙生母的悲惨一生吧。 出身卑微,没有心计,不得顺治宠爱 佟佳氏出身汉军正蓝旗,跟那些满清贵族比起来,可以说是相当卑微了。所以她虽然有着远超常人的外貌,但

  • 此人自称是乾隆的七世岁,穿着龙袍祭祖,有200年前宫廷药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自称乾隆七世孙穿龙袍祭祖,乾隆祖传秘方公开,民间流传关于乾隆身世的故事

    爱新觉罗·亨绍:满族,1958年出生,自称是乾隆皇帝的“七世孙”(是不是还有待考证),2015年4月25日,在吉林市第十届开江鱼美食节绚丽启幕,现场热闹非凡,更让人激动的是还有一位自称乾隆皇帝七世孙的人领着满族人前来祭祖。 哪天爱新觉罗·亨绍穿着龙袍,戴着眼镜,后面跟着一大群人,确实有几分皇帝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