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和侍卫下棋输给了侍卫,10天后侍卫尸体被人发现,康熙很自责

康熙和侍卫下棋输给了侍卫,10天后侍卫尸体被人发现,康熙很自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171 更新时间:2024/1/21 6:18:32

记得有学者曾经感慨过,皇帝和大臣在圈内圈外,有的人拼了命的想要进来,有的人拼了命的想要出去,一切都在不言中。

面对这样的怪圈,其实历朝历代的官员们都很无奈,但这犹如飞蛾扑火的相性一般,是不可阻止的过程。

也正是因为这种相性,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扭曲的故事,其中种种,就连君自身也无法阻止,即使是康熙这样的圣君也是如此。

故事发生于一起棋局。众所周知,中国人爱好博弈之术,或许是因为春秋战国时代以来的传统,又或者是官场斗争是主流的影响,所以人们花费了大量的经历钻研棋道。不过,下棋不仅下的是技术,有的时候更有境界,但更多的是眼色和全变。

在历史上,康熙也是此中爱好者,记得早些年,康熙皇帝还未亲政,他既需要打磨自己的性子,又需要锻炼自己的君王权术,所以闲暇之时,他时常找身边的朋友以下棋为乐。

老实说,那时候的康熙皇帝虽然锐气凌人,但钟伟与他下棋的人,却并没有后来那么压抑,或进或退,或上或下,都讲究其中的韵味,讲究谋定而后动的沉稳。

个人以为,正是因为那段下棋的经历,所以才使得康熙的性子,还有心性得到了很好的打磨。然而,这件美好的娱乐活动,最终因为康熙身份的变化而变得不同。

史书记载,康熙先后打倒了鳌拜平定了吴三桂等人的造反,他已经彻底磨去了当年的焦躁不安,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不怒自威的帝王。当然,康熙下棋的习惯依旧被保留,并且时常与下人博弈。

按照康熙自身的想法,他从来不讲究身份,只讲求下棋时的快乐。甚至,有时他还会和太监们一起玩乐,只要有人能够赢得一招半式,他都会重重有赏。

故事就开始一次康熙棋道的玩乐之中,当时康熙刚刚围猎结束,众人都所获颇丰,康熙也是非常开心,于是如往常一样召集众人下棋。

当时围观的人不仅有太监和文武官员,而且还有随行的侍卫,刚开始康熙只是和大臣博弈,但这些大臣早就不是当初的魏东亭等人,一个个都老奸巨猾,所以皇帝的博弈往往招式看起来凶狠,但雷声大雨点小,始终内敛三分。

所以,康熙皇帝连续杀败好几位大臣,周围的太监们也适时吹赞,康熙皇帝的棋艺天下无双,此等皇帝文武双绝,乃是大清的福分。

听了这些夸赞,康熙自然非常高兴,但他也明白,众人肯定有谦让。于是康熙在高兴之下又放出狠话,在场之人只要有能赢朕一子者,都赏白银百两,官连升三级。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死士,康熙皇帝的言论引得众人跃跃欲试。本来,区区百两白银并不引人注目,但是连升三级的奖励实在是让人向往。

因此,就有一些侍卫官按捺不住,但这些人也是老油条,枪打出头鸟,其他人不出头,他们也坚决不动手,先看看再说。

但有人还是按捺不住,一个侍卫官站了出来,此人是康熙的侍卫仁福。康熙当时还有些惊愕,不过也没有管那么多,直接拉着他就开始博弈。

老实说,康熙的水平终究有限,平时之所以战无不胜,都是因为众人礼让,如今重赏之下,侍卫官毫不留情,康熙自然下的冷汗淋漓,不时犹豫徘徊。

等到数刻钟后,康熙皇帝败局已定,只剩下垂死挣扎。就在此时,旁边的太监立刻察言观色,突然大吼一声:山上有猛虎!

一语说出,周围人大惊失色,康熙也是立刻转移了注意力。由于之前打猎还未尽兴,康熙就放下了棋局,又跑出去打猎。临走之前还下令,等会儿回来继续下。

老虎自然是假的,但康熙最终还是射杀了一只梅花鹿归来。不过,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康熙皇帝与众人都忘记了,棋局还在进行,康熙皇帝高兴回家了。

就这样时间一晃就是10天,一次偶然的机会,康熙皇帝终于想起了棋局还未结束,于是他赶忙去询问侍卫如何了。小太监们的回答很残酷,由于皇帝下令不允许离开,所以那个侍卫一直在等待,整整10天的时间,他早已死去。

面对这样一个结果,康熙皇帝只能哀叹不已,他最终进行自我批评,留下了8个大字:君而无信,何以为君!为此还表现自责不已。

这件事情曾经被众人传唱,认为康熙皇帝是一个敢认敢当的人,他是真正的明君。然而,此事绝没有那么简单,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仅看到了棋局的荒唐,更是看到背后的残酷与无情。

道理很简单,首先从棋局本身而言,康熙皇帝许诺,谁能够赢他一个子就可以获得连升三级的奖励。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夸张,大有点类似于战国末期吕不韦的一字千金,并不是想要让人来赚得这一千金,而是想要向人彰显自己的才华,众人不应该拆他的台阶。

所以,当有人真的站出来挑战康熙时,此人居然没有顺着台阶下,甚至让康熙皇帝冷汗淋淋,那么此人就已经触犯了规矩。所以,康熙之所以离开棋局去打猎,恐怕不仅仅是一时性起,而是想要保住面子。

至于说后来忘了棋局,恐怕也是因为面子挂不住,所以想要惩罚一下此人,这才10天之后再去关心此事。

由此可见,伴君如伴虎不是夸张,同样是棋道玩乐,掌权以前,和掌权以后,康熙可是完全不同的状态,周围人早就不敢和他真正下棋了。

当然,此事背后也还有另外的讲究,要知道,皇帝在给自己安排台阶,其他的文武百官都顺着台阶帮衬,那些侍卫官也没有一个人踩雷,但却偏偏是这个仁福踩了雷,这又不得不让人感觉其中有猫腻。

个人以为,若此事是真实的话,这个侍卫官恐怕人品不太好,结果明知有局,却偏偏还是当了出头鸟,最终被众人抛弃。

不过,此事到最后康熙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虽然此事本质上是君王无情,皇家危机四伏,但他却愣是将一个悲剧变成了君主敢于反思的形象,还留下了名言的经典典故,这也体现了康熙皇帝的权谋之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的帝王术有多厉害?看看康熙不杀鳌拜的原因,有恍然大悟之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被康熙用计生擒后,情急之下,扒开自己的朝服,让16岁的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康熙看到鳌拜满身的伤痕,念起鳌拜对顺治、皇太极两代皇帝的忠心和功绩,心一软,饶了鳌拜的死罪,将其永久禁锢,直到死去。康熙虽然饶了鳌拜的死罪,但对鳌拜的党羽清理得很彻底,或

  • “鸡毛房”是什么?清朝乞丐在“鸡毛房”中挺过严冬,不会挨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时期的鸡毛房和火房子,清朝鸡毛房图片大全,古代军账房和百姓的泥巴房哪个好

    清朝有一种“鸡毛房”,乞丐们或穷苦百姓一般都在里面取暖,想办法挺过寒冬,不让自己被冻死。那么当时的鸡毛房,到底是什么样子,御寒效果如何呢?从字面意义来看,鸡毛房应该是以鸡毛为主体的房子。事实也正是如此,鸡毛房里会铺一层厚厚的鸡毛。除此之外,鸡毛房什么家具都没有。穷苦百姓来鸡毛房里住宿时,只能挤在狭小

  • 当年朱元璋推翻元朝时提出的一句口号,后来也推翻了大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推翻元朝,朱元璋推翻元朝用了几年,朱元璋说元朝以宽仁治天下

    明朝这个朝代是现在很多的历史爱好者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朝代,明朝被后人誉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这是很高的一个评价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都是当年的明朝所发出的闪光点,尤其是与后世的清朝相比,明朝在反抗外来入侵时的表现,要比大清抢眼很多。我们现在看到的故宫正是在明朝时建造的而明太祖朱元璋在整个了古代

  • 法国描绘清朝的画作中,清军与法军,看起来像两个时代的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军队油画,清军用洋枪洋炮抗击法军,中法战争清朝宣传画

    因为毕竟在世界局势范围之内来看的话,清朝处于一个落后的状态,已经时间太长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通过一两次的改动或者是变化跟上世界的先进形式,所以被历史大潮所吞没也算是情有可原的一件事情了。而在当时西方列强的眼中,清朝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呢?小编在这里找到了一组当年法国人描绘清朝的画作,我们可以一起来

  • 清朝22个藩属国,就它1个是最忠心的,至今对中国不离不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文|韦爵爷中国到了清朝的时候,已经大不如前了,不过面子上的工作还是要做的,对外一向是保持着泱泱大国的威严,不论自己手头有多紧,但是面对来上贡的小国,动辄就是“一掷千金”,因而许多小国都诚心归顺清朝!一个支持率不高的政权,上位后第一位事不是安抚国民,而是先刷存在感,等到在世界上都有了名气,得到了世界认

  • 慈禧葬礼有多隆重?七千余人抬棺,奇珍异宝无数,大清该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慈禧葬礼多少人抬棺,慈禧真实的葬礼,慈禧死后的葬礼仪式

    而我们今天说的这位女性,她不仅陵墓豪华,陪葬品奢侈,而且连送葬的队伍都比一般帝王还要隆重。她就是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慈禧。耗费重金陵墓一改再改其实在1866年咸丰帝的陵墓完工后,就已经定好慈禧死后该埋在哪了。按照大清律例,慈禧的陵墓只能选在咸丰帝陵墓附近,而且只能建一座。大家都知道,慈安太后才是

  • 乾隆晚年自封为“十全老人”,更有“十全武功”,真的如此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十全武功揭秘,乾隆的十全武功指什么,乾隆开创的十全武功都有哪些

    在评价一位帝王的时候,我们先从政治方面入手。当然从这一方面来说,乾隆确实当之无愧,毕竟他是康乾盛世的缔造者之一,他在位期间也没有出现重大的政治失误,但是在乾隆之后清朝的国力却日渐衰败,由此可见乾隆在执政时期也并非十全十美。在乾隆时期,当时清朝的官员可以买官,也就是说,只要有钱就可以当官,所以当时无论

  • 挟持皇帝,虐杀皇后,从万历帝活到康熙帝,李选侍的硬核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万历皇帝的后宫争斗,万历皇帝被宫女暗杀,康熙弥留之际处死的妃子

    李选侍是明光宗朱常洛的一位低等侍妾,虽然身份低微,可是这位李选侍的实际地位却并不低微,不仅不低微,还深受她的夫君朱常洛的宠爱,以至于倚仗皇帝的宠爱,虐待并逼死前后两位皇后,甚至在光宗弥留之际企图逼迫皇帝封她为皇后,最终因为大臣们的抵制才未实行。光宗驾崩后,李选侍还挟持年幼的明熹宗朱由校,妄图垂帘听政

  • 大清少有的硬汉:三次入狱,两次赴刑场问斩,一生清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刁刘氏问斩视频,古代女死刑犯被问斩,问斩

    李绂,字巨来,号穆堂,江西临川荣山镇人。少年时家贫,但是他十分喜欢读书,天资聪颖。读书经目成诵,有神童之称,十岁能诗,十二岁即与里中诸先生结诗社。康熙四十四年江西乡试第一,康熙四十八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迁侍讲学士、日讲起居注,武科会试正、副主考官,云南、浙江乡试正考官等职。这个人的运气实

  • 曹操将自己比喻成周公旦,结果赤壁一战导致戏剧性的转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败走赤壁三次大笑,赤壁小乔和曹操吻戏,郭嘉若在赤壁曹操会不会输

    而在运用比喻这一方面,曹老板可谓是深得其中精要,对手下的一群将臣各有比喻。比如刚开始得到的勇士典韦,曹操见之大喜,将其称之为“古之恶来”,而恶来是商纣王的大臣,以勇武而闻名,传说是能够与狮虎角力的勇士。恶来一词是对勇士很高的赞誉,而典韦的确也不负曹操所望,在与吕布争夺濮阳一战中,力战吕布救出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