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的成功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是起起伏伏。他的职业生涯对于今天的职场人士仍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40岁入职,却在48岁再度失业,左宗棠的逆袭离不开这2个秘诀
落魄举人左宗棠
道光十二年(1852年),30岁的左宗棠终于取得了举人的功名。这里不得不感谢一下科举的“搜遗”制度。所谓搜遗,就是主考官在发榜前把落选的考卷再复核一遍,以免因疏忽导致优秀者成为遗珠。
据说左宗棠本没有资格参加那年的乡试,后来因为大户周乡绅帮着捐了监生,才获得了准考证。而左宗棠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入赘周家,娶了周诒端。
关于左周的夫妻关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说感情甚好,周是左的贤内助。另一说则完全相反,左周时有口角,并恶语相向,以至于左后来纳张氏为妾。
不管如何,左宗棠以“耻不能自食”为由离开周家是事实,从此开始独立养家糊口。
左宗棠并不满足于举人,可惜他考运欠佳,连续三次会试失败。一气之下,他放弃会试,开始走经世致用的道路。
人生及时转身是多么重要,正是这个改变为后来左宗棠立下不是功勋奠定了基础。
40岁入职,却在48岁再度失业,左宗棠的逆袭离不开这2个秘诀
虽然未曾考中进士,但左宗棠在湖南文人的圈子里还是混出了点名堂,并结识了两江总督陶澍。俩人一见如故,相聊甚欢,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结为儿女亲家。
曾国藩曾在家书中评论此事,认为左宗棠做法相当欠妥,因为俩人差辈了。就这点而言,曾国藩过于保守,不如陶澍和左宗棠豁达。
正是由于跟陶澍成为亲家,所以胡林翼(陶澍女婿,比左大三个月)不遗余力地向各地督抚推荐左宗棠。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胡林翼还向当时的云贵总督林则徐推荐了左宗棠,可惜因为种种原因左未能前往。
不去也好,因为留给林则徐的时间不多了。1850年9月,清廷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镇压拜上帝会(即洪秀全所领导的农名武装队伍),死于赴任途中。不得不说,林则徐死得很及时,否则可能要和曾国藩一样被扣上刽子手的恶名。
要不是有陶澍的帮衬,身为举人的左宗棠估计连温饱都有困难。
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施展之地,就这样左宗棠迎来了不惑之年。
40岁入职,却在48岁再度失业,左宗棠的逆袭离不开这2个秘诀
入职张亮基幕
咸丰二年六月(1852年),太平军在杨秀清的率领下围攻长沙。40岁(虚岁41)的左宗棠终于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位老板:张亮基。
清廷任命张亮基为湖南巡抚以解长沙之围。这时,又是胡林翼举贤不避亲,推荐了左宗棠。于是,张亮基招左宗棠入幕。
在左宗棠的组织协调下,不仅解了长沙之围,还干掉了太平天国的西王萧朝贵。经此一役,左宗棠名声大噪。他也因此获得了人生第一个官方身份,被保举为县用(正七品),并加同知衔。
有人可能觉得奇怪,左宗棠一介书生怎么会行兵打仗,难道是天赋吗?当然不是!原来陶澍病死后,左宗棠遵从他的遗命前往陶家开馆教导女婿陶桄。在陶府期间,他遍读陶府藏书,特别是兵书战策类书籍,还写了很多相关的军事文章。可见左宗棠在此期间做了大量工作,只是差一个表现的机会而已。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好景不长,第二年张亮基赴武昌出任湖广总督。左宗棠并未随同前往,俩人的雇佣关系就此结束。
遇到个好老板不容易,同样老板找到好员工也不容易。再后来,没了左宗棠的张亮基在山东指挥不当,被直降四级。
于是,41岁的左宗棠决定回家种田、读书、访友,倒也逍遥自在。
40岁入职,却在48岁再度失业,左宗棠的逆袭离不开这2个秘诀
入职骆秉章幕
这时该左宗棠的第二位重要老板登场了,他就是接替张亮基的骆秉章。了解骆秉章的人可能不多,他生平最得意的事恐怕要数生擒石达开了。
关于骆秉章如何请左宗棠入幕有很多传说,真假难辨。不管如何,骆秉章是非常真诚地邀请左宗棠。左宗棠这一干就是6年。
42岁的左宗棠入幕后,骆秉章对他是言听计从,成为湖南官场的实际操盘手。在这6年里,左宗棠协助骆秉章治理湖南,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也几次升迁,并在46岁时升为四品卿衔,看似官运亨通。
事实上,所有这一切都是虚职,他本质上还仅仅是骆秉章的幕僚。
在此期间,曾国藩等人曾向皇帝保举左宗棠,希望他能得到重用。然而,骆秉章并不愿意放人,因为他知道左宗棠的重要性,他不愿左宗棠离开。
这就很尴尬了,老板很认可你的能力,却不愿给你真正一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
左宗棠的郁闷可想而知。经过这些年的历练,左宗棠已经充分证明了他的才华和能力,可惜属于他的东风似乎尚未到来。
咸丰九年(1859年),左宗棠遭遇了最大的职场危机:樊燮案(人际关系没处理好,被参了,不再赘述,自行搜索即可)。幸运的是,他在骆秉章、曾国藩等人的帮助下最终保住了性命。
可是,48岁的左宗棠又失业了……
40岁入职,却在48岁再度失业,左宗棠的逆袭离不开这2个秘诀
入职曾国藩幕
危机者,危中有机。左宗棠未曾想到这一生最大的挫折竟然成为了最大的转折点,他终于要迎来属于自己的东风。
这个东风就是左宗棠的第三位老板,他向来不怎么看得起的曾国藩。虽然曾国藩高中进士,被点翰林,36岁就官居二品,可举人左宗棠对的评价却是“才具稍欠开展”。
咸丰十年(1860年),左宗棠在无奈之下离开湖南,投奔曾国藩。由于江南大营被破,清廷不得不重用曾国藩。于是,左宗棠跟随曾国藩襄办军务,并赏四品京堂(据说此前的四品被撸掉了)。
曾国藩深知左宗棠的才干,认为他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于是向皇帝请旨允许左宗棠回乡募勇(后来的楚军)。左宗棠终于可以自己领兵打仗了。
当左宗棠在江西取得战绩后,曾国藩又帮其向皇帝邀功,请朝廷把“襄办”改成“帮办”。这两者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实际权力有着天壤之别。襄办是指协助办理军务,而帮办则相当于二把手。曾国藩完全信任左宗棠,并给与舞台任其发挥。
为了让左宗棠更好地工作,曾国藩还向皇上建议允许左宗棠越过自己,直接向皇帝汇报。这心胸和气度,左宗棠完全补不了。
在跟随曾国藩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左宗棠从四品京堂候补成为二品浙江巡抚的封疆大吏。
遇到好老板,左宗棠在50岁的时候终于起飞了。
40岁入职,却在48岁再度失业,左宗棠的逆袭离不开这2个秘诀
行百里者半九十
看了左宗棠的一生,我脑子里的第一反映就是选对老板太重要了!
左宗棠跟了张亮基2年,骆秉章6年,曾国藩1年多。在张亮基幕下,取得了官方身份,在骆秉章幕下混了个四品的虚职,在曾国藩幕下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手握实权的二品封疆大吏。要知道,曾国藩早早地官居二品,可他熬了13年才掌握实权,到49岁时才成为封疆大吏。
一位老板好不好,值不值得跟随,有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在这位老板是否愿意给手下的人足够的施展舞台,即晋升空间有多大。
不得不说,曾国藩是一位好老板。从他幕下出来的并非只有左宗棠一位高官,还有李鸿章、彭玉麟等人。
据统计,曾国藩的幕僚出幕后官至出使大臣5人,军机大臣2人,尚书2人,大学士2人,侍郎3人,北洋大臣1人,总理衙门大臣1人,总督16人,巡抚28人。其他布政使、按察使、提督、副将、道员、知府、知县数不胜数。
--《曾国藩传》,张宏杰
相比之下,骆秉章显然不是好老板。虽然他给了左宗棠很大的空间,但却只给些虚名,还不肯放他鱼入大海。就这一点而言,左宗棠本人离曾国藩也相去甚远。
当然,我们并不能因此就武断地认为左宗棠在前面两位老板下虚度光阴,毕竟左宗棠在这8年里也实实在在得到了成长。
所以看了左宗棠的一生,我脑子里出现的另一个反应就是:荷塘理论。
所谓荷塘理论,就是假设荷塘里要长满荷叶需要30天,而荷叶的生长速度是每天翻番,那么在29天时,荷叶也只覆盖荷塘的一半面积。然后在一夜之间,荷塘的另一半也满了。
行百里者半九十。左宗棠在前8年,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却依然失业。如果仅看成绩,他几乎是回到了原点。他自己本人也很失望,幸运的是他没有放弃,到了曾国藩幕下,并最终实现爆发。
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有人认为是天赋,有人认为是运气,而曾国藩认为“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如果左宗棠不是多坚持了一下下,那么他很可能在知天命之年就颐养天年了。
40岁入职,却在48岁再度失业,左宗棠的逆袭离不开这2个秘诀
人生的成功,不在天赋和机会,而是专注和有恒。当然,做对选择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