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清照父亲是苏轼学生?他们俩有见过面吗?苏轼会对李清照说什么

李清照父亲是苏轼学生?他们俩有见过面吗?苏轼会对李清照说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042 更新时间:2023/12/28 22:47:35

既然是苏轼的学生,李格非应该是常常与苏轼见面。那么问题来了,李清照与苏轼到底有没有见过呢?一个是千古风流才子,一个是名满天下的才女。如果他们见了面,会有怎样的交谈呢?

苏轼和李清照,有见面的机会,但是没有相关记载。

苏轼出生于公元1037年,去世于公元1101年,享年65岁。李清照出生于公元1084年,去世于公元1155年,享年72岁。

这里我们就看得出来了,苏轼比李清照大了48岁,是李清照爷爷辈的人了。李格非这个人发家时间比较晚,到了公元1076年才考上了进士。这个时候李清照还没有出生。李格非在公元1091年,成为了苏轼的学生,这个时候李清照才不过7岁大,诗文还没有什么成就。所以就算有交集,也不会有什么记载。公元1091年,是元祐六年,这个时候的苏轼正得到高太后赏识,被调回京城。可惜他反对废除所有新法,所以因为政见不合,只在京城呆了一小段时间,就去了颍州做知州了。也就是说,李格非成为苏轼学生,应该就是这一小段时间里。在苏轼离开京城以后,李格非和苏轼也就没有见面的可能了。

这一年7岁的李清照,会不会被父亲李格非,带着去见苏轼呢?我认为存在这种可能性,但不能一口咬定肯定见过。

李格非如果发现自己的女儿,有天才的文学天赋,那么自然会把她带去见苏轼,让苏轼指点指点李清照,这是情有可原的。

可惜对于他们俩相见的事情,苏轼在诗文中没有任何记载,李清照和李格非,也没有任何相关的记载。

苏轼一路被贬,而李格非却在这段时间,平步青云。

苏轼的仕途非常不顺,从元祐6年开始,苏轼离开京城,隔了一年,便前往扬州做知州,再隔了一年又被换到了定州做知州。

元祐8年,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高滔滔老太后去世了,苏轼的保护伞也就彻底消失了。这一年,年幼的李清照9岁,而苏轼已经57岁了。

入补太学录,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常著《洛阳名园记》,谓"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其后洛阳陷于金,人以为知言。绍圣立局编元祐章奏,以为检讨,不就,戾执政意,通判广信军。---《宋史》

宋哲宗亲政以后,以章惇曾布等人为首的新党人士再次上台,他们认为苏轼出卖了新党人士,所以开始对苏轼各种打压。

时间进入到了绍圣年间,绍圣元年苏轼被贬谪为宁远军节度副使,随后又被贬谪到了广东惠州,这里距离京城已经非常遥远了。

而且当时的广东,属于尚未大规模开发的状态,所以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绍圣4年苏轼被贬谪到了儋州,这一年的苏轼已经61岁了,而李清照这一年已经是13岁的大姑娘了。

那么这段时间李格非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呢?绍圣元年,章惇成为了朝廷的宰相,他很欣赏李格非的才能,所以征召他为检讨。可李格非是苏门子弟,他的老师被贬谪在外,他当然不愿意屈服于章惇,于是拒不奉命。为此李格非也遭遇了短暂的外放,被外放为广信军通判。隔了一年以后,李格非被征召为校书郎,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创作了自己的成名作《洛阳名园记》。绍圣4年,也就是苏轼被贬谪到了儋州的时候,李格非升任礼部员外郎。可以说,苏轼最困难的时候,李格非却已经有了平步青云的局面。他们师徒之间,似乎已经到了缘尽的地步了。至于李清照,这段时间当然也不会见到苏轼了。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政治婚姻,证明了李格非出卖了苏轼。

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赵挺之的三公子赵明诚。这一年是公元1101年,苏轼被召回京城,同年在江苏常州病逝,享年65岁。

赵挺之是著名的新法支持者,他力挺新法成员的同时,也在抨击元祐党人。苏轼早就被这帮人定性为元祐党人。

有道士说人祸福或中,出必乘车,氓俗信惑,格非遇之途,叱左右取车中道士来,穷治其奸,杖而出诸境。召为校书郎,迁著作佐郎、礼部员外郎,提点京东刑狱,以党籍罢,卒,年六十一。---《宋史》

所以这个时候李格非将自己的女儿李清照,嫁给了赵挺之的儿子,足以说明一点,李格非已经开始向新党人士靠拢了。

至少他明白了一点,跟着老师苏轼混,是没有好结果了。当然了,这件事大家都不愿意提起,毕竟李清照的好名声在这里,文坛上泰斗级别的人物,她的父亲怎么可能是个两边倒的人呢?

可惜李格非的亲家赵挺之似乎不买账,依旧将他贬谪罢官。此后即使李格非再次复出,其实也没有什么名堂了。

而赵挺之这边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一直在跟蔡京争权夺利,两个人不相上下。在公元1106年的时候,赵挺之被罢免了宰相之位,蔡京正式上台成为宰相。

老赵家终于也遭到了清算,原本躲过一劫的李清照,这一回却没能躲过赵挺之被清算的厄运。老赵家不得不因此举家搬迁到了青州,这一年是公元1107年,李清照24岁,自号易安居士,而苏轼已经去世了6年。

总结:苏轼与李清照见过面也没什么可聊的。

苏轼与李清照的岁数相差的确有点大了,而且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和苏轼之间的师徒情谊,其实是比较浅薄的。

李格非跟在苏轼身边最多不过1年时间,那个时候苏轼已经年近六旬,而李清照却只有7岁左右。所以就算两人见过面,也不知道该聊些什么。

不过李清照的教育中,一定是渗透了苏轼的一些文化素养的。毕竟她的父亲曾经跟随苏轼学习,也算是传承了一部分苏门学风了。

参考资料:《宋史》

更多文章

  • 什么是悍妇之肉?看看朱元璋是怎么处置第一功臣老婆,异常地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杀功臣的原因,朱元璋为何要杀绝功臣,朱元璋的功臣明细统计

    为此,他在家里非但没有大将的样子,而且连小妾都没有。说白了就是妻管严。朱元璋作为常遇春的好哥们,根本就看不下去了,让常遇春自己去讨小妾打死他也不敢。朱元璋心想,后宫里那么多的美女,反正自己又用不过来,何不赏赐给兄弟两个。有了朱元璋的圣旨,常遇春带着两个年轻貌美的宫女就回家了。没想到他的老婆见了以后,

  • 清军残暴,杀害明朝一位忠臣,200年后他的子孙搅了大清的陵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被杀的功臣,明朝的战神杀死清朝50余将领,清朝杀明朝宗室多少人

    当时这几人一直奉命在关外跟清军作战,尤其是袁崇焕年轻气盛,经常只身一人就冲入到敌军的阵营里面,杀了清军一个片甲不留,这才稍稍将关外的局势稍缓了一些时间,不过要说到三人中最受百姓爱戴和民心的则是孙承宗,不过因为他性子比较刚烈,又经常跟魏忠贤反着干的原因,因此就不怎么受明朝皇帝的代价,而孙承宗最后受不了

  • 朱元璋外出,被一老太太辱骂忘恩负义,朱元璋:敢问您儿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侄子犯法朱元璋大怒,朱元璋父亲在朱元璋几岁死的,陈宝国的朱元璋和胡军的朱元璋

    令人很无奈的是,一些并不可信的野史强加在朱元璋的身上,还十分契合。比如说遇见一位卖西瓜的瓜农,转身就命人除掉他;比如说对一个喂猪的女子傻笑,马皇后将她召进宫之后,朱元璋又将她赶出去了,再比如说临幸了一位江南美女,第二天却将其处决了……至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自然是由于朱元璋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朱元璋草

  • 包拯死前对展昭做了什么,让展昭一夜之间消失,展昭:一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包拯去世后为何展昭消失,包拯去世后展昭到底去了哪里,包拯死之后展昭去哪了

    包拯自从便是个孝顺的人,他在考中进士后,因为父母年事已高,并没有去当官,直到父母都去世了,守完孝后,才在朋友的劝说下去从官,而这时间既然有十年之久。之后包拯先是在安徽当知县,由于他断案公平公正,很受当地百姓喜爱,接着他在任期满后又到了广东,然后又回京做监察御史,有权利对行为不规范,处事不合理的官员进

  • 明朝的这位英雄,行刑之前大喊8个字,刽子手听了直接下跪磕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最伟大的一位民族英雄,明朝宁死不屈的英雄,明朝死得最冤的大臣

    可是当时的明朝大官们贪生怕死,不想和清军硬碰硬,就想着一起举荐左懋第去跟清军求和,而左懋第哪里愿意呢?他深知这次若是去求和了肯定就有去无归了,所以希望能领兵攻打清军,即使是以卵击石,为了国家也要勇敢的战一战,可是敌不过求和的众多大臣,最终左懋第还是被派往了前去跟清军求和的路途中,毕竟每个达成都贪生怕

  • 朱元璋死前留下4字遗言,看起来残忍,却保住了明朝276年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临死真相大揭秘,朱元璋死前说的三件事,朱元璋临死前的感慨

    朱元璋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帝王之一,他从一个平民,老百姓,和尚,乞丐,最后建立明朝,除了自己运气以外,还有自己的真本事。如果没有一点真本事,那是不可能成就大业,也正好应了那句话,英雄不问出路。明朝建立以后,中原大地经过了二十多年的破坏,一片凋零,于是朱元璋迅速采取了一些政策发展生产,实行与民生息,鼓

  • 历史上最心狠的皇帝,就是朱元璋和他相比,也差了很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有一张皇帝嘴,朱元璋是历史上最厉害的皇帝么,历史上的朱元璋是一个好皇帝吗

    历史上最心狠的皇帝,就是朱元璋和他相比,也差了很多!我国历史上总共有560多位皇帝,有些皇帝在位的时间很长,比如说乾隆,也有些皇帝,可能上任只有几天就被自家的兄弟姐妹或者叔叔等有钱有势的人给罢免了,没有不想当皇帝的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尤其生在皇家长大的子孙,每个朝代为了争一个皇位几乎都是一场腥风

  • 砸缸的司马光做了宰相后,终于杀了那个女孩,为此隐忍17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光杀妇人是真的吗,司马光砸缸后的历史事件,司马光砸缸司马光最后的结局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宋真宗天禧三年出生。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在光山县担任县令,所以便给他起名为司马光。司马光六岁时,他的父亲正式开始教他读书。他天资聪颖,在七岁时便能背诵《左氏春秋》,并讲明文章要义。在他“砸缸救友”的故事传出后,他的名头甚至盖过了当官的父亲。宝元元年,司马光参加会试高中进士,从

  • 最孝顺的宋孝宗,为何养了个最不孝的儿子,看他儿媳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光宗对宋孝宗不孝,宋孝宗一生,宋孝宗有没有女儿

    然而这位最孝顺的皇帝,却养出个最不孝的儿子,就是赵惇(宋光宗)。赵惇是宋孝宗第三子,生母为成穆皇后郭氏,于乾道七年被立为皇太子。其实一开始,孝宗和光宗父子二人感情深厚,甚至被视为父慈子孝的典范。那为何后来宋光宗就变得不孝了呢?这就要看宋孝宗的儿媳是谁了。在宋高宗时期,有个叫皇甫坦的道士很受宠信,他有

  • 李自成九宫山被杀后,他漂亮的高皇后下场如何?或许你永远不会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九宫山李自成照片,李自成兵败九宫山过程,李自成九宫山之死视频

    历史的洪流总会冲走很多名人,高氏凭借自己的才能与带兵打仗的丈夫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记录在史册里。目前找到的关于高氏的史料仅短短一句,然关于她的丰功伟绩,姚雪垠同志在《李自成》描写颇多。李自成参军起义李自成21岁子承父业,做了驿站卒,后被裁员欠债在家,被债主告上公堂后锒铛入狱。随后又被友人救出,小心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