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由唐朝名相魏征主导编撰,魏征以性格刚正著称,即使是对当朝君主李世民都敢直言进谏,对于前朝君主,他应该不会有太多的美饰之词,所以《隋书》的可信度比较高。
杨坚的形象因此更显得格外不凡,虽然他的故事听起来充满传奇色彩。
1、出生时就很怪异
杨坚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杨忠在西魏已经做到了左光禄大夫、云州刺史兼任大都督的官职,后来随着战功增加,他的官职仍然在不断提升,最后高至大司空、柱国大将军,还被封为随国公。杨坚的母亲吕苦桃出自普通家庭,其家族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大名气。
公元541年六月的一个夜晚,杨坚出生于冯翊般若寺。根据《隋书》记载,杨坚出生时的景象是“紫气充庭”,有一位尼姑对杨坚的母亲说:“这个孩子生来有些奇异,不能让他在世俗间抚养长大。”这位尼姑就带着杨坚居住在别馆,亲自抚养、教导他。
杨坚出生于南北朝时期,当时正是佛教获得大发展的时候,寺院遍地,僧尼人数众多,所以人们对于僧尼的接受程度应该普遍比较高,所以吕氏才放心地把杨坚交给尼姑抚养。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也证实了“杨坚奇异”的说法:有一次吕氏来看望杨坚,当她抱起杨坚时,突然看到杨坚的头上长出角来,裸露的皮肤上还生出鳞片。吕氏吓了一跳,一时失手,杨坚就被摔到了地上。
这时尼姑连忙从外面跑进来,说道:“惊吓到我的孩子了,这会让他晚得天下的!”
这样的场景,估计在不少史书中多会见于对帝王的描写之中,以彰显这些人的天生不凡。
杨坚长大之后,相貌也很奇特:“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沉深严重。初入太学,虽至亲昵不敢狎也。”
按照这个描述,杨坚长得算不上英俊:长了个长而突出的大下巴,额头上有五个明显的柱状突起,长长地直达头顶,双眼露有精光;身材是上身长、腿很短;在他的手掌纹中有一个明显的“王”字。
杨坚长得与众不同,平时他的行为也不同于常人,入太学读书的时候就显得严肃、深沉,即使是关系特别好的小伙伴也不敢随便和他开玩笑。
2、少年得志
公元554年,西魏恭帝拓跋廓赐杨忠姓“普六茹氏”,所以杨坚又被称为“普六茹坚”。
“普六茹”是鲜卑族姓氏,当时的西魏一朝,皇族都是鲜卑族,魏恭帝的赐姓可以看作是对杨忠战功和能力的嘉奖。
父辈的荣耀始终笼罩着杨坚。555年,杨坚14岁的时候,京兆尹薛善任命他为功曹,少年杨坚开始参与处理京城管理的事务。第二年,杨坚因为父亲的战功而被授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可以享受位同三公的待遇。到杨坚16岁的时候,他的官职飙升到了骠骑大将军,享有建立府署、自行选拔僚属的权利。
也正是在这一年,大司马、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看中了杨坚,将自己最小也最疼爱的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了他。
独孤信看中的正是杨坚不同凡响的相貌,长大成人后的杨坚也经常因为相貌引起别人的注意。
周明帝宇文毓听到人们的传言之后,专门派相士赵昭前去给杨坚相面。赵昭显然看出了杨坚的不寻常,但是他回去后却对周明帝撒谎说道:“看杨坚的相貌,最多也就能做到柱国大将军。”
周明帝在位的时候,杨坚29岁左右,他已经历任车骑大将军、骠骑大将军等职,以后再立有军功做到柱国大将军是十分自然的事。
周明帝听到赵昭的话之后放下心来,不再提防和忌惮杨坚。
但是赵昭见到杨坚时,却告诉他另一套说辞:“公当为天下君,必大诛杀而后定。善记鄙言。”
这听起来极其玄妙的预言,果然会成真吗?
3、平顺中的坎坷
不管那个预言如何,宇文护专权的那十几年,杨坚都受尽压制。
当然,和杨坚一起受压制的还有北周宇文皇室家族的三位成员:孝闵帝宇文觉、北周明帝宇文毓,以及北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觉在宇文护的扶持下登上王位,建立北周。宇文觉虽然年幼,但是却不甘心大权都掌握在宇文护手中,于是策划要除掉宇文护,不料却被宇文护发觉,最后宇文觉被宇文护所废,宇文护迎立宇文觉的大哥宇文毓即位,是为北周明帝。
北周明帝在位仅三年时间,就因为与宇文护争权被宇文护所害,临终之时,他留下遗诏传位给四弟宇文邕。
宇文邕560年即位,是为周武帝。宇文邕显然比他的两位哥哥懂得“柔弱胜刚强”的道理,所以他对宇文护表现出十足的恭敬和顺从,背地却在积累力量,终于在572年除掉权臣宇文护,将朝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杨坚的青壮年时代恰好是宇文护专权的时期,杨坚的相貌深受质疑,无论是周明帝在位还是周武帝,总是有好事的大臣在这两位君主面前提到杨坚的相貌,反复强调“普六茹坚貌有反相。”杨坚对此十分畏惧,因此始终保持着低调,不敢做什么特别引人注意的事。
但是即使是这样,宇文护仍然十分忌惮杨坚,多次想加害于他,幸好被其他权臣保护,杨坚才得以幸免。
公元573年,也就是周武帝除掉宇文护的第二年,他知道杨坚一直没有依附于宇文护,所以特地下旨,将杨坚的大女儿杨丽华纳入太子宫中,册封为太子妃。
看上去杨坚的日子好像能够安稳了,事实却并非如此。
太子宇文赟远远比不上他的父亲宇文邕,周武帝宇文邕在世的时候,生怕宇文赟将来不能很好地承担帝王重任,所以对他的管教很严厉。周武帝在世时,宇文赟的行为中规中矩,从来没有表现出真实的自己,一直到周武帝去世,宇文赟才露出自己真实的一面。
公元578年,周武帝去世。按照规矩,新君需要守孝一个月后方能登基,但是宇文赟根本不顾这些礼仪,父亲死的第二天他就举行登基大典,安葬了父亲后马上脱掉孝服,为自己成功即位举行庆祝活动。
女婿即位称帝,杨坚得到升职,被提拔为上柱国、大司马,每当宇文赟出京巡视的时候,都会留下杨坚镇守京城,对他很信任。
杨坚从14岁就在朝中为官,他知道贤明的君主应该什么样子。很显然,宇文赟并不是那种贤君,而是一位暴虐无度、无情无义的昏君:他即位还没满一个月,就下令处死了自己的叔叔,齐王宇文宪。
宇文宪是周武帝宇文邕的五弟,他多次跟随周武帝参与平定北齐的战斗,立下不少战功。宇文宪为人孝顺,宽宏大度,他的三位哥哥,孝闵帝、周明帝、周武帝在世时都非常信任和重用他,他的部下也对他十分敬服。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将领、皇亲,宇文赟即位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因为对他的忌惮而诬陷他谋反,很快将其诛杀。宇文宪的五个儿子、关系好的几位大臣也相继被害。
宇文赟不单单对自己的亲叔父这样心狠手辣,为政也十分严苛。他即位的第一年,就制订了一部《刑经圣制》,其中颁布的法令条款十分严峻,比如:应该到宫中值勤的官员一日不到,立即免职;逃亡的都处以死罪,并籍没家口。大臣递上的奏章中如果有错字,必须受到惩处,或受鞭打或受杖责,一百二十下起……
5、杨坚:我努力过
杨坚入朝为官二十余年,大概还从来没见过这样严厉对待大臣的条令。
不仅杨坚没见过,满朝文武大臣也都没见过,宇文赟的耽于游乐、无情无义他们已经见识了很多,却只能敢怒不敢言,生怕宇文宪的命运会落到自己身上。
别人不敢说,杨坚身为宇文赟的岳父,又是多年老臣,他却不能不说,于是他就向宇文赟进谏劝止,说颁布这样不正当的法令不是兴化之道。
杨坚忠心劝谏,言辞恳切,无奈宇文赟一概听不进去。
宇文赟不但听不进杨坚的劝谏,他对杨坚极高的声望也开始忌惮。宇文赟在前朝听着杨坚的“唠叨”不敢发怒,回到宫中之后,他却有十足的底气对付杨坚的女儿杨丽华。
杨丽华是宇文赟的第一位皇后,宇文赟显然对此并不满足,在杨丽华这位皇后还健在的情况下,他又接连立了四位皇后,一时后宫之中五位皇后并立,众多妃嫔争奇斗艳,宇文赟乐在其中。
脂粉香浓、莺莺燕燕之中,宇文赟更看温柔厚道的杨丽华不顺眼,有时就会恨恨地说道:“早晚有一天我要剿灭杨家!”
杨坚的处境艰难,但是与此同时,他在朝中大臣们中的声望却与日俱增,有大臣直接劝他取周自代,杨坚慢慢地也有了这个心思,但是他知道时机未到,不宜轻举妄动。
6、水到渠成
杨坚知道,以宇文赟的性格,随时有可能随便找个罪名处置自己,于是他就申请去外地就任。
宇文赟很痛快地答应了,任命杨坚为扬州总管,让杨坚到扬州筹备平陈的相关事宜。
杨坚还没来得及赴任,宇文赟那被游乐玩坏的身体就扛不住了。公元580年五月,22岁的周宣帝宇文赟病危,在他临终之际,和杨坚关系很好的两位大臣伪造遗诏,让杨坚做了辅政大臣,辅佐8岁的周静帝宇文阐。
581年二月十三日,杨坚接受宇文阐禅位,改国号为“隋”。
长达300年的乱局终将一统,为时38年的隋朝拉开序幕。
本文参考《隋书·帝纪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