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州之战”的余波:曹丕三路伐吴,新旧名将交替的舞台

“荆州之战”的余波:曹丕三路伐吴,新旧名将交替的舞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867 更新时间:2024/1/16 12:55:28

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

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

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

有一种说法,三国时期有三次对形势影响非常大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不过小编认为,“夷陵之战”放在这里有些不够资格,因为在“夷陵之战”之前,还有一场影响更加深远的“荆州之战”。“荆州之战”是刘备集团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改变了魏、蜀、吴三方的外交关系,更是引发了一系列的大规模战役。在魏黄初三年、吴黄武元年(即公元222年),曹丕发动三路大军进攻孙权,就可以视作“荆州之战”的余波。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次“曹丕三路伐吴之战”。

“曹丕三路伐吴之战”的背景

由于在荆州归属的问题上的矛盾,刘备和孙权的关系极度恶化。荆州处于扬州的上游,如果不在自己的手里,孙权感到非常不安。只有拿到荆州,组成完整的长江防线,这是孙权首先要做的。基于这一点,孙权撕破盟约,偷袭了荆州,向曹丕臣服,专心应对与刘备的战争。

孙权对曹丕的臣服,避免了西、北两线作战的情况。不过孙权终究不是真心归附曹魏,孙权可以降身段、献财宝,但绝对不答应把太子孙登送到曹魏作人质。曹丕屡次征求质子,孙权屡次拖延拒绝。孙登不入朝,曹丕对孙权就没有什么实质的牵制,这一点是曹丕、孙权两家联盟(或者说君臣?)破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并徵任子,权辞让不受。”

另外在曹丕三路伐吴的同年,陆逊在“夷陵之战”中击败了刘备。刘备退守白帝城。有一些将领劝说陆逊入峡口追击刘备,这个时候曹丕已经开始集结军队,陆逊不敢冒险,没有继续向西深入。考虑到曹丕三路伐吴的战役中,没有出现陆逊的身影,这个时候的陆逊可能正在与刘备相抗。曹丕选择在这个时候大规模进攻东吴,或许也有寄希望于刘备再度出兵的可能。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逊与硃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谨决计辄还。”

《吴录》:“刘备闻魏军大出,书与逊云:‘贼今已在江陵,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不?’”

曹丕三路大军伐吴

曹丕这次伐吴,在结果上来看虽然没有太大的斩获和土地的得失,但规模还是比较大的。为了阅读起来更加客观,小编将这三路大军分开来说。

西路大军:曹真、夏侯尚、文聘、张郃、徐晃进攻南郡

本来荆州是在关羽的掌握之下,孙权夺取了荆州,固然保护了扬州的安全,也承担起对北方的压力。江陵这个长江防线重镇也成为曹魏与东吴之间的一个主要战场。曹丕派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文聘等人率军进攻江陵,并且自己也来到了宛县。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十一月辛丑,行幸宛。”

《三国志·魏书·文聘传》:“与夏侯尚围江陵。”

中路大军:曹仁、蒋济进攻濡须

濡须水是巢湖与长江之间的一个水路通道。为了屏障江东最后的防线长江,孙权在濡须水建造濡须坞,加强对濡须水的控制,扼守这条通道。曹操和孙权围绕濡须发生了很多次战役,这里也是双方长期胶着的战场。曹丕三路伐吴,其中有一路的目标就是拔除濡须坞,打通濡须水,主将为曹仁。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曹仁出濡须。”

《三国志·魏书·蒋济传》:“黄初三年,与大司马曹仁征吴。”

东路大军:曹休、张辽、臧霸、王凌、赵俨贾逵进攻洞口、京口

东路大军由青州、徐州、豫州、兖州、扬州五州兵力组成二十多军(按于禁七军有三万人的前例,东路大军数量应该在十万左右),曹休为主将,进攻洞浦口;后又东向到广陵进攻京口。

《三国志·魏书·曹休传》:“(曹休)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馀军,”

《三国志·魏书·王凌传》:“(王凌)与张辽等至广陵讨孙权。”

《三国志·魏书·臧霸传》:“(臧霸)与曹休讨吴贼,破吕范於洞浦。”

《三国志·魏书·赵俨传》:“孙权寇边……徵俨为军师。”

战役过程

既然是三路大军,自然组成三个分割的战场。下面小编还是分开来叙述。

“江陵之战”

在曹丕三路伐吴的时候,东吴这边坐镇江陵的是朱治的义子朱然。孙权派遣孙盛率领一万人驻扎在江陵中州,作为江陵的外援。曹魏这边曹真和夏侯尚围攻江陵,派张郃分兵进攻孙盛。孙盛被击败撤出江陵中州,根据曹魏官方的说法,这次战斗东吴损失几千人。

《魏书》:“左将军张郃等舳舻直渡,击其南渚,贼赴水溺死者数千人。”

《三国志·吴书·朱然传》:“郃渡兵攻盛,盛不能拒。”

孙权另派诸葛瑾、潘璋、杨粲率领大军救援江陵。诸葛瑾进驻江陵中州,另外将战船排列在江面之上作为防线。夏侯尚率领一万军队对诸葛瑾发动夜袭,烧毁东吴战船,击溃诸葛瑾,重新控制江陵中州。这样一来,在江陵的朱然就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

《三国志·魏书·夏侯尚》:“尚夜多持油船……攻瑾诸军……破之。”

夏侯尚将军队驻扎在江陵中州,分三万人制造浮桥,对江陵进行强攻。在攻城阶段,曹魏军队使用了各种手段,包括建筑土山、挖掘地道、起立箭楼向江陵城中射击。当时江陵城内发生瘟疫,可以作战的士兵只有五千,可以说是力量悬殊。但是依赖坚固的江陵城,加上朱然的指挥才能,夏侯尚久攻江陵不下。期间江陵城内也发生过背叛,但迅速被朱然镇压。

《三国志·吴书·朱然传》:“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真等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因与敌交通……然治戮泰。”

后来江陵城中的瘟疫蔓延到曹魏军中,大大降低了曹魏军队的战斗力,曹丕令军队撤退;又时逢长江水涨,潘璋到曹魏军队上游五十里制作舟筏,计划顺流向下放火,诸葛瑾也率军进攻浮桥。曹魏军队在撤出的过程中遭受了一定的损失。

《三国志·魏书·董昭传》:“贼两头并前……将军石建、高迁仅得自免。”

《三国志·吴书·潘璋传》:“到魏上流五十里,伐苇数百万束,缚作大筏,欲顺流放火,烧败浮桥。”

《吴录》:“瑾进攻浮桥,真等退走。”

《魏书》:“而贼中疠气疾病,夹江涂地,恐相染污。”

另外文聘屯兵于江陵附近的石梵,也参与了“江陵之战”,具体情况不明,但确实与东吴军队的分兵对抗过;韩当也参与了“江陵之战”,和文聘一样,具体情况不明。

《三国志·魏书·文聘传》:“(文聘)自当一队,御贼有功。”

《三国志·吴书·韩当传》:“曹真攻南郡,当保东南。”

“洞口之战”、“京口之战”

曹休等人进攻洞口,孙权令吕范等人支援洞口,抵御曹魏。双方隔江相拒的时候,发生了不利于东吴的天时。当时刮起了北向的大风,把东吴的战船吹到了曹魏军队占据的北岸,两军发生交战,移动过程中也有翻船的情况,东吴损失了几千的水兵。徐盛收拢残部与曹休对抗,顺利撤回到南岸,加上未来得及渡河的贺齐部的支援,东吴还是守住了曹休的进攻。

《三国志·吴书·吕范传》:“时遭大风,船人覆溺,死者数千。”

《三国志·吴书·徐盛传》:“盛收馀兵,与休夹江……各引军退。”

《三国志·魏书·王凌传》:“夜大风,吴将吕范等船漂至北岸。”

《三国志·吴书·贺齐传》:“赖齐未济,偏军独全,诸将倚以为势。”

这次战斗发生以后,曹魏军队东进到海陵。曹休令臧霸率领一万军队进攻京口,杀伤几千人。随后双方又发生了一次战役,几千曹魏军队渡江,徐盛、全琮率军迎击,斩获数百人以及魏将尹卢。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曹休使臧霸以轻船五百、敢死万人袭攻徐陵,烧攻城车,杀略数千人。将军全琮、徐盛追斩魏将尹卢,杀获数百。”

《三国志·吴书·全琮传》:“敌数千人出江中,琮击破之。”

“濡须之战”

曹丕投入在中路的军队数量不明,按《朱桓传》中的记载是“步骑数万”。曹仁采取了分兵的策略,令蒋济打着主力的旗号,分兵进攻羡谿,自己进占濡须中州。当时东吴的濡须督是朱桓,蒋济这一支奇兵吸引了朱桓大量兵力,朱桓分出很多的力量救援羡谿,曹仁进军濡须,朱桓赶紧召回羡溪援兵,但已经来不及了。

《三国志·吴书·朱桓传》:“仁欲以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

这个时候朱桓身边只有五千人,朱桓先是鼓舞了士气,然后偃旗息鼓,示敌以弱,诱惑曹仁来进攻。曹仁派儿子曹泰进攻濡须城;派常雕、诸葛虔、王双进驻濡须中州;自己留一万人在巢湖附近的橐皋作为后镇。朱桓令骆统、严圭领兵截击常雕等人,自己防备曹泰的进攻。东吴这两路都获得了胜利。朱桓分兵利用水战的优势,击败了渡江进中州的曹魏军队;朱桓也阻挡住曹泰的进攻,曹泰烧营自退,被朱桓打了一个追击战,受到了一些损失。

《三国志·吴书·朱桓传》:“遂枭雕,生虏双。”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统与严圭共拒破之。”

《建康实录·太祖上》:“泰烧营走,追斩数千级。”

小结

曹丕发动三路大军伐吴,孙权也分出三路军队支援,加上作战地本身的军队。这次战役的规模不可谓不大,从公元222年打到公元223年,持续了六个月,时间也不算短。不过这次战役中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土地得失并不太多。

在这次战役中,西线上东吴利用水利勉强守住曹魏的攻势;中线东吴取得了胜利;东线上东吴只能说惨胜。曹丕为什么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战果呢?小编认为原因有三点。一、曹丕作为进攻方,本身就面临着汉水、长江以及坚城的阻碍。纵观曹操与孙权的多次战役,基本上都是防守方获得胜利。曹丕的失败是可以理解的;二、曹丕对战机的把控不好。曹丕在孙权与刘备交战的时候出兵,可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在伐吴的时候,刘备已经被打到永安,没有余力再发动东征,陆逊也没有继续深入,及时撤回。在这个时候,即便刘备能够起到一定的牵制的效果,但对于曹丕来说,并非是一个伐吴的最佳时机;三、曹休对战机把握不强。在吕范水师遭遇惨败的时候,曹休没有及时全力渡江,给了东吴喘息的机会。如果曹休能够抓住时机,全力渡兵到江东,不仅威胁到建业,也可以迂回到濡须后方,配合中线的曹仁。

这次战役对曹魏和东吴的关系造成非常大的撼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孙权和刘备的和解,巩固了三足鼎立的局势。伐吴之后,张辽、曹仁这样的曹魏宿将病逝,经历了战火了磨练,也促成了朱然、朱桓等东吴名将的兴起。所以说“曹丕三路伐吴之战”可以说是三国时期老将与新人交替的舞台了。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荆襄名士,诸葛亮岳父黄成彦,并非等闲之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则是一个十分神秘的人物。他没当过任何地方的官员,却是沔南名士,在当时的顶级交际圈中。他的大女儿嫁给了襄阳豪族蒯棋,二女儿则是嫁给了庞山民(庞德公的儿子),同时刘表和黄承彦同是蔡瑁的姐夫,这种关系的交集都在证明诸葛亮岳父的不简单。给诸葛亮一个良好的平台三国中的黄月英很神秘的存在

  • 司马懿70岁时用3000死士就推翻曹魏,为何说曹丕帮了大忙?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懿去世后对曹丕的评价,曹丕死的时候司马懿多大了,曹丕死时为何要司马懿掌兵

    曹操晚年,为了争夺继承人的位置,曹丕和曹植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权力圈子明争暗斗。因长期与曹丕来往的原因,司马懿自然就成了曹丕一派。史书中并无3000死士这种说法,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手下的军队是洛阳城内的驻守军队,虽然并没看到实际记载这几支部队的番号,但根据汉代以来都城驻守部队的历史来推断,这些人的

  • 三国第一谜团,关羽的首级去哪了?一场大雨揭开1800年的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关羽死前48小时的真相,三国关羽的真实历史,三国关羽死于何处

    导语:三国时期有很多谜团,张角上山采药的时候偶遇南华老仙,没人知道老仙为何授予他《太平要术》,而且听说此事的人都想上山寻找老仙,可是老仙再也没有出现过,没人知道他去哪里。再比如诸葛亮北伐时期,因为马谡的失误导致自己的中军暴露在司马懿面前,无奈的他只能摆出空城计。实际上司马懿已经识别诸葛亮的空城计,但

  • 正史中五子良将和五虎上将交锋战绩如何?张郃大败,关羽一胜两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关羽和张郃谁厉害,张郃对打关羽,关羽张飞马超青州五虎

    《三国演义》更注重大将之间的单挑对决,五子和五虎之间单挑的次数相当多,比如除了关羽之外,张郃和五虎中的其余四人都交过手,赵云则和徐晃张郃两人交过手;正史则更注重的是双方大将的指挥作战和统兵能力,双方直接交锋次数并不多,那么正史中五子良将和五虎上将交锋战绩如何?张郃大败,关羽一胜两负,我们一一来看一下

  • 如果张飞没死,北伐时诸葛亮派他守街亭,张郃能否取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飞守街亭张郃敢来吗,张郃打败过张飞吗,张飞和张郃能战多少回合

    导语:三国时期最遗憾的事当属马谡丢失街亭要塞吧,当时诸葛亮举全国之力发动北伐战争,因为事先准备得很充分而且曹魏一点防备都没有,魏国陇西方面三个郡城瞬间被蜀国拿下,而且后续还可以分割西凉。这时候魏国朝堂震动,魏明帝曹睿赶紧派遣司马懿领兵御敌,司马懿看穿全局后派遣大将张颌攻下街亭之后扭转了败局,也让蜀国

  • 刘邦称帝后,天天都让大嫂吃这种食物,大嫂忍无可忍跪地求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大嫂的结局,刘邦称帝后回乡,刘邦爱吃枣

    刘邦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家里有两个哥哥,都是以务农为生老实巴交的农民。但是身为家里老幺的刘邦,性格却极为相反,整天游手好闲不干正事。刘邦的长兄去世的的比较早,留下了一个妻子和一个孩子艰难的生活。这刘邦本就是一个大大咧咧的性格,也没有把自己的寡嫂当作外人,经常带着自己的朋友们去嫂子家蹭饭。一天,刘邦带

  • 晚年的汉武帝刘彻对于皇后卫子夫的死有后悔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卫子夫死后刘彻的态度,刘彻卫子夫吻戏,卫子夫刘彻抱着公主不愿意撒手

    卫子夫本是刘彻的胞姐平阳公主府中的一个歌姬,刘彻在一次巡游回程前往公主府看望平阳公主时看上了她。彼时刘彻那“若得阿娇作妇,必作金屋贮之”的发妻陈阿娇一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日益娇纵的皇后让刘彻对她的感情越来越淡。被垂青的卫子夫跟随刘彻进了皇宫,但刘彻却把她给忘了。一年多后,刘彻在释放一批年老的宫女出宫

  • 曹操犯有头痛顽疾,真的无药可治吗?一篇檄文让他神清气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头痛是什么病,曹操头痛欲裂经典视频,曹操头痛搞笑图

    据《三国演义》记载,曹操在洛阳居住的时候,晚上经常梦到噩梦,总是没办法睡好觉,因此有人建议曹操在洛阳城另外修筑一处新居所。曹操深以为然,于是命令工匠为他营造“建始殿”。然而在修房子的时候,工人们却被一棵10余丈高的梨树给难住了,用了很多方法都无法将其砍倒。曹操闻讯亲自前往,拔出佩剑砍在树上,结果树干

  • 东汉风云:吴汉邀功几至败迹,延岑出降蜀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吴延岑,延岑生平简介,延岑讲刘秀完整版

    光武帝因平蜀有日,不必亲往督军,下令回銮,将入都城,忽有急报传来,是征南大将军舞阴侯岑彭又被公孙述遣人刺死。岑彭自进军广都,所驻营地,叫作彭亡,当时未知地名,因即下寨,及有人传报,岑彭始知地名不祥,拟即徙往别处。适有一弁目来降,自称为公孙述亲随,被挞来奔。岑彭不防有诈,收入帐下,到了夜半,竟被降卒混

  • 曹丕告诉我们,管理者做到这三点,更容易做成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丕与女儿,曹丕经典语录人生哲理,曹丕处世哲学

    一天晚上,曹丕亲自到贾府拜访,他甚至给贾诩下跪,请贾诩给他支招。当时曹操已经是魏王,曹丕是王子,王子向部属下跪,这在封建社会可不是简单的礼节。即便是刘备三顾茅庐,也没有对诸葛亮做出这种大礼。曹丕的低姿态赢得了贾诩的支持,贾诩给曹丕支招,帮助他博得了曹操的信任,挤掉了曹操最器重的儿子曹植,顺利成为了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