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灭六国,最具杀伤力的不是秦军而是潜伏的“第五纵队”

秦国灭六国,最具杀伤力的不是秦军而是潜伏的“第五纵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823 更新时间:2024/1/16 12:11:27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用十年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一统天下。秦国之所以仅仅用了十年时间,既有一定的实力基础,也有分化瓦解、贿赂六国谋士权臣的因素。

当时的情况是,以秦国之力,消灭六国中的任何一个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六国要是联合起来共同对秦,情况就难料了。所以摆在秦王面前的棘手问题是,如何能使六国不再"合纵",让秦军以千钧之势,迅速制服六国,统一天下,避免过多的纠缠,以免消耗国力。于是,离间东方国家,成为秦国的一贯传统做法。

[var1]

尉缭是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来到秦国的,此时秦王政已亲秉朝纲,国内形势稳定,秦王正准备全力以赴开展对东方六国的最后一击。

尉缭一到秦国,就向秦王献上一计,他说:"以秦国的强大,诸侯好比是郡县之君,我所担心的就是诸侯'合纵',他们联合起来出其不意,这就是智伯(春秋 晋国的权臣,后被韩、赵、魏三家大夫攻灭)、夫差(春秋末吴王,后为越王勾践所杀)、闵王(战国齐王,后因燕、赵、魏、秦等联合破齐而亡)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希望大王不要爱惜财物,用它们去贿赂各国的权臣,以扰乱他们的谋略,这样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则可以尽数消灭了。"

尉缭的这番话正中秦王的心思。秦王首先收买的是齐国的宰相后胜。

后胜为人贪婪,秦国知道其本性,便派人送重金给他,最后连后胜的宾客、仆从也经常收受秦国的金钱。在秦国不断贿赂之下,齐王建听信了后胜的主张,在秦国吞并韩、赵、魏、楚、燕六国之时,与秦国保持和平共处的友好关系,既袖手旁观六国与秦国之间的战争,也不加强战备,致使秦国得以将其他诸侯国各个击破。最后等到五国灭亡,秦兵压境齐国,后胜当政,政局混乱,军心懈怠,无人敢战、愿战,在后胜的安排下,齐国不战而降,秦国不费吹灰之力、不费一兵一卒就灭了齐国。

[var1]

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在长平列军各50万众,相持了三个年头,连秦昭王也坐不住了,在国内召募了许多15岁以上的少年来参战。起初,赵国派了老将廉颇率军迎敌。廉颇采取了坚壁政策,以逸待劳,等待战机。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史称“长平之战”。

公元前245年,赵王迁刚刚即位,由于赵国屡次被秦国围困,赵王迁希望邀请身在魏国的廉颇回国效力抗秦。于是赵王派使者到魏国大梁去考察廉颇的情况。这时,秦国间谍王敖用三千金收买了赵王宠臣郭开,让他向使者行贿,不要向赵王说廉颇的好话。廉颇本想回赵国一展雄风,所以见到赵国使者后“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是,使者回到赵国,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一听,认为廉颇确是老而不能用了。此时,距赵亡已不足十年了。

赵王迁七年(前229),秦派王翦攻赵。赵王让李牧、司马尚拒敌。秦国派间谍王敖再向赵王宠臣郭开行贿。郭开向赵王说:“李牧、司马尚想造反。”于是,赵王便让赵葱和颜聚代李牧为将。李牧不听命,赵王便伺机使人逮捕李牧,将李牧杀害,并免去了司马尚的职权。王翦趁机攻赵,大破赵军,杀了赵葱,俘虏了赵王迁,至此赵国灭亡。

[var1]

宠臣郭开为何屡屡帮助秦国?难道他不怕赵国亡国吗?

秦国间谍王敖曾问郭开“您就担心赵国灭亡吗?”“您为何不劝赵王召回廉颇?”“万一赵国亡了您怎么办?”

郭开的回答是“赵国的灭亡是赵国的事,与我没有关系!”“我与廉颇有私人恩怨,是我的仇人!”“即使赵国亡了,我还可以去齐国、楚国,总有地方可以去!”

当初秦国间谍王敖是带着五万金游说赵国,没想到前后只用了一万金就解决了赵国。王敖拿着剩下的四万金回秦国复命,对秦王说:“臣以一万金了郭开,以一郭开了赵国!”

秦国统一战争中,齐国是大国,赵国是强国,均可与秦国抗衡。秦国以间谍而对付齐赵,以“第五纵队”安排内应俱都得手,大大提前了统一进程,这些人的作用是很大的,甚至起了决定性作用。

以古鉴今,以史为鉴。历史证明:一切卖国者的背后都有“买国”者。政治的背后是交易,忠诚度也是有标价的。

更多文章

  • 秦、赵长平之战对阵三年,其他五国在干嘛,竟没人选边站队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赵长平之战骗局,秦赵长平之战秦国损失,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必败么

    [var1]长平之战长达三年(公元前260年~前260年)。在双方谁也吃不定谁的对阵情形下,赵国孝成王决定调换主战派少将赵括为主帅,替换了主防御的老帅廉颇(主要原因是赵国此时久已断粮,无法继续维持;而当时秦国也开始缺粮,但赵王未必清楚)。赵括上任后,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并且更换

  • 邯郸之战,如果白起服从命令率军攻赵,能否打赢此战灭亡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白起坑杀赵国40万大军地点在哪,白起坑杀40万大军后赵国的态度,白起打败赵国的历史

    [var1]长平之战刚结束,秦国若是乘胜追击,还可能一举灭了赵国。如果给了赵国喘息之机,那么灭赵难度就会大增,甚至还会让秦国损失惨重,长平之战后的邯郸保卫战就是现成的例子。虽然白起的军事才能和实战指挥能力要高于王陵和王龁,但在邯郸之战中,秦国唯一的优势就是兵力上要多于赵国,除此之外,秦国再无任何优势

  • 盘点战国七雄之赵国的四大名将,豪华阵容不输秦国,看你知道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四大名将秦国赵国各占一半,赵国三大名将简介,战国七雄赵国将领

    赵奢一、赵奢(生卒年不详),赵国名将。赵奢,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平原君认为他很有才干,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全国赋税非常公平合理,民众富足,国库充实。 赵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赵奢率军伐齐,攻取占领麦丘(今山东商河 )。无论政治及军事,赵奢都有很好的才能。赵惠文王二

  •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力量进一步得到提升,也为秦国灭亡埋下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商鞅用什么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秦国杀商鞅的严重后果,商鞅变法对秦国的最大影响

    [var1]1,平王东迁后,将关内大片土地送给秦国,这些都是开发耕种多年的熟地,使秦国从面积上变成大国。2,秦穆公任用百里奚、蹇叔两位大贤,使得民富国强,国力军力得到大幅提升,称霸诸侯。3,秦国独特的地理优越。自平王东迁起,中原诸国就开始战乱不断,而秦国独处西陲,不与他国结盟,不会被动卷入战争。他参

  • 张良对韩信一生的评价,准确道出韩信水平,仅此四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良评价韩信,张良大招控不住韩信,刘邦对张良韩信的评价

    韩信作为汉初三杰,他为汉朝的建立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然而最后,韩信却落得个惨死的下场,一生功绩付之东流。因此,对于韩信的这个人的能力,很多人开始抱有一些怀疑态度。那么,刘邦的谋士张良是怎么评价他的呢?[var1]张良做出对韩信的正式评价是在彭城之战之后。公元205年,项羽出兵攻打齐国。刘邦趁着

  • 孔子说的“老而不死是为贼”,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看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说老而不死是为贼,孔子说五种人该杀是哪五种人,孔子说善的名句

    [var1] 孔子有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叫原壤,原壤是道家人物,话说原壤的母亲去世后,孔子去吊唁,但是当孔子到了原壤家里的时候,发现原壤叉开双腿,很不雅观的坐着看孔子,孔子认为他一点都不严肃,简直要气炸了,拿起手杖就打原壤的小腿,嘴里叫骂着:你这个家伙,小时候不孝顺父母,长大了一无所成,这么老了还不

  • 孔子找乞丐之祖借粮,孔子答应一件事,读书人为此背了两千年债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孔子借粮故事,孔子弟子对孔子评价,孔子艰苦求学的故事

    [var1] 关于范丹的出身,历来都有两种说法,历史上的这种民间“高人”,其神秘性与演绎性是帝王将相史所不能及的。古代中国记史主要以上层帝王将相为主。所以范丹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也不为怪了。第一种说法是范丹这个人是出身于汉朝,他出身于贫寒之家,靠着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功名利禄,但是由于一场党朋之争,论为了街

  • 孔子名气没有此人大,学生没他多,孔子得权后,7天就把他铲除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孔子影响力有多大,孔子简介和个人简历,孔子实际有多厉害

    说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估计大家第一想到的一定是孔子,世人都称其为“圣人”。都说要想统治一个国家,首先要统治百姓们的思想,让其思想臣服于帝王,所以在封建社会有很多帝王会选择一些思想家,来帮助自己巩固政权。儒家这一学派是从汉代开始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使用的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孔子的思想一

  • 明朝的强弩射50步,为什么战国的强弩却能射600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最强连射巨弩,春秋战国最强的巨弩,中国古代十大强弩

    战国时期的劲弩可以射600步远,到了明朝却只能射50步远了。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过了几千年反而退化了?科技不是一直在向发展的吗?[var1]1、战国弩到底能射多远先从2015年的一个考古发现说起。专家在秦始皇陵的陪葬坑里,出土了至今最完整的一支弓弩,经测算射程达800米,这个数字与《战国策》记载的韩

  • 虎符能够调兵,却为何无人盗虎符造反?信陵君的所作所为揭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虎符调兵正确方法,虎符能调兵的原因,信陵君和虎符

    [var1]就这样,便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自此古代的将领只有统兵和训练的权力,再也无调兵的权力,如果想调兵的话,就必须得到君王的那一半虎符。据史料记载,战国末期嫪毐为非作歹,居然造了一个假的印玺,但因为没有虎符,根本就调不动军队,最后造反的时候,只能依靠自己手下的私人武装。结果可想而知,最终被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