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都说“仁者无敌”,那么在战国推行仁政,是否也会无敌于天下?

都说“仁者无敌”,那么在战国推行仁政,是否也会无敌于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702 更新时间:2024/2/18 10:03:57

[var1]

“仁政”是什么?

仁政是孟子孔子的“仁学”思想发展而来的,其思想住址就是“以民为本,民贵君轻”,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在统治层面,它所表现出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几点:

[var1]

1、轻徭赋税:也就是说,国君要关爱百姓,不能过度使用民力,加重百姓负担。孟子认为,国家想要繁荣,首先要保证百姓富足、生活安乐。

2、反对战争:孟子认为战争太过残酷,对于各国征伐他曾痛斥"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帅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他认为战争会对百姓造成无以复加的灾难,因此他极为反对兼并战争,这也是孟子游走各国的重要主

[var1]

3、民贵君轻:他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国君如果有过错,臣民可以进行规劝,如果多次规劝仍不听,则可以推翻他。

4、与民同乐:他认为“人性本善”,因此统治者也应该充分发扬自己的“恻隐之心”,与人民同其忧乐,办每一件事情,都想着人民的疾苦,也就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万物",否则必然自取灭亡。

[var1]

孟子认为,统治者若真能行“仁政”,将无敌于天下。总体来说,孟子的提倡实际上并没有错,拥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却显然有些不合时宜。

战国乱世不适宜推行“仁政”

战国乱世,列国伐交频频,一国推行“仁政”,或许会达到百姓富足、社会安定的平景象,但面对虎视眈眈的他国,面对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面对无时无刻存在的威胁,推行“仁政”不仅没有办法“无敌于天下”,反而极有可能导致灭国。

[var1]

秦国为最终能够一统天下,并非秦国推行什么“仁政”,而是它将“集权”发挥到了极致,通过完善的“秦律”将整个秦国变成了一台庞大的战争机器,每个国民都变成了这台机器中的零部件,为这台庞大机器的运转提供者能量。

其实不止是战国,包括此后的每次乱世,乃至于一战、二战这样的世界范围内的战争,“集权”才是唯一的出路,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将国力发挥到极致,才会在乱世当中生存下去。

[var1]

我认为,“仁政”的施行需要相对和平的环境,只有外部威胁不够强烈的情况下,才有生存空间。纵观历朝历代,只有盛世才会出现“仁君”,而在乱世当中最终取胜的,永远不会是“仁君”,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同时,即使在盛世,也不能仅凭“仁政”就无敌于天下,“人性本善”不假,但“人性本恶’也客观存在,“仁政”更像是一种理想主义,它有参考价值,却缺乏施行基础。

更多文章

  • 赵武灵王曾制定了一套灭秦计划,如果应用于长平之战能否扭转战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武灵王灭秦路线图,赵武灵王有可能灭秦一统吗,赵武灵王灭秦战略视频

    [var1]赵武灵王制定灭秦方略,可惜未曾实施便命丧沙丘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在列国中率先组建了强大的骑兵,军事实力大为提升。强大起来的赵国,内有肥义、楼缓、蔺相如、虞卿、赵胜、赵奢、廉颇、李牧等名相良将,国力稳步提升;外则西破林胡、楼烦、北灭中山,拓地千余里。[var1]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崛起

  • 商鞅、张仪、范雎和李斯皆为秦国重臣,谁最后的下场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仪与范雎谁更厉害,商鞅张仪范雎排列顺序,张仪和范雎谁的结局好

    第四名,张仪:武王嬴荡即位后失宠,最终病逝于魏国相位张仪本为魏国安邑人,早年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后游历列国后入秦,受秦惠文王嬴驷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连横”破“合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避免了秦国因列国合纵而陷入连绵战争,因功受封武信君。[var1]秦惠文王十四年(前311

  • 战国时期的魏国,被称为人才输送基地,它给六国输送了多少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国时期魏国的人才,战国风云纪录片魏国,魏国和哪六国合作

    春秋无义战,大小诸侯之间连年发生战争,陆续出现了春秋五霸,他们表面上是尊王攘夷,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霸主之位。其中晋国也是春秋时期的霸主,晋文公称霸,晋国也是当时的大国,然后随后晋国也慢慢的走向了衰落,最终晋国的大权落入卿大夫手中,其中主要有四家,韩赵魏和智氏,最终韩赵魏三家联合灭掉智氏成功的把持大权

  • 秦赵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的赵括犯了什么错?赵国到底因何而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国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秦赵长平之战赵括输在哪里,赵括兵败长平读后感

    从战争爆发到换帅赵括,秦赵两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占韩国野王,导致韩国上党郡成为飞地,韩桓惠王无奈之下意图割让上党乞和,而上党郡守冯亭却不愿降秦,而是意图将上党献给赵国,促使赵国与韩国联合对抗秦国。[var1]赵孝成王接见冯亭使者之后,先后与平阳君赵豹、平原君赵胜和赵

  • 曹操的儿子们争储十分激烈,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为何很平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懿评价曹操,司马懿回头看曹操一眼,司马懿和曹操哪个厉害

    司马家族为了上位,可以说杀了非常多的人,不仅把对自己地位有威胁的人杀了,而且把他们的三族全部杀掉。司马昭不仅排除异己,连自己人都不放过,成济帮他杀了曹髦,而他又杀了成济,还把他三族都灭了。为了争夺最高权力,司马家族可以说是杀了太多人,杀外人,兄弟之间也互相残杀。那为了争夺储位,司马昭和司马师之间有没

  • 诸葛亮逝世后,蜀国举国伤痛,唯有此人仰天大笑:老天有眼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不死蜀国会灭亡吗,诸葛亮去世前的简历,诸葛亮真实生平经历

    自此诸葛亮正式加入刘备阵营,可是刘备战将不过十员,兵不过万,但是在诸葛亮一步一步的谋划下,先后占领了荆州,益州,汉中等地,成为了三国中的霸主之一。但随后镇守荆州的关羽贸然发动襄樊大战,不仅关羽被杀,荆州也落入到了东吴手中。刘备为报关羽之仇贸然发动了夷陵之战,七十五万大军尽数被诛,家底完全被折腾光了,

  • 诸葛亮一生仅错信一人!导致蜀汉未完成复兴,不然必能统一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的十三个预言,诸葛亮对当今时代有什么预言,诸葛亮一生有过败绩吗

    那么他这一生错信的一人是谁呢?就是刘备生前特别嘱咐要提防的马稷,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马稷竟然导致了蜀汉北伐失败?主要还是由于当时的马稷狂妄自大,不听命令,一意孤行,导致街亭失守,而在当时,街亭可是蜀汉最重要的军事要地。有了街亭,即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倘若此地失守,蜀军粮道断绝,后援不继,三郡难保,便会不

  • 诸葛亮死后留下一计策,让刘禅撑了29年,却因一人被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原本想要速战速决,却被司马懿死死拖住了脚步,一直拖到同年10月8日,诸葛亮病逝在了五丈原,弥留之际的诸葛亮很清楚自己的死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他知道一旦司马懿听闻自己的死讯,必定会一鼓作气攻打蜀军,甚至会长驱直入,消灭蜀汉,为了能让蜀军顺利撤退,也为了能给蜀汉留下继续发展

  • 《三国演义》中看不起关羽的四个人:三人被他斩杀,一人棋逢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吕蒙斩杀关羽完整版,关羽历史上被谁斩杀的,关羽斩杀华雄完整视频

    首先就是蔡阳,蔡阳是曹操手下的一员大将,地位非常的高,当时关羽离开曹操的时候,曹操手下那么多武将都不敢追,但是这个蔡阳倒是一根筋,说要自己去生擒关羽,当然了蔡阳之所以那么看不上关羽,主要还是因为气愤,因为自己的外甥秦琪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顺手干掉了,所以蔡阳非常的生气,发誓要为自己外甥报仇,但是

  • 诸葛亮写了一封亲笔信,顾全了关羽的脸面,却忽略了张飞的感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飞关羽向诸葛亮认错,正史上关羽张飞佩服诸葛亮吗,诸葛亮对关羽和张飞的不同态度

    玄德召入。平拜罢,呈上书信曰:“父亲知马超武艺过人,要入川来与之比试高低。教就禀伯父此事。”玄德大惊曰:“若云长入蜀,与孟起比试,势不两立。”孔明曰:“无妨。亮自作书回之。”玄德只恐云长性急,便教孔明写了书,发付关平星夜回荆州。平回至荆州,云长问曰:“我欲与马孟起比试,汝曾说否?”平答曰:“军师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