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即位伊始,就立即暂停了对高句丽的战争及土木工程的营造。他即位的第二年就召集众地方官询问百姓疾苦,鼓励臣下就国计民生发表意见。
他也很善于听从劝谏。有一次,他出外打猎遇雨,就问臣下:“用油布做的雨衣怎么样才能不漏一点水?”臣下说:“要是用瓦做,就不会漏雨了。”言外之意是,皇帝不应出来打猎游玩。高宗愉快地接受了批评。
显庆元年(656年),高宗再次征询如何能够减轻百姓负担。大臣来济指出:过多的劳役是老百姓的一大负担,出工则误农时,出钱又花费很多,应该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征发。高宗虚心采纳。
高宗对于法律建设也十分重视。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著名的《唐律疏议》,就是在高宗永徽四年由长孙无忌等大臣修订而成的。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执法情况宽平公正,犯罪率较低。史载,有一次,大理寺卿唐临向高宗报告说: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个,其中只有两人需要判死刑。
高宗时期的军事成就也不容忽视,唐朝在这一时期灭掉了东西两个大敌:西突厥与高句丽,也顺带压制了日本的气焰。单从征伐高句丽的战果来说,太宗李世民曾亲征却徒劳无功,而后来高宗却灭了高句丽,并在辽东设立九都督府。后来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与唐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显然,高宗完成了太宗没有实现的梦想。
从高宗对于长生之术的冷静态度和对医学的信任来说,比其父太宗也胜出一筹。太宗最终因服食丹药而死,而高宗身体状况虽一直不佳,却能够客观坦然地面对。他对于胡僧的长生药从不迷信,认为“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他对御医的治疗都能够积极配合,即使是在他的头上扎针也不介意。另外,他还命令宰相组织名医修订了《唐本草》行世。
高宗在处置危及皇权和皇位的事件时,也不见昏懦。永徽三年(652年),高阳公主与驸马等人阴谋发动政变。事情败露后,高宗立即命人调查,并果断下令,将主谋赐死,另有一大批有牵连的人被流放。观一叶而知秋,看高宗处理这件事情的手段,恐怕不太可能容忍武则天“专作威福”吧?而这样的铁腕作风,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昏懦”挂钩。
综观高宗执政时期,国力在增强,到永徽三年,全国人口就从贞观时期的不满300万户增加到380万户。此外,民族关系在改善,疆域在拓展,这个被认为是唐朝最弱的皇帝,拥有唐朝最大的版图。这样的人能说“昏懦”吗?
有趣,有料,有深度关注公众号淘历史,和T君一起读历史作者|刘博杨柳来源|《百家讲坛》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