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书呆子名叫黄维,在他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儒家气息,当然,他也一直以“君子之道”为自己的为人准则。他的身上散发着文弱书生的气息,这让许多人轻视他、质疑他,但是他最终通过自身的努力证明了自己,令众人心服口服。
英军入侵中国以来,中国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而抗日战争的胜利,则让中国摆脱了人人可欺的局面,甚至于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的地区进行反侵略反压迫的抗争。抗日战争始于九一八事变,当时的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导致东北地区沦陷。1937年,七七事变预示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日本攻占了华北,进而打算吞并全中国,尤其是中国沿海发达城市。
因为中国在当时屡战屡败,所以日本并没有把国军放在眼里。他们认为上海已经是囊中之物,要不了多久就会被他们占领。甚至于在当时制定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淞沪会战,是中日第一次全面的交锋,这场战争只能胜利不能失败。因而蒋介石派出了最精锐的军队与日本对抗。而这支军队中又被称为“天下第一军”的十八军,有国军最厉害的三大机械师。
双方在淞沪展开战斗,一时之间打得难舍难分。国军中的许多人都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来,因而上阵杀敌十分英勇。但是由于装备落后,国军还是损失惨重。战斗开始没多久,统帅部就决定让黄维赴前线指挥战斗。黄维早年参加过黄埔军校,当时的学员还有陈赓、方志敏等优秀将领。后来他前往德国深造,回国后就接到了这一命令。于是他立马动身,火速赶往前线,上任了六十七师师长。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统帅部对于他的信任,可见黄维的能力非同一般。
黄维继承了儒家思想,因而他为人处事都带上了一股儒家气息。当时的人形容他是翩翩君子,风度十足。当时的儒家思想早就已经不是那个时代的主流思想,因而黄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做事虽然光明磊落,但是墨守成规,所以大家给了他一个称号——“书呆子黄维”。在他到达战场时,中日双方在一个叫做罗店的小地方胶着。罗店此时已经经历了中日双方好几次的冲锋,多次易手。双方在此地相持不下,因为装备落后,中国军队只能靠着血肉身躯来夺回这一阵地。
然而血肉身躯终究是抵抗不过长枪大炮,日本有飞机和坦克作为武器。双方实力悬殊,日本有着冷兵器,我们拥有的是保家卫国的心,这是双方的差别,也是差距。在经过两天的战斗后,我们取得了胜利,拿下了罗店这一阵地。但是日军在之后对罗店进行多次的空中轰炸,逼迫我军从罗店撤出。罗店最终落入了日军手中。
罗店一战大捷后,众人也改变了对于黄维的看法。书呆子黄维,身上也同样拥有着军人的气魄,拥有着军人的血性。太阳升起时,他带领着部队发起进攻,一次又一次地冲锋陷阵。几天的战斗没能消磨他们的斗志,没能消磨他们必胜的决心,他们更加疯狂地进攻。
誓死与阵地共存亡的信念支撑着黄维和他的军队,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一次又一次地守卫着阵地。罗店一战的胜利,鼓舞了士气,抗日的热情迅速高涨。最后淞沪会战取得了胜利,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极大地挫伤了日本的嚣张气焰,也对后来中国的持久抗战起了重要的作用。
结语:战斗结束后,黄维的部队由原来的一个师到不到一个团的兵力。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这场战争看起来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他到底是如何撑下来的?我认为是一颗爱国的心支撑着他取得胜利。日军侵略中华,身为一个中华男儿,自然是感到十分愤怒的。这也是为什么抗日战争我们能够取胜的原因。无数热血男儿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日和平的生活,我们应该铭记先烈的付出,好好珍惜当下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