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轼:别让明天的忧愁,消磨你今天的志气

苏轼:别让明天的忧愁,消磨你今天的志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869 更新时间:2024/2/6 14:44:50

他说了些老板不喜欢的话,写了些讽刺老板新制定的规章制度的诗,终于被同事捅了上去。

老板其实还是很喜欢他的,因为他是大宋无限责任公司——其实也就是不负责任——创建百年以来,第二个在公司最高考试里,夺得第三等的人。

一等二等,都是空置的,第三等,最高了。

在此之前,他和弟弟苏辙双双高中进士之时,仁宗皇帝就老板娘说过,哇,今年好运气,两个来面试的,笔试成绩超棒,培养培养,将来都可以当CEO啊。

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是神宗皇帝掌握着公司权力。

他觉得,爷爷和父亲几十年,放得太松了,公司干部们因循守旧,毫无进取之心,只想平平安安过日子就算了。我不搞点大动作,怎么证明我们这一支很牛逼呢?

是的,他父亲是赵祯的养子,如果不是爷爷的儿子全部死光光,怎么轮到得我们呢?

我们必须证明自己跟爷爷一样行,甚至,更行。

苏轼不这样看,他觉得那些新搞法,太折腾了,今天这样,明天那样,老百姓都没时间种地好不好……都没买盐好不好……

苏轼不知道,当自己说出这些话,并且身边有一大帮子认同他的人,各单位都有一些人把他当成意见领袖时,就该倒霉了。

还好,没死,只是失业了。

他从来就没想着要留钱。

之前一帆风顺啊,哪怕有点小挫折,也不过让他到杭州做通判,生活得逍遥自在。他怎么知道,这次,不但不让他管事,变成闲人一个,连俸禄,都要停了呢?

他向朋友章子厚诉苦:

然轼平生未尝作活计,子厚所知之。俸入所得,随手辄尽……但禄廪相绝,恐年载间,即有饥寒之忧。

领到工资,想用就用,手缝从来不知道要紧一点。

幸亏有个好老婆,知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偷偷存了一些。

但,也坚持不了多久啊。

怎么办?

那就只有量入为出了。

他给学生秦观的信里写道: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

一家二十多口,都要吃要用,只好能省就省了,省到不会饿死就好了。

每月取4500,分成30分,挂在房梁上,每天早上取下一袋,绝不能超支,用不完的,就放到大竹筒里收着,免得哪天来了客人,连只鸡都买不起啊。

其实,他是不希望别人来的,倒是经常到别人家蹭饭蹭酒,甚至几天不回。

(图源PEXELS)

久住让人厌,常来亲也疏,苏轼这蹭饭的功夫,还是别去学了,就学学他怎么节流就行。

失业了,本来就很心焦,看着每天都在少的钱,听着父母的唠叨,妻子的埋怨,儿女的吵闹,邻居们异样的目光,抑郁也就不期而至。

节流治标不治本,还得去开源。但连你这样优秀的、努力的人都失业了,工作哪里那么好找呢?

所以,排遣心中的郁闷,就成了当务之急。

亲人会催你,邻居会笑你,但,你要看得起自己,越是急躁之时,越要沉得下心。

苏轼在两封信里都提出:

然俗所谓水到渠成,至时亦必自有处置,安能预为之愁煎乎?

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顾虑,以此胸中都无一事。

今朝有酒今朝醉,已被苏轼证明是错误的,但明日愁来明日愁,却是让今天能坚定信念,一往无前的基础。

不要把明天可能会有的煎熬,叠加在今天的忧愁之上,那样只会更多消磨你的志气,放缓你的脚步,连今天都可能白白浪费。

更多文章

  • 楚国太子商臣打草惊蛇,智探真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楚太子商臣,历史上真实的商臣之死,商臣弑父的下场

    今天我们还是来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话说楚国的楚成王,别看他是一个大王,实际上做事一点都不干脆,特别是在立太子这样的大事上,非常地举棋不定。蕞后楚成王将商臣立为了太子,不过没过多久,就觉得商臣不够好,想把他给废了。这个消息不知道怎么传到了商臣的耳朵里,商臣不敢相信,不确定他的父王是不是真想这么干,所

  • 苏坦妹:江南第一才女,与四贤游玩作诗,却死于朱元璋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不少朋友应该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个杀了很多功臣的帝王,他一生杀了很多人,从没有表现过悔改之意,但就是这样子的他,最后却后悔误杀了一位才女,为了表示自己的悔意,还在这个女子的坟前立了一个罪己碑,这个女子就是苏坦妹。朱元璋和他的二哥为了谋生计,决定各奔东西,朱元璋没有地方可去,又因为战乱灾害的横行,于是出

  • 晋文公重耳传:第十一章 晋惠公背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650年,夷吾即位为晋国国君,是为晋惠公。惠公即位之后,便立公子圉为世子。同时,惠公以狐突、虢射为上大夫,吕饴甥、卻芮为中大夫,屠岸夷为下大夫。狐突是他的外公,况且又是晋国重臣,让他担任上大夫无可厚非。至于虢射,吕饴甥和卻芮,他们三人都是夷吾一党,这么多年,他们追随夷吾,随时给夷吾出谋划策,如

  • 执政五十余年的秦国国君,不顾公理欺压各国,视人才如珍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赢稷上台时,楚国虽曾受张仪之欺诈,但仍未失其大国之势,楚怀王熊槐向齐国送去质子,欲逐渐恢复与齐国的关系,以御防秦国的侵伐。[var1]赢稷听到这一消息,即派兵攻楚,在战场上取胜后,他派人送给熊槐一信,赢稷在信中软硬兼施、威胁利诱,提出如果熊槐来武关会盟,秦将以所侵之地归还;如果熊槐不来会盟,秦国将要

  • 花57小时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记一些有趣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有趣故事合集,明朝那些事儿最经典的总结,明朝那些事儿四个故事

    今年有成就感的事情之一是:读完了一本历史书。我是一个非常不喜欢历史的人,到什么程度呢。一个文科生,高考一结束,就只记得唐宋元明清。而且一说明朝,要心里默念一遍唐宋元明清,才知道它在什么位置。总的来说,历史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就是枯燥。那为什么要读历史书呢?因为发现身边一些牛逼的人都在读历史。而且有句话叫

  • 将“越王勾践剑”放在X光下检测,专家见到结果后连呼:这不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越王勾践剑损伤高清图,越王勾践剑神秘之处,越王勾践剑谜团

    [var1]在历史课本上,我们经常会听到“卧薪尝胆”的故事。越王勾践为了光复山河,不惜喂马,吃苦胆提醒自己。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就是和越王有关。上世纪六十年代,施工队在湖北修建大型水库的时候,发现了一座古墓。之后考古队前往挖掘,在一座墓葬里考古队发现了这把“越王勾践剑”。[var1]经过两千多年,这把剑

  • 明朝的一次灾难致两亿人死亡,不然我国人口早就超过20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末年九种灾难,明朝大地震死了多少人,明朝灭亡最严重的灾难

    根据河南历史教授王瑞平的研究,他认为自从明神宗时期张居正开始改革朝政降低赋税之后,明朝的人口就进入了爆发式增长时期,到了崇祯皇帝继位的时候明朝至少已经有两亿以上的人口,甚至逼近两亿五千万。而根据葛剑雄、曹树基两位历史专家的研究,按照中国此前封建王朝和平年代时的人口增长率来计算,在十七世纪前中期明朝的

  • 如果他还在魏国,那么秦国是否还能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国怎么灭的魏国,为什么魏国人才都跑到秦国,大秦帝国秦国和魏国的关系

    春秋战国的时候,国家比较多,所以如果不想干可以跳槽,就和我们今天上班一样,是双向选择。魏文侯有些吃不准,这个吴起到底怎么样?因为虽然跳槽的人才不少,但是跳槽的大忽悠也很多。[var1]于是魏文侯就问自己的大臣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答道:“这个人虽然贪恋权力还很好色,但是他用兵的水平

  • 明朝海军的强大战斗力都是吹的?你不了解西方海洋帝国的无敌海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明吹说大明不割地、不赔款,大明是最硬气的朝代没有之一,我就笑了有点历史常识的都知道,明王朝(1368-1644)期间,西方还没有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列强还处在母胎阶段,因此,明朝所处的国外环境较为宽松,客观讲,明朝中规中矩,踏上了历史的顺风车。”他还说了一段话:“要说海战,

  • 十六国第一名将到底是谁?与诸葛武侯齐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十七岁时,他亲率两千骑兵,击溃后赵数十万大军,一战成名,而此战同时成名的却是后赵军中的一位汉人大将,其因治军有方,一军独全,从此得到石虎重用,之后他屡立战功,逐步掌握后赵军权,继而灭赵立国,他就是武悼天王冉闵。[var1]两位顶级名将同时成名,未来成为宿敌,亦或是命中注定。果然,公元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