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惨遭吕后处死,他临死前撂下的狠话,为何让刘邦脊背发凉?

韩信惨遭吕后处死,他临死前撂下的狠话,为何让刘邦脊背发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070 更新时间:2024/1/26 8:46:59

然而在刘邦称帝之后,韩信却背叛了他。为了以儆效尤,吕雉处决了韩信。而韩信的一句临终遗言,却让刘邦感到背后一阵发凉。

刘邦集团,矛盾众多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是为汉高祖。由于他是草莽出身的帝王,更需要笼络人心,于是在汉初年间就分封了八位异姓诸侯王,他们都有着从龙之功。

韩信也是其中之一,他受封楚地,是为楚王。天下已定,四海升平,百姓休养生息。

然而备受刘邦器重的赵国国相陈豨却公然谋反,史书有载,在陈豨起兵前,曾与韩信见过面,所以这场祸事也将韩信牵连其中。

《史记》对陈豨有过这样的记载,“宛朐人也。不知始所以得从”,也就是说世人只知陈豨是来自宛朐,却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效忠于刘邦。在史书中陈豨还为刘邦平叛有功。

由于刘邦在安定天下后,不肯再将权力分封给八位异姓诸侯了,所以就开始对他们一一下手。韩王信因忌惮刘邦,为了求生,他选择与关外匈奴为伍。引得刘邦大怒,率兵亲征韩王信。

可刘邦却没能凯旋,在白登山一役中就落于下风了。而且这个时候,刘邦让陈豨赶来驰援,为他消灭韩王信的匈奴军队。由此可见,陈豨在刘邦心中是一个能担大任并值得信任的将军。

否则,帝王不可能在生死关头,让他带兵增援。但汉朝史书却刻意抹去了陈豨的其他事迹,这实际上也证明了陈豨很可能不是刘邦原本集团之中的人物。

吕泽战死,陈豨谋反

陈豨是宛朐人,位于今天的山东一带。按照汉史中的描写,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可从未踏足过山东,因为这里是属于吕雉哥哥吕泽的地盘,依靠裙带关系,刘邦已将这座城池收入囊中了。

所以,陈豨极有可能是吕泽身边的将帅。在西汉初年,吕氏外戚在刘邦的朝堂之上掀起了一场政治风波,史称“诸吕之乱”,这也是皇族刘氏对吕氏家族的一次清算。

而这吕泽当时被安排去平定韩王信的叛变,可他却死在了战场上。但史书中却没有详细记载吕泽具体的死因,并且还删减了大量关于吕泽的片段,陈豨作为吕泽集团中的一员,也没有出现在史书中。这应该就是人为删除的。

由此可见公元前196年陈豨的叛乱很可能和吕泽之死有关。假如陈豨不自立为王,踞守一方,那么他的下场很可能就和吕泽一样,不明不白地就“战死疆场”了。

此外,刘邦还任命他的近臣周昌为新任的赵国国相,企图架空陈豨的权力。帝王此举让陈豨深感不安,谋反之心不时浮现。而他也控制着汉朝北部的军队,所以他也有谋逆的资本。

韩信献计,说动陈豨

此外,在韩信被封楚王后,刘邦一直忌惮于他的存在。而且韩信也很不安分,他收留了一众之前跟随项羽打天下的将帅在自己的属地之中,还时常会操练将士,在封地内巡游。

以上种种做法,都让刘邦感到被威胁了,于是就怒斥了韩信在封地的所作所为。为了惩罚韩信,就削去了他的楚王头衔,将他贬为了淮阴侯,还收走了他手中的兵权。

韩信遭贬后,心生不满,数次称病不愿上朝面圣。而在这个时候,陈豨来拜见了韩信,他即将赶往代国赴任,就准备在临行前与韩信道个别,因为陈豨之前也在韩信军中做事。

没错,此时的陈豨还未决定谋反,但在与韩信促膝长谈后,陈豨就叛变了。韩信告诉他,代国是皇子刘如意的地盘。可这位皇子尚且年幼,代国的一切实权都会落到陈豨手中。

而代国又有重兵驻守,一旦被人构陷谋反,一次两次刘邦可能不信。可正所谓“三人成虎”,刘邦一定会被这流言说动,到时候就会拿陈豨开刀。韩信提议,不如与他联合,这样就能图天下了。

陈豨效忠的还是吕泽,而吕泽的死很可能和刘邦有关。所以在这样的处境下,陈豨答应了韩信的提议。但这场密谋却被吕后发现了,为了不打草惊蛇,吕雉与相国萧何演了一场戏。

吕雉诛杀,韩信三族

萧何先是将韩信诓骗进了宫中,就被吕雉预先备下的士兵给抓住捆了起来,韩信就这样死在了吕雉的手上。可刘邦在听闻了韩信的临终遗言后,惊出了一身汗。

《史记》有载,韩信说“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这句话为什么让那个刘邦如此害怕呢?这里的蒯彻就是蒯通

蒯通是韩信帐下的一位重要的谋臣,他先后提出了灭齐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计,前一计是辅佐韩信取代了齐王,而后一计则是让韩信自立为王,天下分成汉、楚、齐三国。

但韩信却没有听从蒯通的谋划,而是转投了刘邦。韩信在临终之前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代表着他的后悔,当初要是采纳了蒯通之计,谋反就好了。现在也不至于落得个被女子诡计害死的下场。

刘邦之所以会感到后怕,是因为韩信说出此话,代表他真的是想过谋反的。

但由于当时韩信不愿冒险,导致了自取灭亡。当初假如听了蒯通的话,那么如今天下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后来,刘邦为了杜绝韩信族人的复仇,借吕雉的手,诛杀了韩信三族!

更多文章

  • 浅谈周朝的科技与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青铜艺术周朝是中国历史上青铜器鼎盛时代,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周三朝,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礼器是古代的礼仪中使用的,或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有一些是专门做殉葬的明器,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礼乐器

  • 秦始皇死前安排一人为自己守墓,隐姓埋名2000年,如今找不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而这些守墓人以能够为皇帝服务而感到荣耀,有一些守墓人还能够得到皇帝的赐姓,可以说是非常荣耀的,在唐朝之前,皇帝在死后,都会被埋葬在非常偏僻的地方,几乎连人影都看不到,不仅如此,在下葬之后,几乎找不到古墓的位置。可是皇帝还是会安排一下守墓人,一般的守墓人都是一个村庄,而这些村庄的人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迁过

  • 封神演义,雷震子监斩妲己,为何斩不了?姜子牙说出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封神演义》又叫《封神榜》,在这个故事里面,受了女娲娘娘派起来魅惑商纣王,让商纣王断送江山。女娲娘娘分别派出了轩辕坟三妖,其中妖术最好的就是三妖中的大姐。千年狐妖借用苏妲己的肉身来迷惑商纣王,这种迷惑是一种极强的一首,能勾住人的三魂六魄,使人深陷其中。商纣王中了这样的妖术二十多年才失去江山的,中了这

  • 与更始帝分道扬镳后,势单力薄的刘秀,如何两年内扩军数十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东汉政权的建立颇具传奇色彩。在和汉更始帝刘玄分道扬镳后,刘秀仅以非常单薄的势力来到河北招兵买马扩充军队。但仅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刘秀就在河北扩军数十万,登基重建汉室。刘秀快速建立东汉的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呢?上图_ 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第一,以更始帝的

  • 用新时代的观点,评述商代的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商代的统治中心,殷商到西周思想观念的变化,商代王权的强大

    商代诸侯封国对王室有征伐、守边及纳贡服役等各种义务,这在商代的卜辞中多有出现。商王为四方诸侯之共主,商代王都被称为“大邑商”(也叫“中商”)。而其余商土则被称为“东土”、“南土”、“西土”、“北土”这四方,连同中商共称“五方”。而在商代诸侯以外也有被称为方的,如土方、鬼方、羌方等等有数十个之多。其实

  • 三国S级武将等次划分及战力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墨某读书一向较真,不受传统论调桎梏,对人物武力排名一事更是热衷,连希腊史诗《伊里亚特》中的英雄都能排出个甲乙丙丁来(《墨非儒随笔》,《三国演义》自幼熟读,对武将排名有自己的一番见解,敬请诸位看官赐教:一、【S级最上】吕布(公认无异议,一人力敌张飞关羽两位超一流武将30回合不败)二、【S级极上】马超、

  • 游牧部落洗劫了西周都城,周幽王被杀都城被毁,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走了东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西周的应对方案只建立一个预警系统,当有敌人靠近时山顶上的一连串烽火台就会像都盛发出警报,周幽王建立的预警系统,利用视觉和听觉信号传达各种信息,白天使用鼓声和烟雾信号,晚上使用明火,但所有这些努力最终徒劳无功,公元前770天夜晚游牧部落洗劫了西周都城,他们与周朝的封建诸侯秘密,连忙周幽王被杀周朝都城被

  • 典韦和赵云究竟谁更厉害?依据史料记载,两人根本不在同一档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云和典韦历史中见过面吗,赵云吸血流vs 典韦吸血流,典韦和赵云哪个厉害

    正史中的典韦据史料记载,典韦本是陈留己吾人,他相貌魁梧,臂力过人,性格豪爽,颇有道上之风,也就是说,典韦一开始的形象,其实就是个混社会的。而在典韦混社会这一期间,发生了一件事,充分展现了典韦的特点!当时典韦的朋友刘氏和睢阳的李永有仇,于是典韦决定为朋友报仇,从这里便可以看出,典韦这个人是非常讲义气的

  • 关羽被东吴生擒前,他为何不自尽以保名节?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此时,关羽背负着丢失荆州的罪责,又即将被敌人俘虏,这都是他人生的巨大耻辱,那他为何不选择自杀呢?关羽之所以不自杀,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认为没有人会杀他,并且他还是有翻盘机会的。襄樊之战中,关羽在水淹七军,活捉了曹操大将于禁,一时间他威震华夏,声势大振。眼看樊城就要丢失了,而距离樊城很近的许都岌岌可危,

  • 慈禧两件私人女性用品,一件珍藏于博物馆,一件看了让人感到羞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慈禧后宫的情史,香港版慈禧,马未都慈禧太后60岁生日的故事

    慈禧太后,是晚清重要的政治人物和实际统治者。提到慈禧,我们大多数人想到的应该都是自私,腐败,铺张浪费等等的贬义词。今天小编主要为大家带来的话题是关于慈禧的铺张浪费,因为很多人都只知道慈禧生活奢侈,到底奢侈到什么程度却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慈禧在政治方面的好坏咱们先暂且不说,先来让小编带大家看看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