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初期,刘伯温为何要阻止朱元璋灭日本?原因其实很简单

明朝初期,刘伯温为何要阻止朱元璋灭日本?原因其实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09 更新时间:2024/1/17 15:15:56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国内一开始并不是直接进入明朝的强盛期,而更像是一个摇摇欲坠的新朝,朱元璋为了处理好建国后的各种矛盾付出了许多努力。

但是明朝的很多官员都是之前元朝统治期间归顺过来的,只是因为识时务而投入了朱元璋的阵营,并不是真心的想要归顺朱元璋。不过时间久了,朱元璋的治国能力就得到了展现,他开始大力发展经济,减少赋税,这让老百姓们对于这个新皇帝更是崇敬。

在朱元璋得一系列政策下。明朝很快恢复了安宁,老百姓都安居乐业,国家也逐渐富裕了起来。因为朱元璋深知自己的教育水平不行,毕竟出身于穷苦人家。

所以在前期招揽人才时,便下了很大功夫,最终他在机缘下遇见了他的谋士刘伯温。而朱元璋在建立了明朝,国力迅速提升后又开始不满足于现状,觉得明朝的版图还是不如元朝,唐朝时期的辽阔。

于是朱元璋又想要继续扩张自己的领土,所以派出了许多使者前去与周边国家表达明朝的想法,想让这些国家都臣服于明朝,而这些国家里面也包括了日本。

而日本此时国内正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朱元璋所派去的使者没能达到朱元璋的目的,同时从日本过来的倭寇还不断的骚扰着明朝的沿海地区,这让朱元璋很是恼火。

正在气头上的朱元璋决定派兵灭掉日本这个弹丸小国,而此时刘伯温却跳出来阻止了朱元璋的想法,这是为什么呢?刘伯温给出了五条原因。

第一条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日本有着海水围绕,这样的地理位置明朝军队想要攻占不是件易事,如果强行派兵过去攻占,是要耗费很大的财力物力的,而此时明朝刚刚得以安稳,不应该冒这样的险。

第二条原因日本当时国内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如果前去攻打,没有统一政权的日本想要逼迫他们投降是不可能的,相反各大势力可能会誓死抵抗明朝,这样对明朝更加不利,作战成本也更高。

第三条原因日本本身国土面积并不大,是一个岛国,长期的发展的话无论如都不可能打得过明朝,所以短时间内根本不用担心日本的问题,将来有朝一日再去攻占也不迟。

第四条原因明朝国内刚刚得到喘息,而被赶回北方的北元势力还在长城外虎视眈眈,如果此时明朝攻打日本,北元可能会趁着这个机会反攻明朝。

第五条原因还是因为明朝初期不富裕,而且刚刚结束了朝代的更替,老百姓们也不知道该相信谁此时贸然发起战争会让老百姓的生活又回到之前那种艰苦的日子中,可能就会遭到人民的反对。

所以根据以上几点参考,朱元璋最终还是放弃了攻打日本的想法,先以明朝的发展为主,可见刘伯温看待事情的眼光还是非长远的,这时候的刘伯温不让朱元璋进攻日本并不是惧怕日本,而是权衡了国内外情况后认为此时攻打日本并不是一个好时机。

之后朱元璋便将日本加入了不征之国的行列,这对于明朝时期的发展战略来说确实是正确的,经过此事,朱元璋的发展中心从对外征讨转移到了对内生产上,在建国后没几年,明朝的国力就稳健上升,国家也开始进入安定,老百姓们都安居乐业。

总结:如果假设朱元璋建国后强行攻打日本的话,会有两种结果,第一种就是成功攻打下日本,日本称为明朝的国土,不过日本的地方太过于偏远,其实明朝想要管理的话并不容易,与明朝隔海相望,明朝如果驻守兵力不够,长时间下去日本有可能又会独立,而要驻扎大量的兵力,明朝就没有精力去对付北方的北元了。

第二种结果是攻打日本的过程中损失惨重,因为有着大海保护,加上明朝建国前期水军并不是特别发达,攻打日本其实并不容易,元朝时期有着多次攻打日军的经历都是以失败告终,明朝前去攻打也不一定可以胜利,如果执意攻打不下,损失了兵力对于大明来说得不偿失。

更多文章

  • 司马炎统一了三国,为什么评价却如此之低?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中,最后为什么会是由司马炎去统一三国,而不是由曹操或者刘备呢,明明这两个人都是很有历史才能的人,其实司马炎统一三国与他的个人能力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可以说是祖父辈为他打下的江山,只要他不昏庸,统一三国是必然之势,其实历史学家评判,就是这个收尾工作,司马炎都并没有做好,就是说连收尾都是不及格的他当

  • 明朝开国名将蓝玉有多厉害,为何说只要他活着,朱棣就不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这么一个厉害的人物。朱元璋原名叫做朱重八,字国瑞,是中国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他上位之后,大力发展教育,进一步提倡科举制度,另一方面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徭役杂税,终结了元朝残暴的统治,为中国历史的推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这么一位开国皇帝身边必定有着许多辅

  • 在洞房花烛夜之时,武则天推开了皇帝,这一记录至今无人能打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古代帝王的洞房花烛夜。古代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人生四大幸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古人总结得很精辟,也很到位。这些话语,即便放到现在也很实用。可见,这种说法也是古人们经过漫长的社会实践而总结出来的思想,很值得现代人敬佩。提起洞房花烛夜,或许是每个人最美好的记忆。而古人

  • 明代宗朱祁钰:代兄救国,力挽狂澜,但为何结局却很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一共有16个皇帝,在创立初期,明朝的发展势头正处于强劲时刻,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各种弊端也暴露了出来。在明朝中期,朱祁镇曾亲自带兵讨伐瓦剌,可他最终却沦为阶下囚。在众人的推介下,朱祁钰登基称帝。虽然朱祁钰挽救了明朝,可他的结局却很悲惨。一、监国的朱祁钰公元1449年,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朱祁镇御驾

  • 夫妻分居、小妾争宠却意外搞死王爷,唐玄宗之子为何死得如此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玄宗的一生简介,小妾和正房争宠的视频,原配为了妾室争宠又娶了小妾

    这些常规动作李琰做了几十年,从来没出过什么差错。但今天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一旁突然冲过来几名侍卫,一把按住李琰,粗暴地脱他的鞋子。李琰都懵了,咋回事呢?难道还要检查脚臭不臭?他一脸疑惑地看着父亲,唐玄宗却面无表情地盯着他。唐玄宗当然对儿子的脚不感兴趣,他的目的是想搜查儿子的鞋。原来,有个太监向唐玄宗告

  • 李自成攻入皇城后,皇帝后宫的皇后、妃子和公主们,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霞和李自成,李自成三个儿子结局,辽宁版李自成连环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朱元璋深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朱元璋在继位之后大肆整治官场,将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吏全部处死,除此之外还实行一系列法律法规,极大程度上的推动了国家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所以朱元璋在位时期,明朝政通人和社会繁荣昌盛,就这样明朝一共走过了200多年的历史,和我国古代

  • 李世民问袁天罡,唐朝国祚能持续多久?袁天罡说猪能上树的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袁天罡的儿子袁天罡,袁天罡说母猪上树视频,袁天罡之异域妖踪袁天罡扮演者

    在古代有些奇人异士拥有我们现在所说的特异功能,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今天观景要说的主人公就是隋末唐初的玄学家、天文家袁天罡。袁天罡画像插图《太平广记·袁天罡传》:天纲少孤贫,好道艺,精于相术。在唐太宗贞观年间,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人合作所著了一本奇书《推背图》,后被称为“中华第一预言书”,这本书在宋元

  • 李自成当了42天皇帝,这42天里他都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自成为啥就当18天皇帝,李自成为什么只做了42天皇帝,李自成当皇帝的原因

    这个王朝叫做大顺,是李自成带领的起义军推翻了之前的朱明王朝建立起来的。不过让人比较无语的是李自成登基做了42天的皇帝,随后大顺就随之覆灭了,大家是不是非常惊讶呢?是他到底做了什么将他的王朝送入了绝境呢?其实归根结底的话也就只有四件事情而已。李自成在1644年的时候带领着一帮起义军推翻了当时统治了将近

  • 李世民都不敢称的名号,为何朱棣、康熙能用,甚至是顺治都敢拿来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棣对李世民的看法,朱棣李世民互换人生,李世民与朱棣战斗力

    唐太宗在唐朝早期的时期,只有有作为君主才有资格上庙号,一般的只能上谥号,但是到后来,原来很严谨的取号事项就变得越来越随意了,在朱棣去世的时候,原先的谥号是太宗,就跟李世民的差不多,但是朱厚上位后,直接把它改成了祖。宗庙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虽然他是一位极具领导才能的皇帝,但能与之匹配的也只有太宗这

  • 很多人看了满江红被岳飞满江红的词感动了。 ​ ​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