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吕布不善于经营,打下的地盘无法提供助力,反而会拖累发挥,最后在穷途末路之下被曹操击败,白门楼惨遭缢杀枭首,一代豪杰就此落幕。曹操消灭吕布之后,收编了他手下的势力,获得了两位名将的效忠,可是最厉害的那个却被他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雄霸一方——臧霸
臧霸出身官吏之家,父亲是县城的狱掾,所以臧霸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且还有余力习武。长大之后,臧霸因为豪爽大气,是当地的游侠头子,很有威望。臧霸最为得意的一件事就是营救被上司陷害的父亲,并且手刃仇人,随后父子两人逃往外地。黄巾起义的时候,臧霸趁势而起,跟随徐州牧陶谦的队伍讨贼,获得了一些功勋,成为了中高级军官。后来眼看局势越发混乱,臧霸也起了小心思,召集部属开垦土地,经营地方,事实上相当于半割据势力,成为地方一霸。
建安二年,臧霸攻破城池拿下了不少粮草,吕布亲自前来索取,臧霸却坚守城池不出,拒绝了吕布的要求。后来吕布要派兵攻打,臧霸这才服软,和吕布合流,成为吕布麾下的将领。臧霸和吕布的关系并不是上下级,而是盟友关系,只不过吕布拳头更大,臧霸暂时屈服罢了,这也为之后臧霸的投降埋下了伏笔。
吕布败亡后,臧霸投降曹操,有了意料之外的收获。曹操急于稳定局势,所以对当地的豪族大家妥协,臧霸因此接收到了青州和徐州的广大地盘,他趁机安插势力,还保持着自己过去听调不听宣的特点,小日子过得很滋润。曹操打败袁绍之后,成为了事实上的北方霸主,臧霸这才安分了一些,帮助曹操镇守后方,提供粮草。在应对孙权的挑战时,臧霸出了大力,对孙权的军队造成了很大杀伤,立下了不小功劳,受到曹操的嘉奖。
等到曹操大功已成之后,开始不断削弱手下的权力,臧霸原本保持的半独立地位也被不断压制,手下的军队被蚕食殆尽,臧霸本人也脱离了经营许久的老巢,去往许昌当官。因为臧霸没有造反的迹象,所以后来曹魏对臧霸很不错,臧霸从此终老曹魏。
五子良将——张辽
张辽出生于边郡,从小就在战争中长大,经历过许多胡人南下侵扰的小规模冲突,并在这些磨炼中不断成长起来。张辽早期的军旅生涯很坎坷,他曾经追随多位主君,从丁原到何进,再到董卓吕布,最后才是曹操。张辽跟随吕布的时间较长,吕布也注意到了张辽这位小将的亮眼表现,因此对他很看重。张辽也不负众望,恪尽职守,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吕布败亡后,曹操以礼相待,张辽也就顺势投降了曹操,在曹操麾下名震天下。
张辽在之前几位的手下战绩并不显眼,虽然有一些名气,可是并不足以称为天下名将。可是在曹操的使用下,张辽施展了自己的全部能力,他有勇有谋,多次战斗都斩将夺旗,而且还能使用谋略,因此职位逐渐升迁,获得了更大的发挥空间。真正让张辽这个名字响彻天下的是建安20年的合肥之战,张辽仅用800人就杀穿了孙权十万大军,打得孙权丢盔卸甲,狼狈逃窜,再也没有了北上进攻的心思,“张辽止啼”的典故由此流传千古。
除了这场战役之外,张辽在抗击异族侵略的战争中也有突出表现。建安12年的时候,张辽跟随曹操北伐乌桓,在白狼山以少敌多,大破乌桓军队,阵斩蹋顿单于,后世甚至有人将张辽与霍去病,卫青等人相比,由此可见张辽的功勋。后来在评选曹魏的五子良将中,张辽的功劳也是数一数二的。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张辽在南方征战的时间较长,不可避免地染上了疾病,多年的军旅生涯也给张辽带来了许多隐疾,这些疾病突然爆发,所以公元222年,张辽就去世了。
吕布最优秀的大将——高顺
在吕布的众多手下里,高顺这个名字不容忽视。高顺本身的武力并不出色,他性情沉稳,最引以为豪的本领是练兵,这在一众只会好狠斗勇的粗汉中非常难得,因此高顺可谓是吕布手下最厉害的一员大将。高顺的直属部队叫作“陷阵营”,这支部队装备精良,军纪严整,作战信念坚定,是吕布的王牌部队。正所谓“陷阵之志有死无生”,高顺手下的这支军队就是在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狠人,具有非同寻常的战斗力。
在正史中高顺的出场戏份并不多,立下的功劳也不是很显眼,只不过是镇压叛乱,击破夏侯惇和流浪阶段的刘备,而且高顺本人虽然有一手高超的练兵本领,可是并不受吕布重视,这一切都是因为高顺的性格。高顺不是一个喜欢出风头的人,他恪尽职守,忠于主君,并且会直言劝谏,可以说是一个死脑筋,不懂变通。于是吕布就很不喜欢他,虽然需要重用,可是在没事的时候就会把他丢在一旁,即便如此高顺也不抱怨,还在任劳任怨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等到吕布败亡,高顺被俘,他并没有投降,而是选择了慷慨就义,坚持自己对于吕布的忠诚。曹操不愿意让这位贤才流落他人手中,又看到无法收服高顺,所以最终还是无奈含泪杀死了这位大将,没能获得吕布手下最厉害将领的效忠。
总结:
吕布麾下有不少优秀的将领,这些人在战争失败后大多投降了曹操,高顺却是例外,他坚持了自己的理想,为逝去的主君而死,做到了臣子所能做到的一切。高顺的死很可惜,他本可以在曹操麾下获得更高的成就,但是在性格的驱使下,高顺还是做出了自己认为最正确的选择,令人感叹。对于高顺您还有哪些了解又是如何评价的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