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子牙真实身份到底是谁?他跟周文王之间有何不可告人的秘密

姜子牙真实身份到底是谁?他跟周文王之间有何不可告人的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793 更新时间:2024/2/9 3:00:53

姜尚,东海人,祖上为羌人。《左传》记载:姜姓为太岳后裔。近人如章太炎、傅斯年等人皆认为,姜羌于字同源,在姓为姜,在种为羌。傅斯年更进一步考证,四岳其实是四座大山,太岳即今山东泰山。四岳之后即四座山中生活的羌人部落。他们在舜帝时辅佐大禹治水有功,于是被封于吕地和申地。后世子孙遂从其封姓,姓吕或者姓申,因此姜尚又叫吕尚。《史记》记载姜子牙穷困年老,于是在渭水垂钓以待周文王。周文王出去打猎,占卜能得到“霸王之辅”,两老头相见大悦,文王说:“我父亲曾经跟我说过,肯定会有一位圣人来到西周,帮助西周龙兴。这个人难道就是你吗。吾太公望子久矣”。于是让人称呼姜尚为“太公望”,与他一起坐车回去,还立他为武王师。

这个故事疑点在于,姜尚素无名德,就是长了一张好嘴,会说,周文王作为当时不世出的大政治家(黄仁宇语),会单凭一个钓鱼穷叟几句话就把他作为圣人看待,而且将国政大权放心交给他吗?后世刘皇叔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在寄人篱下的情况下也只是对自称“卧龙”的诸葛亮考察性使用。而今西周要实现克商大业,难道会如此草率吗。其中肯定有不为人知的真相在。

太史公也觉得这么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于是又写了两种可能作为补充。补充了之后就有点靠谱了。前一种可能是,姜尚是个博学多闻的苏秦张仪类的纵横家人物,全天下游说诸侯,然而上到殷纣王下到各国诸侯都对他没兴趣,最后没办法投靠了西伯侯姬昌,把姬昌忽悠了,姬昌将他当做圣人。后一种可能是,他是个诸葛亮式的隐士,周文王姬昌被纣王囚禁,其臣属全天下找高人想把他捞出来。闻姜尚名前去求指点,姜尚说,我听说西伯侯这人很好,弄个养老院管饭不要钱,于是乎前往。三个人商量出的办法就是花钱往出捞。捞出来之后众人向姬昌表功,说姜尚这个人厉害,想出花钱捞人这一招,于是姬昌就邀请他作“文武师”,也就是文武大臣的老师。

看到这里,我想太史公也会觉得这么写太不好了,但这正是太史公严谨的地方,他觉得一个历史人物搞不明白,也不瞎编,而是将自己所知都写出来,供后人参考。因此傅斯年先生提出一种大胆的假设:“齐太公的故事,《史记》先举三说而不能断。我疑心齐本为东方大国,与殷为敌,齐于周诸侯中受履略大,名号最隆——尚父文王师一切传说,必有缘故。且《史记》记太公世家,太公后好几世,直到西周中晚,还是用殷法为名,不同周俗,可见齐本另一回事,与周之关系稀疏。齐周夹攻殷,殷乃不支,及殷被堪定,周莫奈其何,但能忙于加大名,而周公自命其子卜邻焉”。(《春秋策》)

要解释傅先生这段话,还得知道姜尚另一个身份。《战国策 秦策》记载:“太公望,齐之逐夫”。逐夫也叫出夫,意为被赶出家门的上门女婿。《封神演义》根据这个史实给姜尚娶了个六十岁的黄花大姑娘,编排了好多故事,最后老婆看他没出息,跟他离了婚。齐人出夫事件姜尚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直到春秋战国时期,齐女招赘上门女婿和至死不嫁但是儿孙满堂之事屡见不鲜。对此吕思勉先生写道:“农业本女子所发明,初发明时,系女耕耘而男田牧。斯时田亩、屋庐皆为女子所有,男子皆就婚女子之家。南方农业演进较晚,女系族制,行之较久,故其婚姻之法,也与北方不同也”。(《先秦史》)

由此可见,姜尚的身份为东夷齐国的女婿,由于某种不为人知的原因,他被扫地出门,先去殷商打工,不被纣王重用,后来开始了大半生的游说生涯,结果一无所获。最后在古稀之年遇到一心克商的文王,二人一拍即合,终成大业。那么问题来了,二人为何能够一拍即合,而且文王对他一见倾心。他究竟带给了文王什么,让文王对他大喜过望。答案几乎跃然而出:他给文王带来的,是齐国女主交给他的克商任务。

《后汉书 东夷传》载:“夏时暴虐无道,东夷西夷们逐渐向内侵入中原地区,殷汤革命后,将他们讨伐平定。从此以后,这些夷族们有的降服归顺,有的依旧叛乱。三百多年后的武乙时,殷商衰弱,东夷各族于是将殷商东南地区瓜分,逐步侵占居住到中原之内”。董彦堂先生根据甲骨文辞的资料,指出“东夷齐羌与殷商王国频有战争,羌人有作为祭祀牺牲的,也有作为奴仆的”。(许倬云《 求古编》)。

在这种相互拉锯中,暂时臣服的齐羌女主也下了很大一盘棋,她一方面派人前往殷商改善关系,另一方面派人前往西岐联周抗商。事实证明这一招很高,二派的工作成绩都非常理想。而西岐为何会相信姜尚呢,因为共同的敌人就是朋友。何况西周与羌人另一支西羌的关系密切。西羌为西岳之后。周人东迁于岐山后,为了争取土著羌人的支持,遂与当地羌人打成了一片,双方互相联姻。太王配偶即为姜女。刘益由金文中寻找周王的配偶姓氏发现,周人从文王开始,西周十二代王,几乎每一代即有一位姜姓的王后。这个模式不是偶然的,只有在对偶集团的关系可以解释(许倬云《 西周史》)。因此傅斯年说“齐与周有半本家之嫌,又有亲戚,故连周而共敝殷”。

我们从《封神演义》的另一个人物申公豹也可反证这种合作的必然性,后来的东夷反叛也互证这一点。虽然《封神演义》只是神话传说,但是并非无源之水。

《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有一死对头,名叫申公豹。二人还是师兄弟,同出元始天尊门下。如果从二人皆为羌人之后,互相争斗是为了争夺部族中的话语权,那么就很好理解了。而且姜子牙还是部族中的后起之秀,严重威胁到已经成为“公”的申豹之利益,因此申公豹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而元始天尊为了让姜子牙免遭申公豹毒手,就将其放下山去,自己找一条活路,姜子牙遂干上了扶周灭商的大业。而申公豹却要保商灭周。历史中记载的姜子牙为“齐之出夫”事件,就是被元始天尊赶下昆仑山的隐喻。概齐人女权地位极高,或曰还处于女权社会向男权社会的过渡阶段,女性族长在组织里拥有最高话语权。

“元始”二字,意为最初,开源。而女性为人类的发端,是“天地之根”(老子语),二者也甚为相合。齐羌女主眼看到姜申二人斗争日趋激烈,遂给予二人一定的权柄,让其出去自由发展。申公豹于是来到殷商,迅速与殷商上层保守贵族势力如比干箕子等合流,很快打开局面。而姜子牙也远赴西岐,垂钓于渭水之滨,以待时机。不久周文王姬昌被纣王放回,却发现权力早被武王架空,只好另谋出路。两位失意老叟一拍即合,达成合作协议。姜尚遂秘密潜回齐姜之地汇报女主,女主遂给他一定人马让他带到西岐训练。

与此同时以留守兵力起兵反商,纣王遂派大军东出平叛,将俘虏带到朝歌,准备全部处死,但却遭到微子、申公豹、箕子、比干等人的强烈反对,只好将这些人劳动改造。决战期间,在微子,申公豹等人的劝谏下,纣王将这些人派上战场,不想这些人在战争紧要关头在微子和申公豹的鼓动下临阵倒戈,于是商军大乱,纣王身死国灭。西周建国后,分封姜子牙于齐国,称为太公,太公犹言“始祖”也(傅斯年语),也就是开国领袖。而封申公豹于许国。

毛主席说“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是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也把纣王的失败归结到讨伐东夷之上。

武王孟津大会诸侯,诸侯都说商纣可伐,但是武王没有收到微子的情报,不敢轻举妄动,就把这次会师当成演习,真戏假做,班师回朝等待时机,让驻扎在黎地的驻军不断骚扰商境,纣王遂率军在商境也搞了一次演习,名曰打猎。并且派人于周之玉门大庭广众之下对周武王进行了责骂和羞辱,想激其出来决一死战,武王也如楚汉战争中的刘邦一样,大丈夫斗智不斗力,忍了。但是东夷之齐却误判形势,以为殷商此举为大规模伐周,也想趁此浑水摸鱼,得渔人之利,遂举起了反叛大旗。不想殷周根本没有打起来,纣王士气正旺,遂举兵东向,一举击破东夷,俘获俘虏回朝。

第二年,微子与俘虏们达成秘密协议,派遣太师和少师二人将里应外合的计划报告给西周,这就是毛主席说的“派了两个人请兵”。武王见时机已到,决定起兵,没想到占卜不利,群臣皆有退却之心,此时东夷代表姜尚强劝武王,要求遵守齐周之间的协约,武王不得已,遂行。他对这场战争根本没有必胜的把握,包括姜尚。但是姜尚为了本族利益,抱着必死的决心,亲自冲锋在第一线,没想到战争异常顺利,殷商主力部队被击溃,俘虏部队临阵倒戈,纣王“国君死社稷”。

纣王战死,各方人士都始料不及。周人于是将殷商的珠宝珍玩大肆掳掠,退守故土,让纣王儿子武庚禄父继任商王。因姜尚功大,遂封他为齐候,封周公于鲁牵制之。武王死后,周公摄政,管蔡和武庚作乱,东夷各部趁乱而起,周公遂照会齐太公,给了他征伐之权。齐国从此实际上独立于周人之外,成为临海大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乱世之曹魏名将:曹仁张辽两夏侯,谁才是第一战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5、于禁于禁前半生久经沙场,战功赫赫,随曹操破张绣,擒吕布,鏖战官渡,曹操每次征伐,不是用为行军前锋,就是用为后拒猛将,深得曹操器重。于禁和乐进与其他三位五子良将不同,在曹魏阵营中从下阶军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上走,并从很早开始就单独统兵,并被曹操“假节钺”。但命运无常,于禁樊城败于关羽后投降,一

  • 三国名将里,关羽下跪为其求情,刘备更劝曹操留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与吕布的苦苦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辽的临危不惧,这一点反而吸引了曹操的注意。张、曹两人的一番对话,非常引人,特摘录于下:曹操说道:“此人好生面善?”张辽应道:“昔日濮阳城中一面之缘,如何忘却?只是可惜······”曹操说道:“可惜甚的?”张辽说道:“可惜当日火不大,未曾烧死你这国贼!”曹操闻言大怒,

  • 封神演义:雷震子长着翅膀却不会飞,姜子牙使出老婆的专属动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纣王因为听信申公豹的谗言兴建了摘星楼,武成王因此事与纣王闹的不可开交,两人的君臣关系也出现了嫌隙,纣王渐渐的不再信任武成王,申公豹抓紧时机陷害武成王谋反,纣王大怒要斩杀武成王,就在武成王即将被斩杀的最后关头,他的儿子出现来救走了他,果然想姜子牙说的那样在父亲性命攸关的时候儿子就会出现。逃跑之后的父子

  • 三国马上第一猛将是吕布,马下第一是此人,最后被用火攻烧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说江湖拼杀的武将,第一说的就是甘宁,少年时好游侠他常聚合一伙轻薄少年,自任首领。在地方上为非作歹,抢夺船只财物,人称锦帆贼。率千人震慑关羽三万人率百骑夜袭曹操,孙权攻打皖城,甘宁手持练索,身先士气卒,攀缘上城,最终攻下皖城,逍遥津之战,甘宁引弓射敌,厉声问战鼓为何不响,壮气毅然,勇冠一

  • 三国第一冤将,司马懿重用他,司马昭冤杀他,司马炎坚决替他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邓艾和钟会,谁更死得冤,那非邓艾莫属。因为钟会手握重兵,帐下魏、蜀军队总计20余万,确有谋反之意,而邓艾除了功高震主外,并无谋反之心,反而对司马昭忠心耿耿,在灭蜀之后,又提出灭东吴的大计。邓艾家境贫寒,幼年时期当放牛娃,但他从小有大志,决心通过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邓艾喜欢屯田这门学问,认为农桑

  • 周王室非要东迁,犬戎之外还有隐情?西周东周分别有啥先天不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西周建立时的先天不足其实周王室的衰落,是公元前771年前后西周被犬戎灭亡以及周平王东迁洛阳,建立东周前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直接结果。但周王室的衰落却也跟周朝从建立之初就存在的一些天然的弱点有关。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虽然秦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夏商周三个朝代,但秦朝却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 三国名不副实的三个名人表字:子廉不廉,文和乱武,子文偏偏好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和乱武简介,三国的重要人物及事迹,三国乱武是什么意思

    有些人的表字初一看没什么,但是如果结合此人本身的性格特点或者人生阅历相比较,你会发现他的表字和他本人实在是截然相反或者说是表字和本人所作所为名不副实,三国时期这种例子不少,其中最为有名的是贾诩,曹洪和曹彰三人。贾诩子文和。要说三国谋士中,谋略最厉害的也许不是贾诩,但是眼光最毒辣和最善于自保之人非贾诩

  • 姜子牙留下一逆天古籍,却为何失传2000多年?专家:或许埋葬在秦陵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真实的姜子牙家庭背景非常的深厚,其祖上是三皇五帝时期的伯夷,伯夷在大禹治水时立下了非常大的功绩,后来自然是受到大禹的分封,也就是后来的吕地。后到了商纣王时期,姜子牙起初是在朝廷里做官的,而且官位很高,但是却被朝中的气象给伤透了心,最终辞官回家,其实商纣王忌惮姜子牙这个人,所以不敢重用他。据悉姜子

  •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成功后称帝吗?三个原因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无论在演义还是志中的描述都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士族知识分子。作为受到良好教育的士家子弟,他们非常乐意成为帝王身边的辅佐者。这一点其实我们可以从三国时期的知名群雄中看到,几乎割据的不是驻外的将军,就是具有匪气的各地太守,再或是皇族的各个亲戚。像诸葛亮,荀彧这类士族子弟更多愿意成为正统帝王身边的辅佐者

  • 姜子牙身为丞相,死后不久,周文王为何就要杀光他们的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周文王和姜子牙相遇还是十分的巧妙的。当时姜子牙正在河边钓鱼,正好碰见了一代帝王周文王。两个人于是聊起天来并且十分的融洽。周文王向姜子牙讨教了很多方面的东西,而姜子牙也非常乐意的帮助了周文王,给予了他很多的帮助。于是顺其自然的姜子牙就成为了周文王的军师。而在姜子牙过世后,姜子牙的儿子继承了自己父亲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