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宝年间,大唐与南诏之战两次败北,是否开启了安禄山的不臣之心

天宝年间,大唐与南诏之战两次败北,是否开启了安禄山的不臣之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948 更新时间:2024/1/16 9:41:16

十载四月, 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将兵六万讨云南, 与云南王阁罗凤战于沪州。官军大败, 死于沪水者不可胜数。

十三载六月, 侍御史、剑南留后李泌率兵击云南蛮于西洱河…… 为阁罗凤所擒, 举军皆没。

对于大唐为啥要打南诏,咱们在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

在大唐建国之时,高原之上谜一般崛起了一个战斗力爆表的政权——吐蕃,李世民坐镇的初唐时期,双方短暂接触、武力交流了一番,便立即探出了彼此的底细——不好惹。

随后,文成公主的下嫁,大唐、吐蕃之间的关系一度缓和,但两者之间的区域竞争却从未停歇过,毕竟安西都护府这个地方对于大唐和吐蕃来说,都是不能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纵观整个大唐,即便大唐武力超凡,灭高句丽、吐谷浑、东突厥,吊打契丹、薛延陀,然而对于吐蕃来讲,始终互有胜负。

既然战术上征服不了对方,那就从战略高度上来布局,到了唐玄宗时期,大唐扶持西南面六诏中的南诏,培养出一个区域强盛的政权,作为辅助小弟,拉着南诏一起对付吐蕃。

然而,崛起后的南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现状,他对打手这个角色,非常不满,毕竟自己虽然是小弟,小弟也是有追求的呀。

因此,这个想要积极进步的小弟便和先前的大哥——大唐,开始变得貌合神离起来,双方的互相猜忌、提防,逐渐演变成了剑拔弩张、最终到了图穷匕见的地步。

天宝年间的两次战争,大唐原本仗着国力强盛,痛殴一把南诏这个不听话的小弟,然而没想到,两次南征,不仅劳民伤财,还落得个全军覆没、铩羽而归的下场。

战败的结局,使得唐朝方面元气大伤,而就在天宝十三载最后一次南征败北之后一年,天宝十四载,渔阳鼙鼓动地来,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举起了反旗,也拉开了那场动摇大唐根基的大叛乱——安史之乱。

有鉴于两者之间间隔时间之短,很多人觉得,天宝年间的两次南征败北,元气大伤的大唐,最终开了范阳那批野心家们的觊觎之心。

那么安史之乱到底是不是源自于天宝之战的败北呢?

其实在杜佑的《通典·兵典序》当中,有过这么一个观点,比较客观:

禄山称兵内侮, 未必素蓄凶谋。

通俗的讲就是,造反这件事,不一定就是安禄山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人家造反,其实也是被时局所逼,没办法,毕竟都想活嘛。

那么安禄山造反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咱们一起看看,他的作乱,究竟跟天宝之战有没有太多的关系?

从开元后期开始,唐朝内部的矛盾,便主要体现在皇帝与太子,宰臣与太子、宰臣与宰臣之间。

开元二十五年,太子李瑛被废,支持太子的张九龄等人相继被罢相,李林甫成为了掌控中枢之人。

而随后,随着被高力士等人推荐的李亨被封太子,朝廷内部的争斗,便始终在皇太子李亨和李林甫之间进行着激烈博弈。

唐玄宗则在两者之间的冲突之间,左右调和,稳坐皇位十余年。

而随着李林甫与皇太子,皇帝与皇太子之间的势力制衡发展,皇宫内的角力最终将各地藩镇大佬们,纷纷拉下了场。

藩镇制度下的节度使们,一方面是朝廷的臣子,另一方面又成为了影响朝廷内部力量,此消彼长的重要因素。

针对与皇太子关系密切的西北军镇,唐玄宗一方面对其打压控制,另一方面大力拉拢、培养安禄山等人,以范阳、平卢制衡西北藩镇。

唐玄宗以优容来换取安禄山的忠诚,他觉得自己对安禄山已经够好了,安禄山必定不可能反。

“朕推赤心待之,禄山必无异志。”

或许当时的安禄山,确实没有太多的想法,毕竟朝廷里面,有靠山,咱怕啥。

但随着杨国忠的上位,最终一切都变了。杨国忠上来之后,就发现,安禄山这边自己搞不定,此时的杨国忠已经顾不上去制衡皇太子了。

为了达到平衡,杨国忠开始打造以陇右、河西、北庭、安西、剑南等节镇来制衡平卢、范阳、河东、朔方藩镇的局面。

西北节镇和东北节镇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积越深。

然而,此时的唐玄宗,却依然保持着先前的节奏,将主要矛盾放在自己与皇太子之间,不相信太子、杨国忠等人的奏告,最终使得安禄山与杨国忠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天宝十三载十一月, 杨国忠奏贬吉温; 十四载四月, 杨国忠日夜搜求安禄山阴谋事, 围抄安禄山在京邸第, 捕杀其门客李绍、安岱等。

双方的矛盾,最终激化,安禄山也被逼上了不得不反的地步。

综上可知,安史之乱其实与天宝之战,并无太大的关系,天宝之乱虽然使得唐朝元气大伤,但真正导致安史之乱的,其实是朝廷一直以来的权力争斗。

不管有没有两次南征,也不管天宝之战最终的结局如何,安史之乱,其实最终也是难以避免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姜子牙好心将自己前妻封为神,却被后人耻笑千年,成灾星的代名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指挥诸侯联军及各路神仙成功灭商后,姜子牙主持封神大事,在封神台上,姜子牙共计封了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截教门人和商纣王麾下的人;但姜子牙这一方也有一些被封了神,其中包括黄飞虎、黄天化、伯邑考等人;不过要说最可笑的,应该还是姜子牙的前妻马氏。话说姜子牙乃是元始天尊门下弟子,但他天赋平平,

  • 封神:姜子牙来到西岐,女儿质问母亲结局,他说3个字惹人泪奔!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封神榜姜子牙师徒结局,封神英雄榜姜子牙回到西岐,封神榜姜子牙给别人看了吗

    《封神演义》姜子牙来到西岐,女儿兰盈质问母亲为何没有一起来,结局到底如何?面对女儿一连串的问题,呆若木鸡的姜子牙只说了3个字,惹众人泪奔。原来姜子牙和马氏逃离朝歌的时候,因为引起了官兵的怀疑,马氏在关键时刻做出抉择,她决定留下来,成全丈夫的封神大业,她告诉丈夫,见到兰盈后,一定要告诉她我一切安好,让

  • 妲己用在新婚夜,挑逗纣王的工具,如今居然家家户户都在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妲己用在新婚夜,挑逗纣王的工具,如今居然家家户户都在用作为我国历史上最红颜祸水的代表人物,妲己一直是相当有名气的,只因为妲己确实也担当的起红颜祸水这4个字,甚至她还被称为历史上有名的妖后,相比较杨玉环、赵飞燕这些美女而言,妲己因为发明了很多惩罚人的工具,而成为百姓眼中祸国殃民的代表性人物!尽管妲己受

  • 封神演义:商朝覆灭,妲己被送上断头台,背上的一行字让众神犹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原来妲己在被拉到封神台斩杀的时候,派去斩杀妲己的人都看到了妲己背后的一行字,就是这行字让众人都犹豫不决无法对妲己痛下杀手,姜子牙最终决定亲自动手去斩杀妲己,在准备下手的时候也看到了妲己背后的一行字,上面赫然写着,封女娲之命祸乱商朝,姜子牙此时也愣住了。原来妲己也是封了女娲娘娘的命令去祸乱纣王的,原来

  • 封神演义:殷郊黑化联手申公豹对付妲己,子虚一句话殷郊颓废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姜子牙使用障眼法迷惑纣王,答应为纣王三年之内便造起摘星楼,实则是为了让纣王放松警惕脱身,姜子牙离开朝歌之后,宫中便被奸人申公豹所霸占,申公豹自知仅凭他一己之力不够,便煽动太子殷郊与之同流合污,太子殷郊年少不懂事被申公豹所骗,逐步黑化联手申公豹一起对付妲己,纣王听信申公豹谗言渐渐冷落妲己。妲己无奈只能

  • 封神演义:子虚和妲己因比干彻底决裂,子虚加入纣王阵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子虚真人,妲己和子虚大结局,封神演义子虚助攻妲己灭商

    在妲己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帮助,他就是狐妖子虚。申公豹知道子虚深爱着妲己,也知道他一定会帮妲己解决这个问题。可子虚是妖,他也只能邀请一众狐妖来撑场面。虽然这件事哄得纣王很开心,但是比干却发现了这些神仙都是狐妖假扮。比干一路尾随酒醉的狐妖,趁狐妖醉酒之时将他们活活烧死。比干一心想要保护大商,即便是纣王无

  • 姜子牙钓鱼时遇到守城士兵:你七日内必死,五日后果然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姜子牙年轻时吃过不少苦头,为了生存下去,做过屠夫,卖过酒。生活的窘迫没有阻止他上进,利用空闲的时间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拥有一身才华的他在年轻时没有遇见自己的伯乐,无奈只好闲在家。一直到72岁借垂钓之名,了解当时的局势。期间姜子牙遇见过两个周文王的守城士兵。守城士兵因为天气炎热,来渭水河边洗脸。姜

  • 封神演义:纣王临死前质问天尊,句句戳心,天尊竟然无言以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姜子牙的伐纣大军兵临城下,纣王眼看大势已去,就独自走上了摘星楼上,他看着自己的已经破败不堪的江山,心中满是愤恨,纣王此时大声向天上的质问,为何要这样对孤王,这时天尊出现在纣王面前,他对纣王说一切都是你咎由自取,纣王不服气,便接着质问天尊,你是说你天神,你说你体会百姓疾苦,孤王也是你的百姓,你可曾有一

  • 妲己睡前有个“坏习惯”深得纣王喜爱,当今女人都不敢模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妲己吐水给纣王视频,妲己和纣王的文案,范冰冰演妲己往纣王嘴里吐水

    元朝诗人王冕在《读史》中写道“耿耿青灯照青史,坐看兴废眼前来。亡秦未必非胡亥,灭赵终然是郭开。三国英雄由将相,六朝人物只婴孩。商之孙子宁无论,妲己端端是祸胎。”他认为商朝的灭亡跟商纣王宠幸妲己脱不了关系,妲己是商朝灭亡的根源。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商纣王天资聪颖,善于文韬武略。武能徒手与野兽搏斗,文能

  • 姜子牙一生仅有两徒弟,中华文化最大功臣曝光,封神榜上赫赫有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封神榜最关键的人物之一,姜子牙在西周大一统的道路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姜子牙在书中的逆天本领和封神之战中的杰出表现一度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姜子牙除了本身有极其特殊的本领外,他的一生还有两位十分传奇的弟子,专家在研究姜子牙的过程中偶然发现,这一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史学界引发轰动。姜子牙的这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