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杀死兄弟后,为何敢强占弟媳,却没染指同样美艳的嫂子?

李世民杀死兄弟后,为何敢强占弟媳,却没染指同样美艳的嫂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644 更新时间:2024/1/14 3:09:53

事实上,如果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之变,大唐的皇位就是李建成的了。而李建成的能力并不强,如果继承大统,则难有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如果没有贞观之治,那么大唐的强盛可能就不存在了,中国历史就会逊色很多。因此,从大的方面来说,从整个历史的维度上看,玄武门之变的积极意义是无疑的。

但也有人会说,李世民可以采取其他办法夺得太子之位,没必要那么骨肉相残。这也是李世民被人批判的地方,说他太无情了。比如后来《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他就认为李世民的这次行动有伤风化。但这要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里说才有意义。在一个王权专制的时代,王位的更迭不比现在,来个民主选举,谁有能力谁上;那时候是世袭继承制,不管继承者有没有能力或者德行,他都可以“躺赢”。如果继承者水平高,则是国家之幸;否则,继承者如果是个酒囊饭袋,是个人渣,那么这个朝代基本就完了。

问题是,在古代,帝王的儿子一般都很多,可窝囊废也不少,如果长子是窝囊废,那么下一任皇帝的龙椅就悬了,势必会出现众皇子争夺帝位的现象,像李世民兄弟,或者像康熙帝的众多儿子们那样。大家都想当皇帝,而且老皇帝又管不住这些儿子们,那么他们就会互相争夺,打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而在这场争夺中,手软者必败。

从这个意义上说,李世民是明智的。因为当时在李渊的三个嫡子中,李世民比较孤立,老大李建成和老三李元吉是一伙,而且李元吉这人心肠比较歹毒,也许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史载李元吉生来长相极丑,甚至母亲窦氏把他生下来后极为厌恶,根本都不想养他,还是被一个叫陈善意的侍女偷偷抱走养大的。但李元吉生性乖戾,长大后,不但生活骄奢淫逸,而且十分残暴。他带兵守卫边境时,经常骚扰人民,胡作非为。他还经常命令自己的男女奴仆们练习打仗,拿着刀剑相互击刺,以致死伤甚众。养母陈善意实在看不过去了,曾制止他这样的行为。李元吉大怒之下,竟命令壮士将养母残忍地处死了。

后来,李世民因立功甚大,被李渊加封为司徒、尚书令等要职,地位仅次于皇帝和太子,在李元吉之上。李元吉因嫉成恨,便多次想致李世民于死地。比如他曾想派部将宇文宝刺杀李世民,幸而被李建成阻止;他还曾在家宴中下毒,差点毒死李世民等,多亏李世民自身实力强大,才屡次化险为夷。

所以,李世民后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元吉也是事出有因。问题是李世民在杀死亲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的举动。因为,他既然干掉了自己的政敌,为何又斩尽杀绝,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的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是有5个亲生儿子,而他们全被李世民斩草除根了。

这就有点过了。特别是李元吉,他死时才23岁,那么他的儿子都是小孩,最大的恐怕也还在上幼儿园,他们有什么罪过?从天赋人权上说,一个人既然来到世间,那么他就有生存的权力,你凭什么杀死人家?况且,他们都是小孩,你们成年人之间的纠葛同这些小屁孩有什么关系?

还有,李世民杀死李元吉父子6人后,又强占了李元吉的妻子杨氏,这就更过分了。朋友妻,尚“不可欺”呢,何况是自己的亲兄弟?有人说,这是他贪恋弟媳的美色,杨氏长得太漂亮了;但另一方面,李世民却放过了同样美艳的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这就令人费解了。就是说,李世民强占弟媳,决不是只是因为美色这么简单,那么究竟还有什么原因呢?

首先要说明的是,杨氏对于李元吉,和郑观音对于李建成一样,都是绝对重要的夫人,并非一般的妾室。郑观音是李建成的太子妃,也就是说,她是极有可能当皇后的女人,如果李建成不被杀的话。而杨氏也非同寻常,在李元吉的妻妾中,她未必是原配夫人,但无疑是最重要的,有“王妃”的称誉,也是李元吉唯一史上“留名”的夫人,并非他一般的“姨太太”。

其次是,郑观音尽管是李世民的嫂子,但并非年老色衰了,她其实跟李世民同岁,玄武门之变时也才27岁,也是风华正茂之时,然李世民并没有对其动心,其中必有缘故。

先说杨氏。那自然是长得天姿国色,美貌绝伦。这是吸引男人的第一要素。尽管正史上没有明说她长得如何美丽,但可以从侧面推测出来。一是,如果她不漂亮,李元吉也不会宠爱她。再者,唐代的有关历史文献《控鹤监秘记》中有如此记载,说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以容貌俊美著称,他有多俊美呢?书中是这样描述他的:“玉貌雪肤,眉目如画,其风采绝类巢刺王妃”。巢刺王妃就是指杨氏。拿杨氏的美貌类比绝世美男张昌宗,可见杨氏的美貌。因此她让李世民垂涎,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如果杨氏只有美色,李世民临幸一下就可以了,断不至于要给她多高的地位。其实李世民对杨氏非常看重,甚至在其夫人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有立杨氏为皇后的想法,只是在魏征的再三劝阻下,他才作罢。

为何?因为杨氏有非常显贵的出身,她是隋朝观德王杨雄(隋文帝族子)的侄孙女,也是唐初宰相杨恭仁杨师道兄弟的从侄女,她跟隋朝皇室的关系极其亲近。虽然隋朝已经灭亡,但杨氏皇族的影响力还很强大。唐朝初建,李世民想稳固天下,还不能彻底跟隋朝的皇族翻脸,因此他必须要重视杨氏。

事实上,唐朝虽然取代隋朝统治天下,但李唐并没有完全否定隋朝,李氏家族跟杨氏家族本来就有亲戚(李渊跟隋炀帝杨广还是表兄弟关系),都是关陇贵族,他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李元吉娶杨氏,是符合当时的政治诉求的。李元吉死后,李世民再“娶”杨氏,仍符合当时的政治诉求。

起码,在刚开始,李世民有这样的想法。但这个“娶”字是必须带引号的,因为李世民其实根本没有给杨氏正式的名分,只是纳入宫中而已,属“非正式”纳妃。杨氏直到死,都没有在李世民这里得到任何名分。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首先是,李世民对弟弟李元吉的负疚心理。

毕竟是亲兄弟,你杀了人家,又抢人家媳妇,是有点不地道,因此李世民在得到魏征等人的警告后,便不给杨氏任何名分,意思是,你不是我的老婆,你还是李元吉的老婆。何以见得?因为后来李世民追封死去的李元吉为海陵郡王,就封杨氏为海陵郡王妃;再后来,李世民又追封李元吉为巢王,杨氏又成了巢王妃。还有,杨氏被李世民临幸后,还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叫李明。但李世民并没有把李明“霸占”为自己的儿子,而是过继给了九泉之下的李元吉。这也说明,李世民对弟弟还是有情分的,我杀了你五个儿子,对不住了兄弟,再还你一个儿子,给你续续香火!

不过这其中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做为一代雄主,虽然对弟弟有歉疚,但傲慢的李世民还是不想真的原谅李元吉,因此他强占杨氏也有报复或者羞辱李元吉之意。比如,李建成死后,李世民将之追封为息王,后来(贞观十六年),又追赠太子,谥号为隐。在谥法中,“隐”有爱怜的意思,意味着,李世民对大哥李建成还是有好感的。而李世民对李元吉却追封为“巢王”,“巢”者,窝也,有贬低之意;而且,又将李元吉谥号为“剌”,“剌”是贬义词,指违背常情、事理,比如乖剌、剌戾等,谥法中,“剌”指不思恩惠之意。李世民对李元吉还是很厌恶和忌恨的。

因此,对于杨氏的占有,显然也是李世民的别有用心。

反过来,再看李世民对李建成的夫人郑观音的态度,则大相径庭。

当然,郑观音也是一位绝色佳人,史载其“淑韵娉婷,韶姿婉娩”,不但美丽,而且温柔贤惠。如果李世民要猎艳的话,怎么能放过她呢?事实上,李世民对这位嫂子并没有丝毫染指。

郑观音同李建成的感情很好,丈夫和儿子死后,她很悲伤,一直处于悼亡的状态。李世民为了避嫌,很少去打扰她,反而还把她安排在长乐门,让她安心抚养幼女。李世民对嫂子似乎比较尊重,后来郑观音的幼女嫁给贵德郡主时,李世民还为这个侄女准备了不少嫁妆,还特意请郑观音出去与女儿女婿同住。郑观音后来一直寡居,玄武门之变后又活了50年,直到78岁去世,也算善终。

李世民为何对郑观音如此“礼遇”呢?

首先还是政治原因。郑观音也是出生相当显贵。同杨氏的陇西贵族出身不同的是,郑观音出生在河南荥阳,属于地道的中原贵族。其祖父郑谌,曾任北魏司徒府长史、谏议大夫、颖川太守等;其父郑继伯,曾任北齐豫州大中正、吴山郡公等,后来在隋朝任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括州刺史等。

这样的家世背景也决定了郑观音的身价。前面说过,李唐和杨隋都属于关陇贵族,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李唐初建,统治上层还不能摆脱隋朝的影响,因此,李世民要宠幸有关陇贵族背景的杨氏,以稳住局势;但在内心深处,傲慢的一代雄主李世民还是想摆脱关陇贵族的“阴影”的。原因很简单,他要征服天下,让世界臣服,如此才能打造世界第一帝国。而第一步,当然要征服中原,要融入中原,因为得中原者得天下。

但做为李氏家族,甚至之前的杨氏家族,他们都不是地道的中原人,李渊和杨坚都是有胡人血统的。因此在骨子里,他们都想征服中原,但也必须去接近中原。比如那个不可一世的隋炀帝杨广,他打造的大运河就是以洛阳为中心的,他甚至想把洛阳当做他的帝都。就是说,在内心深处,他还是想摆脱关陇势力的控制的。可惜他没有成功。

对于李渊父子,也是如此。李渊也想君临天下,也想摆脱关陇势力的控制,因此就为嫡长子李建成娶了有中原贵族背景的郑观音。到李世民这里,更是如此。他不可能得罪中原贵族。因此他不敢对郑观音无礼。

当然,李世民也忌惮李建成的实力,毕竟他是太子,背后也是有一批人物的。他要稳住这些人物。万一这些人事后造反怎么办?那么如果他对郑观音无礼,就会成为这些人讨伐他的一个漂亮借口。再者,隋唐时期流行过继,如果郑观音过继一个儿子,那么李建成的太子党就会拥戴郑观音过继这个儿子,从而对李世民造反就理直气壮了。因此李世民还不敢彻底惹恼郑观音以及她背后的隐性力量。

最后还有一个因素。关陇贵族,包括李家和杨家都有胡人血统,而胡人不太注重伦理道德(这里指的是儒家伦理),比如兄弟之间的财产是可以继承的,包括他们的妻子。哥哥去世了,弟弟娶嫂子是可以的。甚至有父亲去世了,儿子娶母亲的风俗。因此,李世民敢强纳弟媳,即属于关陇家族的杨氏。但郑观音是属于中原贵族背景,那里是绝对遵从儒家的伦理道德的,长幼有序,因此李世民就不敢觊觎嫂子的美色,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敢冒犯儒家的伦理道德。

因此,作为一个拥有高智商的一代君王,李世民对于弟媳杨氏和嫂子郑观音,就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显出了李世民的远见、智慧和胸怀。

不过,成全了一个男人,杨氏和郑观音,这个两个女人的命运就悲凉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嫪毐临死前说出一个秘密,吕不韦听后脸色苍白,嬴政听了大吃一惊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文/观心通史最近,电视剧《大秦赋》正在各大卫视和视频平台热播,观众看完电视剧后,纷纷感叹秦国的强大,也被秦王嬴政的气魄和格局所折服。秦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王朝。秦王嬴政不仅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还统一了文字、货币等,为后世创下了千古不朽的功绩。[var1]嬴政早年经历十分艰辛坎坷,他的父

  • 还原被李世民篡改的历史,无限接近玄武门之变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熊猫君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玄武门之变!它让李世民登上皇位,开启贞观之治;也让他背上了 弑兄杀弟、逼父屠侄的恶名。 但这背后的历史真相究竟如何?是李世民野心作祟还是被逼自保?如果你也和熊猫君一样好奇, 今天这本书,就为你还原被李世民篡改的历史,无限接近玄武门之变真相!《玄武门密码》“玄武门之变”为何在

  • 孔子的直系后人衍圣公:世袭继承880年,为何多是“墙头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对于孔子的直系后人衍圣公,民间却认为其虽系孔子之嫡系,却未有孔子之风骨,对其奴颜媚骨,嗤之以鼻,也难怪老百姓,因为孔子后人衍圣公糟糕的表现也实在令人吐槽。[var1]衍圣公其实是一种职位。汉高祖十二年刘邦封孔子的第8世孙孔腾为奉祀君,这个职位就是掌管全国祭祀,侍奉皇帝拜天。从此这个职位一直由孔子

  • 上官婉儿体验了床第之欢到底在多少岁,这个他又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上官小婉儿视频,上官婉儿最后嫁谁了,上官婉儿一开始的意中人是谁

    她虽然已有四十多岁,但风韵犹存,看起来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她容貌艳丽风度袅娜,举止大方,才华横溢,令男人们为之倾倒,中宗也垂延欲滴。但韦后专横,中宗不改窥探,众大臣也位于上官婉儿的声望可望而不可及。由于武三思和韦后的亲密关系,他可以随时出入宫廷。由于政治需要,武三思想办法取悦上官婉儿,挖空心思勾引上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挖其膝盖骨,孙膑复仇时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孙膑被庞涓挖膝盖骨还能走吗,刘兰芳评书孙膑与庞涓,孙膑庞涓斗智批注

    孙膑复仇的时候究竟有多狠?他是如何对待庞涓?[var1]庞涓和孙膑原本师出同门,二人才能不差上下,庞涓唯恐孙膑抢了自己风头、影响自己仕途,便以子虚乌有的罪名迫害孙膑,孙膑脸上被刻字,被挖去膝盖骨,蓬头垢面、举步维艰。或许是命不该绝,默默沉淀数年后,孙膑开启了复仇计划。他对庞涓的复仇乃是无形之中,把对

  • 解密:唐朝,后唐,南唐有什么关系?这种答案还是第一次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后唐与南唐同时存在吗,后唐名将实力排名,后唐明宗

    唐朝和后唐的关系唐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巅峰,但再风光的王朝也有衰落的一天,唐朝也不例外。唐玄宗天宝时期的安史之乱使唐朝人口损失过半,唐朝也从那时开始,走上了漫长的衰落之路。到安史之乱后大约120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875年,唐朝再次爆发严重内乱,盐商首领黄巢发动起义,而这次起义也持续了九年之久,比安史

  • 探秘唐朝酒文化为何盛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从远古时期自然之酒的起源到后来的人工佳酿我国的酒历经数千年发展不断成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酒文化唐代作为我国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酒文化能在繁盛的唐代文学中快速发展造就了其"诗酒文学"的盛况那为何唐朝酒文化会如此盛行呢{经济繁荣,酿酒技术进步}唐朝时期在繁荣的经济发展的推动下酿酒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酒肆众多

  • 春秋第一“大帅哥”,因祖母垂涎其美色,而助他成为一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古时继承皇位,遵循着嫡长子承袭的制度。但上天给你开了一扇门,必然给你关上窗子。作为春秋时期宋国的花样美男宋文公,并没有嫡子与长子的身份,他所具备的才华也不是很出众。如果说宋文公除了美貌,还有什么优点的话,那么便是他还身怀一颗仁慈之心。宋文公被宋国人称为公子鲍,本名鲍革。他的祖父便是宋襄公

  • 她被称为大唐的盛世牡丹,是武则天无法超越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长孙皇后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林下何须逺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这是长孙皇后唯一留存的《春游曲》,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她是那般的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和神采飞扬。长孙皇后是众多的后宫故事中的一个奇迹。贞观之治,盛极一时,除了唐太

  • 战国之乱始于晋国,春秋之乱亦始于晋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var1]三家分晋作为战国之始不外乎有如下原因:1.本来晋国是当初周朝建国时分封的姬姓诸侯国,是官方认证的,但是当韩赵魏三族瓜分晋国的时候,周天子竟然同意了,还是被迫同意,这就开了一个很坏的头,相当于周朝中央的规矩下面可以不遵守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