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文化】岳飞:铁血丹心铸忠魂(三)‖唐雪元

【历史文化】岳飞:铁血丹心铸忠魂(三)‖唐雪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008 更新时间:2024/2/9 16:40:37

岳飞:铁血丹心铸忠魂(三)

唐雪元

世道人心看冷暖

在当时,岳飞作为朝廷钦定要犯,名声不如后来显赫,与之迅速划清界限的有之,检举、揭发者有之,为求个人荣华富贵而落井下石者,亦大有人在。

当时韩世忠问秦桧,岳飞有什么罪名时,秦桧一句“莫须有”让韩世忠无语辩解。

在赵构和秦桧眼中,岳飞有三大罪:

武将妄议立储,死罪。

拥兵自重,违抗圣旨,死罪。

违逆圣意,妄图迎二圣还朝,有图谋另立朝廷之嫌,死罪。

为做实岳飞谋反罪名,在赵构授意下,秦桧真的找到了很多“证人证言”。

比如岳家军十二营主将中,就有九位主将参与将揭发举报岳飞谋反。

如王俊、王贵、姚政、傅选、董先、徐庆、庞荣、李兴、李道等岳家军9位将领的证词非常关键,让岳飞百口莫辩。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疑惑,岳飞作为岳家军主帅,为什么最后时刻,却得了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他的部下全跳出来与他作对,岳飞真的有谋反之心么?

当然,大多数人是迫于奸臣的压力违心作证的。

比如王俊,他当时是受秦桧威逼利诱、万般无奈之下诬告岳飞的,因为秦桧想以谋反的罪名杀害岳飞,但需要岳飞部下有人告发,所以就逼迫王俊作伪证。

这其中,还有一个最无耻的姚岳。南宋初,陕西陷落,姚岳逃奔四川,于绍兴二年(1132年)考中流寓进士(在寄居地考上进士)。当时,岳飞任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使、都总管。岳飞在一次偶遇姚岳后,对其非常赏识,立即辟为幕僚,引为亲信。后来,岳飞获罪,姚岳却极力避嫌,矢口否认曾为岳飞属官。为进一步与岳飞划清界线,他还向宋高宗上书请求将地名中有一“岳”字的岳州改为纯州,其节镇岳阳军改为华容军。不想,宋高宗竟然“从谏如流”,接受了这一堪称“史上最荒唐的建议”。《宋史・本纪・高宗》载:“(二十五年六月)癸卯,以言者追谮岳飞,改岳州为纯州,岳阳军为华容军。”

看来,有怎样的昏君,就有怎样的佞臣。

另外,需弄清9位将领集体作证这个问题,还得从岳家军的组成说起。

岳家军并不是岳飞一人的军队,而是南宋的军队,只不过岳飞作为统帅,善于统领军队,使这支军队发挥了最大作用,才被民间冠以“岳家军”之称。

再者,岳家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除了岳飞自己的嫡系人马外,还包含其他十几支其他队伍,因此不能指望这些将领对岳飞有多大忠诚度。

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更何况一支军队呢?

在岳飞被害时,岳家军群龙无首,将领们各怀心思,为岳飞抱不平,就相当于谋反。

在古代,谋反是十恶不赦之罪,牵连九族的,若非不得已,没有人愿冒这个险。况且,宋朝时崇尚孔孟思想,奉行忠君爱国思想,岳飞虽手握重兵,对军队有绝对权力,但让军队为了岳飞一人而造反,这是很不现实的。

至于姚岳之类,在南宋初的官场,不是少数,有些人甚至助纣为虐地迫害岳飞家属。据南宋王明清《玉照新志》记载,岳飞被杀害后,除岳云随父遭冤杀外,其余子孙亲属被流放到蛮荒之地,朝廷每月仅给少量米粮,条件恶劣,生活艰苦。即便是对于这样遭受灭顶之灾的家庭,当时仍有一位漳州知州上书,建议朝廷取消对岳飞亲属仅有的一点米粮供应,以斩草除根。真是卑鄙龌龊至极!难怪王明清在书中评论道:“士大夫为官爵所钓,用心至是,可谓‘狗彘不食其余’矣!”

不过,还是有一些一身正气的士大夫,敢于向邪恶说不。

枢密院编修胡铨上书宋高宗,请求斩秦桧,为岳飞鸣冤雪耻,结果被秦桧贬谪海南。布衣刘允升、知浃纷纷上书朝廷,要求释放岳飞,被秦桧及其党羽下大理寺处死。

上至朝官同僚,下至布衣百姓,他们都齐了心似的为岳飞鸣冤,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并无丝毫畏惧和退缩。这既体现了他们不惧强权的勇气,也体现了岳飞在士大夫和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处于中间地带的人又如何呢?

如韩世忠,作为与岳飞、张俊同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他,与岳飞交情还不如同张俊深厚,张俊助秦桧构陷岳飞,韩世忠却始终不相信岳飞谋反。《宋史・岳飞传》载,岳飞系狱,韩世忠抱不平,秦桧说:“岳云写给张宪的策反信虽未查明白,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这说明,韩世忠虽不偏袒岳飞,但他心存正义,希望看到证据。

就连羁押岳飞的狱卒都伸出正义之手。狱卒隗顺,非常同情岳飞遭遇,岳飞遇难后,他将岳飞尸体偷偷抱出,掩埋于杭州栖霞岭,他担心被发现获罪,一直不敢声张。临死之际,他才把儿子叫到跟前,告诉儿子偷埋岳飞一事,还说:“将来岳飞必有昭雪的一天,到时朝廷若雪此冤案,必悬赏求岳飞遗骨,届时你可向官府如实相告,坟上植有两棵橘树,岳飞身上有他原来佩戴的玉环,棺上铅刻有‘大理寺’字样,均是我埋葬时特意做的记号。”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继位,随即为岳飞平反,依礼改葬,不知原葬处,果然悬赏求尸。隗顺的儿子报告,才使岳飞之墓堂堂正正地出现在后人面前。

冤情昭雪失擎柱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高宗禅位,宋孝宗登基,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七月,孝宗执政的第一项重大决策,即下诏对岳飞冤情进行昭雪。

诏书写道—

“故岳飞起身行伍,不逾数年,位至将相。而能事上以忠,御众有法,不自矜夸,余烈遗风,于今不泯。去冬出戍鄂渚之众,师行不扰,动有纪律,道路之人,归功于飞。飞虽坐事以殁,而太上皇念念不忘,今可仰承圣意,与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予录用。”

同年十月,孝宗再发第二道平反诏书,对岳飞功绩是褒扬备至——

“故前少保岳飞,拔自偏裨,骤当方面。志略不专于古法,沉雄殆得于天资。事上以忠,至无嫌于辰告;师行有律,几不犯于秋毫。外摧孔炽之狂胡,内剪万张之剧盗。名之难掩,众所共闻。”

这两份诏书,标志着对岳飞进行全面平反。

孝宗追复了岳飞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等官职、爵位,岳飞夫人李氏追复了楚国夫人的封号,儿子岳云、岳雷也都追复旧职,对岳飞以隆重礼仪进行改葬,并以百万巨资在其家乡建庙立祠,赐名“忠烈祠”,以供纪念。同时,又下令归还岳飞全部财产,寻访其流落各方的后代,予以录用。

同时,对那些参与诬陷谋害岳飞的秦桧党羽和爪牙,则一一问罪,追究责任,给予重处。

孝宗此举,可谓大快人心,朝野上下一片振奋。

岳飞冤屈,至此得以彻底昭雪。按宋廷规定,文武官职位在三品以上者,身后都要谥以美名。

淳熙四年(1177年),江东转运副使颜度上书,提出应为岳飞定谥,太常寺拟谥为“忠愍”,孝宗未予同意。

太常寺经过复议,上书孝宗道:“兹按谥法,折冲御侮曰武,布德执义曰穆。公内平群盗,外捍丑虏,宗社再安,远迩率服,猛虎在山,藜藿不采,可谓折冲御侮矣。治军甚严,抚下有恩,定乱安民,秋毫无犯,危身奉上,确然不疑,可谓布德执义矣。合兹二美,以武穆谥公,于是为称。”(《金佗续编》卷十四《武穆谥议》)孝宗同意了这一提议,于是正式宣布,确定岳飞谥号为“武穆”。至此,岳飞生前之位与身后之名,全部得到公正处理。

孝宗一生,侍奉高宗甚为勤谨,但他初登帝位,即一反高宗意旨,对岳飞进行全面平反。这其实渊源有自宋高宗一朝,以“和”为国家最高决策,一日不和,寝食难安。清人王夫之评道:“高宗之畏女直(即女真)也,窜身而不耻,屈膝而无惭,直不可谓有生人之气矣。”(《宋论》卷十)。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签订“绍兴和议”,十二月,即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岳飞的被害,正是“和”的结果。

宋高宗一直以为,“和议”一旦签订,即能换来国家的安稳和皇位的永固。但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金主完颜亮气势汹汹提兵六十万,分四路南下,意在一举覆灭南宋,无情击碎了高宗“和”的美梦。

完颜亮的南侵,最终在采石矶一战,被虞允文击溃,金人侵略以失败告终。但完颜亮的毁盟伐宋,对高宗一直奉行的“和”,无疑是最沉重打击和极大反讽。次年,高宗退位,孝宗登基,实乃历史之必然。

孝宗执政,压抑已久的主战浪潮再次高涨。在主战声中,对岳飞的平反,自然提上议程。在先,完颜亮入侵在即,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五月,太学生宋苞便上书道:“复岳飞之爵邑,而录用其子孙,以谢三军之士,以激忠义之气。”首次提出了平反岳飞的建议。

宋孝宗在位期间,不遗余力昭雪岳飞,追复官职,赠以谥号,一方面是顺应民心,同时也是其执政意图之所在。

宋孝宗长久以来即存有恢复之志,绍兴三十二年,甫一即位,就宣称:“我家有不共戴天之仇,朕不及身图之,将谁任其责?”(《四朝闻见录》丙集)并一再向大臣表示:“朕不忘恢复,欲混一四海。”(《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七)《续宋编年资治通鉴》于此记载道:“孝宗有恢复之志,置恢复局,览华夷图,建国用使,开外都督府,立奉使司,自偏裨而下各有长记,将自准备而上又有揭帖,江北诸城,浚陴增隍,沿淮分戍,鼓声达于泗、颍,盖无一日不为恢复之事。”

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组织了符离北伐,虽以失败告终,但并未气馁。乾道八年(1172年),孝宗任虞允文为四川宣抚使,和虞允文约定,自己率大军出兵淮上,虞允文率大军出兵四川,东西夹攻,会师中原,以图恢复。孝宗说道:“若西师出而朕迟回,即朕负卿;若朕已动而卿迟回,即卿负朕。”遗憾的是,不久虞允文去世,作战计划没能执行。但孝宗仍积极备战,等待时机,即使在后来禅位时,也是希望“英武类己”的宋光宗,能继续其志业。

纵观孝宗一生,尽管他恢复中原的愿望未能实现,但他摒弃高宗“和”的国是,胸怀壮志,恢复自信,确实给国家带来了勃勃生机。《宋史·孝宗本纪》即赞孝宗道:“聪明英毅,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宋史·岳飞传》记载,孝宗初立太子时候,岳飞见到,就曾十分欣喜说道:“社稷得人矣,中兴基业,其在是乎?”想来岳飞对自己的期许,孝宗定然铭记在心,所以一直存有一统四海的“中兴”之愿。

昭雪岳飞,自然也在情理当中。只是令人痛惜的是,这一对君臣没有遇合的机会。孝宗对汉代李广的悲怆命运曾感叹道:“如李广在文帝时,是以不用,使生高帝时,必将大有功矣。”(《齐东野语》卷八)他于岳飞,一定也有岳飞生错时代的沉痛吧!

确实,如果岳飞不曾遇害,孝宗即位,岳飞也就五十余岁,正是作为三军统帅的上佳年纪。于此,王夫之甚为感叹:“岳侯受祸之时,身犹未老。使其弢光敛采,力谢众美之名;知难勇退,不争旦夕之功;秦桧之死,固可待也。完颜亮之背盟,犹可及也。高宗君臣,固将举社稷以唯吾是听,则壮志伸矣。韩、刘二吴不惩风波之狱,而蓄其余威以待,承女直内乱以蹑归师,大河以南,无难席卷。即不能犁庭扫穴以靖中原,亦何至日敝月削,以迄于亡哉?”(《宋论》)对岳飞早死,不能趁后来完颜亮南侵之时一举收复失地,尽是痛惜。

历史没有假设,清人赵翼在对比高宗、孝宗这前后两朝时候,叹息道:“前则有将帅而无君相,后则有君相而无将帅。”(《廿二史札记》)一代君王若要成就其志业,必须得有一代人才相辅佐;但高宗一朝,唯“和”是务,志士能臣斫伤殆尽。及至孝宗一朝,终于沦落到人才一空的局面,这实在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可是,这一切,岳飞都看不到了……

窗外,今夜已潇潇雨歇。在商品狂潮的惊涛拍岸声里,在现代的滚滚红尘之中,我再一次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我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全文完)

作者简介

唐雪元,笔名湘戈,湖南株洲籍。国防时报社记者部主任兼《国防时报 军民文艺特刊》主编,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诗书画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四川省文促会理事。2013年、2015年十大新锐(新派)作家诗人之一,2016年十大先锋作家诗人排名榜亚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唐雪元 (国防时报社记者部主任兼《国防时报·军民文艺特刊》主编,中国散文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四川省文促会理事)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构有重建大宋之功,为何庙号只是“高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个拥有“世祖”庙号的皇帝是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刘秀光复了汉室,重建大汉,猛地一看赵构似乎与刘秀差不多,上“世祖”庙号挺合适的,可实际上二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刘秀的江山完全是自己打下来的,且西汉与东汉之间隔了一个新朝,而赵构的江山是继承来的。赵构作为宋徽宗的亲儿子、宋钦宗的亲弟

  • 古代“凌迟”酷刑有多可怕?刘瑾被凌迟3357刀,袁崇焕仅剩下骨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人们往往觉得有些人所犯的错误罪大恶极,就像电视剧中经典台词所说,让他们痛快去死都是便宜了他们,所以才会研究出酷刑来惩罚他们,而这些酷刑之中最残忍的莫过于凌迟了。在明朝时期曾有两位文官武将被处以凌迟之刑,他们一个是太监刘瑾,被凌迟3357刀,另一位是著名的将领袁崇焕,他的下场比刘瑾更惨,刑罚结束后,袁

  • 他难逃一死,跪求朱元璋放过孙子,10岁孙子说8字,朱说:灭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的那个时期正是蒙古大军频繁侵犯中原的时候,在战火下百姓连自己都顾不上更不要说种地了,不能种地自然就没有粮食,所以那时候人们都吃不饱,朱元璋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没有多娇贵,反而还要给地主家放牛来换取吃的,这段时日也没能持续多长时间,因听到去庙里当和尚能吃饱饭,后来朱元璋就出家了,不过也没有多长时

  • 苏东坡是北宋文学和文化的天花板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陈才智教授(左)与张国文展开对谈。南宋文学家王灼在其《碧鸡漫志》中曾经这样说苏东坡:“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2月9日,由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承办的名人大讲堂“东坡文化季”在成都阿来书房继续开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

  • 秦桧跪像被移走,被人塑成了坐像?岳飞的子孙后代表示坚决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秦桧将韩世忠、岳飞召回京城后,就让宋高宗封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副枢密使,名义上是升了官,实际上是夺了他们的兵权。完颜兀术见状,便送密信给秦桧,说:“你朝夕向我大金求和,但岳飞却天天想用武力夺我中原。你一定要杀掉岳飞,我们才会同意议和。”秦桧也怕岳飞活着,自己最终没有好下场,于是就和妻子密谋将岳飞杀

  • 农民被逼造反,朱元璋问:你为何不告官,农民:你当初为何不告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只是,中国的领域那样大,总有天高皇帝远的地方,那些官员们抱着反正离京城远的心态,对当地的百姓肆意搜刮,用百姓的血汗钱来中饱私囊。当地百姓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就像俗话说的,官逼民反,或者李世民说的,百姓就像是水,他们能够载舟,也能够把舟掀翻。因此,这些官员的做法,激起了人民的激愤。终于有一天,人们实在

  • 南宋五大猛刀:一个腰斩金将,一位险生擒金兀术,两位人们很熟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第五位:魏胜。南宋抗金名将,因骁勇善战,擅使大刀,人称“大刀魏胜”。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朝皇帝完颜亮出兵南侵,他率三百民兵打败完颜亮,收复海州。在金国大将徒单克宁入侵时,魏胜力战而死。第四位:毕再遇。南宋抗金名将,善使大刀,勇猛过人,武艺超群,善用兵略。曾率87人攻下泗州两城。率480人击

  • 朱元璋的第二子娶了赵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赵敏最后结局,赵敏做了朱元璋的儿媳妇,朱元璋与赵敏

    王保保有一个妹妹,叫观音奴。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徐达在沈儿峪大败王保保。王保保这次输得很惨,仅带着妻子数人向北而逃,观音奴可能是在此战中被明军俘获的。朱元璋的第二子是秦王朱樉。为了招降王保保,朱元璋下旨册封观音奴为秦王正妃,在册文称观音奴为“名家贤女”, 朱樉的心上人卫国公邓愈的女儿同时被册

  • 舞台剧《两京十五日》即将来杭演绎“明朝版生死时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两京十五日》取材于《明史》中关于明宣宗朱瞻基的一段记载,史书中仅仅五十字的描述,被作家马伯庸运用丰富的知识和想象力铺陈出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巨著。一个小捕快、一个女医官、一个芝麻官和一个当朝太子,在十五天时间里展开一场两千两百里的“绝地求生大逃亡”,曲折惊险的故事、环环相扣的剧情,以小见大探讨了历史

  • 岳飞的冤狱背后的糟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图/作者拜谒河南汤阴岳飞庙作者/李青友首发/文化影响力英雄岳飞的冤狱,根子是糟粕的皇权文化。只要糟粕的皇权健在,秉政者的眼里只有自己的荣华富贵,并没有家国、天下。皇权的秉性在于权谋和专制。需要和敌人决战时,就起用岳家军,否则就弃用。需要和敌人媾和时,就唤来秦桧。再需要战斗时,再为岳飞平反,树立“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