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之后随着发展,秦王室逐渐衰落,实力不足以控制各地诸侯时,也很难快速灭亡。毕竟“秦皇帝”是天下共主,在名义上拥有绝对的正统地位,所谓“枪打出头鸟”,各地诸侯如果绝对强大的实力,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攻打秦王室;其次各地诸侯也会互相顾及,再次上演一番“春秋争霸,战国称雄”的割据乱世。
最后经过发展,诸侯列国中出现一个如秦国那样的强大诸侯,用强大的武力攻灭各国,再度完成统一。
不过有着周朝的前车之鉴,秦朝如果实行分封制,也会有所不同,毕竟历史的车轮一直在滚滚前行,不适合新形势的旧制度必将会被新制度所代替,比如西汉颁布的“推恩令”。随着时间推移和沉淀,秦王朝巩固统治地位后,也会逐渐弱化各地封国,如果此时在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那么很可能会奠定秦王朝大一统的统治基础,秦王朝的国祚会更长。
一代人行一代事,步伐迈得太急太快,势必会影响到王朝的统治基础,秦王朝之所以会迅速灭亡,也和秦始皇有着直接关系,说白了就是太急了,似乎在他活着的时候就想搞定一切,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安定繁荣的王朝。
统一六国已经是很大的功绩,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进行了多次的大规模战争,并且又要完成巨大的国防建设和土木建筑,这无疑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此动摇了秦朝的统治基础,加上继位的秦二世胡亥又是一个昏庸无知的帝王,在其残暴的统治下,最终官逼民反,致使秦王朝迅速灭亡。
不过秦始皇的功绩是值得肯定的,秦王朝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大一统思想和中央集权的建立,不仅奠定了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还奠定了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秦始皇的功绩应称得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秦始皇所做的决策可能不全是对的,但秦始皇和他建立的大秦,毕竟走的是一条前无古人的路,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让他参考借鉴。不敢说秦始皇有多么英明,但废分封,立郡县,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修驰道、车同轨、行同轮,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开疆拓土;修长城保家园等等措施,无疑都是有利的,我们又有什么可以指责这位始皇帝的呢!
我们言归正传,如果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依然采用周代的分封制,那么秦朝还会不会二世而亡呢?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分封制的特点和作用。
周代分封制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由于当时所面临的政治形势相当严峻,周作为“小邦”之君很难统治原商王朝的如此大区域,周武王担心诸侯叛乱,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便决定论功行赏,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制,以此调整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从而巩固周朝政权。
之后周武王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给王族子弟、功臣以及先代的贵族,建立诸侯国,先后分封的有鲁、齐、燕、卫、宋、陈、晋、虢等71个诸侯国。分封的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那么诸侯需要尽到什么责任和义务呢?主要有五点:
一、分封的诸侯必须要服从天子的命令。
二、诸侯要为天子镇守疆土。
三、天子征战,诸侯需听令随从作战。
四、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
五、诸侯君主需要朝觐述职,向天子陈述自己封国的职守情况。
虽然诸侯拥有封国内的世袭统治权,但从其所尽的责任和义务来看,这种分封政治制度还是很有利于周天子的统治,诸侯列国要以周天子为尊,属于高级打工人。不过要想长期维持这种制度,作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就必要拥有强大的实力,只能这样才能控制诸侯,避免出现动乱。
如果秦朝沿袭使用周代的分封制,还会不会二世而亡?
如果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分封制,可以肯定秦朝是不会二世而亡的。分封的人群就决定了秦王朝不会过早灭亡,分封的无非就是三类人。
第一类,秦王室宗亲贵族,这些人都是本家同族之人,自然会维护本家的统治,短期内不会出现问题。
第二类,秦始皇的诸位公子,这些是秦始皇的直系血脉,和继位者又是兄弟关系,如果秦朝被推翻,他们也没有好日子过。
第三类,统一六国的有功之臣,虽然他们异性功臣,但在前几代还不至于有异心,而且在短期内也不具备颠覆秦朝的能力。
三类人中,秦始皇的一众儿子分封诸侯应是最多,其次是秦王室宗亲贵族,最后是有功之臣,前两者即便为了私心夺位,最后天下还是属于嬴姓,而有功之臣的后代难免会有其他想法,但他们分封的群体最小,而且封地一般也不会比前者好,短期内也没有能力推翻秦朝统治。
有这些分封的诸侯镇守秦朝各地疆土,即便局部地区出现叛乱情况,也不至于会扩大化,起码在短时间内不会。其次矛盾会转移到各地封国,或是封国治下的更小范围之内,不会直接影响到秦王朝,因此实行分封制的秦朝不会在短时间内灭亡。
而且有周代分封制的前车之鉴,秦朝如果实行分封制也会进一步加强对封国的统治,避免封国出现动乱。比如朝廷可以直接派一些亲信去封国作为监军,定期汇报当地情况,并定期对各地监军进行轮换,避免被封国统治者拉拢,沆瀣一气。如果没有收到监军汇报,诸侯王也没有做出解释,便视为图谋叛逆之罪,朝廷自己出兵,或是召集各路诸侯讨伐,将其封地收回朝廷。
其次朝廷也有对封国的统治权,且要高于封国君主对其封地的统治,两者如遇冲突,以朝廷命令为准则,封国君主也可以上奏沟通协调,但必须要服从中央命令,并做好镇守疆土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封国出现情况,直接问罪于封国君主。这种强化版的分封制即便不如郡县制更为集权,但也弱不到哪里去。
周代的分封制就是给予诸侯的权力太大,才致使诸侯做大做强,而周王室逐渐衰败,最终走向覆灭,当然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也是形势所迫,毕竟周原本只是小邦之君,即便灭了商朝,也没有实力统治全境。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单凭秦朝的实力就足以统治天下,完全可以放弃周代版本的分封制,实行更为强化集权的分封制,
不过这也只能是假设,秦始皇如果实行分封制,可能也就不是我们所认识的始皇帝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秦统一六国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大臣表示,从前君主虽然统治方圆千里的土地,但外围侯服、夷服等地的诸侯是否前来朝贡却是天子所不能控制的,现在平定天下,四海之内都成为秦之郡县,法令都由秦始皇一人发布,天下才得以安宁,这是自古以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史记》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秦始皇也认为天下已经统一,再封邦立国不利于统一,便废除了分封制,实行更有利于国家统一的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再置县,形成郡县两级地方组织,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县制自此成为后世王朝地方政治的基础。
秦始皇之所以废除分封制,主要还是担心百年之后,自己的后代子孙会为了私利,独占天下,而相互攻伐,从而致使民不聊生,江山社稷分崩离析,甚至被他姓夺取了嬴姓天下。
因此秦始皇坚持采用郡县制,并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由中央直辖地方,加强皇帝和中央对天下的掌控,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这种政治制度不仅能巩固中央的统治权力,而且在强化对地方统治的同时,还能提高行政效率。也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定的基础。
结语:
无论是分封制还是郡县制,如果没有相对应的管理制度,还是会造成危机。分封制也不一定就不如郡县制,在给予封国君主统治权的同时,中央只要有相应手段制衡诸侯,那么强化的分封制甚至还要强于郡县制。
只有与时俱进,根据时局变化来不断调整适应新形势的制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味地墨守成规只会被历史的车轮碾碎,即便再辉煌的王朝到头来也会成为史书上的一行字罢了!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