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唐王朝鼎盛的基础,离不开皇帝对战马的重视

大唐王朝鼎盛的基础,离不开皇帝对战马的重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13 更新时间:2024/1/19 10:05:34

古代从周朝起就把战马视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军政莫急于马”。战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代的行军打仗全部靠马匹的作用,因此,战马是一个封建王朝发展的重要标志。举个例子来说,当时的西汉刚刚建立,这样的情况下,西汉国力衰微,没有实力与匈奴对战,只好采取了和亲的策略。

西汉刚刚建立的时候,不仅仅是物资不充足,还有就是马匹不如匈奴的战马。西汉在汉武帝时期改变了对匈奴的策略,汉武帝不再实施和亲,从此之后,汉朝开始与匈奴对战。之所以能够与匈奴对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汉朝的马匹充足。汉武帝时期的马匹达到了40万之多。

40万匹战马肯定是比西汉初期多的,但是在古代史上,这还不是最多的。古代封建王朝中,战马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唐朝鼎盛时期,战马的数量达到了70万之多。被称为“秦汉以来,唐马最盛”。这句话最早出处来自《新唐书》,这本史书是北宋宋祁、欧阳修等人编撰的,充分体现了宋朝人对唐朝马多的羡慕嫉妒恨。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唐朝的战马数量是历朝历代最多的呢?唐朝有什么法宝吗?要知道,最初的时候,唐朝的战马是很少的,只有从突厥手中夺过来的两千匹战马。又在赤岸泽(陕西大荔县)得到了隋马3000匹,这是最初的全部战马班底。史书对此记载为“大唐接周隋乱离之后,承天下征战之弊,括残烬仅得牝牡三千”。

虽然数字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唐朝初期的战马数量仅仅几千匹。李渊李世民的之处就在于此,经过数年征战,当李世民在武德六年征讨王世充窦建德得胜凯旋回长安的时候,仅接受检阅的披甲战马就有一万骑。也就是说,唐朝战马起家的数量仅仅数千匹。

通过对这数千匹战马的饲养,到了巅峰时期,唐朝的战马数量已经达到了70万。以这些战马为基础,在西北陇右大力养马,在千里之地设置了八坊四十八监,“自贞观至麟德四十年间,马至七十万六千”。安史之乱之前,唐朝的陇右和河西地区一直是唐王朝最重要的养马基地。

作为唐朝最重要的养马基地,陇右和河西地区一直是受到唐朝重视的,因此,这里的行政长官更是重中之重。不仅如此,唐朝的国力强大后,各方朝贡的胡人也经常把马匹当作礼物,经常有各国送名马、马群的记录。虽然这些马匹的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对于唐朝来说,可以改善马匹的基因。

李治武则天对战马并不是很重视,但是唐朝在这一时期,对吐蕃发动了战争,因此战马的数量大大减少。到唐玄宗李隆基初期已经下降到了24万匹。李隆基登基后,对马匹是非常重视的,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来说,战马的数量只能多不能少。李隆基亲信王毛仲掌管内外闲厩,此人是养马的厉害人物。

又用官爵做报酬鼓励百姓商人从胡人处买马,价码开到了三十匹马给一个游击将军,这已经是从五品下的武散官高位。另外与后突厥在朔方西受降城进行互市,用金帛买马。马匹数量增加,并需要更好的生活环境,李隆基新开了河东、朔方一带牧马地,到处引进胡马优秀品种,“马乃益壮”。

唐朝对马匹的改良也是很多的,唐朝允许私人买卖马匹。因此,胡人的马匹和唐朝的马匹进行了杂交。其次,对所有的马匹上户口,“马之驽、良,皆著籍,良马称左,驽马称右”,并每年秋天报送太仆寺。引进的良马品种有四十余种,主要来自西域和蒙古高原,其中康国马属于大宛马种。

唐高宗时期苏定方远征西域,也只“选精卒一万人、马三千匹驰掩袭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里”,马匹只能保证30%的士兵。后来,唐朝经过对马匹的改良,还有就是大肆的养殖马匹,到了鼎盛时期,除了标配的一人六马之外,士兵们很多还有私马,高仙芝远征小勃律时率领万人,“时步军皆有私马”

大唐王朝的鼎盛与战马肯定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只不过安史之乱后,唐朝失去了很多养马的基地,由此唐朝的骑兵数量骤减。从此之后,唐朝的巅峰不在。最终的唐朝在安史之乱后逐渐走下坡路。

更多文章

  • 为何武则天能够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一位美国学者给出三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当皇帝年幼,不能处理政治事务时,他的母亲经常面对朝廷,取代他。西汉吕皇后是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人,北魏冯太后、唐代武则天皇后和清代慈禧皇后都是临朝称制的女性。这些都是响亮的人物,手腕不比男人差,但只有武则天一个人有皇位。为什么她能超越吕皇后,成为一个女皇帝?一位来自美国的历史学家给出了三个理由。在封建

  • 此人为大唐平定北疆十余年战患,李世民却一生都不肯再重用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大将却没有得到李世民的重视,而且这竟然是他为李世民打的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仗,当唐朝每逢打仗的时候,李世民宁肯命令那些年事已高的将军出战也不给这位大将机会,事情究竟是怎样的呢?这位大将名叫苏定方,他的出生年代在硝烟四起,颇不太平的隋朝末期,那时候他不忍心百姓受到这样的苦楚,便下定

  • 唐代名气不大的诗人,只用28字,写尽士兵、女人和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写诗写得最好的人,最狠的唐朝诗人,唐朝靠一首诗出名的人

    晚唐有一位诗人叫陈陶,他曾多次考试,却未能考上进士,从此隐居不仕,自称三教布衣。而后他游山玩水,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留下足迹,并留下诗词。他最著名的一首诗是《陇西行其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陇西行》是古代歌曲名,并非实际的陇西之行。整首诗大概意思是说

  • 唐朝的掘墓者朱温,五代十国的开创者,一个被逼无奈的野心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持续了8年的时间,在这8年时间中,消耗了唐朝的很多国力。在这8年中,唐朝的人口是大量的减少,这造成了唐朝的国力大大下降,其后唐朝再也没有恢复到安史之乱之前的盛世。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唐朝仍然继续存在了一百多年。值得一提的是,唐末时期,出现了一位人物,此人就是朱温。在李世民在位期间,李

  • 不只有隋炀帝,李世民同样三征高句丽,背后的原因相当深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三征高句丽,李世民征朝鲜,李世民征辽东小说

    隋朝结束了大乱世,隋文帝杨坚建立了隋朝,可是与秦朝一样,隋朝也是一个短命王朝。隋朝也二世而亡,大部分人都认为隋炀帝在位期间,大肆奢侈浪费,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鲜为人知的是,隋朝的灭亡有很多原因。隋炀帝在位期间,杨广发动了三次征战高句丽的事情。当时的隋朝可以说国富民强,可是三征高句丽之后,隋朝的实力

  • 历史上的隋朝,别人在衰落中灭亡,它在强大中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隋朝是怎样灭亡的,房玄龄预言隋朝灭亡,隋朝的统一与灭亡ppt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我国熟悉的。从夏商周开始,华夏就进入了分封制的王朝。到了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华夏文明进入了封建王朝,在秦朝之后的两千多年中,一直处于封建王朝,直到清朝的灭亡,封建王朝才彻底的消失。在历史上,朝代的更替从来没有停止过,从秦朝之后,历朝历代的王朝都没有逃过灭亡的命运。

  • 大臣拿出领巾,唐玄宗哭着说一句话,足见他对杨贵妃是真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玄宗内心动摇杨贵妃,杨贵妃和唐玄宗的小说,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唐玄宗吻戏

    历史上,杨贵妃原本是寿王李瑁的老婆,李隆基原本和她没关系。后来,李隆基爱妃武惠妃去世,整日郁郁寡欢,于是有人建议他把天生丽质的杨玉环纳入后宫。于是李隆基命杨玉华出家为太后祈福,年满之后,她顺理成章成为李隆基宠幸的美人,封为杨贵妃。天宝末年,越南曾进攻给大唐一些香料,有些像蝉有些像蚕,是利用龙脑树的树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十个侄子,李渊说了14个字,后一一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杀了谁,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他几个哥哥,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了哪两个人

    玄武门之变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历史事件,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成为了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的污点。无论是史书如何评价此事,这都是李世民无法躲避的诟病。现如今看来,李世民当皇帝时,创造了贞观之治,总的来说还是很厉害的。鲜为人知的是,玄武门之变在唐朝一共发生了三次,全部都是朝廷政变,也正是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发生,让

  • 唐朝被“框”在军队里的角抵运动,为何会逐渐流向民间,雅俗共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军队作战队形,唐朝坚守40年的老军队,唐朝定边军

    角抵运动,在唐朝就是最早的相扑游戏。这一个最早的相扑运动,是怎样在历史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我们来看看角抵运动兴起的原因,得以知晓这是在怎样的时空因素的交织之下所形成的。一、作为军事训练之一的角抵运动,在唐朝得以兴起(1)作为唐朝一项军事训练项目,带动了角抵运动的兴盛所谓角抵运动,就是历史上较为原始

  • 专家打开李建成墓,发现墓上刻了55个字,才知道李世民的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故事,李世民李建成力量对比,李世民为什么杀李建成

    在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统治了中国数千年,在封建帝制之下,上至皇室宗亲、下至黎民百姓对于权力都有着强烈的关注意识。虽然说在古代中国,基本上采用的是皇位世袭制,可在现实生活之中,人们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将世袭制打破,由此以来,一些原本没有机会成为皇帝的人便走向了天子的席位。在世袭制的传统中,皇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