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颠覆传统认知:从甲骨文的神秘含义探索汉字起源的隐秘真相(上)

颠覆传统认知:从甲骨文的神秘含义探索汉字起源的隐秘真相(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925 更新时间:2024/2/13 16:43:09

文字的发明

文字和文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类文明起源,并不一定有文字,但要让文明快速地发展,就必须依靠文字。不能用现在的观念来设想新石器时代的传播速度,一种事物流传开来,需要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时间。

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字。文字可以累积和记录,许多东西在不同的地方重复被创造,比如大多数原始文明都会使用轮子。然而,车轮在每个文明中都是被独立地创造出来,相同的发明过程也被复制了成百上千次。而且发明出来的东西可能很快被人遗忘,不能一直流传下去。

古埃及象形文字

但是,有了文字就不一样了。文字是一种记录的工具,它的作用越来越大,变得越来越复杂,只有复杂而实用的文字,才能传递出更多的信息。人类文明是通过创造和使用文字而发展到新一阶段的。先辈的发明,甚至是其他人的发明,都会被记录下来,然后流传下去,这样就能节省很多时间,也能加快文明的传播速度。

然而,创造文字也有其特定的局限性。文字是一个共同的符号体系,创造一个符号,并且这个符号的含义要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有两个人恰好创造出相同的符号。但是,要让文字发挥出作用,所有人就必须达成共识。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符号体系,那就不能称之为文字,因为这样就不能把自己的经历让后人理解。

古埃及象形文字对照表

古代文明有了文字之后,大部分都采用了“表音”的原则。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在语言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知道怎样用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语言是最初的交流工具,后来人们开始尝试符号体系。语言依靠听觉,而文字依靠视觉。两种不同的交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融合,让文字可以代表语言和声音。

最著名的埃及象形文字,看上去就像是图画。但是埃及象形文字并不直接用图画来表达意思。法国学者商博良之所以能够解读埃及象形文字,是因为他从罗塞塔石碑上看到了一段文字,是用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草书和古希腊文写着同样的内容,可以互相对照,再加上他对各种语言的深刻理解,经过仔细研究,最终形成了一份对照表。

罗塞塔石碑

对照表上的每一个符号,都代表一个声音。这些精美的图画还不是字母,而是表音符号。

中国文字的特殊含义

在这种情况下看中国古代文字,实在是太神奇了!在文字发展方面,中国文字是唯一的特例,其他的文字都有很清晰的脉络和发展规律,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文字为何没有走上单纯的表音之路?

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强大的力量干预,人类很可能会用后来的文字来表示已经存在的语言。因此,应该存在着一股巨大的力量,阻止了中国与其它文明走上相同的道路。

甲骨文

中国的文字为什么这么特别?现在可以解读的古代文字,只有中国文字不遵循表音的路线。其他不完全表音的文字体系,也都与中国的文字体系有关,如日文及文字改革以前的韩文,其非表音的符号,皆源自中国汉字。除了这些,其它的文字体系都是表音的。

先来推理埃及文字的变化。一开始,文字是从图画中诞生的,每个人都能理解图形的含义,但是要用具体的方法来表现,就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这个世界上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要用文字来表现,那要画出多少个符号?二是许多事物都没有明确的形象,如何去描绘?埃及人找到了一个更好的方法,即用“人”的图画来表示“人”的发音,用“鸟”的图画来表示“鸟”的发音。图画和发音的结合,使应用范围得到了极大地扩展。看见这个符号,就把它读出来,用这种方法,有限的符号就可以表示和记录所有的语言。

殷墟出土带有灼痕的卜骨

想理解中国的文化,就必须从中国文字的功能入手。中国文字所需的教育,要比一般的文字体系困难得多,需要长期的反复训练。这就导致中国文字在很久以前就具有了明显的等级划分含义,也就是说识字和不识字的差距巨大。想要学会中国文字,就必须是有钱有闲的人。因为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掌握,所以这部分人必然要扩大自己的特权。因此,长久以来,中国人对于文字的尊重程度要远远高于其它文明,而且文字被赋予的含义也是最丰富的。

在中国,带有文字的东西有一种无法形容的神力,需要格外的尊敬和重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我们文明最宝贵的财富—甲骨文,竟然被遗忘、埋藏了数千年,以致于在人们发现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

商王武丁时期虹刻辞牛骨

现存编录的甲骨文,大约是在公元前十七至公元前十二世纪之间写下的。大多数的甲骨文出自安阳殷墟,其年代追溯至盘庚迁殷,为商朝王室所用。出土的甲骨片上有大量的文字,至今已有十余万块,但大部分都是残片。

《甲骨文合集》中包含四万余块甲骨上的文字,整理出四千余个不同的字。结合《说文解字》和其他古籍、青铜器铭文的对比,现在能辨认出的文字,也不过是两千多个而已。这两千多个字被纳入后来的中文体系中,也就是说,还有两千多个字没有进入这个体系,失传了。

有署辞、兆辞、前辞、贞辞、占辞、验辞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研究中国文字起源和演变最宝贵的财富。然而,对甲骨文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甲骨文并不是很古老,文字和用法应该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因此要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甲骨文,这是中国最初的文字发展到极致的产物。在公元前十七世纪,究竟是依靠什么样的力量,花费了多少时间,才发展出甲骨文来?

保守来说,要把一种文字体系发展到包含四五千种不同的字,至少需要几百上千年的时间吧!这四五千个字,是从哪里来的?原本认为,中国文字的源头是甲骨文,但事实并非如此,殷墟的甲骨文绝不是最初的文字,希望有一天,能发现甲骨文之前文字的踪迹,才能真正揭开中国古代文字的奥秘。在那些资料没有被发现之前,只能根据甲骨文,再结合之后的发展模式去推测。

殷墟博物馆内展出的刻有甲骨文卜辞的龟甲

二是难以确定它的使用范围。假如这是一种简陋的文字体系,那么就很容易猜测它的使用范围了(比如占卜),但是,甲骨文体系如此丰富和复杂,现在所掌握的一切证据都是从甲骨文中得到的,谁又能说甲骨文不会被使用在其他方面呢?能否肯定这些文字只是用来占卜的?是否还有一些现在还没有发现的用途呢?

由几个卜者发明并使用如此复杂的文字体系,似乎并不符合常理,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除占卜之外的用途。中国的文字就是从占卜发展而来的?或者它是一种通用的文字体系,在许多方面都有不同的用途?我们对中国文字的起源和发展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

甲骨文的内容

在无法确定为商朝的遗址中,出现的都是卜骨,没有卜甲。只有早商、中商,特别是晚商的遗址中,才有卜甲。卜甲是商人特有的标志,用骨头来占卜,多半不是商人所创,但商人在使用他人所创的占卜手法中,以龟甲为主要的载体,用以表示神谕。

根据卜辞中所见的地名,可以看出商晚期的地域范围。据考古发现,从商丘、到郑州、再到晚商的安阳,目前发掘出来的卜甲都发现于这一带。

卜甲卜骨制作过程

不过,卜甲的原料是海龟,而海龟的产地肯定不在这里。海龟是从东部或者南部海域过来的。在别的地方,都是用卜骨,只有商人用卜甲。这进一步证实了商人与东方的联系,商人从东方而来,他们的起点应该是靠海,后来逐渐向内地发展,打败了夏人,来到了中原。到了晚商时期,商人的主要活动范围都集中在安阳一带,有畅通的交通运输渠道,可以从海边获得龟甲。

安阳出土的两种文物,一是青铜器,原材料产地在西部;二是龟甲,原材料产地在东部。这有助于描绘出商人所能控制和影响的广大区域,只有把这些地方都控制住,才能在安阳发展出这样的文明。

殷墟卜用龟腹甲

卜甲中最普遍的是腹甲,也就是海龟的腹部,没有背甲那么厚,容易钻凿。但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一不小心就会碎成几块,因此也有用背甲的。如果用背甲,就需要先打磨一下才行。

卜甲的背面都有十多个凿痕,每个凿痕烧一次都会产生一道卜痕,旁边有甲骨文用来记载和解释卜辞,卜骨上的字按照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方式排列,但是卜甲不同,是从上到下,从外到内,因此右边的卜甲就是从右往左,左边的卜甲则是从左往右。

殷墟卜用牛胛甲

有一批卜骨,上面刻着文字,却没有卜痕,给研究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因为这些文字很难辨认。目前尚不能识别的甲骨文字有二千余个,其中很多都是出自这一批卜骨中的。专家猜测这些都是用来练习刻字的,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而且没有上下文关系。

大多数的字被刻在牛骨和龟甲上,但有少部分被刻在了人骨上。这些人骨,以及上面的文字,都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甲骨文材料中,让我们对“征人方”这一记载在古代文献中的事,有了更多的了解。

大量记载“征人方”的甲骨文卜辞

每次征战都要占卜,有什么消息传来也要占卜。在祖甲祖乙时期,最常见的卜辞是未来十日的吉凶,一占卜,说十日内会有灾祸,十日之内必有“验”—有人攻打了我们的城池等等。

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梳理可以了解,在商末,与人方、鬼方的战争是何等的惨烈。在甲骨文中有一口气杀死两千多名战俘的记载。

颠覆传统认知:从甲骨文的神秘含义探索汉字起源的隐秘真相(下)

更多文章

  • 《琉璃》:禹司凤是个完美恋人,但他爱璇玑的方式,有个错误示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琉璃禹司凤原谅了璇玑,琉璃禹司凤和褚璇玑是真的夫妻吗,琉璃璇玑掉进禹司凤浴桶

    禹司凤和褚璇玑初见的时候,是在少阳。那个时候,禹司凤初出离泽宫,是离泽宫最得意最受器重的首徒,也是一个清冷寡言的人,和陌生姑娘说话会结巴。而褚璇玑,此时还是一个六识未开、懵懂懒散、荒废武艺的少阳掌门二小姐。机缘巧合下,禹司凤救下废材褚璇玑,把令牌丢了,褚璇玑发现自己和他同年同月同日生,好心送去寿糕,

  • 学习强国四人赛分类题库之1:“石器时代”到“夏商西周”45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般用“什么人”表述的,比如北京人、山顶洞人、长阳人等,都是旧石器时代,因为那个时候还比较原始,留下来的大多是骨骼和牙齿化石,还有简单的石器,谈不上什么“文化”。而一般用“文化”来表述的,都是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初步发展,有了加工后的石器,会制作陶器,有了原始耕作,可以称之为“文化”了。陶器最早的

  • 历史上的周厉王能力如何?他是暴君还是改革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齐厉王刘次昌与姐姐,周厉王止谤原文,周厉王的简介资料

    周厉王,周第十君主,商周时代为首的四大中心之一、但他的“惊艳”和其他三人也不尽相同,因为“改革”,忘乎所以,该国的结果,从顶部到底部所有得罪了个遍,最后被流放到一个名为“猪”的地方。猪是猪的意思,那敢情周厉王被放逐到了“猪圈”去了。周厉王艺舟的父亲是国王,他统治时期,周朝开始下降。许多诸侯都反对,攻

  • 被世人误解千年的商朝最后一位妖姬皇后——苏妲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商朝的苏妲己真实图片,商朝苏妲己的神话故事,真正的商纣王和苏妲己

    在历代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妲己是一个内心险恶的红颜祸水,诱惑纣王建造酒池肉林,杀害贤亮,甚至给纣王想出一些惨无人道的刑法,比如“炮烙之刑”,即将铜柱涂满油,用火炭将铜柱烧的通红滚烫,让犯人身体贴在铜柱上,被铜柱烙烫,被炭火灼烧,最终被烧死。这些所作所为让当时的人们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于是就认定,是妲己

  •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到底活了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姜子牙到底活了多大,历史上谁活了800岁,姜子牙和杨戬真实关系

    在后人的眼中,商朝和周朝被改编为了小说,这部小说就是人们熟悉的封神演义。只不过这是小说,在历史上,商朝与周朝在当上的环境与小说是有很大不同的。商朝的亡国之君是商纣王,在小说中,商纣王是酒池肉林,纵欲享乐的。可问题是,商纣王在当时的商朝已经是无力回天,不可否认的是,小说中的商纣王与历史上的商纣王是有一

  • 从秦朝到汉朝,经过两个朝代的比较,最终郡县制战胜分封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初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影响,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特征,分封制郡县制图解

    秦王嬴政在39岁的时候一统天下,成功建立了历史上的秦朝,由此天下进入到了大一统时代。对于后世来说,秦朝的建立影响意义非同小可,从秦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的灭亡,古代史一共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时期。由此说来,秦始皇的功绩不仅仅是在大一统上。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君王嬴政即位后,有了一统天下的打算,但是此

  • 地下挖出刻字骨头,距今4500年比甲骨文还老,专家:改写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骨刻文破译第一人,古人腿骨化石图片大全,山东挖出古人骸骨

    我们现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就是甲骨文了,但是如今在山东昌乐的地下,挖出了一批刻字的骨头,这批刻字骨头,距离现在已经有4500年,这样的年龄,比甲骨文还要早上千年,专家忍不住要说,改写历史! 这批骨刻文字,是属于山东龙山文化中晚期的遗物,经专家推测属于是东夷文字,东夷是古代对中原地区一东居民的称呼,

  • 你以为姜子牙直钩钓不到鱼?他用的直钩现在还大量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姜子牙直钩钓鱼图片,直钩钓鱼越钓越多,86封神榜老版姜子牙

    关于姜子牙,最为有名的故事之一便是“直钩钓鱼”。相传姜子牙学成出山后,听说周文王姬昌是大圣人,为了能辅佐他,姜子牙故意在渭水边直钩钓鱼。直钩怎么能钓鱼呢?姜子牙显然是“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周文王也”。这个故事相当有名,可谓妇孺皆知。然而,直钩真的不能钓鱼吗?钓鱼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存在,至迟有六千年历史

  • 为什么曹操第三次相请,司马懿就出山了?看看姜子牙的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商汤为了请那位有治国之能的厨子伊尹出山,辅佐自己,不惜五次前去访贤求客,最终邀请伊尹出山,开创了商朝。汉末时期的曹操,为了请孙资出山帮助自己,也是三次请贤。后来孙资帮助曹魏对抗季汉,更帮助司马懿清除了曹爽。司马懿能赚曹爽、夺取曹家政权,成为开创西晋帝业的奠基人,也多亏了孙资。类似的事情有很多,比

  • 3000年前的青铜器,上面文字证明大禹和夏朝,却被怀疑是假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夏朝代表青铜器,我国夏朝最早的青铜器,大禹青铜器图片

    直到一件文物的出现,“大禹是人是神”和“夏朝是否存在”两大难题才得到解决。2002年5月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具有历史和学术价值的国宝级文物,一经亮相,就震惊世界,这就是著名的“遂公盨”。盨是商周时期的食器,与簋功能一样,用来盛放食物。“遂公盨”是西周遂国(今山东宁阳西北)的国君“遂公”铸造的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