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孙权不让儿子接受曹丕封官?自己却接受,这有什么隐情吗?

三国时孙权不让儿子接受曹丕封官?自己却接受,这有什么隐情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734 更新时间:2024/2/29 0:25:31

这一段三国历史就让小编带你来了解一下吧,三国时期的吴王孙权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孙权的兄长孙策英年早逝,他年纪轻轻,就继承了兄长的遗志,后来登基成为皇帝。可是在他称帝之前,他也曾经向魏文帝曹丕称臣。

孙权称臣,其子不受

当时魏文帝曹丕刚登基还没有两年,当时占据吴地的孙权就出使魏国称臣,算是东吴和曹魏之争,曹魏赢了!在曹操在世的时候,南下大军于赤壁大败,这时候孙权可没有这样的做法。孙权为什么会变了呢?

孙权欣然接受了曹丕封的吴王称号,可是孙权的儿子孙登被曹丕也顺带着封了个“万户侯”,孙权就不想接受了,代儿子孙登推辞。理由是自己的儿子现在年幼,乍一看这理由说得过去,可是作为一代君王的心思,也就不只是这一点了。

孙权说自己的儿子年幼,年幼就不能够接受封赏了吗?年幼就不可以拥有封号了吗?孙权此举,无非是想说明自己还不老,自己向曹魏称臣心有不甘,又不能够表现得那么明显。孙权真正的想法是自己不愿意向曹魏称臣,对于自己的子孙向其臣服,那就是他更不愿意见到的了。

高明决策,蜀国势单

孙权向魏文帝称臣实属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这是孙权的无奈之举。在赤壁之战形成的孙刘联盟,随着两方的矛盾激化和地盘纠纷而逐渐松散,最后更是因为蜀国荆州被强要回来,刘备义弟关羽败走麦城被杀,两方的联盟真正的彻底瓦解,反目成仇。

孙权知道刘备和关羽情同手足,一定会兴兵伐吴,结合前车之鉴,很自然的就想到了:“联魏抗蜀”。假如没有魏国,他们两国就可以征战了,魏国在这里,就尽量的拉拢,如果魏国出兵,那也一定会是攻打蜀国,这样一来,蜀国就真的不敢轻举妄动了;如果魏国不出兵,那也达到了吴国只和蜀国交战的目的。无论怎么说,向魏国暂时的臣服都是明智的。

在刘备大军伐吴的时候,事态的结果就向着后者演变了,魏国在坐山观虎斗也好,还是“黄雀在后”也好,孙权只和蜀国交战的目的达到了,最后“白面书生”陆逊的计策火烧连营获得大胜,刘备仓皇退兵,并且不久之后死在了白帝城!孙权成功的解了东吴之围,代价仅仅是暂时的向魏国隐忍。

魏国藏计,东吴识破

魏国封赏孙权的儿子孙登,其真实的目的是想要将他作为人质,留在魏国都城。这一点上,孙权拒绝儿子受封,也就拒绝吴国被当作傀儡了。

在历史上,秦王嬴政就是作为质子的身份被扣押在别国的,其中这一类的例子太多了。孙权明白这其中的利害,他当然不能够拿自己的儿子去表示臣服。这些质子能回国的占少数,死去的也不少。孙权作为一个父亲,东吴之主,怎么也要保住儿子周全,更要传给儿子一个强大的东吴,继承自己的位置。

在魏文帝曹丕去世后,孙权没有政治的约束,道德上也少了束缚。继而就登基称帝了,他要传给儿子的是帝位,不是一个王位。这时候的孙权称帝,就少了魏文帝的约束,尽管曾经是他的臣子,现在没有了约束,在正统方面来说,自己的身份勉强说得过去了。

孙权向曹魏称臣,他只是一时的隐忍,真正的实力在慢慢增长,同时也使得自己一方得到曹魏的部分支持。孙权清楚的知道,这仅仅是权宜之计,不能永远的向曹魏称臣,更不能让自己的儿孙向曹丕的儿孙称臣。孙权是一个有大才的人物,他在位期间东吴国力迅速强大,只是晚年的时候选继承人有些犯浑,没能选好。

只是,孙权最后避免了当别人的傀儡,他最担心的子孙被俘还是发生了。280年,西晋大军进入了东吴都城,儿孙投降。在历史的漫漫岁月中,英雄能够掌控一时的局面,又怎么能够一直说了算呢?且看孙权,再看看他的儿孙,最后他也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结局了,东吴早已不是东吴,掌权者亦不是他的儿孙了。

更多文章

  • 刘秀最可怕的对手,一人打爆云台九大名将,以一郡对抗整个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秀的云台28将排名,刘秀扶着丽华来到云台殿,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

    在南阳地区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邓氏是新野的豪强大户,邓奉的叔叔邓晨是刘秀的二姐夫,而正是这个自家人,他反叛了。邓奉闻报,亲率一万余人来援。邓奉、董訢的部下,都是南阳郡的精兵,勇猛异常。尤其是邓奉的部下,都是沙场百战之兵,锐不可当。这一仗,汉军大败,建义大将军朱祐被俘。因为朱祐和邓奉及他的叔叔邓晨早年就

  • 她是曹操临死时念念不忘的女人,因为一个人她半生不再理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折兵还是曹操折兵,曹操一生最想娶的女人,老版曹操与新版曹操

    那么曹操死前还惦记这个女人又是谁呢?正是他的原配夫人丁夫人。丁夫人是曹操的正室,因为曹操的母亲也姓丁,所以丁夫人很可能是曹操的表妹之类的亲戚,两个人说不定从小就是青梅竹马。丁夫人没有孩子,而曹操另外一位刘夫人早死,所以她收养了刘夫人的儿子曹昂和清河公主,当作自己的子女抚育。曹昂是曹操的长子,文武双全

  • 张飞弃城逃命没管刘备老婆,刘备冷冷说了这句话,现已成黑帮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张飞徐晃能组一队吗,张飞死后刘备痛哭,刘备张飞赵云蜀盾

    徐州失守吕布在偷袭曹操大本营失败之后就来到徐州请求刘备收留自己,虽然一开始刘备确实有所犹豫,但考虑到如果曹操前来攻打的话,那么吕布也是自己抵御曹操的一个好帮手,所以他还是安排吕布在小沛驻扎。其实刘备当时缺乏一个问题的考虑,就是如果吕布想要夺取徐州的话,那么他又如何和吕布抗衡呢?而正是缺乏这一步的考虑

  • 如此杰出的诸葛亮,为什么有人说曹操看不上他的才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为什么看不上诸葛亮,新三国曹操问徐庶诸葛亮才华如何,诸葛亮冰剑打曹操

    有谋士的帮助,才让他们能够称霸一方。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一直跟随刘备,刘备是一个爱好贤才的英雄,他三顾茅庐才请出了诸葛亮担任他的军师。这么厉害的人物,为什么有的人却说曹操,看不上诸葛亮的才华?一、诸葛亮是一个治国的相才在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就有一位有名的民士说,诸葛亮虽然跟对了人,但是却没有遇到一个好的时

  • 失去此人才是蜀汉的最大损失,有他在诸葛亮北伐结果一定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不能进入蜀汉,蜀汉北伐成功的小说,蜀汉北伐最终结局

    所以,这个时候就经常有人叹息,若是蜀汉后来还有其他可以领兵的将领,就不至于让参谋出身的马谡去守街亭了。有人觉得,要是此时法正还活着,蜀汉的北伐一定会容易得多。然而实际上,相比法正,失去另外一个人才是蜀汉的最大损失,这个人就是黄权。法正先担任过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后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虽有一定的统

  •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最终为何失败?原因让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十七路诸侯讨伐董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完整视频,讨伐董卓的18路诸侯是哪18路

    话说,三国末年,西凉董卓在进入长安后,就挟持了汉献帝,并且把持了朝政,放任士兵在洛阳劫掠,而他自己也祸乱后宫,惹得天怒人怨。于是,曹操“发矫诏诸镇”号召天下兴义师讨伐董卓,这时天下有很多割据一方的诸侯,对董卓不满共同起兵讨伐董卓,共计18路诸侯。以上部分,就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

  • 李自成,为何没能像刘邦、朱元璋一样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自成与朱元璋啥关系,如果朱元璋遇到刘邦谁能一统天下,朱元璋墓被李自成挖了吗

    汉高祖刘邦开国汉朝,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这两位都是穷苦出身,童年过得很苦,经常连饭都吃不饱,但这也让他们对贪官恶吏恨之入骨,在成大事之后能够以身作则,重视治理国家。而另一位农民军的起义领袖大顺朝皇帝李自成,为什么没有建立一番丰功伟业,而是和他的大顺朝仅仅存在了42天呢?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

  • 曹操发明了个成语,把死亡说得很优美,如今老人们常挂嘴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东汉之后,曹操发明的一个成语让人们说起死亡也不避讳了。曹操是我国著名军事家,他还有个被遗忘的身份,那就是文学家,在他的著作中,有一首《军谯令》,写作背景在官渡之战大胜后,曹操带领大军班师回朝,途中他看见战后兵荒马乱的战场以及疲惫不堪的士兵,有感而发创作了这篇军令,其中充分表达了曹操失去爱将以及故土

  • 曹丕见两头牛打架,让曹植作诗而不能出现“牛”字,结果流传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丕拿曹植问罪,酒后春风一度甄宓误把曹丕当曹植,赵玉平老师讲曹丕曹植

    曹冲聪慧过人,曹操干什么都带着他,有意无意地想培养他为接班人。这可气 坏了曹丕,好在曹冲很早就死了,没有对曹丕的地位造成威胁。但这事让曹丕心里落下一个结,以至于他登基后,依然在提防曹植,生怕这些聪明的弟弟有朝一日会谋反,骑到他头上。曹丕曾几次为难曹植,拿他的才华说事,要他作诗,写不出来就杀头。“煮豆

  • 刘邦的妃嫔之一——薄姬:为何最终和儿子刘恒葬在一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薄姬评价刘恒儿子,刘恒妈妈薄姬怎么读,大风歌刘恒与薄姬

    纵然这样,到头来刘恒却做了皇帝。公元前180年,刘恒即位,是为汉文帝,随后开启了被后世津津乐道很久的西汉“文景之治”。顺利地,薄姬从代国太后晋升为大汉太后。而刘恒孝顺,司马迁在《史记》记载: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帝指刘邦,孝文皇帝指刘恒。刘恒仁政圣德闻名遐迩,由此可见,薄姬晚年过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