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一尼姑还俗,嫁给大22岁的丈夫,生下一个家喻户晓的儿子

清朝一尼姑还俗,嫁给大22岁的丈夫,生下一个家喻户晓的儿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838 更新时间:2024/1/17 7:58:34

1921年6月14日,采玉因为心脏病复发去世,年仅57岁。57岁对于人类的平均寿命而言着实有些短,然而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并不是由年岁的多少来衡量的。在王采玉的葬礼上,我们的“国父”孙中山先生不仅为她亲自撰写了一段祭,还为她的墓碑题了字。在她墓碑的两侧还有蒋介石的楹联,就连墓志、墓铭都是分别由胡汉民、精卫所写。

看到这里你一定不禁发出疑问:这个王采玉究竟是许人物呢?为什么有那么多名人都与她有关,然而我们却几乎没听过她的名字?

原来,这位王采玉其实就是著名的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的母亲。这也就解答了为什么那么多名人都与她有关,而我们却不知她是谁。

尽管生于无论是思想、经济都不开放、发达的1863年,然而在王采玉身上却有着一股韧劲,在那个妇女权益受到压制的年代,王采玉却活出了自我,活得有个性。

王采玉在嫁给蒋介石的父亲之前曾经还有过一段婚姻。婚后其实夫妻二人也恩爱,后来天降大祸,王采玉好不容易生下了一个儿子,但不幸的是年幼的孩子竟然只延续了几个月的生命便离开了人间。这件事给了王采玉不小的打击。可没想到的是,接下来还有更大的打击,王采玉当时的丈夫不幸患上了流行病,不久后便撒手人寰。

在遭遇了双重打击后,悲痛、心酸数种情绪纷纷涌来,王采玉已经无法在夫家生活下去,于是返回了娘家。

经历了那么重大的创伤过后,王采玉或许是感觉到了人生的无奈,于是决定出家为尼。可是王采玉的母亲却不是很同意,要知道就算是放在今天,很多父亲母亲面对自己心爱的儿女提出出家的要求或许也不会同意,何况是王采玉所处的年代。不过经过一番劝说后,王采玉遵守了母亲出家但是不削发的要求,年仅21岁的她带着一头的长发成为了一位尼姑。

可是,命运并不打算让王采玉一生都呆在佛堂之中,机缘巧合之下,1886年,王采玉还俗,再嫁给了蒋家玉泰盐铺的老板蒋肇聪。嫁给蒋肇聪的时候,王采玉虽然也已经经历过了一次婚姻,可彼时的她也才23岁,而蒋肇聪却早已步入了不惑之年。然而,虽然蒋肇聪比王采玉年长了22岁,可两人相处的十分融洽,蒋肇聪有很多吸引王采玉的地方,他既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同时还曾学习过四书五经,可谓既懂经商之道,亦知晓知识文化。王采玉也很努力地把这个小家经营的更好。

1887年,也就是和蒋肇聪成婚一年后,王采玉生下了一个男婴,也就是日后家喻户晓的蒋介石。

按理来说,王采玉接下来应该能幸福的过上相夫教子的生活,可命运偏偏不愿这样书写,1895年,蒋肇聪也因为染疾不幸去世,王采玉再次失去了丈夫,几年后,王采玉又失去了一儿一女,只剩蒋介石一个儿子陪在身边。接连失去两任丈夫、两个孩子,这份伤痛大概只有王采玉自己才能体会。

然而,坚强的王采玉并没有因此被击垮,逝者已然离开,活下来的人就应该好好活着,王采玉知道只有把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经营的更好才是对已逝者最大的安慰。因为只剩下蒋介石留在自己的身边,王采玉接下来的生活的重心便就是蒋介石。她一心一意的抚养自己的孩子,并且决意一定要把蒋介石培养成才。

古有孟母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学习环境而三迁,王采玉同样不顾距离的遥远,只为了蒋介石能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把他送去娘家附近新开的一家私塾上学,就在那里蒋介石学习了很多古典知识。后来,蒋介石慢慢长大成了少年,他受到周围人留学潮的影响,想要远渡重洋去日本留学,他还断然的剪去了自己的长发,当时周围的邻居、亲友都觉得蒋介石的做法简直大逆不道。可是,开明的王采玉却并没有阻挠蒋介石,虽有万般不舍,但是想到蒋介石能够在东洋学到更先进的知识,王采玉便不再留即将远行的儿子,她也一定能感应到,自己的儿子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大人物。

1921年6月14日,王采玉因病去世,在人间走过了五十七年,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波折,王采玉最终离开了人间。

参考资料:《笔墨心声》、《宁波档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年羹尧被解除兵权,毫无谋反能力,为何雍正要处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雍正解除年羹尧的兵权,十三爷接管丰台大营兵权去救雍正,年羹尧宁死不背叛雍正

    清朝雍正年间,有一位不得不说的武将,此人就是年羹尧,不可否认的是,雍正帝能够继位,与年羹尧就有很大的关系。康熙十八年,年羹尧出生,他的父年遐龄,历任河南道御史、工部侍郎,官至湖广巡抚。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对年羹尧影响很大,年羹尧自幼读书,颇有才识。家庭的教育对年羹尧影响重大,自幼读书的年羹尧饱读诗书

  • 皇帝赏赐的黄马褂有什么用,和珅有20多件,为何仍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和珅真实的官服,乾隆赏赐和珅黄马褂,和珅得过黄马褂吗

    清代的一种官服。凡领侍卫内大臣,护军统领等,皆服黄马褂。后也赐予有军功的臣下。亦作“黄马袿”。是有功大臣也特赐穿着。清昭梿《啸亭续录·黄马褂定制》:“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得到这个宝物,在街上用餐无需出钱,他人见了不但得避让,

  • 乾隆对母亲“百依百顺”,但是却有一样东西,从不跟母亲分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乾隆孝顺母亲,乾隆皇帝为母亲建的小西天,纪晓岚抓乾隆母亲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福气的皇帝乾隆的一生可谓是顺风顺水,前有大清朝各代皇帝给他打下了万里江山的祖宗基业,他只需要沿着老祖宗的步子继续往前走就可以了。而且最难得的就是乾隆皇帝在后代人口中的风评很好,不像他的父亲雍正乾隆对于自己的兄弟亲友都十分友善,而且对他的生母也是百依百顺。和甄嬛传中所讲述的一样乾隆的

  • 他是历史上“最牛”的乞丐,穿着光绪御赐的黄马褂,行乞三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上有黄马褂的乞丐,法国黄马褂,清朝穿黄马褂的士兵

    说起乞丐,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非常嫌弃。现代社会的乞丐有很大的欺骗的意味,为什么呢?因为现代社会几乎全民都达到了小康。不说大富大贵最起码也都可以吃饱喝足。要是家里实在穷不用怕国家有补助。所以说现代的乞丐都是骗人的,大家对于乞丐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周星驰演的的武状元苏乞儿了,不得不说星爷真是厉害他把乞丐这个角

  • 清朝存在了将近三百年,为什么没有推广满语?只因一个坎绕不过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讲满语还是讲汉语,清朝电视剧满语,清朝满语都有哪些词汇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纷纷爆发了起义军。第一个攻入明朝京城的就是大顺军李自成。只不过李自成这个人多疑,杀害了很多将领,结果导致了大顺军人心涣散,无心战斗。这样一来李自成只好撤出了京城,最终的他无法一统天下。清军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了京城,从此之后,中原王朝就是清朝的了。清军能够入关,有很多原因,首先

  • 为什么清朝妃嫔手上要戴手指套?会不方便吗?知道真相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经常看古装剧的妹子们都注意到了,皇宫里的主子们都会带很多的配饰,例如耳朵上带3个耳环,头发上发饰也很多,这些都还好,有一样让小编受不了的就是指甲上带着长长的指甲套,难道就不觉得难受吗?是有什么用处吗?到底怎么回事呀?先说说耳朵上带三个耳环吧,清王朝的时候满族地位是高贵的,汉族的地位是很低下的,满

  • 康熙晚年发生九子夺嫡,为何乾隆晚年没有发生夺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康熙死后九子夺嫡,乾隆九子,为何九子非得夺嫡

    康熙6岁登基,十几岁开始从政。康熙的统治持续了60年。然而,晚年却有一幕九子夺嫡的场面,在康熙晚年的天空中留下了些许墨迹。康熙的儿子雍正是如何获得王位的,仍然存在争议,那些与他并肩作战的王子们的命运也非常悲惨。九子夺嫡可以说是非常有名的。它不仅被写在许多历史小说中,而且被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娱乐情节。不

  • 康熙乾隆为什么那么喜欢下江南,其中一个原因为人不齿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70年代版乾隆下江南,乾隆和刘墉下江南,张丰毅版乾隆下江南

    康熙是清朝非常出色的皇帝,作为康乾盛世的创造者,康熙的能力毋庸置疑。康熙帝8岁继位,从这时候开始康熙就成为了清朝的皇帝。但是此时的康熙受到四大辅臣的束缚,到了之后,四大辅臣的权力逐渐失衡,于是出现了鳌拜专权。这对于康熙来说,肯定是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年少的康熙选择了除掉鳌拜,除鳌拜一直是少年康熙非常得

  • 曾经踏平欧洲的蒙古铁骑,为何打不过清朝八旗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蒙古铁骑打不过八旗骑兵,蒙古八旗女人长相,历史上最强的蒙古铁骑

    从蒙古帝国开始,成吉思汗就组建了蒙古铁骑,在当时来说,蒙古铁骑是战无不胜的。蒙古铁骑的发展在成吉思汗统一草原部落之后,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开始大规模的扩建蒙古铁骑,从这之后,蒙古铁骑的数量不断壮大,最终打败了宋朝。蒙古铁骑扩大之后,短短五年的时间,蒙古铁骑就占领了金国和高丽。由此说来,蒙古铁骑的

  • 康熙首次吃外国使臣进贡的巧克力,读了千字的说明书,只道了三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的康熙吃巧克力,康熙接见沙俄使臣,康熙巧克力

    虽然中国地大物博,但是中国毕竟只是地球的一隅,还有很多国外的食物是中国原本没有的。可能很多人都不会相信,像玉米、土豆、西红柿、辣椒等今天常见的食物,都是由国外传入到中国的,它们并非是中国原有食物。然而,在今天,这些食物却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巧克力同样是一种外来的食物,并在中国深受欢迎,拥有许多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