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回人”这一类人在明朝时期中央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长期对峙局面下产生。这些“走回人”本是明朝人,却长期在北方敌人的地盘上生活,在当时统治者来看也是处于怀疑的态度,而这样一种特殊身份明朝政府还大力的招徕,是什么原因所致。
一、是什么原因导致明朝“走回人”数量增多
1、走回人的定义
走回人是产生于明代的北边,这些走回人曾经属于明朝的百姓,但又曾脱离过明朝的,这种“脱离”也分为两类,一是“投虏”,第二种是“遭劫”。
走回人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宣德十年,明代走回人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走回人的身份在经过历史发展之后又回归到最初的状态,总的来说就是,走回人曾经是明朝人,中间一段时间因为某些特殊原因脱离了明朝的管辖,受到外族人的控制,后来又恢复了其明朝人的身份。
还有一层含义是那些主动投靠外族,或是两军之间的战俘交换,其中一方主动送还,都不算是走回人。走回人还称回乡人、归乡人等。明代的走回人大都来自明朝北部边疆的北边卫所,另外一部分走回人来自行政系统下的走回人。
2、自明代就存在的民族矛盾
在明代官方记载走回人的文献中,走回人大都是“虏中逃回”有关,明代的走回人主要是指北边走回人这个群体,明代的走回人绝大多数都出自北部边疆地区。
导致北部走回人占主导地位的原因,也是自明建立以来北部边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边疆内的明朝就与边疆外的蒙古族和女真族时常开战,然后北部地区就成为明朝统治期间战争最为频繁的地区。在战争频繁的地区人员的走失和走回就成了常事。
3、生活困难导致出走
走回人本是明朝的臣民,如果根据出走的原因分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主动出走的走回人,二是被动遭劫的走回人。主动出走的走回人主要是那些因为政治因素和日常生活难以维持的原因不能继续在明朝生活,然后就偷偷逃到塞外,后又因为明朝的招徕政策再次归属明朝的管辖。
在这类走回人中属于信仰白莲教的信徒,还有背叛明朝的士兵,和因生存难以维系主动逃入“虏”的贫穷百姓。除此之外还有受明朝派遣的入“虏”打探军情的间谍。
4、明朝内部统治腐败
明朝中期以来,朝廷腐败不堪,军饷也发不下来,士兵的军营生活十分贫困。士兵在防备边疆少数民族的侵略上本就很辛苦了,还有各种杂役需要做,还要忍受比自己高一级士兵的剥削。
上级军官对下级军官的剥削也是日益加深,军中的矛盾也是愈加显现,而朝廷面对下级士兵缺衣少食,上级军官贪婪腐败也是无能为力,下级士兵只能另寻他路,导致大批下级士兵逃到“虏”地。
明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加重,百姓生活困难,特别是北部边疆地区,战争又十分频繁,赋税徭役还是很重,那些无法承受徭役的百姓就走上了入“虏”的道路,在这些逃亡的百姓中可以得知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相对宽松,不像明朝的统治那样高压。
二、为什么这些“走回人”都已经有背叛明朝的黑历史,但明朝政府还是大力招徕“走回人”
1、为了增强边防体系
在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边防”问题始终贯穿始终,明朝建立之初,蒙古族虽然结束了统治,退居漠北,但始终有着威胁明朝的力量,是明王朝最大的威胁和隐患。
在明朝与蒙古族之间的矛盾缓和之后,另一个少数民族又逐渐强大起来,威胁着明朝的存亡。而在明朝的边防体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类人“走回人”,他们在边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走回人”这一类人数量虽然不多,但在巩固边防的作用上却很大。
明朝中期的边防政策主要是以守为主,看清局势再行动,而在边防问题中情报的运输起着很大的作用,其中运输情报的走回人发挥了很大作用,走回人在明朝的边境来往,为明朝带来了边疆以外少数民族的情报,还有一部分的走回人还参与了对抗蒙古族和后金的战争,在明朝的边防战争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正是看到了走回人的特殊地位,明朝政府针对走回人制定了大量的相关政策不同时期对走回人的招徕和安置政策也有所不同,不同时期政府对待走回人的态度,能够看出当时的边疆情况和统治者的态度,统治者越是大力招徕走回人就越代表当时边防问题的突出。
走回人这一群体在明朝为数众多,当时明朝看中了这些走回人既在明朝生活过,又熟悉少数民族的习俗,为了获取少数民族敌人的信息,瓦解敌人的力量,明朝初期就有招徕走回人的政策,为自己提供军事情报。
而情报在古代乃至现代都是十分重要的,是影响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明朝北部边疆广阔,很容易受到外敌的入侵,北部草原广阔,虽有重兵把守但草原部落分散,不能集中防备。
想要在边防战争占据有利地位,情报的作用就至关重要。而明政府积极招徕走回人就是为了获取那些走回人在归降时提供的蒙古族的情报,这些情报就使明政府能够制定正确应对蒙古族入侵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入侵。
2、缓和民族矛盾
走回人还充实了明朝的军队实力,因为熟知边境的每一块土地,更有利于明朝巩固边防实力,走回人中青壮年男子更是占据主体,拥有强大的战斗力,由于这些走回人通晓少数民族语言,在和那些蒙古族女真族交流的时候不会有任何障碍,所以在窃取情报的时候没有语言障碍。
而明朝国内通晓“虏”语的汉人又很少,明朝统治者看到这种优势就大力的招徕走回人任用。还有一重要作用,由于走回人自身处境就十分危险,走回人在向回归明朝的路途中本就伴随着巨大的危险,需要在敌人睡着之后才能逃跑,敌人还会派出士兵追杀。
即使有幸逃脱,也要在到达明朝边境的路上经过千辛万苦,往往要走上几个月的时间。在回归途中还要面临食物短缺的影响,还要担忧途中会遇到的危险。这也能够解释明朝政府为什么会这么重视招徕走回人。
除此以外走回人还促进了民族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明朝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北部边疆少数民族,而走回人就缓和了蒙古族女真族之间的矛盾,正好走回人在交流过程中就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这无疑对明朝是有益的,既缓和了民族矛盾又促进了贸易往来。
三、“走回人”和“归附人”来看“走回人”的特殊地位
在明朝建立初期,这一时期北元蒙古人不仅面临明朝对北元的军事打击,而且当时北元统治者昏庸无能,北部地区经济严重滞后,在这种内忧外患境况下,不少归附明朝的意愿。还有一部分人员逃往蒙古族旧地蒙古高原,并和曾经居住在蒙古族的人组成残元势力,威胁着明朝的统治。
归附人和走回人同样都有在边境外生存的经历,但明朝统治者对两者的态度却是天差地别。归附人和走回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走回人本来就是明朝人,因为特殊原因脱离了明朝管辖,而归附人却是以外族的身份归顺明朝,而大多数明朝统治者对于这些归附人都是外族必有异心态度对待。
招徕政策和安置政策也是不同。当时越来越多的人归附明朝,在明朝辖境内对这些来归人员进行安置是十分重要的。不论是出于稳定政局,还是示好塞外的考虑,安置就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了。
但是不会给予这些归附人太多掌握政治权力的机会,这些归附明朝的蒙古族虽享有封赐和授官,但不仅政治上没有话语权,在生活上也是不尽人意,这种巨大的身份落差导致他们归附后的生活并不尽人意。
四、招徕走回人对明朝的益处
对明朝来说对走回人的招徕和安置政策,直接影响了明朝和蒙古族对抗战争中的地位高低,明朝明显占据优势地位。
任用走回人也是直接影响了明朝军队的实力,巩固了明朝在边防的实力,在与蒙古族和女真族的对抗中,能够占据优势地位,还促进了当时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经济往来。走回人的招徕也从侧面为明朝提供了边疆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情报,让明朝能够在战争中得到优势。
参考文献:
《元史》
《明史纪事本末》
《明太祖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