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和珅出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对出下联,和珅吓得当场下跪

和珅出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对出下联,和珅吓得当场下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17 更新时间:2024/1/23 4:58:08

有一回,和珅出了个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想要借机考一考大才子纪晓岚,而纪晓岚随后对出的下联竟让和珅吓得当场下跪。

纪晓岚——“最大书籍”纪录

历史上的纪晓岚从小就是个天才,在6岁时参加了一场童子试,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人送绰号“神童”。20岁时参加科试,同样第一名。

直到31岁那年,纪晓岚终于有机会前往紫禁城,进行科举考试中最隆重的殿试。

经过层层考核,他的总成绩不错,被选为庶吉士,从此开了仕途生涯。

在做官期间,纪晓岚更多以自身才气立于朝堂,乾隆也对其十分赏识。有一年,纪晓岚被派去贵州都匀当知府,但乾隆听了部议的这个安排后,认为纪晓岚“学问优胜”,去外省当官太屈才了,于是把纪晓岚留在了身边,不久后又将其提拔为翰林院侍读学士。

要说纪晓岚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毫无疑问就是《四库全书》这本中国古代最大的书。

《四库全书》之大,并不在于开本有多大,而在于包含的内容和册数之庞大。

它收录了从先秦开始,一直到清朝乾隆以前整整2000多年来的3462种书籍,共有230多万页,8亿字,装订成36300多册,如果把它们一页一页连起来,足够绕地球赤道一圈还要多。

而这本旷世巨作的总纂官,正是纪晓岚。

他和360多位学者、高官一同编撰,再加上另外的3800多人负责抄写,前后花了整整13年的时间才编写完成。

可以说,纪晓岚为中国文化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和珅——“最快升官”纪录

如果说纪晓岚创造了文学上的“最大书籍”,那么和珅便是创造了朝堂上“最快升官”的纪录。

一切还得从1775年的秋天说起。

那时候,乾隆出巡山东,在路上略感无聊,他把御轿的侧帘拉开,往外一看,看见旁边骑马的侍卫中多了一张新面孔。

乾隆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进宫多久了?”

那人回答:“我姓钮祜禄氏,名字叫和珅,今年二十六岁,是三年前进的宫。去年才被提拔为乾清门侍卫,所以这是我第一次陪您出巡。”

这个年轻人一回答完,乾隆就开始对他感兴趣了。

乾隆这辈子可是见过太多人第一次跟他对话时的神情,很多都是异常紧张,有的甚至语无伦次,然而这和珅却是语言流利,表现得从容、得体,又不失恭敬。

乾隆于是把他留在身边,做贴身侍卫,此次山东出巡的一些事也交给他去办。

结果几件事办下来,乾隆发现这小伙子确实不错,不仅头脑灵活、思路清晰,办事也考虑周全。

乾隆大喜,三个月后便给他升了官。

而就在乾隆与和珅初次交谈后的第二年,和珅凭借着自己极高的能力和情商,彻底赢得了乾隆的欢心,从此开启了“开挂”一般的升官之路。

短短一年之内,27岁的和珅从皇帝身边一个小小的三等侍卫,一跃成为军机大臣兼内务府总管,在之后的几年里更是同时担任——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保。

和珅就此成为乾隆帝身边的第一宠臣,其升迁之快、兼职之多、权势之广、总揽之巨,在清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三斤四两五花肉”的下联

看似精明能干的和珅,随着权力与地位的增长,却暴露出一个致命的缺点——贪婪。

如果你问纪晓岚有什么理想,他可能会答“多写些名篇流传于世”;问三朝老臣张廷玉,可能会答“为大清鞠躬尽瘁”;

而到了和珅这儿一定是“吃最好的东西,穿最好的衣服,玩最好的珠宝”。

和珅在位期间,利用职务之便,给自己聚敛了大量的钱财,如果说和珅有底线的话,那么他的底线就是——“没有底线”。

而与和珅相比,纪晓岚可谓一派清流,为人刚正不阿,本是书生出身的他,打心底瞧不起和珅那副唯命是从、贪赃枉法的嘴脸。

有一回,乾隆正在吃饭,碰巧和珅与纪晓岚前来上奏。

和珅看到桌上放了盘五花肉,突发奇想,他笑盈盈地说:“臣突然想到了一个上联,听闻纪大人才思敏捷,不知纪大人能否对出下联。”

“好!说来听听。”乾隆也饶有兴趣。

和珅的上联为“三斤四两五花肉”,听到这个上联,随侍的人都笑了。

原来,和珅的上联虽然字面上在指五花肉的重量,其实是在拿纪晓岚独特的饮食习惯开玩笑。

纪晓岚平时不怎么吃米饭一类的主食,就爱吃肉,饭桌上经常只摆了十盘猪肉和一壶茶水。有一次他跟朋友吃饭,更是一个人吃掉了三斤的五花肉。

纪晓岚也是聪明人,肯定读懂了和珅这上联的用意。不过他并没有生气,而是用礼貌的笑容回应着。

对纪晓岚来说,运用对仗的技巧给出下联并不难,难的是要回击和珅的隐喻,这样才算一个完美的下联。

可是这怎会难倒聪明绝顶的纪晓岚?

只见他思索片刻后,指着桌上一盘葱花豆腐,答道:“五两六钱七把葱。”乾隆乍一听,这下联对仗工整,节奏相应,便连声叫好,但很快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便反问纪晓岚:“不对,你这是在瞎对,五两六钱才买了七把葱,哪有葱这么贵?”

“回皇上,还真有。”

乾隆一听变了脸色,对纪晓岚说:“纪昀,你这是把朕当猴耍呢?朕虽没去过菜市,但起码知道五两六钱是士兵两年的军饷,那照你这么说,当兵两年才够买七把葱,这可能吗?”

“皇上,御膳房的葱就是这么贵。”

乾隆还是不信,对手下人说:“快去把御膳房的账本拿来!朕倒要看看是什么葱这么贵!”

而此时站在一旁的和珅紧张得像块石头一样,额头直冒着汗。

御膳房隶属内务府,是专门给皇帝还有其他皇室成员做饭的地方,所以和珅作为内务府总管肯定难辞其咎。

等到账本送来,乾隆一看,小葱的采购价果然高得离谱。

乾隆大怒:“岂有此理!怎会有如此天价之葱!荒唐至极!”

和珅见状,赶紧下跪认错,说:“皇上,臣罪该万死!是臣没有管理好下属,臣定会彻查此事!”

其实,和珅对这件事早已心知肚明。御膳房买东西时需要一层一层地上报,而每一层负责的官员都会加一点价,那么最终采购的价格自然也就变高了。至于其中的最大利润,当然是流进了内务府总管和珅的口袋。

和珅是怎么也想不到啊,本来想借五花肉嘲讽一下纪晓岚,没想到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最后,心机深沉的和珅找了两个管事的,把御膳房贪污这事给揽下来了,自己只是以失察的罪名交了点议罪银,便了事。

何为议罪银呢?说来有趣,也是与和珅有关。

议罪银制度化——史无前例的“贿赂皇帝”

议罪银,说白了就是“威力加强版”的罚俸。

之前,官员如果犯了点小错,就会扣他几个月“工资”,这就是罚俸制度。而到了乾隆中期,乾隆觉得罚俸的数额还是太小,起不到警醒作用,于是决定以后改罚“议罪银”。

议罪银的起点很高,上万两白银起步。

乾隆的本意是想起到震慑作用,让这些犯错的官员好好长长教训,并没想过把议罪银作为一个自己的财政来源。

而当和珅身居高位后,他却发现了议罪银的妙处。

罚俸制度古已有之,都在史书上有明文记载,所以大臣们都很清楚它的整个过程:罚的钱要归国库,再由户部进行管理,并不是说什么直接给皇上。

而议罪银呢,是乾隆自己创建的,史无前例,根本就没人记载过,所以整个过程就变得不公开、不透明——大家都不知道这个议罪银,究竟是归入皇帝个人的金库,还是别的什么地方。

和珅正是看中了这点,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财政来源,于是在他的大力建议下,乾隆就把议罪银给制度化了。

所谓制度化,就是指大臣们只要犯了不至于坐牢的罪过,不管什么大事小事,哪怕在奏折上写错几个字,都可以一罚了之。

议罪银制度化后看上去更严厉了,但是那些大臣们可是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开始“反其道而行”:只要自己犯了错,哪怕小到离谱,也要自罚议罪银,一来说明自我要求严格,二来就是在变相给皇帝送钱,再说得直白点,就是在贿赂皇帝。

比如说,河南巡抚毕沅有一次上奏乾隆,说自己有一个案子,案犯一直没抓到,他羞愧难当,所以愿自罚议罪银两万两。

还有一次更夸张。此人也是地方巡抚,说自己写奏折时不小心把香灰撒在上面了,觉得这是对皇上的大不敬,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只有自罚三万两议罪银才心安。

乾隆一听,也有点不好意思了,说你这手笔也太大了,朕免你两万,交一万即可。

据《密记档》记载,在乾隆晚年的13年间,大臣们人均交了30000两议罪银,其中最大一笔达到了38万4000两。

和珅所创造的这个议罪银制度,给乾隆晚年的私人金库注入了几百万两的“零花钱”。

但是问题来了,等到大臣们真的犯错了,这时该怎么办?

乾隆一想到他们送给过自己很多议罪银,想想还是算了,于是高抬贵手。

就像那句俗语说的“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是的,现在这话居然用在了皇帝身上,着实有趣。

所以,议罪银制度不但没有起到惩罚的作用,反而成了犯罪的保护伞、免死牌,反而促使官员去贪污腐败,去大胆地做坏事,因为只要事后找和珅通融通融,交点议罪银就没事了。

而乾隆此时呢,还沉浸在自己那越发增长的物欲之中,对他来说,和珅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能够给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宝。

至于后来发生的几起贪腐大案,乾隆认为,它们只是个例,他的大清王朝,将永远处于全盛之象,永远屹立于东方而不倒……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这两名皇贵妃葬在一起,一位统领康熙后宫22年,一位与雍正有绯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雍正废皇后,康熙后妃中最特殊的一人,雍正皇帝后宫排名

    导读:清朝的后妃,要么与皇帝合葬于帝陵,要么就集体葬入妃园寝,再就是单独建造皇后陵,几乎没有妃子单独葬在一处。而今天要讲的这两名皇贵妃却两人葬在了一起,形成了双妃园寝,有清一代,仅此一例。她们都是康熙的妃子,都抚养过风流天子乾隆,其中一位竟与雍正传有绯闻。双妃园寝位于康熙景陵妃园寝的东面,建成于乾隆

  • 此物被清朝皇太极封为镇殿侯,400年后,为何变成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皇太极御用的鹿角椅的历史,清朝最神秘的国宝,皇太极时期四大王爷

    据传当年皇太极曾有两位侍卫,他们不仅长得人高马大,虎背熊腰,而且一直以来对皇太极忠心耿耿,皇太极十分信任他们。皇太极当上汗王,也没有忘记他们,封赏他们为御前带刀侍卫。他们就更是兢兢业业,把守宫门,从不让任何不该进宫的人进宫。有一天,大贝勒莽古尔泰喝醉了酒,带刀硬是要闯宫门。两位侍卫忠于职守,怒斥莽古

  • 乾隆晚年宠妃,出身显赫,却成为唯一被连降两级的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乾隆四大宠妃谁最厉害,国宝档案乾隆的宠妃,惇妃为乾隆晚年宠妃

    导读: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乾隆裕陵妃园寝的平面图,可以发现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竟然葬着一个妃,按说以她的地位怎么也得在前两排呀,怎么会葬到了最不显眼的地方了呢?其实这并不用大惊小怪,因为这位妃子曾经虽然是乾隆宠妃,但是却不知为何被乾隆连降两级,最终成为了贵人。她便是乾隆的顺妃钮祜禄氏。顺妃钮祜禄氏有一个非

  • 雍正亲自下旨:子孙不可杀此人,结果乾隆当上皇帝,马上将其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乾隆推翻雍正的国策,朱元璋朱棣vs雍正乾隆,乾隆的父亲是雍正吗

    雍正的金口就信不得。雍正不但空口无凭,他信誓旦旦写的保证书,甚至他指天画地发的毒誓,也多半不可信。雍正帝即位不久,软禁其弟胤禩,并将其同党发遣广西。诸人路过湖南时,传播雍正阴谋夺位事。受吕氏的反清思想学说影响的湘南士人曾静,以清朝末运已至,罗列满清和雍正的多种罪状,准备一起搞一波大事情,赶走满族人,

  • 东哥的真正丈夫,与东哥做了一年夫妻,竟归顺了努尔哈赤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努尔哈赤秘史东哥好惨,东哥最后嫁给谁了,布努尔和东哥谁厉害

    导读:近期,在网络上大火的《独步天下》正在腾讯视频热播,东哥,这位被称为女真第一美人的美女辗转于女真各部与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们之间,殊不知历史上的东哥最多只是与努尔哈赤有婚约而已,跟他的那些儿子们并没有任何牵连,甚至他们根本就没有见过面。那么,历史上东哥真正的丈夫是谁呢?1615年,东哥已经33岁了

  • 曾国藩临终之前留下一句话,后代子孙遵从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曾国藩临死前四句遗言,曾国藩最后留下的遗言,曾国藩临终前遗训

    一天傍晚,在儿子曾纪泽的搀扶下,曾国藩像往常一样,在院子里散步,他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我这一辈子打了不少仗,杀了不少人,这都是造孽,我曾家后世再也不要出带兵打仗的人了。”说完这些话后,曾国藩“脚发麻”的病突然犯了,站也站不稳,倒在了儿子曾纪泽身上,也说不出话来了。没过多久,清末中兴名臣曾国藩驾鹤西

  • 密云水库发现乾隆儿子五阿哥墓,墓室打开后,数百年的传说被证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乾隆太子陵密云,密云历史和传说,乾隆墓被何人盗挖

    五阿哥永琪的去世让乾隆感到十分悲痛,于是将他葬于北京密云十里铺的杨各庄村,永琪的埋葬地点是一个绝佳的风水宝地,四周环山中间有一条河流穿过,还修建了很多的建筑,考古学家们决定对永琪墓进行发掘。在发掘的过程中,专家们发现这座墓葬保存得十分完好,丝毫没有被盗过的痕迹,永琪墓地的密云县长期驻扎了火骑兵,因此

  • 顺治想把皇位传给此人,不料一老外站了出来,这才把皇位传给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吃的最香,喝得最淳,住的是高楼,穿的是绫罗绸缎。身边还有许多天香国色级别的美女相伴,不仅有阅览不完的美色,而且还有宠幸不完的妃子。简直就是羡煞旁人的存在,按理说皇帝是不用为生活感到发愁才是。可是皇帝却也不出其外地有着担忧的事情,那就是关于立储的问题。毕竟这可是关系到江山的治理,以及日后江山是否能够稳

  • 《封神演义》封神女友大赏,妲己王后小娥谁将C位出道!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封神演义妲己与白莲小娥,封神演义女性人物列表,封神演义十二美女排名

    众里寻她千百度,慕然回首她却在《封神演义》的路上,天下女孩千千万,哪个又是你的心肝小宝贝呢,今天就带大家来盘点我们封神家族的众女神们?带你们领略封神家族的“妖艳贱货”,等等,不好意思读错了,咳咳,应该是带你们领略我们封神家族的盛世美颜。第一位出场嘉宾是我们的贤良淑德系的姜王后,她可是对纣王忠贞不二,

  • 《封神演义》小娥和纣王原来还有这层关系,姜王后彻底傻眼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封神演义小娥与纣王,纣王和姜王后,姜王后和小娥谁漂亮

    随着剧情的发展,目前狐妖子虚已经和妲己达成了共识,一步步进行着报仇的计划,而杨戬和姜子牙一席人,也被姜王后邀请入宫来捉妖,其中小娥也偷偷跟来,正在大家期待的杨戬和妲己在王宫中重逢的场景时,没想到却等来了令人好奇的另一幕,进宫后的小娥在四处溜达的时候遇见了正在被纣王严斥的太子。小娥之前在宫外和太子比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