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而笔者今天要说的,并不是兵马俑,而是秦俑坑内的一种神秘的宝剑。
[var1]
众所周知,由于材料本身的限制,青铜剑普遍宽而短,60厘米似乎已经是极限,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剑,全长也不过55.6厘米。但是在1974年的兵马俑挖掘工作中,考古学家在兵马俑坑的黄土中,发现了一把完全不同的青铜剑。令专家十分诧异的是,这把青铜剑的长度竟然超过了91厘米。
[var1]
1994年,考古学家在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内又发现了一批青铜剑,长度均为86厘米左右,剑身上有8个棱面(俗称八面剑,除八面剑,还有六面剑、四面剑)。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8个棱面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剑剑如此,令人咂舌。
[var1]
这批从秦俑坑里出土的青铜剑结构致密,剑身光亮平滑,纹理来去无交错,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2200多年,出土时依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据说,经考古学家试验,这些青铜剑一次能划透18层纸。
那么,秦俑剑(因出土于秦俑,故简称秦俑剑)为什么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腐,锐利如初呢?
[var1]
秦陵考古队首任队长袁仲一曾说:我们把秦俑剑送到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单位进行检测,发现剑表面有一层密密的铬盐氧化屏,厚约十微米,相当于一张报纸厚度的十分之一。正是有了这层灰色的含铬保护层,起到了强有力的抗锈耐腐的作用,这比越王勾践剑表面采用硫化处理的防腐性能又提高了一步。
[var1]
秦俑剑是青铜剑铸造工艺的顶峰,它在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攻击性能也因此大大提升。如果和春秋战国时期其他国家的青铜剑做比较,秦俑剑80厘米以上的长度可以鹤立鸡群。较长的剑身,使握持秦俑剑的秦兵可能早一步击中对手,占尽先机。事实上,拥有以秦俑剑为代表的先进武器,也是秦国之所以强于其他6国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