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荒唐且美好?即使是一国公主也沦落成玩物,这就是魏晋南北朝

荒唐且美好?即使是一国公主也沦落成玩物,这就是魏晋南北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300 更新时间:2023/12/14 19:36:54

她是琅琊公主元玉仪,南北朝时期北魏人,籍贯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在历史上有短短的二三十年的记载,之后下落不明,被民间称为“历史上最惨的公主”。

由于司马家族的无能,刚刚统一后的晋朝很快就迎来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故事,刚刚结束战乱的中华大地上,再次出现了分裂。

时间来到南北朝时期,由鲜卑族拓跋氏创建的北魏政权,在太武帝拓跋焘的带领下很快就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孝文帝拓跋宏的改革后国富民强,北魏呈现出一片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

躺在祖宗基业上数钱的北魏政权,并没有料想般的一统天下,反而在后代们不停的腐败和内斗中,迎来了分裂为东西魏的下场,而我们故事中的元玉仪正是生活在这一时期。

元玉仪生于拓跋氏皇族,那她为什么姓元呢?这就与孝文帝的改革有关,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开始学习汉人的先进思想和体制,开始了汉化道路。

拓跋氏这一姓氏,在当时看来的确含有少数民族色彩,有点不像“华夏正统”。也许是出于这个考虑,一些拓跋氏皇族就把姓氏改为更像汉人的“元”。

公元528年,北魏的君主集权日益衰败,尔朱荣发动了著名的“河阴之变”,开始大肆屠杀皇室成员,元玉仪一家未能幸免,几乎无人生还,除了当时年龄尚小的元玉仪逃过一劫。

元玉仪从小就美若天仙,再加上她皇室成员的身份,即便自幼失去了家人,这些又把她重新推向了历史的舞台。

长大后的元玉仪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沦为玩物和落魄成乞丐呢?

据说元玉仪家人被杀后,她失踪了一段时间,长大后的元玉仪又千方百计地返回了都城,究竟这些年来她经历了什么?为什么还要返回这个伤心地?我们不得而知,只能凭借下面的历史故事来分析和猜测。

元玉仪长大后的记载,首先是作为孙腾的家妓,这个曾经尊贵的皇室成员,长大后连一个妾室的名分都没有,直接沦为了大臣的玩物。

孙腾是一个年老且好色的人,元玉仪天生丽质、美若天仙,又能歌善舞,因此很受孙腾的喜爱,甚至与来家做客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奸淫元玉仪,属于是古代的“多人运动”了。

悲惨的命运似乎永远也不嫌过分,沦为玩物并不是元玉仪最终的宿命,等待着她的还有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日子。

由于其身份关乎政治,元玉仪的存在很快就导致孙腾招来了麻烦,但孙腾并未选择偷偷将元玉仪处死的稳妥做法,这是元玉仪身上可能永远也无法解释的谜团。

最后元玉仪被孙腾赶走,因为当时的社会并没有女性的落足之地,元玉仪变成了一个乞丐,终日灰头土脸,靠乞讨为生。

无巧不成书,乞丐元玉仪竟被高澄在路上遇见,高澄又恰巧从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中看出了元玉仪的姿色,将其带回了府邸,这段记载不可不谓让人怀疑。

高澄是什么人?高澄他爹是“东魏小董卓”、他弟是“北齐小曹丕”,经典的“咱们三个真厉害”。

其实高澄如果没有死亡的话,也有可能是决定历史走向的一个重要人物,而他的离奇死亡还与元玉仪有关。

高澄得到元玉仪后,对她宠爱有加,并“劝说”孝静帝恢复元玉仪的身份,并将她封为“琅琊公主”。

元玉仪似乎一夜之间洗掉了前半生的霉运,重回到了富贵阶级的行列,然而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被高澄救赎逃出苦海,琅琊公主竟然要恩将仇报?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东魏的政权看似在拓跋氏皇帝手中,其实全由高澄的父亲高欢这一势力说了算,高欢甚至能凭借自己的喜恶来更换皇帝人选。

在老爹的“榜样力量”的影响下,作为长子的高澄,篡位当皇帝似乎就变得理所应当了,每天兢兢业业地策划着曹家与东汉的剧本。

高澄的东柏堂,已经成为了当时东魏的“讲茶大堂”,拓跋皇族的“衙门”完全成为了摆设,朝中大事都由高澄在东柏堂定夺,“让子弹什么时候飞”已经是早晚的事了。

如此军政要地,高澄一向是禁止女子及闲杂人等进入的,但由于对元玉仪宠爱有加,为了能让她一直陪伴左右,高澄破格让元玉仪住进了东柏堂。

也就是这个东柏堂,成为了高澄的葬身之地,元玉仪在高澄被行刺之时就在现场,事后又离奇失踪,从此消失在史书的记载之中。

据说,高澄之死,是因为他的厨子曾是政敌的儿子,政斗胜利后,为了羞辱政敌家族,让其子来东柏堂从事“厨子”这一在当时看来低贱的职业。

因为与朋友的交谈中,高澄听从朋友的建议,说要杀掉这个厨子以绝后患,被厨子听见,于是厨子先行找人将高澄刺死。

这一历史记载荒谬且疑点重重,结合其弟高洋成功篡权建立北齐、元玉仪不合时宜的出现和失踪,大多数猜测可能是高洋联合其他政治势力,利用元玉仪的美貌和身份,对其进行了行刺,毕竟高洋是高澄之死的首要得利者。

但究竟是不是这样,我们不得而知,历史只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位身世悲惨的琅琊公主。

更多文章

  • 苏辙《唐论》:相比于唐朝,宋朝最大的制度弊端在于中央集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面对皇帝的询问,赵普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残唐五代之所以战乱频繁,原因在于“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在赵普看来,唐制与周朝一样,都存在着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地方势力太大,导致中央软弱无力。为此,赵普也像李斯进谏秦皇一样,请求实行中央集权、搞君主专制。于是,宋太祖便模仿秦制,通过各种手段来侵夺地方

  • 苏定方死前悄悄把儿子拉到身边说了句什么话,保了一家平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他的儿子说到,父亲让他等一个人,这个人到了,自然会告诉他一切。苏定方,本名苏烈,唐朝名将,一生功勋卓著,配享武庙,图形凌烟阁。很多人不知道苏定方,那是因为李世民的光环太过耀眼,而且李世民在位的时候苏定方并没有为他效力,而是与李世民打擂台,参加了其他隋末义军起义。等李世民击败各路义军取得天下,苏定方自

  • 杨玉环与唐玄宗握槊,每天都要来一次,握槊究竟有何魅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这种偏爱,哪怕杨玉环对前夫李琩是真爱,都会在全天下权势最大人满满的诚意面前,败下阵来。如果杨玉环不死,唐玄宗会一直宠她到最后,不仅是因为唐玄宗跟她的年龄差距,让她显得年轻又可爱,还因为他俩会玩。夫妻之间保持新鲜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能玩到一块去,每天都有有意思的事做。唐玄宗与杨玉环有个游戏,他俩每天

  • 武则天临终前,张柬之匡扶朝堂,女皇怒叹:狄仁杰害苦了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和唐玄宗犯了同样的错误,早期和中期英明神武,创造了不朽的盛世功绩。可到了晚年时期,武则天沉溺于享乐的奢靡生活,险些将盛世王朝推向深渊沼泽。在武则天晚年奄奄一息的时候,曾对宰相张柬之愤怒的嘶吼:“狄仁杰骗了我”,这其中究竟有何不为人知的渊源和典故呢?在后世的电视演艺里,武则天的形象通常是英明神武

  • 武则天挺肚子查李治岗,查出寝宫跑出一女子,武则天:你活不长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那如果武则天在怀孕时,李治和别人厮混,武则天又会怎么做呢?选择隐忍还是出手?武则天和姐姐武顺公元654年,武则天怀上了次子李贤,这是她和唐高宗李治的第三个孩子。彼时的武则天挺着大肚子,没法和李治行房,于是李治盯上了武则天的姐姐武顺(韩国夫人)。当时武顺的丈夫贺兰越石早已去世,武顺守寡多年,去陪武则天

  • 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贵妃最肉麻的一首诗,杨贵妃与荔枝的典故,唐玄宗给杨贵妃送荔枝

    美人坯子,贵妃得宠杨玉环从小就长得天生丽质。在她十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他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杨玉环本身就长得非常标致,再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了一定的文化修养,等她长大时,她已经是一个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长歌舞、擅弹琵琶的才女了,白居易《长恨歌》中对她的描述是:“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

  • 武则天发明一种刑罚,上官婉儿受刑后魅力四射,如今成了年轻人潮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和婉儿的快乐,武则天发明的刑罚,武则天给上官婉儿处了什么刑罚

    到了唐朝时期,武则天改唐为周,从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改变了数千年男子当权执政的社会现象。武则天正是要为了给女子获取更多的社会地位,坐稳自己的皇位,执掌皇权,需要利用各种刑罚来震慑天下,威严对待群臣,所以常常有传闻说武则天为自己的利益,狠心毒辣,罔顾人伦。武则天时期的刑罚武则天对于惩治刑罚

  • 武则天为称帝,杀死了多少李唐宗室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李显继位后,由于不当的言论被武则天废黜,降为庐陵王,改立豫王李旦为帝,即唐睿宗,武则天仍然临朝称制。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唐为周,将李旦立为皇嗣,赐姓武氏。自李治去世到武则天称帝,这中间有七年的时间,武则天一直在为称帝做准备,期间开启了告密之风,任何人都可以告密,索元礼、周兴。来俊

  • 武则天退位时群臣皆喜,只有一人低头痛哭,1年后没哭的人全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不认可武则天的人则认为,武则天不过是窃国盗贼,并没有为唐朝的鼎盛做出任何贡献。尤其是唐朝的整体发展,武则天根本不曾出力。功过与否,谁也无法说服对方。只是就武则天以女子身份,在男尊女卑的时代里,顺利成长为一代皇帝皇帝,这就值得人们肯定。男性针对皇权的斗争尚且激烈,普通女性岂能参与其中并取得胜利。不过很

  • 武则天设立控鹤监,后宫坐拥3000男宠,为什么她却从来不怀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那么多男妾宠为什么没孩子,武则天未入宫前的经历,武则天真的会有后宫吗

    而这三个人之中,除去唐朝女皇帝武则天之外,吕后重权谋、慈禧贪享受,实在和明主二字没什么关系。更重要的是,除武则天之外,另外两个人还未能做到善终。吕后一死,吕氏一族被诛杀,慈禧则更惨,坟墓都被人掘了。可很少有人知道,即便是死后有魄力立下“无字碑”,任凭后人评说的武则天,也曾经设立过控鹤监这样的享乐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