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清最勤政的皇帝:八子夺嫡惊心动魄,改革成就名垂青史

大清最勤政的皇帝:八子夺嫡惊心动魄,改革成就名垂青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875 更新时间:2024/2/4 10:56:04

而20世纪九十年代初,作家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皇帝》,可以说对公众了解雍正形象有了很大影响,1999年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雍正王朝》,更是彻底掀起了雍正热。近年来清宫戏、穿越剧里更是经常出现雍正的身影,冷热反差是非常明显的,尤其大家对于雍正修改诏书篡位一事,更是争议不断。

康熙晚年出现了诸多皇子争皇位的局面,至少涉及了九个人,民间习惯称之为“九子夺嫡”。这个过程开始于康熙的皇太子胤礽被废。

胤礽是康熙的第二个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封为太子。早年康熙非常疼爱他,给他请的老师都是当时的大儒,下了很大功夫培养他。等到胤礽日渐长大,康熙就把一些政务的处理权交给了他。这样一来,就出现了问题。

按宫崎市定的说法,太子掌握权力以后,慢慢变成了一个政治寡头,政治寡头就是掌握政治资源的少数人。胤礽既然掌握了权力,他就可以用这个资源来和官员们交易,一是能挣到好多钱,可以花钱享乐,二是靠这种方式结党,给自己找一批支持者。

可能有人会问,他已经是皇太子了,将来整个国家都是他的,为什么还要拉帮结派呢?我们可以看冯尔康先生的《雍正传》,其中说到,早年有一批大臣支持康熙的长子,结成了一党,觊觎着胤礽的太子位置。为了对抗威胁,胤礽肯定也要结党。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胤礽一旦介入政治,就必然要从康熙手里分走一部分权力,提前尝到当皇帝的甜头,权力欲就会越来越大,就会继续要求分权。而通过结党来扩大势力,就是分权的资本。

对于皇子之间的争斗,康熙还是站在胤礽一边的。康熙二十七年,大臣明珠被罢免,这是皇长子集团的代表人物,可以说这是康熙直接帮太子打击了竞争对手。

而一旦涉及自己的权力,康熙就没那么客气了。当时还有一个大臣叫索额图,是胤礽的叔姥爷,也是太子党的首脑。他帮胤礽制定了好多制度,让太子享受的待遇直追康熙,甚至还想谋反,扶太子上位。康熙就把索额图圈禁起来了。虽然没波及太子,但父子之间的裂痕已经出现,互相怀疑、防备。

这就导致了康熙晚年两度废掉胤礽的太子之位,公开的理由是太子不听祖训、性格有缺陷等等,实际上是发现胤礽要谋反,就打掉了威胁自己权力的人。

康熙与太子之间的隔阂,给了其他皇子觊觎皇位的机会。当时的四皇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就是其中之一。

起初胤禛不是最突出的皇子,康熙的第八、第十四等几个儿子都比他有影响力,尤其是皇八子胤禩,在大臣中的人望很高。在第一次太子被废时,康熙曾要求百官推举新的太子人选,结果胤禩获得了高票。这让康熙既惊讶又害怕,怕这个人脉广泛的儿子成为新威胁,所以疏远了他。但胤禩受拥戴这一幕,应该说给胤禛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后面会做一些解读。

那么胤禛是如何获得康熙看重的呢?宫崎市定只说是因为他从小在皇后身边长大,康熙对他比较了解。而冯尔康等学者的著作则认为,胤禛善于揣摩康熙的意思,总是刻意迎合父亲,博得了康熙的好感。且表面上和兄弟们保持友好,私下里却也结党,把自己的门人比如年羹等都安排在了重要的岗位上,培植势力。

至于政务处理,胤禛讲究的是严刑峻法,提倡以威权来管理,做事比较务实。这可能也对了康熙的心思,因为史料记载,康熙曾告诉大臣,自己会选一个“坚固可托”的人继位。什么是坚固可托呢?就是性格刚毅,能托付大事的人。后人认为这说的其实就是胤禛。

总之,胤禛的八面玲珑加上政务才干,让康熙越来越重视他,比如在康熙的最后几年里,许多重大的祭祀活动都是由胤禛代替他去的。

1722年康熙去世,胤禛继位,就是雍正。很多人说雍正继位的过程有嫌疑,但是多数历史学家认为,雍正合法继位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要知道康熙晚年,腐败丛生,朝廷上下为争夺皇位的事情牵扯了很多精力,国力渐衰,清朝确实需要一个铁腕人物来治理。所以雍正继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九王夺嫡的过程太艰难了,这给了雍正很大的刺激。登位不久,他就设立了秘密建储制度,就是在生前秘密指定一个继承人,写好诏书,找个地方封存起来,除了自己谁都不能打开,将来自己过世,诏书会宣布继承人是谁。

这等于是宣布了对皇权的绝对掌控,谁也不要惦记,除非我死了。这样做,一是可以避免立太子,不会出现有人与皇帝争权的现象;二是防止儿子们像自己那一代一样,兄弟相争,不干正事,影响国家的正常运转。对雍正日后推行民生政策而言,这一制度排除了很大的政治干扰。

但必须指出的是,在满人早期的政治形态里,首领是由实力强大的族长等人选出来的,且不能擅自指定继承人,因此带有原始民主的性质。康熙在第一次废太子后,曾让百官推荐新太子的人选,多少还有那么一点点民主色彩。而到了雍正这里,指定就变成皇帝一个人的事情,谁都不能给意见。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来说,这是不利于社会进步的制度。

而且雍正没想到的是,正是他亲自指定的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乾隆,一继位就推翻了他的很多政策,并且利用高度集中的皇权,为自己的好大喜功、贪图享乐行了很多方便。比如乾隆自诩的“十全武功”就是个例子,有的仗可以不打,皇帝非要打,也没办法,把国家的经济都拖垮了。而且也就是在乾隆时期,由于政策的放宽,让雍正一直避免出现的腐败、官商勾结等现象,越来越严重,清朝的衰败也就此开始了。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说,秘密建储,就是雍正那种充满善意的恶意政治的开始。

胤禛凭借八面玲珑的处事方式,获得了康熙的好感、积蓄了自己的政治力量,谋得了皇位。其中的艰难使他对皇权的掌控格外谨慎,很快就设立秘密建储制度,迈出了独裁的第一步,同时也埋下了清朝衰败的种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为什么不建立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国家政权与部落的区别在哪呢?国家政权的交接有固定秩序,大多是和平进行,统治者和统治人民相互依赖,人民主动和被动服从统治者,依靠税收维持国家运行;军队负责保护当地人民的安全,在有天灾时免除税务甚至救济难民。少数民族的部落不一样,政权的交接一般没有固定秩序,以武力夺取为主;没有固定疆土,打倒哪里吃到哪里

  • 如果清朝和西方列强死磕到底,不割地不赔款,结局将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从军事方面来说,清朝拥有几十万的八旗军队,但是这些军队到了后期已经烂到根子了,欺负老百姓还可以,真要真枪实刀的干架,绝对都会吓得尿裤子。而真正可堪一战的部队大概只有几万人,但这些部队也不一定听从政府指挥,军纪混乱是一方面,作战理念更是差的一塌糊涂,拿这样的部队跟正在全球各地殖民的西方列强作战简直不堪

  • 朱元璋把军粮交给商人运输,目的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地方官员告诉朱元璋说,军粮的事可让商人来做。怎么做呢?总不能让人白做吧,商人是重利的,没利的事绝不会去做,而只要有利可图,则争着去做。为了吸引商人运输军粮,朝廷把自己的食盐专营权卖给商人,允许商人销售食盐,具体办法是,商人把军粮运到指定地点,换取一张支票,拿着这张支票就可以到盐场领取食盐了。利益

  • 朱元璋郁郁而终,只因刘伯温死前留下1物,让他每天担惊受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应该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代开国皇帝,虽然严于律己,打击贪官,但是却因为在创建明朝后,为了将大权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将那些开国君臣全部都屠杀了。而且恢复了殉葬制度,所以很多人评价朱元璋是一个好皇帝,但是却台薄情寡义了一些。在朱元璋还未得到天下之前,广招贤士,在他的身边很多人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还有刘

  • 如果康熙不把他流放致死,我国武器可以领先世界,又怎会落后挨打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康熙流放三百里第几集,康熙全部老婆,于成龙把康熙感动哭了

    当我们将历史的年轮往前推进时,我们可以很清晰的记得,那个被称为天朝上国的国家曾是其他国家可望而不可即的,不管是现在的美国还是俄罗斯,这些国家的实力远远不如鼎盛时期的中原大地。而到了前朝康熙时期,中国的气场却越来越弱,以至于这些“蛮夷”敢对中国肆意挑衅,原因何在?谁导致了这种局面的发生?大家绝对想不到

  • 赵匡胤为什么没有立自己的儿子当太子,而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时间回到公元960年,经历了唐末以来梁唐晋汉周五个短命王朝的中国终于迎来了勉称一统的王朝宋帝国。赵匡胤黄袍加身,兄弟个个都得改名,三弟赵匡义改名赵光义,四弟赵匡美改名赵光美。后来赵光义当了皇帝,老四继续改名改成赵廷美。之所以改名就是避的皇帝的讳。正如哥仨频频改名一般,说明了起这个名字的时候算命先生压

  • 努尔哈赤最“委屈”的后妃,本是原配,却没被追封皇后,儿子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所谓“大妃”,即正室妻子,对应的是清朝皇子王爷的“嫡福晋”,这些人往往都是原配,如果日后皇子继承皇位,她们也多半成了皇后。所谓“庶妃”,顾名思义,主位以外,与妾室差不多。侧妃,仅仅次于大妃,好比后期的“侧福晋”。继妃,她们的地位等于正妻,是在前一任大妃死后,通过明媒正娶续弦而来。带着这层理解,我们正

  • 朱元璋在公元1356年,自己还不到29岁时,在南京自称“吴国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文官体系之外,朱元璋对军队进行了破费心血的建构。在攻城掠地之后,他任命将领为某地统军元帅,本来一方面是酬劳这些将领,另一方面也需要他们镇守该地。但,占据的城邑一旦多起来,他们的官阶的确需要用一个标准来分高下的。于是,朱元璋设置前后左右中五军元帅府,每军帅府中,皆设先锋官。这些元帅和先锋在攻城掠地之后

  • 红楼梦:宁国府的财政危机,致使贾珍做了一件龌龊至极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贾珍简历,红楼梦贾珍简介,贾珍和秦可卿有几次吻戏

    一日,小管家俞禄来回贾珍:“前者所用棚杠孝布,并请扛人青衣,共使银一千两,除给五百两外,仍欠五百两。昨日两处买卖人俱来催讨,小的特来讨爷示下。”贾珍道:“你且向库上去领就是了,这又何必来回我?”俞禄道:“昨日已曾向库上去领,但只是老爷仙逝以后,各处支领甚多……此时竟不能发给……或是爷内库里暂且发给,

  • 成吉思汗进攻时,为何总要抛弃随军物资?这才是让敌人最害怕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蒙古帝国也由此形成非常完备的战争体系。如何进攻,如何撤退,如何保障后勤。每一个环节,每一点细节,蒙古军队都将扩张的本能发挥到极致。蒙古帝国在远征时,常常以大军团的方式运作。远征军划分为不同的大军团,每个军团听从命令,统一指挥。而在军团后面,还会携带大量的物资。如干奶酪、肉干,以及畜牧群等,这些可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