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威烈王
封晋国大夫
韩虔
﹑
赵籍
﹑
魏斯
为诸侯,正式成为诸侯国,三人分别被后世称为韩景侯、赵烈侯、魏文侯。而此时晋国的国君
晋烈公
,只能默默的忍受,无法抗拒。
[var1]
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在历史上被定义为春秋终了,战国开始的标志。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国彻底废掉晋国最后一任国君:
晋静公
,并将晋国公室最后剩余的一点土地也全部瓜分,曾经的春秋霸主晋国走完了它的历史进程。
不同于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其他国家,晋国是被内部攻破的,而不是被外部力量所覆灭。曾经的臣子,最终联合将自己的主子赶下宝座,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深思。
公族力量衰落之始
公元前678年,分封在曲沃的旁宗
曲沃武公
一系通过连续三代人努力,成功的夺取了晋国君位,赶走了曾经的大宗传承人,曲沃武公也开始被称为晋武公。
称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在位年数
晋武公
姬称
公元前679年-公元前677年
2年
晋献公
姬诡诸
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51年
26年
晋侯卓
姬卓
公元前650年
1个月
晋惠公
姬夷吾
公元前650年-公元前637年
14年
晋怀公
姬圉
公元前637年
1年
晋文公
姬重耳
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年
9年
姬欢
公元前627年-公元前621年
7年
晋灵公
姬夷皋
公元前620年-公元前607年
14年
晋成公
姬黑臀
公元前606年-公元前601年
7年
晋景公
姬据
公元前600年-公元前581年
19年
姬寿曼
公元前580年-公元前573年
8年
姬周
公元前572年-公元前558年
15年
姬彪
公元前557年-公元前532年
26年
晋昭公
姬夷
公元前531年-公元前526年
6年
晋顷公
姬弃疾
公元前525年-公元前512年
14年
公元前511年-公元前475年
37年
姬凿
公元前474年-公元前452年
23年
晋哀公
公元前451年-公元前434年
18年
晋幽公
姬柳
公元前433年-公元前416年
18年
晋烈公
姬止
公元前415年-公元前389年
27年
晋孝公
姬颀
公元前388年-公元前357年
32年
晋静公
姬俱酒
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49年
8年
在曲沃系夺权的过程中,曲沃家族各支出力甚多,在战后也获得了相当大的力量,这些力量继续威胁到了晋国君位,为防止曲沃代翼的事件再次发生,曲沃武公之子---晋献公开启了压制。
公元前669年,晋献公发兵围宗族公子,兵刃相见,曲沃系诸多后裔被杀,残存者逃往虢国。除开极少数如郤氏、栾氏、韩氏等亲己派,其余公族永远消失了。这样,彻底的稳固了中央政权的地位,史称“
晋无公族
”。
公族力量的消失后,谁来填补权力真空?答案是:
卿大夫
。
晋献公之子
晋文公姬重耳
历经磨难回国之后,设立三军,每军各设一名将、一名佐,按地位高低分别是
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
,称为三军六卿,其中中军将为
正卿(上卿)
,中军佐为
次卿(亚卿)
,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四个则是
下卿。
[var1]
三军六卿
狐氏
、
先氏
、
郤氏
、
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
十一个世族所把持,这些家族按照
长逝次补
的原则,轮流执政,最终将晋国国君势力彻底淘汰。
曾经的维护者,后来的掘墓人
晋文公重耳在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中,身边追随的都是极其忠义之士,如有
狐偃
、
赵衰
、
颠颉、魏犨、胥臣,
回国后倚重的将相先轸、栾枝等人,这些人在当时都是忠心耿耿,晋文公为报答这些人的追随,给予了他们极大的权力,这些将相及其后人在维护晋国统治的同时,也在发展着家族的力量。
我们都知道,力量大了,难免有自己的想法。
各家卿大夫之间有着交错的关系,为了自家宗族的利益展开了各种内斗。
[var1]
晋国六卿
晋国历代将佐共有72人,除了
臾骈、箕郑父和屠击
3人外,余下69人均来晋国六卿十一个家族。
先秦称氏不称姓。
狐氏3人;先氏6人;郤氏7人;胥氏4人;栾氏5人;韩氏7人,上述六姓均起源于
晋国公室
,共计32人。
姬姓荀氏分三支:中行氏5人;智氏6人;程氏2人;共计13人;
姬姓魏氏有7人;
祁姓范氏7人;
嬴姓赵氏10人;
大浪淘沙,历经斗争,只剩三家
晋平公(公元前557年-公元前532年在位)后,六卿被
智氏、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魏氏
六家把持,其中智氏和中行氏还是出自同一先祖。
[var1]
六氏的地盘,注意中间可怜的晋公室地盘
公元前497年,赵氏家主
赵简子
因事杀掉了自己的族人
赵午,
而赵午恰好又是中行氏家主
中行寅
的外甥,赵午之子
赵稷
据邯郸发动叛乱,范氏家主
范
吉射
与中行氏家主中行寅,则协助赵稷反抗赵氏。另一边
魏氏、韩氏
也和
中
行氏、范氏不和,
智氏
想谋夺中行氏的卿职,于是智、魏、韩三家奉晋定公之命帮助赵氏,反击范氏、中行氏,战争的结果是范氏、中行氏不敌,逃出晋国,其封地也为另四家瓜分,六大家变成了四大家。
晋阳之战,智氏覆灭
公元前455年,执掌晋国朝政的正卿智氏家主
智伯瑶
通过了一项决议:为了重振晋国霸业,智氏主动献出万户封邑来增强晋国国力,韩氏、魏氏也先后献出万户封邑,唯独赵氏不肯献地,于是智氏联合韩氏和魏氏一起攻打赵氏。
赵氏家主
退守大本营
晋阳
固守,智伯围困晋阳两年而不能下,引晋水淹灌晋阳城。危急中,赵襄子派说客
张孟谈
说服
韩、魏
两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军营,大破智伯军,擒杀智伯瑶。接着,韩、赵、魏三家联手攻陷智氏封邑,一次屠杀智氏两百多口,智氏家族遭受了灭族之灾,彻底退出晋国政坛。
此战过后,韩赵魏三家家主:
韩康子、赵襄子、魏桓子
把持晋国朝政,并奠定了三家分晋的格局。
其后,韩康子传位给其子韩武子,韩武子传位给其子
韩虔
;
赵襄子传位给其子赵桓子,赵桓子去世之后国人杀其子迎立赵献子(赵襄子侄孙),赵献子传位给其子
赵籍
;
魏桓子去世后,传位于其孙
魏斯
;
正是在韩虔、赵籍、魏斯在位时,三家分晋。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