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刺秦:却被秦王连砍八剑反杀,是他太菜还是秦王武艺高超

荆轲刺秦:却被秦王连砍八剑反杀,是他太菜还是秦王武艺高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154 更新时间:2024/1/17 16:41:13

文|侯博士的笔记

编辑|侯博士的笔记

前言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让人感受到荆轲视死如归的悲壮豪情。

[var1]

公元227年著名剑客荆轲为报太子丹知遇之恩,救燕国于水火之中。他只身来到咸阳宫,刺杀秦王嬴政。虽然做了万全准备,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荆轲在与秦王一对一交手时,占尽绝对优势,结果没有伤秦王分毫,自己反被连砍八剑,最后落得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要知道荆轲在当时可是五大剑客之一,在那么近的距离下,荆轲为什么会刺秦失败,是荆轲太菜还是秦王武艺高超?

[var1]

荊轲刺秦的原因

荆轲刺秦,这件事情还得从战国末期的天下大势说起。

战国七雄中,由于燕国受地势所困,一直都比较弱小,总是被别国欺负。

以至于战国后期诸侯战乱,燕国想偏安一隅也不可能。再加上燕国和秦国土地又接壤。

而吞并六国是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几代国君的国策,所以面对强大的秦帝国,燕国岌岌可危,面对着随时都有被吞并的可能,燕王惶惶不可终日。

[var1]

这时,秦国大将王翦灭了赵国向北直逼燕国南部边界。这更让燕国如坐针毡。

面对如此局势,燕国太子丹的老师和大臣都劝他联合楚,魏,再组合纵,对抗秦国。

但太子丹认为,这种布局费时费力,看到结果不知要到猴年马月,而按照燕国此时的情况他不能等。所以他决定收买刺客去刺杀秦王。

其实,太子丹刺杀秦王不仅仅是因为害怕秦国入侵燕国,他还为了报私仇。

太子丹年少时和秦王嬴政同在赵国做质子,两人从小就是玩伴,同为天涯沦落人的两位少年惺惺相惜成为好友。

[var1]

后来两人双双归国。嬴政坐上了秦王的位置。随着秦国越来越强大,燕国为了表忠心,又把太子丹送到秦国当人质。

太子丹认为以他和嬴政年少时的那份友情。秦王一定会厚待他和他的国家。可是自古弱国无外交,更何况千古一帝嬴政的野心就是要一统天下,怎会因儿时的那点情份而妇人之仁。

面对秦王的百般羞辱,伤心失望的太子丹怀恨在心,偷偷逃回燕国。

他一直想着要报复嬴政,但是燕国国力弱小打不过秦国。现在秦国大军又兵临城下,新仇旧恨让太子丹恶向胆边生:既然我打不过你,那就找刺客干掉你。

[var1]

只要秦王一死,秦国必定内乱,说不定燕国可以趁虚而入,将其吞并。

瞌睡来了,就有人递枕头,这时有一位名叫田光的谋士向太子丹推荐了神勇之士荆轲。

荆轲从卫国来到燕国后,太子丹以国士之礼待之,好吃好喝得供着,还与荆轲共乘千里马。

可是荆轲认为燕国的存亡跟他没有任何关系,再说刺杀秦王,这可是有去无回又丢性命的事儿。荊轲婉拒太子丹,认为自己不是干这种大事的人。

太子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荊轲:

“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已经势不可挡,已经有几个国家相继被灭,现在秦军以兵临城下,燕国也将步其后尘,燕国积贫积弱,面对面正刚秦国,无异于以卵击石,毫无胜算。为了天下,只有刺杀秦王才能解决天下纷乱的局势。”

[var1]

一番操作下来,荆轲为太子丹的大义所感动,他也准备为知己者死。所以荆轲应下了刺秦的使命。

刺秦计划秘密进行,太子丹花重金打造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匕首,为了保证刺秦时万无一失,这把匕首还在毒药水里反复浸泡,所以匕首只要伤到人的皮肉,此人就必死无疑。

为了刺秦成功燕国也算是花了大本钱。

燕国为了使秦王相信自己是主动投降,从而对燕国使臣放松警惕,太子丹把自己国内最肥沃富庶的督亢地区的地图献给秦国。

而且为了能够近距离接触秦王,太子丹更是为秦王准备了一份厚礼:秦国叛将樊於期的人头。楚国和赵国的战争中,樊於期打了败仗,不敢回秦国逃到燕国。

[var1]

秦王对此恨之入骨,曾悬赏千金捉拿樊於期。有了此人的人头太子丹和荆轲认为可以近距离接触到秦王,刺秦应该没问题。

为了近一步完善刺秦计划,太子丹给还荆轲配备了一个搭档。有着燕国第一武士之称的13岁少年秦舞阳

但是随着秦国兵临易水,太子丹心急如焚,荆轲却没有动静。太子丹为了防止荆轲心生悔意,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荆轲动身,无奈之下,荆轲只好带着秦舞阳仓促去往秦国。

荊轲错失刺秦最佳时机

[var1]

荆轲和秦舞阳带着地图和人头来到咸阳宫拜见秦王。可秦舞阳毕竟是个13岁的毛孩子,在街头当个小混混斗凶耍狠可能会让普通百姓害怕而敬而远之。

可是真的上殿来见到威风凛凛的秦王和满朝垂手而立鸦雀无声的文武大臣,还有朝堂外手持武器肃立的武士,秦舞阳立即被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

秦王和众大臣心中觉得可疑,荆轲只能用小地方的孩子没见过大世面来打圆场。

[var1]

这时的荆轲倒是表现出了侠客的沉稳。随即秦舞阳退下荆轲独自一人拿着地图和木匣献给秦王。

当秦王看到木匣子里果真是樊於期的头颅,心中不免大喜,连忙让荆轲把地图也呈上来。

荆轲把地图慢慢打开,最后图穷匕见,他一把抓住秦王的袖子,拿上匕首扑向秦王。

此时秦王也发现了匕首,大惊失色,暗叫不好,他急忙扯断袖子摆脱荆轲,而后拔腿就跑,边跑边拔剑,准备迎战。

[var1]

可能因为太慌张,而且剑又太长。这就发生了比较喜剧的一幕:

秦王绕着柱子跑,荆轲跟在后面追。满朝文武大臣都手无寸铁惊慌失措。因为秦王规定武士无召不得入内,其他人也不能佩剑上殿。

面对如此冏境,秦王应该有点后悔吧。

可就是如此好的机会却硬生生被错过,这真是天要亡荆轲。

[var1]

这时太医夏无且反应过来,他急中生智把随身携带的药箱奋力砸向荆轲,就是这一举动给秦王制造了一线生机。

在荆轲伸手挡药箱之时,旁边的大臣也有人冷静下来,对着秦王大喊:“王负剑,王负剑。”秦王也立刻领悟,拔出长剑。

也不知是秦王太强还是荆轲太弱,搏斗中秦王砍断荆轲左腿,荊轲倒地,但荊轲还想最后一搏,他用尽全力把匕首掷向秦王,结果偏了,匕首击中铜柱。

秦王大怒,上前连砍荆轲8剑以解心头之恨。

[var1]

此时荆轲也明白刺秦彻底失败,转而倚柱而笑对秦王说: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却之,必得竹契以报太子也。”

最后一代剑客被冲进来的士兵乱刀砍死,秦舞阳也被斩杀殿外。

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

综上所述荆轲刺秦失败会反杀的原因,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

[var1]

太子丹决定刺杀秦王这个决策就是个错误。

作为一国太子,一点政治头脑都没有,不听老师和大臣的意见:联合纵横以制秦,而从长计议。

反而参杂个人恩怨而不顾国家大祸患,收留了樊於期,给了秦国攻打燕国最好的理由。

更为了泄私愤铤而走险,收买刺客去挟持秦王归还土地,不行再杀之,这简直就是一个糊涂而且荒唐的决策。

不知太子丹有没有想过,即使行是成功,也不可能改变燕国灭亡的结局。更不可能阻止秦国一统天下的决心。

[var1]

还有可能遭到前所未有的报复,果不其然,行刺失败后,几十万秦军直奔燕国首都邯郸,太子丹本人也被自己的父亲杀死献给秦王,以求停战。

还有就是荆轲自己学艺不精而错过最佳刺杀秦王的时机。

荊轲从小喜好读书、击剑。曾经想凭借剑术游说卫国国君,也许卫国国君早就看出此人不可担大任,没有任用他。

荆轲只好开始在各诸侯国中游历,在漫游过程中,他曾和剑客盖聂,鲁句践论剑,可最后都是悄无声息认怂跑路。这也可以看出荆轲剑术并不十分厉害。

[var1]

也许正因为荆轲对自己有着比较清醒的认知,所以太子丹将刺秦的任务交给他时,他是拒绝的。最后在太子丹一再劝说下才答应。

因为刺秦是机密,田光因为知道这个秘密而自杀,现在他也知道了,所以去刺秦是死,不去也活不成,不得已只好答应。

最后在太子丹一再催促下仓促上阵。而在和秦王一对一的决战中,接连错过几次最佳刺杀时机。这更能证明荆轲真的是学艺不精,剑术一般。

再者就是选错搭档。

[var1]

虽然秦舞阳13岁就因杀人而闻名燕国,但这小子是个官三代。因为他有贵族身份做护身符,所以小小年纪就心狠手辣。

在那个贵族有一切特权的时代,秦舞阳杀个把人根本就没人能把他怎么样,反而让他名声大噪。

但他毕竟还是个孩子,没有见过多少大场面。所以当他来到咸阳宫见到秦王也就只有秒怂的份。从而让秦王心生警惕。

最后就是秦王嬴政,也许真是天选之人,他肩负着统一天下,结束战国混乱的局面的使命。所以上天格外垂怜,让他躲过一劫。当然这只是是戏言。

[var1]

战国后期,由于诸侯长期混战,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各个诸侯国的实力随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秦国经过几代国君的努力,再加上经过了商鞅变法,国内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随着国力的增强,秦国意识到社会变革的重要。

随着井田制的瓦解,秦国的新兴地主阶级登场。

这种超前的社会制度使得秦国率先崛起,实力更加蒸蒸日上,无论经济,军事都领先其他诸侯国一大截。

此时的嬴政也就准备实施自己的抱负,开始周密部署,准备灭掉六国,结束战乱,一统天下。

[var1]

所以事情并不会像太子丹以为的那样,只要刺杀了秦王就可以要回被侵略的土地,天下又回到分封时代的格局。

结语

荆轲刺秦虽然失败,但也算得上是一条真汉子。他这种是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倒是让他流芳百世。

而作为刺秦的策划者太子丹也和荆轲一样,在历史上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统一是大势。所以时也运也,荊轲注定成为一个悲情刺客留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文献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孙策26岁去世,周瑜36岁去世,之后二乔与子女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孙策死的时候周瑜在哪,孙策和周瑜的年龄相差,孙策死后周瑜为什么不自立

    其中周瑜与小乔的爱情故事,更是传为一段佳话,因为两人可谓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不知激起多少人的想象,与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其实二乔本名姓桥,因为古时“桥”通“乔”,这才渐渐变成了“乔”。大乔小乔都知书达理,拥有倾国倾城之貌,因此吸引了无数的追求者,可乔公认为他们

  • 秦靠法家一统六国,为何又仅存活十三年,中间有什么差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如何一统六国,秦王嬴政一统六国图片,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六国

    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祖辈打拼逐渐从一个靠养马受到周天子重视的弱国到一统六国、傲视群雄的强国。这跃迁关键在于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秦国在变法期间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和军队战斗力,使得秦国有国力与六国一战。但秦朝“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在后世探究其短命越频繁时

  • 孙策26岁就去世,妻子大乔结局如何?孙权的做法一直被世人唾骂!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策死后大乔照片,孙策和大乔的真实故事,孙策死后孙权是怎么照顾大乔

    真正开疆拓土的人,是他的哥哥孙策。根据史书记载,孙策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只用了不到六年的时间,就在极度混乱的情况下,先后攻占了江东六郡,成了一方霸主。遗憾的是,这位功勋卓著的年轻诸侯,只活到了26岁,就因为刺客的突袭,丢掉了性命。孙策26岁去世时,其妻子大乔年轻貌美,她最终的结局如何?她按照是丈

  • 小乔不是周瑜的正妻,但为何周瑜小乔的爱情故事却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周瑜小乔的感情史,孙策正妻,小乔和周瑜的悲伤爱情故事

    不过,在历史上,小乔甚至不是周瑜的正妻而只是一个妾,那么为何,在记载中都没有怎么出现过的小乔这一人物,在历史上的名声和流传度远远大于周瑜的正妻呢?其一,很重要的一点,自然是外貌,大乔小乔两姐妹,都被誉为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也可以说是爱美之心古皆有之,从之前掷果盈车的的潘安,到

  • 秦始皇:为了统一六国,得力干将李斯,送我的偶像去了西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到今,很多人都有偶像,要么是才子,要么是明星,要么是政客,要么是其他名人。秦始皇这个大BOSS也有偶像,这个偶像就是“韩非子”。秦始皇崇拜韩非子,是从韩非子的书开始的。一个偶然的机会,秦王嬴政(那时候还叫秦王嬴政)看到了韩非子的《孤愤》、《五蠹》,激动不已,估计韩非子的书让秦王嬴政有了共鸣。“如

  • 秦朝灭亡后,嬴政子孙改头换面,这个姓氏的极可能是秦王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始皇一个人在短短12年的时间里面,完成了几代人都无法完成的丰功伟绩,让人对秦时的战斗力和国力产生了无尽的联想,更对这个猛人的出生充满质疑。[var1]野史上关于秦始皇出生问题一直众说纷纭,多数人认为他是吕不韦和赵姬的私生子,但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赵姬跟着秦始皇的父亲赢异人短短8月就生

  • 孙尚香睡觉时有一坏习惯,刘备不敢碰她,法正说了4个字解决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尚香隔着墙与刘备对话,孙尚香为什么帮刘备跑,刘备对孙尚香说了什么话

    孙尚香不像别人府里的大小姐一样娇贵,孙尚香才智敏捷,刚强勇猛,打小就没吃过亏,她从小在军事家庭长大,受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从小就习武 ,长大后他不爱胭脂水粉,也不爱逛街买买买,而是爱刀剑枪棒,同时也是一个武功高强的美人儿。孙尚香这个爱好虽然独特,但在古代这个爱好可是个大问题,不管孙尚香再美,找个男人嫁

  • 盘点战国历史上的三个大神只要读懂这三人的弟子便能了解整个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日本战国三公主,战国四公子三个伪君子,战国历史讲解

    第1、 子夏主要弟子:李悝、魏文侯、吴起等[var1]魏文侯子夏姓卜名商,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4岁,孔子去世之后,便在魏地的西河讲学,创立的西河学派,魏文侯建立魏国之后,子夏已经一百多岁了。魏文侯亲自便拜他为师,向他学习儒家经典,在子夏的教育下,魏文侯最终成为战国时期的一代雄主,创建的魏国的百年

  • 孙尚香一睡觉习惯让刘备心生恐惧,法正说了四个字,刘备松了口气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尚香简介,王者荣耀孙尚香18岁漫画,孙尚香的最强出装

    要说这个孙尚香也是三国时期最悲哀的一个女子,她的哥哥可是东吴的君王,自己可是那东吴的公主,在加上自己长得更是不差,绝对有不少的人追求她。然而她绝对想不到自己却嫁给刘备这个比自己大几十岁的糟老头。按理说孙尚香出身高贵,更应该有自己的自由,绝对要比别人幸福的多。然而事实却刚好相反,虽然孙尚香出身高贵,但

  • 这个善于用人的君王,拯救楚国于水火之中,死后却躺着中了一身箭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楚悼王于公元401年继位,当时的楚国形势十分尴尬,北方的韩、魏、赵三国咄咄逼人,经常联起手来欺负楚国。楚国转头找秦国帮忙,虽然秦国为了自身利益会偶尔帮一把,但是楚国知道,秦国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吞灭自己的。[var1]楚悼王楚悼王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他一上位便理清了国际形势,对自己的被动局面十分担忧。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