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清朝,如果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发生冲突,官府会偏向富人吗?

在清朝,如果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发生冲突,官府会偏向富人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677 更新时间:2023/12/14 15:11:36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就要从清朝当时推行的司法制度进行分析。清朝推行有成司法制度的传统,可以追述到关外努尔哈赤时期。

不过,当时的审案方式,仍非粗陋。到了顺治年间,清朝入关以后,才借鉴明朝的司法制度,形成一套清朝自己独有的司法制度。

当然,后来也经过很长时间的调整,才逐渐成型。清朝推行的这套司法制度,以《大清律例》为基础,加上《五朝会典》、《蒙古律例》、《回例》、《番例条款》各部院则例辅佐,构成清朝官员审理案件时,用来判断的准则。

在这些律法中,都有一些比较正面的规定。清律首页就对刑具的规格、使用做了很详细的规定,防止用刑规定。使用杖刑的时候,每个犯人每天不能超过30下;掌嘴、跪练,都能超过两次。朝廷会经常派遣官员,监察监狱,防止有冤情出现。

审案官员要公正廉洁,不能有偏私,不能收受贿赂。为了避嫌,清朝司法有明文规定,如果审案官员跟被审案犯之间有师生、亲戚、朋友、仇隙等关系,就已经回避,不能参与审案。

而且,官员不会参加同省犯人的审判,防止偏袒。但是,这些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有很大偏差。

清朝历史上,因为滥刑被打死的犯人,不计其数。甚至刑部还会给不同级别的衙门,一定名额的犯人死亡名单。这种规定和实际操作的不同,让富人有了更多机会去逃避罪责。

最简单的说,他们可以通过贿赂审案官员,逃避罪罚。英国人斯当东在18世纪的时候曾经对清朝司法审判说过这么一句话:“在中国,以及其他东方国家,下级上级,当事人向法官送礼的风气是很盛行的。原告和被告两方都向法官送礼。”

不过,这种情况并非绝对。富人对穷人能够绝对胜诉的可能性,除了跟当时官场风气有关,也跟案件涉及的级别有关。

清朝的时候,地方案件审理,主要分为四级,分别交由县、府、按察使、总督和巡抚四个级别的衙门审理。这四个衙门审理的案件,分别是由轻到重。

那些寻常案件,都会交给低层的衙门去处理。比如说,如果是那些家庭事务、土地纠纷等事情,处罚结果在鞭打、杖刑范围内的,就会交给各地州县自行处理。

如果处罚结果是徒刑的案件,需要交给府、道、按察使审理,由总督结案。如果是审案结果是流放,以及人命案子,需要通过刑部,交到皇帝手中,由皇帝判决。

级别越高,富人通过受贿得到官府偏袒的可能性就越低。毕竟级别越高,案件越大,也越复杂。朝廷也会派遣一些官员到地方巡查。越是重大案件,越可能在巡查范围内。

当然,这里不排除一些手眼通天的商人,可以利用自己的财富,对审判官员,乃至巡查官员对案件产生影响,对自己偏袒。

被判决的人,如果感到不满的话。也可以逐级上诉。从府、司、督,每个衙门去状告。这种情况下,清朝的穷人或许有更有机会。

但是,他们的状告,只能是逐级上诉,不能越级。否则,即便将来审判后,案件属于实际情况,也会被鞭子抽打五十下作为处罚。

要是案件被送到皇帝手中,相对来说,结果会更好些。当然,皇帝不可能完全了解所有实际情况。只能说,皇帝因为距离这些百姓比较远,会用他认为较为公正的办法,去审判结果,比较不容易偏袒富人、穷人其中一方。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有那些觉得自己冤枉的人,会到京城找皇帝申诉。这个叫做“京控”。他们可以到都察院、通政使司,九门提督衙门叫冤。

他们可以到都察院、通政使司,九门提督衙门叫冤。康熙年间还专门设立了“登闻鼓厅”,如果有人击鼓鸣冤,会有官员进行申诉,确实冤枉的,交由皇帝处理。

或者遇到皇帝出门,可以拦着迎驾申诉。这个操作难度极高。很可能被直接扣上冲撞皇帝仪仗队的罪名,拉去充军发配。伸冤就成了泡影。

不过,找皇帝并非能保证完全公正。毕竟这些案件最终还是要由下面官员去办理。只是由皇帝亲自审理的,大多情况稍好些。

但是,跟清朝那么多案件相比,能得到皇帝亲自审理的,不过是少之又少。所以,在清朝,官府偏袒富人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存在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此人是明朝狱卒,冒死让犯人回家过年,死后被官府尊为“狱神”!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狱神张陶,明朝狱卒照片,狱神是什么意思

    亚孻虽然是增城县的一个小小的狱卒,却非常敬业,他为人淳朴善良,宅心仁厚,身体强健却不虐待囚犯,因此他在当地是个很受欢迎的人。亚孻一生都是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他按时上下班,从来没有做过出格的举动,但是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的腊月,亚孻却做了一个震惊众人的举动,为此他差点犯下死罪,那么亚孻究竟做了什

  • 雍正继位之后,为何老三能获“御前免跪”的荣耀?其实原因有这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不知道各位是否还记得,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之中,作为皇三子的胤祉也是在雍正继位之后,获得了一个比较好的结局。毕竟在雍正当初的那些兄弟之中,好像也就是老十三忠心耿耿,最后荣获铁帽子王,其他的皇兄弟们下场惨的惨,软禁的软禁。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为何老三能获“御前免跪”的荣耀呢?其实换个角度说,老三为何能获

  • 此人是明朝“小包拯”,人人害怕:所到之处,当地官员把大门涂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海瑞祖籍在福建,他的父亲一共有四个兄弟,四个兄弟都中过举人,只有海瑞的父亲于文字上不通,没有作为。因为这个,海瑞的父亲经常被其他四个兄弟欺负,海瑞自小看在眼中,于是更为发奋读书,立志要为父亲出一口气。海瑞4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了,他独自跟着寡母生活。母子两人生活十分清贫,海瑞因此养成了勤俭持家的

  • 红楼梦:探春和王熙凤之间,其实有一个很深的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当平儿来提醒探春,赵姨娘的兄弟的丧葬费只得二十两银子的时候,探春立刻想起来她的主子,“素日当家使出来的好撒野的人”,见了平儿,就一肚子的气,亏得平儿避猫鼠似得赔了半天小心,才平息了探春的怒气;“懦小姐不问累金凤”的时候,本来是迎春房里的奶妈和媳妇儿撒刁,探春却又一次把怒火转移到了王熙凤身上,对着平儿

  • 此人是前朝废帝,后在西藏出家,相传还是这位元朝皇帝的老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前废帝和后废帝比较,废帝为奴,辅佐元朝最后一个皇帝

    宋恭帝退位后,忽必烈对他还算客气,赵㬎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还被封为瀛国公,待遇还算优厚。赵㬎在成长的过程了,逐渐对佛学产生了兴趣。到了1289年,忽必烈见他对西藏的喇嘛教产生了兴趣。于是将18岁的他送往西藏萨迦寺出家,法号合尊。在西藏的这些日子,赵㬎将他赵家这种遗传的文化素养给发挥了出来。不出数年,

  • 清朝的福晋、侧福晋、庶福晋与格格,都有何不同?差距宛若鸿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寿福晋,一条四爷二饼福晋,清朝福晋有多厉害

    无奈之下,青樱只得退居侧福晋之位,而这次的福晋之争,也为将来的后位之争,埋下了伏笔。不仅如此,很多朋友还发现,和青樱一同参加选秀的女子,获得的位份也是截然不同,有的与青樱一样,被册封为了侧福晋,有的是庶福晋,还有的则是格格,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同样都是女人,为什么她们之间的差距,却宛如鸿沟呢? 福

  • 揭秘清朝嫔妃真实发型,古装剧里原来都是骗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古装剧里的女子发型大都是不可信的,清朝早期的时候,八旗女子的发型一般都是辫发盘头。下面我们就来对比一下。是不是被骗了啊。康熙王朝里面孝庄太后的发型应该是两把头,这种发型实际历史上到清朝末期才有。后来慢慢到清朝中期,有了一种发饰,开始带钿子。有一些清宫戏里面出现过钿子,比如说《甄嬛传》中就有到清朝

  • 此人是名臣韩琦的后人,生下3女,大女儿嫁首富,另外两个嫁总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琦的子孙,北宋名臣韩琦简历,韩琦做过宰相吗

    宋嘉树的家族,有着显赫的历史,他的祖先是北宋一代名臣韩琦,其后代本来居住在中原,因为战乱才辗转来到了海南,从此定居在文昌县,生息繁衍。到了宋嘉树父亲韩鸿翼时,以经商为业,本来家庭殷实,然而韩鸿翼中年生病,导致了家道中落,不得已之下,宋嘉树母亲才把他过继给了在美国经商的舅舅。到了宋家后,义父对宋嘉树倾

  • 皇太极既非长子,又非努尔哈赤第一个嫡子,为何可以继承王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努尔哈赤统一建州以来,便极其看重长子褚英,同时,褚英也是嫡子,他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第一任大妃佟佳氏;皇太极在位期间,他的长子豪格是倍受推崇的对象,以至于皇太极突然死亡,朝中分立成两派,一部分支持豪格,另一部分倒向多尔衮;康熙中年,册封的太子胤礽是亡皇后之子……以上例子虽然没能证明清朝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

  • 此人本有机会中兴明朝却最终悲剧,死后尸体腐烂满清屠城十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崇祯皇帝自杀。这一年李自成在一片石被吴三桂和满清联手击败,退入关内。这一年清军入关,顺利占领北京,并随后大举南下,要占领整个中国。这一年明朝在南京成立新的领导核心,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历史究竟是三分天下,南北朝,还是大一统?在这个关键时刻,南明有一个重要人物开始登上历史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