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天子同年时的命运都是悲惨的,朱元璋年幼时,国家还处于元朝统治之下,汉人地位极其低下。1344年,朱元璋的家乡爆发瘟疫,不幸的是朱元璋的父母双亲和哥哥都感染上瘟疫,没有挺过去,空旷冷清的家里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两个人艰难度日。家里一贫如洗,兄弟二人今后的生活都成了问题,更不用说安葬去世的亲人,甚至连给他们买棺材的钱都没有。
无奈之下,兄弟二人想到父母生前做工的地主刘德,想同他借点钱为亲人处理后事。谁知这地主跋扈嚣张,觉得自己一旦借了钱给他们肯定是有去无回,于是将朱元璋兄弟撵出门外。邻居刘继祖心善,可怜朱元璋兄弟,给他们找了一块地方埋葬亲人。
原本紧张的日子现在更紧张了,眼看就要活不下去,朱元璋只好选择出家做和尚。皇觉寺的日子也不好过,朱元璋经常受欺负,寺庙的主持让他去河南乞讨。凄苦的日子让朱元璋看透许多世事人情,艰苦的环境让他变得坚毅隐忍,多疑猜忌。
偶然的机会,朱元璋投奔到郭子兴的麾下,一步步展现自己卓越的才能,受到郭子兴器重,还将义女马氏许配给朱元璋,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马氏贤淑,重情重义,一次朱元璋犯错被罚,马氏怕朱元璋挨饿偷偷藏着饭给他送去,自己也不小心被烫伤了,朱元璋感动不已。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正因如此朱元璋称帝后唯一信任的就是妻子马皇后,帝后二人也是历史上鲜明的典范。
朱元璋曾经大力惩治贪官污吏,只要沾了个贪字,朱元璋绝不姑息养奸,重罪处死。当时官员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因为自己的贪心掉脑袋。父母的去世和贪官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朱元璋年幼时就影响很深,这里也就解释得通他对贪官的“残暴”了。
荣归故里,朱元璋看着家乡感慨万千。刘德还健在,他害怕朱元璋秋后算账杀了自己,吓得一句话都不敢说。令人意外的是朱元璋并没有杀刘德,还赏赐他良田数顷,免除赋税。朱元璋十分理解刘德,还安慰他:当年你也不知道我会做皇帝,都是人之常情罢了。朱元璋知恩图报,刘继祖曾帮他埋葬亲人,朱元璋封他为义惠侯,以报答他的恩情。
朱元璋心胸宽广,有容人之量,对于曾为难过我的人没有携私报复,而是宽宏大量,对于有恩于自己的人一定知恩图报。恩怨分明,能屈能伸,才有大家之风。
朱元璋的一生告诉我们,人即使飞黄腾达了,也不要忘本,做人要恩怨分明,而不是睚眦必报,豁达也是君子,做君子,不做小人,多行善,而不是斤斤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