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岳飞第一次北伐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岳飞第一次北伐简介

岳飞第一次北伐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岳飞第一次北伐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042 更新时间:2024/2/13 15:01:21

岳飞第一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至七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三万五千人左右大败伪齐刘豫的部将李成等人,成功地收复了前一年南宋失去的襄阳府镇抚使李横的辖地,以及额外的原由伪齐控制的唐州和信阳军。

战争背景

襄汉失陷

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宋神武左副军统制、襄阳府、邓州、随州、郢州镇抚使、兼襄阳知府李横率随州知州李道联合伊阳县凤牛山寨的翟琮北伐伪齐刘豫。伪齐部队纷纷倒戈,牛皋彭玘、赵起、朱全、牛宝、朱万成等军归附于李横,董先、张玘、董震等军归附于翟琮,伪齐唐州知州胡安中由李道招降。李横和牛皋、彭玘等克复了汝州(治梁县,今河南汝州市)、颍昌府(治长社,今河南许昌市)、信阳军(治信阳,今河南信阳市)等地;翟琮一军更一度攻入河南府(洛阳),进逼北宋旧都及当时的伪齐都城开封。

伪齐刘豫马上向金军求援。三月间,金元帅左都监完颜兀术(汉名宗弼)率主力会合伪齐李成的二万伪军,在开封西北牟駞冈同宋军进行了决战,李横、牛皋等部被金方重甲骑兵击溃。到十月为止,翟琮的伊阳县凤牛山寨大本营、邓州(治穰县,今河南邓州市)、随州(治随县,今湖北随州市)、唐州(治泌阳,今河南唐河县)、襄阳府(治襄阳,今湖北襄阳市)、郢州(治长寿,今湖北钟祥市)等地相继被金军攻占,彭玘战死,李横、翟琮、牛皋、董先、李道、张玘等全部败退到长江一带。这使南宋的长江防线出现了巨大的缺口。伪齐的李成、许约等乘机联络割据洞庭湖与南宋对抗的杨么势力,约定来年六月间南北夹攻,伪齐军和杨么军水陆并进,顺江东下,“前去浙中会合”,消灭南宋政权,双方“建国通和”。

请缨北伐

岳飞在绍兴三年九月被授予正四品承宣使的虚衔,兼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的实职。他回到江州(治德化,今江西九江市)后,李横、翟琮、李道、牛皋、董先、张玘等将先后逃奔江南西路,其中牛皋和李道请求接受岳飞“节制”。宋廷于是将牛皋、董先共一千余人以及李道等部并入岳家军,张玘也拨归岳飞统辖;翟琮改任江南东路兵马钤辖,独立成军;李横和岳飞基本同级别,不愿隶属岳飞,其一万五千人马改隶官职更高的张俊

为击败伪齐军和杨么军的合兵计划,岳飞决定先打李成,后打杨么:“先襄汉,襄汉既复,李成丧师而逃,杨么失援矣。第申严下流之兵以备之,然后鼓行。”岳飞曾屡次申奏朝廷收复襄汉地区,他在绍兴四年(1134年)春上《乞复襄阳札子》说:“今日之计,正当进兵襄阳,先取六郡……况襄阳六郡,地为险要,恢复中原,此为基本。臣今厉兵饬士,惟俟报可,指期北向。”朝中宰相朱胜非支持这一作法:“襄阳上流,襟带吴、蜀。我若得之,则进可以蹙贼,退可以保境。今陷于寇,所当先取。”刚从江南西路调任政府参知政事的赵鼎也支持岳飞:“知上流利害,无如飞者。”而签书枢密院事徐俯却反对委派岳飞出兵,戍守淮南西路的刘光世也要求代替岳飞“措置荆襄” 。最后宋廷决定由岳家军出兵收复襄汉,刘光世军增援,王[王燮]军箝制洞庭湖的杨么军。

三月十三日,宋廷向岳飞发布出兵的省札,正式任命岳飞为荆湖北路前沿统帅,在他的制置使官职上添入“兼制置荆南、鄂、岳”的加衔,荆湖北路安抚使司颜孝恭和崔邦弼两统制的兵马,荆南镇抚使司的兵马,都暂归他 “节制使唤”。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又另加二十万贯钱“充犒设激赏”。宋廷又对岳飞此次出征作了几项规定:只以收复丢失的四郡及伪齐管辖下的唐州、信阳军为限,“不得辄出上件州军界分”;如果敌军逃遁出界,“不须远追”,也不得“或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之类,却致引惹”;收复襄汉六郡后,由岳飞差官防守,岳飞大军则回大江沿岸驻扎。宋高宗次日又特下亲笔手诏说:“追奔之际,慎无出李横所守旧界,却致引惹,有误大计。虽立奇功,必加尔罚。”

岳家军的总兵力时为二万八干六百十八人,崔邦弼军约有三千人,颜孝恭军约有一千九百人,而荆南镇抚使解潜仅派统制辛太率一千二百名乡兵前来助战,岳飞此次进攻襄汉六郡的总兵力,大致在三万五千人左右。

由于再败对战局有重大影响,南宋朝廷非常看重这次岳飞的出征。出师前,赵鼎又生怕岳飞有失,上奏高宗:“陛下渡江以来,每遣兵将,止是讨荡盗贼,未尝与敌国交锋。(岳)飞之此举,利害甚重,或少有蹉跌,则使伪境益有轻慢朝廷之意。”为了使岳飞之“将佐竭力奋死”,“以济事功”,宋高宗下诏称岳飞曾保奏王贵张宪和徐庆三将“数立战效,深可倚办”、“理宜先有以旌赏之”,给王贵等三人颁赐捻金线战袍各一领,金束带各一条。宰相朱胜非通知岳飞,只要得胜即授予他节度使的头衔。宋高宗又特令张俊的“神武右军”和杨沂中的“神武中军”分别选战马各一百匹拨给岳家军,并在岳飞的制置使官衔上又增加“兼黄州、复州、汉阳军、德安府”的加衔。

标签: 宋朝岳飞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藩帅侍妾因罪入宫,生下一个晚唐头号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宣宗,唐朝,历史解密

    她本是藩帅的侍妾,因为丈夫叛乱被杀,便以罪臣家眷的身份入宫,数年后得到皇帝临幸,并为其诞下一位貌似白痴的皇子。但令人想不到的是,“白痴皇子”在多年后登基做了皇帝,并成为晚唐头号明君,而当年的侍妾也母因子贵,最终坐上了太后的位子。这位经历极度传奇的女子,便是孝明皇后郑氏。正史中关于郑氏的记载极为简略,

  • 古代圣旨为什么很少有保存下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圣旨为什么很少有保存下来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古代的圣旨确实有很多,圣旨的材质都是制作精良的材料,这是因为圣旨是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和展示,所以制作的材料是十分用心的,并且圣旨的字面和其轴柄也是不同的材质,其质地一般是按照按官员品级有所不同。在当时发放圣旨个官员,一般一品为玉轴,二

  • 吃到荔枝对古人来说有多奢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吃到荔枝对古人来说有多奢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说到夏天的果子,怎能不提荔枝呢?荔枝号称“南国四大果品”之一,外表鲜红可人,剥开皮后更是晶莹剔透,水嫩嫩的果肉简直绝了,入口甜汁爆破,质地嫩脆有弹性,酸甜可口的绝佳风味可是连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都为之流下了吃货的口水。古人是这么赞美

  • 朱文正为什么会被历史淹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朱文正为什么会被历史淹没?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跟随他打天下的人里也是英雄辈出。像勇猛的常遇春,能征善战的徐达,腹隐机谋的刘基,运筹帷幄的李善长。正是这样一群人中豪杰,文臣武将,支持着朱元璋反抗元朝,一统天下的事业。所以说,朱元璋下手之时非常黑,功劳越大的臣下,越容易引起朱元璋的警惕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已经成为太子,为何他不等到李渊去世后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唐朝,历史解密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被封为秦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害当时的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被立为太子。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李渊退位称太上皇,李世民受禅登基,是为唐太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隋末起义多年后,李渊父子摘了桃子,建立了大唐一朝。然而对于李渊来说,却有个幸福的烦恼

  • 公孙瓒的势力很强,为何最后却一事无成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公孙瓒,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前期的章节都在描写动荡时代的各路英雄好汉对权力与地盘的争夺,汉室已经逐渐落魄,所有人都想分一杯羹,所有人都想做天下的君王。刘备一开始的时候追随公孙瓒也是因为他的势力足够庞大,事实上也是如此,尽管当时各路英雄都出现,公孙瓒的势力在其中排名也是数一数二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 历史上东吴没有一统天下,真的是因为孙权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东吴,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根据《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

  • 蒙古灭南宋为何花了四十多年时间 双方实力差距很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宋,蒙古,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南宋和蒙古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蒙古征服南宋为什么花了那么长时间?是南宋太强?还是蒙古实力不行?十三世纪初,蒙古帝国在北方异军突起。在此后数十年时间里,蒙古军队四处征讨,所向无敌。几乎所有对手都无法抵挡住蒙古人的兵锋。1234年初,宋蒙两国联手攻灭金国,蒙古帝

  • 新月书店是叶公超创办的吗?他创办书店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叶公超,外交家,历史解密

    1926年春,叶公超参与创办新月书店,同年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1928年3月,《新月》月刊创刊,由诗人徐志摩任主编。新月社带俱乐部性质,并非是有组织的团体,成员有胡适、梁实秋、叶公超、闻一多、潘光旦、余上沅等人。这些人受的是英美教育,对苏俄的共产主义文艺政策缺乏好感,对上海左翼作家

  • 靖难之役之后,明朝宗室待遇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靖难之役之后,明朝宗室待遇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朱棣称帝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八日,恢复了周王朱橚、齐王朱榑的爵位。随后恢复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的爵位。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明成祖令周、齐、代、岷四王归藩。六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