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很多人说蜀国灭亡诸葛亮难辞其咎?恐怕不尽然

为何很多人说蜀国灭亡诸葛亮难辞其咎?恐怕不尽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18 更新时间:2024/1/16 0:47:22

很多人说:诸葛亮作为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典型,我们对其人格的伟大,所产生的景仰心理,是一回事情;但从其坚持错误的北伐政策,而导致蜀国过早地败亡,来剖析他的得失,则是另外一回事情。

他所以要上表陈词,因为大家反对北伐。主要是国力不强,人心思定,连年征战,不胜负担,当务之急,应该使蜀中人民得以喘一口气,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而诸葛亮却不顾这种普遍的抵触情绪,坚持他的北定中原,开疆辟土,恢复汉室,继承大统的方针。

第一,他从汉贼不两立,到蜀魏不两存,到有魏则无蜀,到“王业不偏安,惟坐以待亡,孰与伐之?”作出了错误的判断。魏虽有吞蜀之心,不过,曹睿上台后,举朝上下,是主张掘壕坚守,待吴、蜀内乱的。他错过了这样一个相对平静,可以养精蓄锐的时期。

第二,因承受先帝伐贼之托,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这种感情上的义务,使他罔顾客观是否可能,贸然行动,很大程度是在维护个人的威信和尊严,是不足为训的。

第三,他还错误地认为如果继续相峙下去,必然要出现突将无前,精锐不存的空虚状态。因此主张趁这些有作战经验的将领仍在时,早打,大打。这种思路和他没有说出来的,对于他个人的过于自信,和对后来人的缺乏信心是相联系的。其实战争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个别人的有无去留,是不起决定性作用的。

因此,在刚刚结束的一次失败战争以后,连他自己都承认“民穷兵疲”,“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的情况下,又发动一次不量力的进攻,前景当然是可想而知的了。

收在《古文观止》里的前后《出师表》,是诸葛亮最广为人知的文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及从这两句话延伸出来的杜甫的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便构成诸葛亮垂范千世的至善品格,被万人景仰的忠诚典范。

所以,文学这东西,它要渲染起来的话,挺能打动人心的。我们管这种作用,叫做“煽情”;而煽情的结果,往往就有一叶障目的弊端。前后《出师表》的感情,当然是真挚的,表达诸葛亮的耿耿忠心,简直溢于言表。

但是,若研究一下蜀国当时的内外状况,刚刚劳师远征,七擒孟获归来,诸葛亮就要挥戈北上,这两篇动员令,从给蜀国所造成的后果看,就颇有值得斟酌的地方了。

审时度势,量力而行,是一个政治家必须具备的素质。但他一不顾国力强弱,二不顾民心向背,三不顾敌方虚实,四不顾周边环境,就要向曹魏挑战,实属冒进行为。好像所有好大喜功的领袖,都有因冒进而吃苦头的教训,而吃了苦头还继续冒进,再吃更大的苦头者,也不乏其人。

所以,二次上表,甚至连阿斗也劝他了:“方今已成鼎足之势,吴魏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

阿斗当皇帝后,可算是一无可取的庸才,独有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虽然他的出发点并不是正确的。可惜他这个皇帝是个傀儡,如果说话算数,休养生息,修边固防,也许还真能偏安一隅。

《蜀记》里记载:“晋初扶风王骏镇关中,司马高乎刘宝、长史荥阳桓隰诸官属士大夫共论诸葛亮,于时谭者多讥亮托身非所,劳困蜀民,力小谋大,不能度德量力。”

吴大鸿胪张俨作《默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有国者不务保安境内,绥静百姓,而好开辟土地,征伐天下,未为得计也。诸葛丞相诚有匡佐之才,然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自可闭关守险,君臣无事。空劳师旅,无岁不征,未能进咫尺之地,开帝王之基,而使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

这都是与诸葛亮同时代,或稍后一点的人士,对于他频繁北伐的议论,,对他的六出祁山,是大不以为然的。诸葛亮罔顾国力,频繁出击,实在是由于他太过于自信自负。

还有人说,凡领袖群伦者,一旦成为人誉自诩的济世之才,便有一种功名欲,不朽欲,树碑欲;甚至像文坛这么一个其实没有什么戏唱的场合,也有人来不及地给自己盖个庙,以便活着被人上供,真是很可笑的。

孔明认为曹操死后,魏国再无足堪较量的对手,过于轻敌,过于躁急,想打开蜀国的封锁局面。当然,这也是他过于相信自己万能,过于追求不朽声名的结果?

这种可怕的欲望,也是此前此后许多人物都具有的留名万世的情结。哪怕倾家荡产,祸国殃民,也情不自禁要在历史的长卷中,给自己树一块碑石。诸葛亮的出兵汉中,绝对是他的性格所造成的悲剧。

由于他位极人臣,权重一国,自然无人能够左右他,结果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大家看着他一步步地走向最终的失败,无法挽救。

所以,他的亲信马谡认为“平南方回,军马疲敝,只宜存恤,岂可复征?”他是听不进去的。谯周的苦谏:“何故强为?”他同样不以为然,甚至连毫无头脑的后主阿斗,不解地提出疑问,也都阻止不了他北进的意愿。

但这些都是后人揣测,并不是当事人的真实意图体现。有的人的意图是个好意图,可惜去世的不是个好时候,比如秦始皇,比如杨广,比如周世宗柴荣,以至于他们的最终意图没有很好的展现出来,他们这种人物,伟大宏图往往也不会告诉他人的,想必诸葛丞相也没对姜维说过什么。

诸葛亮死后发生的事,与诸葛亮之前做的事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不能说诸葛亮那样做就是错的。

诸葛孔明这种大神级人物自有他的宏伟想法,不会不明白接连征战的弊端,但仍然坚持北伐,可能有不是吾等能揣测的战略企图吧,大家觉得呢?

更多文章

  • 历史对话——纣王是弱王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纣王老胡,纣王抱凤青青吻戏,纣王和妲己杀孕妇

    这是毛主席对商纣王的评价。在大家的印象中,商纣王淫荡、残暴、不得人心、不得人心。但是,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过商纣王。商纣王对中国历史有何贡献?他是个愚蠢的国王吗??不祭祀,不敬鬼神商纣王是我国奴隶制历史上最后一位君王,也是中国历史上众所周知的暴君。但商纣王真的是个暴君吗?其实,商纣王算不上一个暴君,他

  • 项羽死后尸首遭哄抢,5人将其瓜分上交刘邦,被封侯爵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项羽最后怎么被安葬,项羽最后被谁所杀,项羽死后藏在哪里的

    冯梦龙描写的司马貌断案虽然是民间故事,但是当中提到的抢项羽尸体的五个人却在正史中都有记载。当年项羽起兵反对残暴的秦朝,手下猛将如云,龙且,钟离眛,英布等等,又有亚父范增帮忙,可以说推翻秦朝之后,项羽肯定能当上皇帝。但历史这个家伙就喜欢跟人开玩笑,而且还跟项羽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自从鸿门放刘邦逃走,猜

  • 商纣王真的是暴君吗从殷墟发掘的甲骨文看,历史已被周武王篡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所有的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不把前朝君王写成无恶不作、十恶不赦的昏君,如何体现自己的替天行道、解民倒悬、名正言顺!周武王对待商纣王同样如此,看看武王代纣的誓言:罪一、祭祖宗不敬,用不强壮的牛;罪二、任用地位低微的贱人,不用兄弟;罪三、不尊祖宗法度。从殷墟所发掘的甲骨文可知,在纣父时,周人强大已严

  • 蜀汉的两位“征西大将军”:一位是魏延,另一位则被人们忽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征西大将军:魏延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帮助刘璋抵御张鲁,魏延以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与刘璋决裂,起兵攻打刘璋,派遣魏延与卓膺、黄忠一起占据涪城。建安十九年(214年),魏延随刘备攻克

  • 商周那些事历史中姜子牙的真实身份是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姜子牙简介,姜子牙撕烂大乔,封神榜大结局姜子牙封神

    但这并不排除太公曾有在殷都生活的经历,史记中记载,姜太公在后来周人的灭商事业里作用巨大,特别是提供了许多阴谋诡计,这种阴谋诡计和羌人周人在西陲山地的简单淳朴生活格格不入,只有闻名世界,才能塑造出如此阴沉,工于心计的人,那么,出身羌人上层的姜太公吕尚又为何有着如此复杂的经历?并最终和周人走到了一起呢,

  • 孙权那些不为人知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孙策是否是亲兄弟孙权所谋划而杀的?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孙策,孙策的性格是爽朗而且大度,也深得部下和百姓的爱戴,但是却在25岁的时候却因为中箭而死亡,而关于孙策的死,却是有着是孙权的一手策划而死的,而这个你是如何看的呢,一起来看看孙策是孙权杀的吗孙策的死和孙权有关系吗吧。孙策是东汉末年江东一带的割据诸侯,

  • 历史上很多诸侯都是周朝天子封的,那么周朝的版图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时候生活肯定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发达,现如今我们都可以在家看世界,但是在古代想要把国家之间的边界划分清楚似乎没有那么容易。所以说在那个时候尽管也有地图,可是对于自己的领土也并没有非常清晰的界定。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我们想要清晰地了解到当时周朝的版图也非常的困难,所以说我们就只能大概的相对模糊的了

  • 为什么说刘备灭了曹操,也不会让汉献帝继续坐稳龙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东汉末年的局势再来假设。东汉末年因为农民起义造成各路诸侯兴起,而汉朝中央政府要么把持在宦官手里、要么把持在军阀手里。也就是汉献帝从做皇帝开始到做皇帝结束,都是傀儡,任人摆布。显然,这种情况下,有野心的军阀都需要汉献帝这位大神撑场面、收民心、镇诸侯。从董卓到曹操都是如此,都是打的“

  • 历史上夏朝真实存在吗?为什么找不到遗址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为什么没有夏朝的遗址,河南巩义市夏朝遗址,巩义市芝田镇稍柴村夏朝古都遗址

    现今的技术已经能够将上一年级的恐龙化石,以及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化石都挖掘出来,并且有了非常明确的证据,那么为何相较之下,距今并不遥远的夏朝遗址却一直没被找到呢,当然目前没有找到并不代表他不存在,也不能说以后也找不到,相信一切都将水落石出,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对于为什么能够找到上亿年前的恐龙化石,

  • 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为何不留下关羽,作为与刘备和解的筹码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羽最怕的3个人,孙权是如何杀了关羽的,关羽之死视频完整版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孙权要求讨伐关羽,效忠曹操的密信送到了曹操的手上。曹操当然顺水推舟,答应了孙权的要求。不过曹操一方面想要孙权出兵解围,一方面又想要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所以他将孙权的密信一式两份,一份用箭射到了被围的樊城之中,一份射到关羽的营中。但是,关羽贪恋可能到手的战果,犹豫不决,最终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