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朽说事今天来跟大家说说姜维的九伐中原与诸葛亮的北伐,他们之间的差距在哪里?姜维北伐和诸葛亮北伐最大的差别在于局势和战略。诸葛亮北伐之时,曹魏北方还有几乎要统一鲜卑的轲比能和燕国的公孙渊,为了防备北方隐患,曹魏必须在幽州、并州布置兵力,相对的在蜀汉、孙吴前线的兵力会少许多。可是在诸葛亮死后,鲜卑轲比能被幽州刺史王雄刺杀,即将统一的鲜卑再度分裂。司马懿又率军远征公孙渊,不仅屠破辽东,收编了好几万燕军,还把辽东数十万人口南迁。这样曹魏不仅不必在北方布置大量兵力,还能够把燕国的国力化为己有。公孙氏巅峰时期称兵十万,实际兵力约有七八万之多,相当于半个蜀汉的国力。
因为东汉末年大量人口到辽东避难,造就了辽东飞跃发展,并且威服北方少数民族,是东北的霸主,辽东公孙氏已不能视作一个军阀政权看待,而是个名副其实的国家。伐燕以后的曹魏,在蜀汉前线,至少能增兵三四万之多,对蜀汉而言是十分沉重的压力。在就是蜀汉自诸葛亮死后,内部局势一度不安,不久蒋琬也病逝,费祎为了稳定局势,着重于内部发展,休养生息,才保住内部稳定。但费祎又意外被刺身亡,诸葛亮钦定的接班人死完,自此刘禅缺乏委托国政的人才,开始了自己的主政,蜀汉国力从此下滑,最后闹到蜀中百姓面有菜色的地步。
姜维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伐,面临的是比诸葛亮时期更强的曹魏,同时也是诸葛亮时期更弱的蜀汉,这就是局势的缺陷。在战略方面,诸葛亮历次北伐都想要割据陇西,但主力都从汉中出兵,战线较为长远,可也较为稳妥。姜维直接把前线推进到陇西境内,在前线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设立围守,却过于跟敌人针锋相对,曹魏看待姜维直接把防线设立到自己国界以内,怎么可能不着重加派兵力防守?
像诸葛亮一样主力还在汉中,那么诸葛亮有可能出祁山,也可能出斜谷、骆谷、子午谷。总之,魏军的主力一直都放在关中,不敢轻易奔向陇西,因为不知道诸葛亮会往哪打。姜维把自己的战略意图暴露的太明显,谁都知道他想打陇西,因为他是天水人,最熟悉那边地形。最后姜维两次败于邓艾,都是因为意图过于明显,邓艾能由充分时间防备,段谷之战邓艾以少胜多,大破姜维,让姜维遭到蜀中百姓怨恨,很大程度上都是姜维战略失误。
经过老朽说事查阅,姜维持续北伐,闹到最后,莫说是谯周这股蜀中势力,就连老战友张翼、廖化都反对,诸葛瞻、董厥又密谋罢免姜维兵权,姜维的北伐到后期让这么多人不满,是已经陷入了盲目用兵的地步。跟诸葛亮北伐时,把战略、国力、形势算计的更为详实远远不同,诸葛亮怎么北伐都没有闹到蜀中百姓不满的地步。姜维把战略重心放在陇西不仅让魏国有了防备,还让汉中布防过于薄弱,以致钟会伐蜀时,汉中守军没能进行顽强的抵抗就让敌人进入平地,且攻破阳平关,直逼剑阁,姜维还得负上蜀汉战败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