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帝简史(14)汉明帝刘庄——史上最聪明的皇帝,可惜命太短。

皇帝简史(14)汉明帝刘庄——史上最聪明的皇帝,可惜命太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273 更新时间:2024/2/10 6:21:01

姓名:刘庄

生卒时间:公元28年——公元75年,

在位时间:18年;

出身: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刘邦十世孙,刘秀第二位太子,第二位皇后所出;

如何上位:29岁以太子之位,继承刘秀皇位

如何死的:病死在宫中,享年47岁

帝号含义:庙号汉显宗,谥号孝明皇帝,明,开明、英明,这个字确实配得上刘庄的聪明和通透。显字也有明的意思,功勋显著,恩德显于天下。开国后的第二位君主,在和平时期,基本都能大有作为。但夯实王朝基础的也是这个时期。

年号含义:永平,永远和平,可见刘庄对天下的期望和对平民的重视;

主要辅助大臣:班固班超窦宪

生平:

刘庄皇子出身,能逆袭成为太子,除了其母亲阴丽华的功劳外,最大的原因还有两个,一是因为其阴氏家族的地方豪族实力,二是刘庄本人非常聪明。我认为刘庄是中国所有皇帝中,最聪明的之一,排在前列。这种聪明是非常通透,对人性、政治、人际关系、利益关系等了解非常透彻的人。那是一种无法被人糊弄的、被人蒙骗,能一眼看穿所有人的把戏和欺骗的聪明。

从几件事情可以看出他的通透式的聪明:

第一件,公元39年,刘庄十二岁,有一次地方官向刘秀汇报清查地方人口和农田的工作,报告上写了一句:“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的话。刘秀不明白什么意思,于是问其他官员,其他官员也不明白或者不敢说。但刘庄却说这是因为河南是帝乡,南阳是帝城,是皇帝刘秀的故乡和起家的地方,除了皇帝家,还有无数的功勋大臣、豪族大户在当地,所以无法清查人口和土地。刘秀后来叫人去核查,发现事情果然如此。年仅十二岁,就已经了解复杂的政治关系、官场规则和人心。

第二件是发生在公元43年,刘庄十六岁,那一年发生一起民间起义造反事件,朝廷派大军镇压,将叛军围困在一座城市里面,但因为城防坚固、粮草充足,所以官兵损兵折将、多次攻城不下,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连刘秀都束手无策,后来刘庄说,这是因为围城太紧了,只要放松一点包围圈,让他们有机会跑出来,那么地方的亭长就能消灭他们。后来刘秀让指挥官执行这个办法,果然,叛军四散出逃,轻松就剿灭了这次起义。

第三,是在其登基后发生,其兄刘荆三次谋划造反,在任何朝代,这种兄弟谋反的事情,从来都是杀无赦,斩草除根的。但刘庄却没有这样做,三次都放过了这个刘荆,最严厉的惩罚也只是改封其他地方或削减俸禄而已。反而是其他的外戚势力、地方豪族势力、官员等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每一次都会被杀一批,铲除一些家族。刘庄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是真正的聪明人,他清楚知道刘荆只是一个小王,并没什么势力,更加没有能力造反,绝对不会对皇权造成什么威胁。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完全是因为外戚、豪族势力的操控和唆摆而已。所以,他一面宽容的对待自己的兄弟,一面对所有涉及的外部势力进行严厉打击,甚至不惜几千几千的杀人,也不放过打击外戚和豪族势力的机会。正是因为刘庄聪明的利用这种机会,在刘庄的整个执政时期对豪族外戚势力的持续打击,才有效的稳定了政治局面,社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且还没有引起反抗的动乱。他在这个过程中,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还包括很多莫名其妙、可大可小的机会,他都充分利用,从不放过,只要一找到借口就绝不手软,放大打击面,就算是涉及到太后阴氏家族也同样严苛。

这种聪明的做法,从古自今都没有几个皇帝能达到。

第四,就是他对官员要求极其严苛,对官员考核、录用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因为他知道,管理国家都是要靠官僚系统,只要系统不发生问题,国家就不会发生什么大的问题。所以他几乎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官僚系统的管理上面,考核就是其最大的工具。无论是打击外戚豪族势力、清查人口土地、对外战争、镇压叛乱等,都是通过官僚系统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发现玩忽职守、能力不足、执行政策不到位的官员,轻则免职,重则下狱或杀头。

但他对有能力、正派的官员却有优待宽容,其中一件历史流传甚广的故事。一个有能力的官员因为疏忽导致事情没办法,刘庄了解后非常着急,恨铁不成钢。抄起一根木棒就要打下去,没想到这位官员见势不妙拔腿就跑。刘庄竟然拿着木棒追了上去,最后这个官员实在跑不动了,就钻到一个房间里的床底下。刘庄没办法,只能命令他出来,后来这位官员冷静了下来,说没有皇帝像你这样不成体统,拿着棍子打下属的。刘庄也是一愣,就平静了下来,规规矩矩的和这位官员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惜这样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却在壮年时就去世,没有为东汉王朝重新建立有效的体制和官僚系统。对地方豪族势力的打击也还没有完成。导致后来的皇帝再也没有能力和智力完成这两件大事。东汉王朝终究逃不过外戚干政、宦官乱政、王朝崩溃的下场。一个皇帝能否成为伟大的皇帝,能否成为改变历史、改变世界的皇帝,长命与否也是很关键的因素。一个年轻去世的皇帝,将给后世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刘庄育有9个儿子,11个女儿,先立长子刘健为太子,但太子早亡,后立第五子刘炟为太子,继承皇位。

主要施政政策及对王朝的影响:

1、收复西域,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府,这也是刘庄唯一有开疆拓土的功劳。西域自王莽新朝脱离中原统治后,直到刘庄后期才正式收复。最大的功臣就是班超,这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历史名人。刘庄为了经营西域,派班固带领三十六人,依靠此时汉朝的势力和威慑,纵横西域各国,仅通过几次小的战争、借力打力,以及对北匈奴的大力打击,就臣服了西域各国。各国国王自动派遣质子到洛阳为人质,俯首称臣,汉朝终于重设西域都护府,再现汉朝辉煌。

2、打击外戚和豪族势力,这是刘庄最大的内政政策,终期一生都在努力做这件事情。外戚势力过于庞大,失去约束,是造成王莽篡位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刘庄一上位就开始借助各种结构、律法和机会打击外戚。首先是他的皇后严氏家族,不得封侯参政,地位不得高于朝廷九卿。包括对其母阴氏家族,也是严加防范,一旦发现过错就全力打击,绝不留情。豪族势力是通过地方官僚进行压制和打击,所有打击不力、管理不到位的官员都会受到严惩。而且他还通过各种政治事件,特别是其他兄弟意图谋反的事情,师出有名、名正言顺的打击各地的豪族。

这个政策在汉朝朝廷稳定、经济人口快速发展、军队控制到位的前提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土地集中、税收人口流失、治安问题、豪族纠纷等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治安问题,因为官僚强势、地方豪族被压制,所有的纠纷、违法违纪行为都基本绝迹,豪族也不敢违法法律,挑战官府的权威。书上记载是达到了路不拾遗的地步。

3、全面考核官员,对官员要求极严,这也是刘庄非常有远见的手段和政策。他通过每年对各级官员的考核,一旦发现能力不足、办事不力、特别是在打击豪族的工作上达不到要求,或者偏袒豪族的官员,更是该杀的杀,该撤职的撤职。这也是历史上评价刘庄时说他严苛的原因,但正是因为刘庄的这种做法,官僚机构效率大幅提升,贪官污吏减少,底层人们对刘庄及其官僚系统的评价很高,歌功颂德的事情也不少。这种制度和能力,是历史很少皇帝可以做到的。

对历史的影响:

1、大力发展儒学,这是汉朝皇帝的基本动作之一,随着儒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再加上史书都是由儒家知识分子所写。基本上每一个皇帝都是大力推行儒学。刘庄在原来汉朝设置官学和博士基础上,还要求贵族子弟统一读五经、重点推广孝经,成为以孝治国的开始人。儒学经过汉朝近两百年的发展和王莽实验的经验教训,已经发展的更加完善和系统化,对朝廷培养人才、施政原则指导、舆论宣传、强化王权、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和压制贵族外戚与豪族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系统化的理论,对皇帝实施政策和制度,是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的。否则,师出无名,天下难免动荡。

2、引入佛教,这是一件真正的大事,佛教文化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冲击是非常大的。刘庄为什么会引入佛教,据说是因为他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金人腾空飞往西方而去,后来大臣们解释说西方是天竺国,这个金人就是佛陀。所以刘庄派两位官员到印度,请了两位僧人和用白马驼了四十二章经回来,并在洛阳建了白马寺。从此佛教在中国开始发展。

但如果我们相信历史故事,相信一个皇帝仅凭一个梦就引入佛教,未免太过迂腐。相信刘庄及整个朝廷、社会对佛教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因为从西汉开始,汉朝就通过西域与印度、中东等地区有交流和经商的。所以,他有可能了解到佛教的事情也不奇怪。引入佛教肯定还是出于政治目的,否则以皇帝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本身刘庄就是非常聪明和通透的人,说他通过了解佛教理论,明白佛教对稳定社会、教化底层人们和贵族豪族的作用,也是有可能的。更重要的是,估计刘庄也明白儒教的不足,需要更发达更多样的文化来统治帝国,所以才引入佛教。

汉明帝或许是想法过于美好,在和平时期,经济稳定时期,佛教的力量确实对稳定社会、稳定民心有很大的作用。但当朝廷腐败无能、地方失控、农业及经济下滑的年代。佛教这种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就会加剧,从而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甚至王朝更迭。东汉后期的黄巾起义,直接开始400年的大动荡。唐末黄巢起义、五胡乱华等大动荡时期,都离不开佛教的影子。这种文化冲突引发的社会冲突和分裂,直到宋朝之后,通过朱熹的理学,融合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后,才逐渐减少。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武帝时期,匈奴女子为何在春天总要大量流产?实情让人毛骨悚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除了要有了不起的君王以外,还有要有好的历法。汉高祖刘邦开创了汉朝以后,开启了长达407年的汉朝统治生涯,“汉族”二字,也是从汉朝开始流传下来的,到了如今,汉族依旧是整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朝在历史上不容小觑,他甚至比大唐和大宋时期都要强大,不过,如此强大的汉朝,在建立之初也常

  • 爱才如命的曹操为何不请诸葛亮出山?不是他不想,是他做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曹操阵营人才太多曹操起业前期,便有了荀彧荀攸叔侄来投,后各谋士先后引荐,曹操方又添了戏志才、郭嘉、程昱、满宠、刘晔等谋士,可谓是人才济济,可以说曹操并不缺谋士,而刘备就不同了,徐庶走后,刘备方又无人可用了,在徐庶的推荐和其不得已下,其才“三顾茅庐”,而诸葛亮对于曹操可有可无。第二、诸葛亮在曹操

  • 汉武帝时期第一宰相,是奸臣还是忠臣,为什么评价反反复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一人之下、万人之下”这句话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其意思大多指那些地位崇高身份显赫的大臣。而这一类称呼的大臣都被统为宰相。宰相就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宰相是辅佐国君处理政事的最高职位。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例如汉代的丞相可以称之为宰相。宰相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

  • 董卓如果不膨胀,有没有可能成为大汉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董卓真的就是一个目光短浅的肥宅吗?其实按照一些书籍上的描写,董卓这个西北大汉,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堪比乔峰一样的人物,在当时西凉各部落里有很高的人气。如果没有这一点的话,平头百姓出身的董卓,也没有机会跟随张奂逐渐成长为汉朝大将。当时张奂为了平定羌人的叛乱,就封董卓为羽林郎派他去攻打羌人。董卓身先士卒

  • 曹操手下武力值前五猛将,除了典韦和许褚,还有哪三人可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位、徐晃说起徐晃,很多人将他称作超级猛将和一流猛将的检验机,凡是武艺比其高的,都纷纷入选超级猛将的行列。起初徐晃是跟随杨奉的,曹操救援献帝时,徐晃与许褚大战五十多回合不分胜负,曹操起了爱才之心,派满宠将徐晃招揽到自己帐下,之后徐晃屡立战功。虽然徐晃曾被颜良二十多回合打跑,但其之后又八十多回合战关

  • 曹操常年征战沙场,很少有人能够入他法眼,但这三人是他最忌惮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被称为“奸绝”。他在《三国演义》中第一次出现,作者就通过许邵的口吻评论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通过一系列事实,即从政治、处世、用人以及军事斗争等多个层面出色地塑造了曹操的奸雄形象和本质。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大家都已经很熟

  • 老帮菜刘表,坐拥荆州九郡,为什么不敢北伐与曹操决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说实话,在官渡之战当中,真正具有决定性力量的人,反而是刘表。在官渡之战最要紧的时候,如果刘表能从后方突袭,进攻许昌,曹操早就玩完了。刘表有充分的机会争夺天下,但是他都放弃了,这就是最让人感到遗憾的地方。其实,老帮菜刘表也曾是年少轻狂的少年。当年他孤身一人到荆州上任,成为荆州的最高长官,也是体现了不俗

  • 秦始皇把自己的坟修得人尽皆知,不怕被盗墓贼惦记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帝王陵能够完整保存到今天的没有几个,秦始皇陵竟然是其中之一,这个两千多年的“天下第一陵墓”,依然安然屹立在骊山之侧,这本身就有天大的运气成分。秦始皇陵,表面上看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封土高度就超过了110米,陵墓的总面积达到了56平方公里,秦始皇陵前前后后修建了39年,动用人力72万人,到秦

  • 蜀汉后主刘禅,虽然看起来愚昧,但其实他是有大智慧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所谓“人无完人”,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如果真要评价刘禅这个人,笔者个人认为,他作为一个皇帝,在政治方面是不合格的,在用人方面,虽然后期太信任黄皓,但是总得来说,他用人和为人确实是有些智慧的。单论刘禅作为一个皇帝,在政治方面他是不合格的,可以说,从他继任皇位以来,自己基本上没有为政事操过心,前期

  • 蜀汉的“五虎上将”,曹操最想和谁签合同?真的是让人意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这样赵云就将刘禅抱在怀里去和刘备汇合,然而在回刘备大营的途中和曹操的追兵短兵相接了。由于刘禅在自己怀里,赵云不敢恋战,只能杀出一条血路逃出去,曹操的人马在后面穷追猛打。罗贯中将自己的想象力完全发挥出来了,极力地叙述了长坂坡大赛,让大家看到了赵云英勇盖世的形象。为了和刘备汇合,赵云面对曹军时拼死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