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晋国赵氏只剩一个孤儿,封地全无,又如何成为了战国七雄?

春秋时晋国赵氏只剩一个孤儿,封地全无,又如何成为了战国七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142 更新时间:2024/4/13 11:59:16

[var1]

赵氏的先祖造父,出自赢姓,和秦国公室本是一家。造父善于养马、御马,得到了周穆王的宠爱,被赐地赵城,遂以封邑为氏,自此有了赵氏家族。

赵氏世代都是周王的御用马车司机(马车夫)。到了周幽王时期,王室昏聩,赵氏后人叔带就从镐京逃到了晋国,从此在晋国延续了赵氏家族的香火。

一开始,赵氏在晋国的地位并不高,继续干司机的老本行。

前661年,晋献公派太子申生讨伐霍、魏(不是战国七雄的魏国)、耿三个小国。赵氏后人赵夙担任了太子申生的战车驾驶员,战后获封耿地。自此,赵氏家族跻身于晋国的名门望族之列。

后来,赵氏后人赵衰又一生追随晋公子重耳,先是流亡他国,后又助重耳登上了晋国国君之位,辅佐重耳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赵衰对晋国,可谓是功不可没。

晋文公重用赵衰,以及流亡时另外一个追随他的臣子狐偃。自此,赵氏和狐氏家族在晋国分庭抗礼,成为了晋国数一数二的权贵。

[var1]

赵衰死后,其子赵盾继承了家业,而赵盾的异母兄弟赵同、赵括(非长平之战的赵括)、赵婴齐也都各有封地。赵氏一族,可谓是家族兴盛。

赵盾在朝堂之上,又击败了狐氏后人狐射姑,坐上了中军元帅的宝座,独揽晋国军政大权,成为了晋国六卿之首。

所谓的“晋国六卿”,来自晋文公所设立的三军。晋国军队分为中、上、下三军,每军各设军将、军佐一名,加起来就是六人,名曰“六卿”。其中,中军的地位最高,中军元帅也就成了六卿之首,也是晋国的正卿。

晋景公时期,曾短暂增加了新中、上、下三军,与原三军一起,共有六军,所以,又有“晋国十二卿”之说。后来,晋景公又将新三军合为一军,加上原来的三军,共四军,变为了“晋国八卿”。到了晋悼王时期,又恢复了晋文公时三军的编制。

晋平公时,六卿被赵、韩、魏、智、范和中行氏垄断,所以,在其后,“晋国六卿”又特指晋国的这六大家族。

再看赵盾,成为了中军元帅,独揽大权。既然是晋国重臣,自然要担负起责任,他就经常劝谏晋灵公的乖张行为。赵盾认为自己在尽责,却让晋灵公很反感。

于是,晋灵公就派人刺杀赵盾,结果刺客感叹赵盾忠君爱民,撞树自杀了。

晋灵公又设宴,埋伏士兵,准备再次刺杀赵盾。结果,赵盾的车右(当时的战车,御者在中,车左执弓弩,车右执戈戟)提弥明提前察觉,将赵盾从殿中拉了出来。

晋灵公不肯罢休,放狗咬赵盾,被提弥明杀死。

提弥明为了保护赵盾,让赵盾逃走,最后被晋灵公派出的士兵所杀。

赵盾顺利逃出了都城,而赵盾的堂弟赵穿则带人伺机刺杀了晋灵公。史书将此事记为了“赵盾弑其君夷皋”,夷皋即晋灵公。

记录此事的太史董狐解释这么写的原因,也挺有道理:“子(即赵盾)为正卿,入谏不听,出亡不远。君弑,反不讨贼,则志同。志同则书重,非子而谁?”

董狐的意思就是,你赵盾作为晋国六卿之首,给国君提建议,没能成功说服国君。你逃跑了,却不跑远,还留在国内。国君被杀了,也不讨贼。这分明就是跟弑君者一个心思,不是你赵盾弑君,还能是谁?

春秋战国及之前的史官,还是比较有气节的,敢于奋笔直书。不幸的是,从此,赵盾背上了“弑君”的恶名,即使是事出有因。正是这件事,被另外一个人利用,导致了赵氏一族被灭,他就是著名的权臣屠岸贾。

[var1]

屠岸贾曾受晋灵公宠爱。晋灵公荒淫无道,这位屠岸贾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

晋灵公遇刺,赵盾拥立了晋成公。晋成公死后,其子晋景公继位。

晋景公任命屠岸贾担任了大司寇之职,主管司法、刑狱。屠岸贾不满赵氏,就开始到处宣扬,说当年晋灵公被杀,赵盾看似不知情,其实就是幕后主使,而“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

屠岸贾要尽灭赵氏一族。

当时,晋国的韩氏家族,不如赵氏家族强盛。而且,韩氏家族的族长韩厥,幼时丧父,是被赵盾抚养长大的。所以,韩、赵两家的关系,非常友好。

屠岸贾要诛杀赵氏,满朝的大臣都不敢说话,只有韩厥站出来替赵盾辩解:“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晋成公)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

韩厥的意思是,对于晋灵公被刺杀一事,晋成公都已经不追究了,你们现在要杀赵盾的后人,就是违背先君的意志呀。

可是,韩厥此时人微言轻,屠岸贾根本就不当回事。而当时的中军元帅郤克,下军元帅栾书,因为在跟赵氏争权,虽然没说话,实际上却默认并支持了屠岸贾的主张。

韩厥只能跑去找赵氏的现任族长、赵盾之子赵朔。他劝赵朔赶快逃亡国外,以避祸患。结果,赵朔不肯,求韩厥一定要保住赵氏不绝嗣。韩厥答应了,躲在家中称病不出。

很快,屠岸贾便率领群臣向赵氏发难。他们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人,以及他们的家人。

[var1]

赵朔娶了上任国君晋成公的姐姐为妻,赵朔谥号庄,这个女人就被称为了“庄姬”,因为嫁给了赵氏,也叫“赵庄姬”。

当时,庄姬身怀有孕,就躲到了晋景公的宫中避难,算是逃过了一劫。

赵朔有门客,叫公孙杵臼,还有一人叫程婴,两人是至交好友。

赵氏被灭族,公孙杵臼就问程婴,赵家对你那么好,你为何不随赵朔而去。公孙杵臼这是要程婴自杀殉主。那他自己怎么不自杀呢?实际上,公孙杵臼在考察程婴是否值得信任。

程婴听了,不慌不忙的回答,赵朔的夫人已经身怀有孕,如果生个男孩,我要继续侍奉他;如果生个女孩,再死不迟。

公孙杵臼一听也就明白了程婴的心思,没有再追问。

几个月后,庄姬诞下一男婴,就是史上有名的“赵氏孤儿”赵武

屠岸贾听到消息,带人闯宫搜查,要斩草除根。

幸好,庄姬提前将赵武藏了起来。庄姬担心婴儿啼哭,对着襁褓中的赵武说:“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意思就是,你想要赵氏灭宗,那就大声哭吧;不然,就安静下来。

等到屠岸贾搜查的时候,婴儿果然一声不吭,得以逃脱。

程婴知道了,火烧眉毛般的找到了公孙杵臼,商议对策。

公孙杵臼说:“保护孤儿和死,哪个更难?”

程婴一听,立刻说:“当然是死容易,保护孤儿就难了!”

公孙杵臼听了,说道,赵家对你不薄,你就承担起保护孤儿这件难事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事,先死吧。

于是,两人找来了一个婴儿,用襁褓包好,由公孙杵臼带到了山中。

[var1]

元杂剧《赵氏孤儿》中,为了进一步增加程婴的正义光辉形象,将代替赵武而死的婴儿,说成了是程婴之子。

准备完毕之后,程婴跑到了屠岸贾那里告发,说他知道赵氏遗孤在哪,只是希望能够得到一笔丰厚的赏金。

屠岸贾正在为没能找到赵氏孤儿心忧,听到程婴的告发,立刻带人进山找到了公孙杵臼藏身的地方。

公孙杵臼故意大骂程婴,程婴你个小人,骗我说要匿养赵氏遗孤,现在却又出卖我,你也忍心!

然后,公孙杵臼又对着屠岸贾的军队大声呼喊:“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众人见状,都认为公孙杵臼怀抱的婴儿,肯定是赵氏孤儿无疑。于是,众人一拥而上,将公孙杵臼和襁褓中的婴儿,双双杀死当场。

屠岸贾走后,程婴才敢跪在公孙杵臼尸体前,放声大哭。

之后,赵武在程婴的抚养下,逐渐长大成人。

赵武十五岁时,晋景公突然得了怪病。他请人占卜,说是颛顼的后人有不顺心的事,才出来作祟。

赢姓最初得名的始祖大业,是颛顼的外孙,所以,赢姓赵氏就被称为了颛顼后人。

韩厥趁机跟晋景公说,颛顼的后人,在晋国的不就是赵氏家族么?而且,赵氏自叔带以来,皆有功于晋国。只是在您的统治下,才被灭族,这才有鬼作祟。接着,韩厥讲了公孙杵臼、程婴和赵武的故事,感动了晋景公。

[var1]

晋景公让韩厥将赵武带入宫中,并让韩厥以入宫探病为由,将朝臣宣入宫中软禁。然后,他又让赵武与诸臣见面。

众大臣一看就明白了,这是要恢复赵氏家族,找屠岸贾算账了。于是,大家纷纷开始指责屠岸贾,一致表示,愿意跟随国君,诛杀奸贼屠岸贾,拨乱反正。

于是乎,在韩厥和众朝臣的支持下,屠岸贾全族被杀,赵武报了当年的灭门之仇。

接着,晋景公又下令,“与赵武田邑如故”,将赵氏家族原有的封邑、田产全部归还给了赵武。

赵氏家族的封地,失而复得,这就是赵氏能够再次崛起的根基。

赵武长大成人,行冠礼之后,程婴为了报答赵朔的恩情,履行与公孙杵臼的约定,也自杀身亡。赵武很伤心,为程婴服丧三年。

晋平公时,赵武成了晋国正卿,坐上了中军元帅之位。此后,晋国的朝政被范(士氏)、中行(荀氏)、智、赵、魏、韩六大家族把持。

六卿中,智氏联合赵、韩、魏,先灭了范氏和中行氏,瓜分了他们的封地。智氏成为老大,向赵、韩、魏索要封邑。赵氏不肯,又联合韩、魏攻灭了智氏,瓜分了智氏的封地。之后,赵、韩、魏三家分晋,将历史带入了战国时代。

赵氏孤儿的故事很精彩,奸臣作乱,忠臣枉死;义士挺身而出,抚育忠臣后人;当忠臣沉冤昭雪后,奸臣受到惩罚;而一直未变的,还是坐在那里的那个国君。

特别是,公孙杵臼和程婴两人,一个付出了生命,另外一个要背负世人的误解与骂名,忍辱负重,保护赵氏遗孤,让忠诚与仁义,显得无比的光辉、伟大。

赵朔的妻子、赵武的母亲庄姬,为了保护赵氏遗孤,也不惜舍身犯险,之后又谨守妇道,寡居一生,简直是集女子的传统美德于一身。

[var1]

可是,真的是这样么?

实际上,赵氏孤儿的故事并没有这么惊心动魄;屠岸贾、公孙杵臼和程婴,完全是杜撰的人物;庄姬则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红颜祸水”,也正是庄姬,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

赵朔的妻子庄姬与其叔父赵婴齐私通,这件事可是乱伦加私通。

赵朔为人懦弱,可是,他身为赵氏族长,戴着一顶绿油油的大帽子,让全家人都脸面无光。

于是,赵同、赵括就驱逐了弟弟赵婴齐。

这下可惹恼了庄姬。庄姬跟赵朔的婚姻自此之后,应该是名存实亡了。到后来,本已身怀有孕的庄姬,干脆直接搬到了晋景公的宫中居住。

到这里不免会产生一个大大的问号,难道这庄姬跟赵婴齐才是真爱?庄姬怀的,到底是赵朔的儿子,还是赵婴齐的儿子呀?

这些疑问,已经无法得到明确的答案了,不过事情还在进展中。

庄姬搬到宫中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怨恨逐渐孵化出了恶魔。她向晋景公告状,说赵同、赵括兄弟阴谋叛乱。

晋景公听了,就找来了当时掌权的栾书和郤锜,询问有没有这回事。当时,栾书、郤锜正不满赵氏的专横跋扈,就说赵同、赵括对国君不满已经很久了,确实有叛乱的可能。

有庄姬告发,有栾书、郤锜作证和全力支持,赵氏谋反的罪名“坐实”了。晋景公开始向赵氏家族宣战了。他宣布赵同、赵括阴谋叛乱,证据确凿,灭九族。赵家随即被满门诛杀。

当时,赵武早已出生,跟随母亲庄姬住在宫中,才没有受到牵连,算是躲过了一劫。

原本,赵氏被灭族之后,晋景公打算将赵氏的封地全部赏赐给大夫祁奚。这时候,曾受赵盾抚育之恩的韩厥站出来劝谏。

[var1]

韩厥说赵衰有功,赵盾忠诚,如果在晋国绝嗣,会让一心向善的人感到恐惧。特别是,庄姬和赵武已经成了孤儿寡妇,《周书》上说“不敢欺侮鳏夫寡妇”,做事还是要留有余地的好。

晋景公想到赵衰确实有功;而赵盾杀了晋灵公,拥立了他爹晋成公继位,否则,就不会有他的国君之位了。晋景公心软了,就收回了成命,而是让赵武继承了赵氏家族的产业。

说到底,真实的赵氏孤儿一案,其实就是晋景公诛杀了除赵武之外的赵氏全族,然后,让赵武成为了赵氏的掌门人。赵武并没有失去封地和家产,家底还在。

再加上,赵武为人谦逊,不断的向士燮和韩厥请教,能力出众,最终让赵氏家族又重回晋国六卿之列。而在三家分晋之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让赵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中名副其实的强国,成为了抗秦的中坚。

[var1]

赵氏孤儿赵武,虽然最后成了赵氏独苗,但是,不管是在传说中,还是在史实中,他最终获得了赵氏的封地,基础尚在。然后,通过赵武之后数代人的努力,最终,赵、韩、魏三家分晋,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汉初期的四任赵王:第一任被废,其余三任都被吕后所害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第一任赵王是张耳,但是这是在刘邦称帝以前。刘邦称帝后的第一任赵王是张耳的儿子张敖,刘邦和张耳是世交情,刘邦还把自己的女儿鲁元公主嫁给了张敖。本来张敖就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但是他的丞相贯高打算造反,他和他的家眷全部被押往京城。贯高说了,事情都是自己一人所为,与赵王无关,同时看在鲁元公主的面子

  • 长平之战的赵括有没有机会打赢这场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仔细翻看了《史记》和《战国策》中关于长平之战的相关记录之后,并没有发现白起亲临战场一线作战的记录,更多的是运筹帷幄。同样的,赵军想要在长平之战中取胜,赵括作为主帅,责任是把控全局,坐镇指挥,而不是亲率大军冲锋陷阵,逞匹夫之勇。赵括不死,赵军就有跟秦军继续作战的士气,即使局部失败,也不至于

  • 完璧归赵与将相和的故事中蔺相如似乎很聪明,真实的他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先来说说历史上完璧归赵的故事,秦王想用城市来换取赵国的和氏璧。但赵惠文王知道,这只不过是秦王的借口罢了,他根本不用拿城池来换。但不给的话,又会与秦国交恶。到时候秦王接着这个借口搞不好会发兵攻打赵国。之后的过程大家都知道,就是凭借着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氏璧又回到了赵国。[var1]仔细想下

  • 千古冤将赵括:他不是纸上谈兵,赵国换别人不可能比他做得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听从了平原君计赵胜的计谋,用廉颇准备挡住秦国的进攻。可是廉颇在兵强马壮的情况下对秦兵发起了好几次进攻,居然都失败了。廉颇改变策略。以逸待劳,固守不出准备熬死秦军。然而没想到的是,秦国竟然召集百万青壮,疏通渠道,直接从水路运粮,破解了廉颇的计策,导致赵国陷入无粮可食的局面。

  • 繆毐是如何让秦始皇的母亲,秦国太后为他生下了两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吕不韦在秦庄襄王,即异人在赵国为人质的时候,慧眼识珠,认为异人奇货可居。于是,吕不韦就用尽万贯家财,帮异人拉人脉,造名声,最终让原本即非嫡出,也非长子的异人继位,成为了秦王。吕不韦在帮异人经营运作的时候,为了监视和控制异人,还故意将自己的一名爱姬献给了异人。吕不韦所献的这位爱姬就是后来的

  • 长平之战后,秦国大将白起为何会被秦昭王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田丰在官渡之战前曾劝谏袁绍不应出兵攻打曹操,应该使用更为稳妥的办法战胜曹操,万一失败,后悔就来不及了。结果袁绍不听,跟曹操大战于官渡,大败而归。当袁绍官渡之战失败的消息传回的时候,有人对田丰说,先生果然预料对了,一定会被重用的。田丰却说,如果打了胜仗,袁绍一高兴会赦免了他。现在袁绍打了败

  • 兵贵神速:孙子攻灭楚国,究竟用了几天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吴、楚两国宿世交恶,两国在边境地区都有实力较强的边防军,而楚国北方与弱小的蔡、唐为邻,防御薄弱,故而吴军舍舟登陆后,一路兵不血刃,以极快速度突破大隧、直辕、冥厄三道隘口,直抵汉水东岸,兵锋直指楚国都城“郢都”。多年深藏的宝剑一朝出鞘,果然寒光四射,令天下震惊![var1]楚国君臣在极端的

  • 千年历史谜团,兼并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到底有多少个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原本历代王朝的后宫,都有比较详尽的记载,特别是皇后,更要特别记录下来。可是,关于秦始皇的后宫,却是语焉不详。估计因为项羽的一把大火,火烧了咸阳宫,秦朝所留下的史籍也被付之一炬了。自此,秦朝三代后宫,成了千年的未解之谜。秦始皇到底有多少嫔妃?至少到目前为止,都没能找到有确切记录的资料。不过

  • 孔子其实不是文弱书生的模样,他不仅身长九尺,还精通骑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孔子开门授徒主张“有教无类”,打破知识垄断。跟随他学习的弟子也是浩浩荡荡足有三千人之多。这些人中有七十二个人精通“君子六艺”,被称为“孔门七十二贤”。“君子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的合称。其中射指射箭,御指驾车,都是干架的技能。这说明早期的儒家也是文武兼修的。[var1]孔

  • 在历史上,屈原与芈月都是楚国的王族,为何他们不同姓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的女子,只有姓,没有氏,所以,芈月直接用姓称呼,也被称为“芈八子”。“八子”是秦后宫妃嫔八阶之中的第五阶名称,地位相对较低。芈月凭借儿子秦昭襄王,成为了秦宣太后。[var1]屈原是芈姓屈氏。因为屈原是男性,而且是贵族,按照当时的姓氏礼制,要用氏来称呼,而女子一般只用姓来称呼。所以,当时如果用姓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