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要煮了此人,此人说:要我死,全天下人都该死,结果逃过一劫

刘邦要煮了此人,此人说:要我死,全天下人都该死,结果逃过一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531 更新时间:2024/1/4 17:30:56

韩信刘邦第一个想除掉的人,在这些异姓诸侯王中,韩信是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刘邦闭着眼都能想象韩信穿龙袍的样子,所以刘邦才会在建国后第一个想除掉他。

其实主上不在乎你有没有谋反的心,而在于你有没有谋反的能力。

狡兔死走狗烹,这一点韩信应该知道啊,但他为何没想到呢?

因为秦朝之前中国一直实行分封制,即天子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儿子、功臣,天子对诸侯王封地有表面的所有权,但实际上他也管不着那些诸侯,那些诸侯在自己封地上权力很大。

秦灭掉六国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直接导致六国贵族不断起来造反,结果秦朝活到二世就崩了,项羽灭掉秦国后,也没杀一个功臣,而是打算继续沿袭秦国之前的分封制。

韩信以为刘邦不会沿袭秦国那套,肯定会恢复分封制,那他就是王,以他的野心在封地做王要比做天子好得多,他真正想要的是诸侯王的生活。然而他并不了解刘邦。

刘邦出身底层,项羽出身贵族,两人的思想观念有本质区别,刘邦的心底天底下就应该只有他一个主人,在他伪善的外表下,是一个独裁者蠢蠢欲动的心,他容不下任何一个比他有能力的人,哪怕只是在某一方面。

换句话说,刘邦要拥有对天下绝对的控制权,这点和秦始皇一样。

刘邦虽然迫于当时根基未稳,他的话语权不是很大,他分封出八个异姓王,但这一点让他夙夜忧叹,生怕韩信他们起了反心。

在刘邦小农意识的心里,刘家人才算可靠的,外姓人就是外人,这是扎根在阶级属性之上的观念,他不像项羽天生是贵族,有胸怀天下的格局。

刘邦知道韩信的民间呼声很高,这是他最为担忧的地方,然而他是聪明人,刚建立政权并没展露这一点,因为韩信手握重兵,而且善于将兵,他不能让他心生疑窦,所以只能想办法慢慢削弱韩信的力量。

刘邦对韩信明升暗降,明赏暗贬,大玩政治手段,韩信在政治上不是刘邦对手,他虽然有所怀疑,但还是看重跟刘邦出生入死的感情。

这一点有人提醒过韩信,这个人就是蒯通,这件事是韩信最后悔的事,后悔没听他的意见,导致自己被杀。

在韩信跟项羽交战时候项羽曾派人来诱降,给韩信开出丰厚的条件,包括韩信想要的封地和诸侯王的身份,韩信拒绝了,他说刘邦对自己有知遇之恩,韩信也有文人的矫情,就是这点矫情害了他。

韩信选择了刘邦,但刘邦却未曾选择信任韩信,蒯通对他说,刘邦心性偏狭,这件事他定然心怀不满,你的处境危险,还是多考虑日后的出路。

他告诫韩信说,身为臣子你不能功高震主,刘邦容不下你,但韩信不信。

不过蒯通的话也触动了韩信,韩信内心也有激烈的挣扎,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刘邦身边,不反,安心做一个诸侯王。

说到底,韩信不是没有造反的实力,也不是没有机会,我们知道从来没有完全充分的时机,只有你想干还是不想干的勇气,韩信缺乏的是野心。

他只想偏安一隅,当个诸侯王,以后将封地传给自己子孙。一个能人未必有野心,而一个有野心的人,他的才能又未必撑得起这份野心。撑不起,却又想当皇帝,那怎么办呢?就是利用向韩信这样天真重情又没野心的人,这就是“帝王心术”。

在楚汉战争时刘邦特意封韩信为齐王,因为实际不成熟,刘邦忍着对韩信的不信任,让他去消灭楚国力量,用完韩信这把锋利的剑后,刘邦立即夺了韩信兵符,改封为楚王,让他离开齐国。

有人说是吕后杀了韩信,然而那也是她看出丈夫的心意,知道他还有一丝犹豫,所以替他下手了。

后来刘邦杀了梁王,还把他尸体砍成肉酱,又把梁王的肉酱送到诸侯王英布那里,逼反了英布,结果趁机杀死他。刘邦的狠心令大臣莫不齿寒,当时百姓对他非议颇多。

后来他直接派樊哙连续灭了其余四个诸侯王,只有最弱小的长沙王逃过一劫,此时刘邦将封地全给刘氏子孙,汉朝四百年都姓刘,刘邦终于放心了。

可怜的韩信,如果他能狠心一点,能够及时造反,刘邦未必能杀得了他,正因为他信了刘邦,并且犹豫不决,才让时机错失,自己被杀还被诛杀三族,下场悲惨。

更耐人寻味的是韩信临死前那句话,他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蒯通,韩信死后刘邦把他叫到宫里来说:“信不信我煮了你?”蒯通大吃一惊,忙说:“我是韩信手下,只知韩信不知刘邦,如果我该死,那天底下为主上出谋划策的人都该死,你都杀了吧!”

刘邦想了想,哈哈大笑,然后把他放了。这个人的政治头脑就比韩信高,所以才能逃过一劫。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邦死后,有人立刻向吕雉求婚,若韩信在,她能受这种侮辱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汉惠帝刘盈登基,刘盈虽然还算不错,但比起他老子,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汉室遭逢重大变故,正在大家考虑怎么度过难关的时候。一位在当时,几乎与刘邦齐名或者比刘邦还要厉害的英雄来了。来的目的不为别的,向其时46岁,已经是半老徐娘的吕雉求婚。人家刚死了丈夫就立刻向寡妇求婚,这位英雄得

  • 秦国名将蒙恬、蒙毅、蒙武和蒙骜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蒙骜本来是齐国人,秦昭襄王时,他由齐入秦并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官拜上卿(相当于丞相)。更为难得的是,蒙骜历经四代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荣宠不衰,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据统计,蒙骜一生打下了韩国城池十多座,赵国城池三十多座,魏国城池五十多座。他唯一的一次大战受挫是在公元前247

  • 夷陵之役背后的魏蜀吴外交暗战,曹丕谋低,孙权完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东吴夺取荆州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刘备一直没有大的动作,而是忙于称帝一事。不过孙权却没有因此放松警惕,而是为应付接下来的复杂局面进行着准备,其中建都武昌就是其中的一项工作。不过仅仅是军事上的部署还不够,要想在接下来的吴蜀大战中获胜,取得外交上的主动权更为重要。战争并不完全是在战场上分出胜负的,外交上的

  • 《曹操》到,易中天新书上市!90分钟卖了14万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易中天、俞敏洪、董宇辉三位高情商的人碰撞在一起,火花四溅、妙语频出,不仅卖光了书,还给直播间的粉丝们上了一堂风趣幽默的文化课。 被秒光的书——《曹操》,是易中天于2019年开始动笔、耗时三年才完成的传记小说。写曹操,是一场做了十五年的梦易中天以《三国志》《后汉书》等正史史料为依据,进行文学想象与艺术

  • 张良丨​《元史》列传部分二次纂修考实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元史》列传部分二次纂修考实*张 良内容摘要:《元史》洪武刻本传记部分版心除门目、叶数、刻工、字数等常规项目之外,多见性质不明的数目字;卷首亦存在总卷数与实际卷次“错位”的情况。上述版刻现象具有体系性,绝非手民误植。由于洪武初刻本存世有限,这一情况始终得不到应有重视。本世纪初,分藏于北京大学、京都大

  • 我国历史上“最接近神”的7大人物,诸葛亮排不了前5? 谁是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中国历史,神话绝对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中华体系的神话中有不少神明都是由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人转化而来的,人们对这些人推崇备至,所以才会一次又一次强调他们的功绩,将他们推上神位,认为他们足以封神成仙,这也是对他们所做出的功绩最大的肯定。 其实如果说历史上的人物大家可能感受并不深, 但要说

  • 刘备当皇帝后,为何对诸葛亮的话不再言听计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得到诸葛亮之时,正是刘备起家最微弱的时候,可以说,多次兵败,狼狈至极,得到诸葛亮这个超一流人才之后,刘备欣喜若狂,对诸葛亮非常好,可以说,诸葛亮说什么就是什么,连关羽和张飞都不高兴了。火烧博望的时候,诸葛亮在派将时,甚至直接将自己的老板刘备派出去了,引一军为后援。可以说,刘备简直对诸葛亮百依百顺

  • 鲁肃之后,孙权不重用吕蒙却用此文人作为大都督,何谈一统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 考验你对三国的忠诚度:十个三国冷知识 你知道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苏东坡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让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的周瑜大都督形象跃然纸上。一句“小乔初嫁了”,更是撒得狗粮到处都是,让人对周瑜和小乔这对神仙眷属充满羡慕嫉妒恨。然而,小乔不但不是周瑜的正妻,还是战乱时抢来的妾。当年,孙策和周瑜攻打荆州,将桥公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大乔和小乔,强行占为己有。孙策还很不

  • 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答多多益善,再问自己,韩信:您最多十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