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死得冤枉,但他的死却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韩信死得冤枉,但他的死却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422 更新时间:2024/2/10 6:14:21

韩信_图

少有大将之风

韩信早年为布衣之时,在乡里名声十分不好,既穷困又无品行,常靠去各家寄食度日。按说这样的人看起来一辈子也只会是一个游手好闲之徒,可韩信偏偏就不是,往往越是在穷困潦倒之时越能看出一个人不凡的一面。

韩信曾在亭长家寄食过数月,后来遭到亭长妻子的厌弃,每次都赶在他来之前赶紧把饭吃完,久而久之,韩信也看出了他们的用意,于是“怒,竟绝去”。少年韩信虽习惯在乡里间蹭吃蹭喝,但却没有就此失掉骨气,当他看出亭长一家并不愿意为他提供饭食的时候,他便选择毅然绝交而去。

另一件便是著名的“胯下之辱”的故事。对于这件事,韩信曾在衣锦还乡的时候对人说,“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这说明他当时是有想法且有能力杀死戏辱他的那名少年的,但他却没有那样做,因为当时不仅杀之无名而且杀之无益,为逞一时之气,杀人犯法,而使自身难保,这不是大丈夫所为。苏轼也曾说“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应该说韩信性格中的志气和能伸能屈的勇气是他日后得以功成名就的基础。一个有志向、有骨气且能忍一时之气的人是不会一辈子都庸碌无为的。

韩信胯下受辱_图

祸起拜将

在“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前,韩信一直是寂寂无名之辈,时而追随项羽,时而转投刘邦,都未得到重用。但萧何却一直很欣赏韩信的想法与能力。于是在韩信想要随将领们一起逃亡的时候,萧何不顾一切将其追回并极力推荐给刘邦,誓要让刘邦为韩信封爵拜将。当时刘邦对于韩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但因为十分信任萧何,于是答应为韩信斋戒,具礼,拜为大将。韩信此生的功业起于萧何,但他的祸根也随之而起。刘邦拜将的那天,“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韩信在汉军中资历尚浅,却被一举拜为大将,而军中众多征战沙场军功显赫的老将却被晾在了一旁,这使韩信无法不遭人忌恨,也多少为后来埋下了祸根。

萧何月下追韩信_图

祸起贪功

韩信奉命领兵平齐,但还未到达之时就听说齐国已被郦食其说下,韩信本想就此收兵,却为蒯通的一番话所动容。特别是当他听到“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之众,岁余乃下赵五十余城,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偶之功乎”,韩信决定发兵攻齐。发兵攻齐的举动不仅使郦食其无辜被齐王烹杀,还致使齐连楚兵拼死抗击。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韩信这次的决定都是只顾贪功不顾大局的行为。

平齐之后,韩信立即派人给刘邦上书说,齐国诈伪多变,且南面临楚,若不趁此时任命代理齐王恐怕形势有变。最后他表示“愿为假王便”。而刘邦此刻正被楚军围困于荥阳,形势危急,正盼望韩信引兵来救,可韩信却趁人之危向刘邦邀功请赏。无奈之下,刘邦只能忍气吞声,还颇为大度的说,大丈夫有平定诸侯之功,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代理齐王?于是刘邦派张良立韩信为齐王,再调兵回来攻打楚军。

韩信与刘邦的关系始终不如刘邦与萧何、张良的关系亲近。萧何后来在据守长安之时尚且要自污名节来消除刘邦的疑虑,韩信却在刘邦陷于危机的时候趁机邀功,这一举动无不成为韩信最后悲剧结局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_图

祸起骄矜

功勋卓著的韩信变得日益骄矜,再不是曾经能忍“胯下之辱”的大丈夫了。曾有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跪拜送迎口中称臣,韩信竟自嘲说,我现在竟也与樊哙这等人为伍了。樊哙不仅是陪伴刘邦出生入死的兄弟,也是刘邦的妹夫,韩信如此说,似过于狂妄了。

高祖常与韩信谈论诸将的领兵统帅之能,有一次高祖问韩信,你觉得像我这样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众。刘邦问,那你又如何?韩信说,多多益善。韩信在皇上面前也没有丝毫收敛,可谓锋芒过露了。

樊哙(kuài)(公元前242年—公元前189年)_图

心头大患

汉家天下定后,高祖开始大封功臣,韩信等作为开国元勋被封为异姓诸侯王。当时的诸侯王不仅拥有大片封地,而且享有独立的自治权和军事武装。名义上是汉家臣子,实际上则可算得上是割据一方的独立王国。诸侯王势大力强,可以说刘邦没有一日对这些诸侯王放松过警惕。很快,燕王臧荼率先谋反,这就更加使当时的异姓诸侯王势力成为刘邦的一块心病。

汉六年,有人上书告楚王韩信谋反。当时是谁来告,是否诬告,我们都不得而知。但在刘邦看来只要涉及到谋反,宁可错杀也绝不能放过,更何况韩信的势力一直是刘邦的心腹大患。借着这个由头,刘邦设计将韩信绑至洛阳,但不久又把他放了。至此韩信的势力大减,刘邦能释放韩信说明他心里清楚韩信此时并没有谋反,但为防微杜渐考虑,刘邦将韩信贬为淮阴侯。韩信的悲剧至此只是一个开始,刘邦虽然暂时放过韩信,但从汉家大局考虑,异姓诸侯王以及对君主政权有威胁的势力最终都必然会被铲除殆尽。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_图

其后不久,韩信一位舍人的弟弟又向吕后告发韩信欲反,吕后这次没有任何心慈手软,立即与萧何相谋划,将韩信诱来捕杀,后夷其三族。当刘邦平叛回朝得知韩信已被吕后诛杀,“且喜且怜之”。喜的是韩信这一心头大患终于被除去,怜的是韩信身为汉家功臣却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从高祖的反映来看,只有喜与怜,却没有悲与怒,说明韩信的被杀只是时间的问题。

韩信传奇跌宕的一生,主要还是因其自身原因造成的。所谓成于己,而亡于己。韩信自小有大志能忍让,遂能成事,后来贪功矜能又使自己身死族灭。太史公亦言:“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文:子繇

参考文献:《史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朝使者向匈奴单于编了个故事,单于觉得很神奇,立即交出了苏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苏武的父亲苏建是西汉时的将领,汉武帝时历任校尉、游击将军、右将军。公元前127年,苏建以校尉的身份跟随车骑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因战功受封为平陵侯,食邑一千一百户。随后,朝廷派苏建率军修筑朔方城。公元前124年春天,朝廷任命苏建为游击将军隶属车骑将军卫青,从高阙出兵,大败匈奴凯旋而归。公元前123年四月

  • 关羽勇猛无敌,不服马超,轻视黄忠,为什么在吕布面前狂不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字云长,俗称关公,关二爷,虽然已经逝世近一千八百年,却依旧家喻户晓。不管是真实历史上的他,还是文学作品中的他,都有一个非常鲜明的性格特点,那就是刚而自矜,而且此人,虽不凌下,却极为傲上。今天,我们抛开正史不谈,单来说演义。在《三国演义》中,他的这一特点,表现的尤为明显,不管是对待敌人,还是对待

  • 汉武帝虐妻三连击,皇帝老婆其实是个高危职业?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光照万世的杰出君主。然而越是不同凡响的君主,性格就越是多面;越是光芒万丈,背后就越会有深深的阴影。汉武帝生命中的三个女人,就是这阴影中的悲剧。这三个苦命的女人分别是首任皇后陈皇后、次任皇后卫子夫,以及钩弋夫人。三个女人的共同点大家想必都有所了解:都被汉武帝逼死。陈皇后与汉武帝有

  • 关羽张飞本是普通商人,为何后来威名远扬,他们的盖世神功哪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 是盖世英雄还是杀人魔王?还原历史上真实的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项梁在老家杀了人,就畏罪逃到了吴中,项羽跟随在叔叔身边。项梁与项羽毕竟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后代,也是名副其实的贵族,所以呢,到了吴中以后,因为他们家族的影响力,很快就有很多人簇拥在他们身边。当地的郡守殷通,对项梁叔侄二人也是非常看重。没过多久,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天下大乱,各地都酝酿着造反。

  • 秦始皇为何不杀茅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为何不杀茅焦阅读分享第143篇秦始皇以霹雳手段处理了嫪毐叛乱,软禁了母后赵姬。有大臣为赵姬求情,秦始皇下令,谁再提太后之事,杀! 令虽出,还是有大臣来进谏。秦始皇是何等人物,毫不含糊,杀!一连杀了27位大臣。此时,大臣们有些傻眼,秦始皇也觉得没有人再敢提这事了。哪知偏偏又冒出一个人来。大家都认

  • 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09年,北京大学收藏的汉简,颠覆了史记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历史从夏商周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这期间一直没有一个大一统王朝,一直到秦始皇嬴政的出现。他横扫六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那么秦始皇也就成了人们喜欢议论的人。我们对于当时的情况大多来自《史记》的记载,其中说秦始皇死后宰相李斯和赵高篡改了遗诏,立胡亥为秦二世,结果导致了秦朝的灭亡,然而

  • 河南这两座墓,墓主皆为三国名将,但一个香火不断,一个冷冷清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俗话说人人都有一死,无论是凡夫俗子还是王侯将相,但是话虽这样说,若死后的礼遇不同,看似同样是死,却也仍是充满了不同之处,这大概正是一些人为何在生前不断努力去建立功业的缘故之一吧。今天我们就拿这两人来做一个对比,就可知生前死后的区别了。这两人不是别人,正是三国时期名气最响亮的两大名将,一个是关羽,一个

  • 关羽战死的根本原因:不是东吴偷袭而是另有秘密,一件事可证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北伐曹操的时候,水淹七军,擒获于禁,威震中原,随即兵围樊城,结果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兵败战死。细心的人会发现整个失荆州的过程,有两个关键的人物,一个是糜芳,一个是士仁(傅士仁)。可以说荆州丢失,关羽战死这两人要负直接责任,因为他们不战而投降了。如果此二人不主动投降,而是坚守,东吴是绝不可能拿下荆州

  • 汉朝只出现过一次的毒刑,却用在了汉高祖刘邦最宠爱的妃子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当年汉高祖刘邦皇后吕雉眼见自己年老色衰,而戚姬仗着年轻美貌备受隆恩,且自己儿子刘盈性格温和能力平庸,这样以来早晚会被戚姬之子刘如意夺了自己儿子王位。加之戚姬常在刘邦耳边吹风,要其将刘如意改立为储君。此事传至吕雉耳朵之中,令其勃然大怒,发誓要除掉这个贱人,但是又怕刘邦知道自己有加害之意,到时候反倒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