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箭定天山脱帽退万敌,大唐军神薛仁贵:真实经历比小说还精彩

三箭定天山脱帽退万敌,大唐军神薛仁贵:真实经历比小说还精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576 更新时间:2024/1/16 23:00:35

但其实,历史上确实有薛仁贵此人的存在,而他的骁勇战绩,比起小说中的描写也是不遑多让的。

薛仁贵是以一介布衣之身崛起于行伍之间,凭借自己的武功,“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可以说,薛仁贵的人生经历无疑是封建时代无数血性男儿最憧憬的道路了。

投身行伍,崭露头角

《新唐书》第111卷中有记载,称薛仁贵“少贫贱,以田为业。”虽然薛仁贵祖上曾经是北魏名将,他本来也应该算得上是出身官宦世家的子弟。

但由于薛仁贵的父亲早逝,家道自此中落,到了薛仁贵青年时候便只能守得一亩三分薄田过日子。

可薛仁贵骨子里还是流传着先祖骁勇善战的基因的,他不甘就此清贫度日,而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的决定,无疑给薛仁贵提供了一个绝佳良机。

唐朝初年时,朝鲜形成了高丽、百济和新罗三国分立的局面,其中,尤以新罗和唐朝的关系最为密切,三个国家都是唐朝的藩属国。

贞观十六年时,高丽国内发生了政变。盖苏文杀害了国主高建武,扶持新王上位。

与此同时,盖苏文联合百济的统治者骚扰新罗,密谋阻断新罗和唐朝之间连通的道路。唐朝接到了新罗的求援信息,先是派遣使者前去高丽劝诫,结果遭到了盖苏文的断然拒绝。

为了平衡朝鲜三国之间的地位,也为了维持三国和唐朝之间的藩属关系,李世民决定御驾亲征,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一边下令积极调兵遣将,往前线输送军饷,一边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军队,为进攻高丽做准备。

征兵备战的消息传到了薛仁贵家中,薛仁贵不免心动。他本就有心振兴门楣,而投身行伍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

薛仁贵的妻子也好言相劝,称皇帝正是用人之际,如果薛仁贵此时投奔,自然可以立下一番功名。

因此,薛仁贵投奔到了将军张士贵的麾下。

同年十一月,水陆大军合势并进,直取平壤。薛仁贵也随军到达了辽东,在李世民的一纸诏令下,正式拉开了对高丽的战争。

当前锋部队抵达高丽在辽东的重镇安市时,军队的郎将刘军邛被高丽军队包围,情势危急。

正在千钧一发之际,薛仁贵单枪匹马一跃冲到阵前,亲手斩下了敌将的头颅。

自此,薛仁贵的名声在军中开始打响。

随后在西岭一战中,长孙无忌率精兵从山北冲袭敌军,太宗李世民则亲自率领步兵登山指挥。一众兵士跟随战鼓而动,高丽军队慌不择路。

在一片兵荒马乱之中,薛仁贵身着一身白衣,手持战戟,策马冲入敌军阵中,凭借自己的勇猛善战,以少战多,硬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路。

后世小说戏曲中的“白袍小将保主救驾”的故事就是来源于此。

三箭定天山

自高丽一战后,薛仁贵名声大噪,唐太宗亲自召见薛仁贵,并且说出了“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的传世名句。

唐高宗即位后,朝鲜三国的纷争仍然没有停歇。唐高宗再次应新罗的求援,派出薛仁贵等人出兵辽东。

这场战争中,薛仁贵经常“单骑突击”,凭借娴熟的箭法百发百中,震慑敌军,接连攻破数城。

而薛仁贵的卓越战功除了攻打高丽外,另外的便是著名的北伐突厥之战了。

唐朝时,铁勒多部散居在漠北,唐高宗年间,回纥首领纠集其他部族骚扰唐朝边境,薛仁贵奉命征讨平乱。

《旧唐书》第83卷记载,薛仁贵率领大军抵达天山附近时,发现回纥联合了铁勒九姓,组成了十几万的大军来抵抗唐朝部队。

两军对战之时,回纥还派出了骁勇健壮的几名猛将前来叫阵,气势汹汹,大有不把唐军放在眼里的架势。

这边唐军被激得热血沸腾,直想冲上去和对方拼个你死我活。

只见薛仁贵沉着冷静的掏出背上的弓箭,一连射出三支箭矢,直直的射杀了回纥方面为首的三人。

对面的三人应声倒地,当场殒命。

在场的回纥军队登时不见了刚刚的气焰,都被薛仁贵的箭法所震慑,一个个偃旗息鼓,生怕下一个被瞄准的人是自己。

只见刚刚在阵前叫嚣的几名将士纷纷翻滚下马表示投降,薛仁贵的大军长驱直入,乘胜追击到了北,生擒了铁勒九姓的首领,凯旋而归。

《旧唐书》记载,“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而当时的军中也为薛仁贵的箭法所折服,流传出了一首歌谣,唱的是“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脱帽退万敌

薛仁贵的威名远震漠北,唐朝的边境也得了数年的安稳无事。

高宗永淳二年时,薛仁贵已经是古稀之年了,惊闻云州一带又有突厥作乱,薛仁贵不顾自己已经年迈,再度披甲上阵。

突厥方面领兵的首领是阿史德元珍,他早年间听闻过薛仁贵的赫赫战功,很是忌惮。

但他料想此时的薛仁贵已经是七十岁高龄了,唐朝多半也不会派遣一个老将前来对阵。如果对上的是其他将领,凭借自己手中的兵马未必不可一战。

此时的阿史德元珍踌躇满志。

据说,两军对战时,突厥将领高声叫嚷,让对面的唐军将领报上名来。只见薛仁贵缓慢的摘下头盔,掷地有声的说道:“薛仁贵。”

这三个字一出,对面的突厥军中立刻爆发了一阵骚乱。

大唐军神薛仁贵的名号谁没有听过呢?这员唐军大将虽然发须斑白,但眼神却丝毫没有老人迟暮的浑浊,反而狠厉有神,一看就是久经沙场的猛将。

再则,突厥军中就算没有亲眼见过这名战神,也见过薛仁贵的画像。薛仁贵这边一摘帽,突厥人立刻便确认了他的身份,顿时“溃散不敢当之。”

这也就是小说中最津津乐道的“脱帽退万敌”情节了。

薛仁贵从一个普通百姓成长为一代名将,既武艺高强又英勇善战。在他的东征西讨下,唐朝的边境得了多年安定,这也使得他深受人们的爱戴和赞扬。

更多文章

  • 宜宾凌霄城:南宋王朝最后的骨气(组图)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洪澜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2015-09-19 05:29:39来源: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成都)凌霄城就“藏”在这样的险峰中。凌霄城城门 抗击蒙古军队达9年之久,1288年举城军民殉国 1235年,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将箭头和马首对准长江以南时,他们踌躇满志,认为只善吟诗作画的南宋人,是一群待宰的

  • 武则天残忍的一面,为了皇位和男宠害死自己的亲生子孙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唐中宗)、四子李旦(唐睿宗)。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李弘被册立为太子。李弘为人非常孝顺,有仁德之心,唐高宗对自己的这个儿子非常满意。如果不出意外,唐高宗驾崩后,李弘就是大唐的新皇帝,可是李弘没能等到那一天。武则天公元675年

  • 中国历史上这么多大一统王朝,为什么明朝没有“太宗”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为什么没有太宗,大一统王朝出现的原因,唐朝是大一统王朝吗

    可是明朝却没有“太宗”的皇帝,其实明成祖朱棣原先给自己定的庙号就是“太宗”。但是到了明朝第十一任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因为“大礼议”事件,就把明太宗改为了“明成祖”。为什么朱厚熜会把“太宗”改为“成祖”呢?朱厚熜的皇位继承于堂兄朱厚照,按照当时的礼仪,朱厚熜应该尊称朱厚照的爹当爹,可是朱厚熜又是一

  • 三十万联军打不过李世民三千玄甲兵,窦建德与王世充真的很菜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世民活捉窦建德王世充,王世充最后下场,隋唐演义王世充

    此时的关中和北方已经全部稳定,李渊知道自己应该去席卷中原了。得中原者得天下,只要灭掉王世充,天下就将走向统一。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把大军交给了三个姓李的人(含赐姓)。李世民全权节制诸军,李元吉担任他的副手,李勣则成为仅次于两位亲王的三号首长。 王世充得知了唐军东征的消息,巨大的

  • 中国历史上的老子,徐福,朱允炆,失踪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位老子,老子看天下大乱,于是骑上青牛,一路向西。经过函谷关,守将伊喜知道老子归隐!于是请老子把自己的学问写成书留给后人!老子留了三天三夜,写成五千言的道德经!后来老子就不知所踪了!有的说老子去了西域,远涉流沙!据我所知老子是归隐了终南山!在那里养老!那么老子为啥选择终南山呢?第一那里环境美,离长

  • 混乱的魏晋南北朝 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一、王莽历史课本上匆匆带过的人物,没有深入了解一直以为王莽是个人高马大、只有匹夫之勇的莽汉,结果细了解才发现王莽前期还挺受人民爱戴的,采取的各项措施也有利于民生发展、生产水平的进步,怪不得总有人说王莽是穿越者,他的各项思想确实较当时的形势而言非常先进了。二、光武帝刘秀东汉的第一位皇帝,本来我一直都认

  •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冤假错案,个个都死不瞑目,岳飞案排不上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岳飞是回民吗,赵构晚年后悔杀岳飞没,岳飞秦桧故事

    第五:伍子胥死不瞑目。伍子胥一生为吴国尽心尽力,没想到最后竟然辅佐了一个二百五皇帝,他的一条条金石良言被吴王夫差当成了放屁。眼看着死敌越国死灰复燃,一点点变成了心腹大患而毫无办法,伍子胥迫不得已用了下下策,把儿子送到齐国隐姓埋名。吴王夫差听信了小人的谗言,认为伍子胥有二心要叛逃,于是下令让他自尽。伍

  • 武则天:一个专心搞事业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武则天一生的四个秘密,武则天是个有谋的人吗,武则天一生最爱的六个人

    显然,这不可能是她的结局。流落到感业寺的时期,武则天大概率会对自己的第一段婚姻进行反思,总结。如此聪明的她不会不明白,只有自己强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自己的命运永远只能逐水飘零,无依无靠。身处困境,无法自救,自然会想到寻求外力,她把目光伸向站在权力巅峰的那个人,高宗李治。高宗性格软弱,与他的父亲截

  •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被宦官祸害的最严重明朝还不是最严重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宦官为什么不可以废立皇帝,唐朝宦官与明朝宦官,明朝为啥重用宦官

    历史上被宦官祸害最严重的朝代可能就是东汉和明朝了。东汉曾爆发出十常侍之乱,导致汉室政权最终名存实亡。明朝有历史上最出名的宦官魏忠贤,也是使得明朝这一段时间开始走向衰败,而且整个朝中的风气已经贪腐成性,每况愈下。不过还有一个朝代也饱受宦官的祸害,而且跟东汉还有明朝相比,似乎这两个朝代发生的事也没那么令

  • 为何隋朝仅存37年,杨广得罪这个了“集团”,结果被唐朝取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朝杨广是怎样死的,隋朝杨广灭亡的根本原因,隋朝杨广在位时间

    与其他朝代相比隋朝的灭亡很奇怪,它并不是极衰而引起的灭亡,而是极盛之时突然灭亡。隋朝版图隋朝是秦,汉之后又一个一统王朝中,是三个大一统王朝中建立最艰难的王朝。在隋朝建立以前,中国长期出于分裂状态,南北政治局面已经有上百年时间,想统一这样一个已成定局的稳定且政权民族多样的局面况,难度很大。而隋朝不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