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晋公主的千古冤案:插足王献之与郗道茂婚姻,非本人所愿

东晋公主的千古冤案:插足王献之与郗道茂婚姻,非本人所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838 更新时间:2024/2/4 4:50:24

公元386年,43岁的王献之病重,弥留之际,家人问他是否还有什么未了之事,躺在床榻上的他透过窗台,遥望夜空中的一轮明月,只道了一句:

“生平唯一憾事,便是与郗家阿姐和离。”

王献之,“书圣”王羲之第七子,跟父亲一样,是个书法大家,其书法造诣甚至能与王羲之齐名,两人并称“二王”。

除了在书法界的地位,王献之还有一个被世人称颂的特征,那就是长得帅。

史书记载:王献之“风流蕴藉,乃一时之冠”,其俊朗外表与四大美男之一的潘安相比也毫不逊色,然而正是因为这美貌,为他招来了“休妻再娶”的祸事。

古代豪门之家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通常会采取联姻的方式来提升家族实力,而王家和郗家同为世族大家,自王羲之那一辈起,便已形成了姻亲关系。

王羲之的夫人是郗道茂的姑姑,换言之,王献之与郗道茂是表姐弟关系,两人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郗道茂更是自小饱读诗书,受王献之影响,成为了一名书法爱好者。

王献之16岁那年,在两家父母的支持下,他和郗道茂结为夫妇。

这对少年夫妻本可以恩爱度日,不料半年没到,两家父亲便先后去世了,没多久,两人的爱女也夭折了,悲伤不已的他们并未因此被击垮,而是相互扶持,共济患难。

不曾想,一个更大的变故即将到来。

当朝新安公主不知从何处听来,说王献之貌比潘安,而且才华四溢,很快便起了爱慕之心。

此时的新安公主早已嫁给大司马桓温的次子桓济为妻,为了能嫁王献之,居然做出“休夫”此等惊世骇俗之举,让她没想到的是,王献之居然不知好歹,拒绝了她的求爱。

为了表明决心,王献之用艾草烧伤自己的双腿,把自己变成残废,以此来打消公主的念头,未曾想这新安公主一脸不在乎地对他说:“我爱的是你的样貌和才华,与你是否残疾无关。”

然而“冥顽不灵”的王献之最终还是惹恼了新安公主,她找来自己的皇帝老爹,要了一道赐婚圣旨。

这一次,王献之无论如何都拒绝不了,只能挥泪写下一纸休书,与心爱的妻子郗道茂离婚。

由于父母双亡,郗家式微,离开王家的郗道茂只能寄住在伯父家中,没几年便郁郁而终;而王献之与新安公主成婚后,虽仕途顺遂,却终日放不下曾经的旧爱,每每忆起都是伤感不已,以致于刚过四旬便病逝了。

在这里,王献之被塑造成深情男子,新安则是一个随意拆散他人姻缘的刁蛮公主,而郗道茂成了最大的受害者,无辜被休,余生凄苦。

三人命运,皆因新安公主的私欲而改变,然而细看这段历史的时间线,就会发现,新安公主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胆量做出“休夫逼婚”之事。

在这里先说一个人,他是新安公主的前公公,东晋著名大司马,桓温。

在《晋书·桓温传》中对他的评价是这么写的:不流芳百世,便遗臭万年。

历史上的桓温是个军政之才,熟读兵法,善于用兵,但绝对称不上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桓温一生主要有四次征战,二负二胜,当中还有侥幸成分,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权倾朝野的大臣。

太和六年(371年)十一月,桓温带兵入朝逼宫,以“身体状况欠佳、不能生育”为由废了皇帝司马奕,次年一月改拥会稽王司马昱(新安公主之父)为帝。

也就是说,新安公主她爹能当皇帝,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公公。

史书记载,司马昱“虽处帝位,却常惧废黜”。他时常会想,自己会不会像晋废帝那样,在未来的某天被桓温以某种理由废黜。由此可见,司马昱对桓温并非如一般君主对臣子那般随性,而是带有一份敬畏之心。

此外,就是新安公主的生母,徐贵人。

一开始,徐贵人的确因为美貌而深受司马昱的宠爱,只是后来她在几年内都无法生下一个儿子的时候,已经注定了被皇帝抛弃的命运。

是以,一个不受宠的妃嫔生下的公主,能在皇帝手中获得多少恩宠,这份量可想而知。

所以,生活在此等局面的新安公主,有胆量向自己的父皇请求赐婚吗?司马昱会允许自己的女儿主动抛弃把自己送上帝位的“恩人”之子吗?

显而易见,答案都是否定的,至少“休夫逼婚”这事不可能发生在司马昱在位期间。

那么, 新安公主到底是什么时候“休夫”的呢?

宁康元年(373年)七月,桓温在安徽姑孰病逝,享年62岁。

桓温死后,桓家发生了一次事变。

桓温死前曾留有遗言,他认为长子桓熙缺乏才干,便把军政大权全部留给了自己的弟弟桓冲。妒忌心起的桓熙联合自己的弟弟桓济、叔叔桓秘企图谋害桓冲,被桓冲察觉,于是桓冲便把三人全部“徒置于长沙”,也就是流放到长沙。

而桓济,正是新安公主的第一任丈夫。

古代联姻素有强强联合之意,在桓温死后、桓冲流放之际,对于司马氏来说,新安公主这个桓家媳妇的身份已经没有任何用处,所以此时“休夫”最为合理。

那么无权无胆的新安公主,为何会选中王献之改嫁,导致郗道茂成了下堂妻呢?

这一切不过是门阀世家的利益驱使。

简文帝司马昱在位时间只有短短的八个月,随后其第六子、新安公主的弟弟、年仅十一岁的司马曜被推上了帝位。

因皇帝年幼,所以一开始由桓温辅政,桓温死后,则由崇德太后褚蒜子临朝听政,不过褚太后只管了三年便选择了放权,此后实权一直由谢安为代表的陈郡谢氏掌握。

至于这皇权为何会落到陈郡谢氏手上,除了因为陈郡谢氏是东晋最后一个“当轴士族”,更重要的是,褚太后是谢安的外甥女。

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褚太后自己不掌权了,这权自然也该放到自个儿娘家手上。

而王献之年少成名时,就已经得到了宰相谢安的赏识,后来两人更是成为了忘年之交。

琅琊王氏虽说是东晋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名门士族,但就王献之而言,他们家只能算是家族里的一支旁系,虽享有家族声望,却无实权可言。

所以他们需要通过联姻,来提高自身威望,这对象自然就是高平郗氏。

可惜的是,因朝中时局多变,郗道茂之父郗昙被降职,兵权也逐步被桓温吞并,后来郗昙去世,郗家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自古以来,联姻是为了强盛家族,发展人脉,但如果对方的家世已经不能提供任何利益,那么休弃再娶也是常有之事。

所以,郗道茂娘家的没落成为了“逼婚”的导火线,而当中的幕后推手极有可能就是宰相谢安。

至于故事中的男主角王献之,他最让人动容的地方,便是为了抗旨,拿艾草烧自己的双腿,以致于留下了残疾。

所以在与新安公主成婚之后,王献之有了脚痛的毛病,这在他留下来的书法作品中多有体现:

昼夜十三四起,所去多,又风不差,脚更肿……

奉承问,近雪寒,患面疼肿,脚中更急痛……

如果说,王献之是想借脚痛来缅怀郗道茂,这的确能够体现他“深情”的一面,可如果把他老爹王羲之说的一段话结合起来看,这其中似乎有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巧合。

王羲之在《旦反帖》中写道:

仆脚中(肿)不堪,沈阴重痛不可言,不知何以治之。

王羲之跟儿子王献之一样患有脚疾,两人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脚肿、疼痛难忍,为了熬过剧痛,王羲之甚至会选择服食五石散来止痛,这在很多史料中都可查阅得到。

无独有偶,王献之的脚痛或许并非如传闻那般,是因为拒婚自残造成的,而是遗传了父亲王羲之。

而王献之的死也不是因为忧思过度,而是为了抵抗疼痛,学他爹服用五石散,以致于体内毒性堆积,才导致壮年离世。

实际上,在正史当中,有关王献之休妻的始末,只有短短的一句话:“离婚之故不可知。”

而关于王献之被新安公主逼婚自残这件事,也仅见于《宋书·后妃传·孝武文穆王皇后传》中的一句:“子敬灸足以违诏。”(王献之,字子敬)

除此以外,再也没有其他史料可以佐证,就连素有八卦杂志之称的《世说新语》也找不到这方面的只言片语。

所以有关王献之的“深情”,很有可能是后世之人为其塑造的形象罢了。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可否认,王献之对郗道茂是有感情的,不然离婚后的他也不会写出《奉对帖》、《思恋帖》等千古名帖,甚至在弥留之际,想到的憾事也是跟郗道茂有关。

只是,他的感情相对于家族利益,终究还是渺小了些,可惜了郗道茂一腔深情,最终换来的不过是被抛弃的命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让秦桧受万众唾骂,是张艺谋想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答案是一定的!秦桧就不会担心犯小人的问题,因为他就是当时世间最大的小人。《精忠岳飞》剧照,源自网络这样的小人脸皮之厚,恐怕难以想象。所以,当四字弟弟擒住秦桧却又没杀他,想让他活在万众的唾骂声中,有点太一厢情愿了。因为,人家秦桧根本不在乎。01早年的投机者秦桧早年声名不显的时候,也有过“高光”表现,那

  • 东汉、唐朝、明朝的宦官专权有何不同?哪朝最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专权的宦官,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东汉唐朝明朝哪个朝代宦官最强

    可是唐朝的宦官,那就不一样了,东汉、明朝的宦官和他们一比,那都是弟弟。唐朝宦官的实力已经达到了可以废立皇帝的地步。唐朝中后期的皇帝中有9位是宦官所立的,有的皇帝妄图清除宦官势力,结果直接让宦官给清除了,要么是逼迫退位,要么就直接杀死。就是这么拽!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不同,它的答案,还是要从这三朝的宦官

  • 曾经令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是现在的哪个民族?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大汉王朝建立之后更是以和亲政策应对,短暂的换取了和平,直到汉武帝时期决定以武力与匈奴对抗。因为有无数的前朝之君已经给予后人正确的对抗少数民族的政策和方针,所以后来之君只需要效仿即可,正因如此,才让我们的文明得以传承。在中国封建历史时期出现过数个骁勇善战的少数民族,而这些少数民族也在不断的威胁着中原王

  • 为了对付匈奴,汉武帝一生穷兵黩武,李世民却不费吹灰之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他的办法相对来说比较粗暴直接,直接出动武力进行占压,汉朝经过了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之后,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家已经非常的强盛,民间也相对来说比较富庶,这个时候汉武帝完全有能力,也有魄力去针对匈奴大军进行一场大战,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当年的汉武帝几乎是倾尽了国家所有的兵力,这种做法虽然不太可取,但是对匈奴却

  • 包拯60大寿时感叹自己无后,儿媳突然跪下:您其实还有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包拯过寿时叹息自己无后,谁知此时守寡儿媳突然下跪,说您还有一个儿子。包拯为何会无后?这突然冒出个儿子又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包拯的大名无人不知,他断案如神,铁面无私,得罪了许多权贵,却能从一个知县做到枢密副使,相当于军委副主席。不过关于他的家人,我们所知甚少,应该不知道,包拯包青天

  •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皇帝其实不是武则天,那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文佳皇帝—陈硕真!!!陈硕真是唐高宗永徽年间时一个地方农民政权的女领袖,自称文佳皇帝。陈硕真的举兵事件规模不算大,最后被镇压了,但因她开天辟地般的女性称帝行为,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称她为“中国第一个女皇帝”。由于唐太宗晚年统治后期奢侈之风盛行,劳民伤财,使部分地区的人民受到

  • 历代名将系列:北宋十二名将(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北宋八大名将排名,北宋末年名臣名将大全,北宋时期的四大名将

    郭守文,山西太原人。他有敏锐的战略意识。他一生当兵,征战四方。.官至宣徽南院,进驻郑州。时年五十五岁,谥忠武,谥世忠、谯王。守文深谙书本,文辞柔雅,不听事。轻财善施,细守边关,兵士喜用。他最终荣幸地嫁给了魏丽。他的女儿就是宋真宗的章穆皇后。8.狄青狄青狄青是山西汾阳(即文水)人。他擅长驾驶和射击。受

  • 三块墓志:处罗可汗死后,子孙三代在唐朝做官,深受皇室信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李渊曾对处罗可汗称臣,他的儿子为什么没有被杀?连续三代在唐朝做官,这是怎么回事呢?处罗可汗是启民可汗的儿子,在兄长始毕可汗去世后,继承汗位,弟弟颉利可汗,侄子突利可汗。处罗可汗上位后,从窦建德处要了隋朝萧皇后及杨广孙子,并且支持杨政道为隋王,继承隋朝大业。处罗可汗可惜就做了一年多的可汗,疽疮发作而死

  • 论宋代宫廷延乐杯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先秦时期虽然推崇巫术,但在讲究“巫”的同时,更注重诗、乐、舞的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方式。封建社会要求女性样样精通,包括音乐。至此,音乐不再是宫廷特有的形式,而是深入寻常百姓家,或不再仅为王公贵族所享。平民百姓、富商富商也能获得享受音乐的机会。虽然这种音乐越来越流

  • 东晋谢据谢氏支系后裔,广东德庆一门两进士“公孙二进士”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谢氏家族是皇族吗,德庆谢氏族谱,谢氏家谱56字辈分查询表

    宗亲们来到德庆进士谢文晏墓园德庆进士谢文晏是在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癸丑榜,谢文晏的家族后裔还传下了一门两进士的历史故事,历史上又称为“公孙二进士”。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谢文晏是广东德庆人,当年考上了进士,任官殿中侍御史。历史家谱记述为孝子,“父年九十有二,晏事之,朝夕同膳寝。其遗行里人能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