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盘踞云南三百多年的大理国,是怎么被忽必烈带着蒙古大军灭掉的?

盘踞云南三百多年的大理国,是怎么被忽必烈带着蒙古大军灭掉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118 更新时间:2024/2/10 18:49:48

一、蒙古军为什么要远征大理

公元1252年,蒙古大汗蒙哥派军攻打长江上游的四川嘉定府失败。这让蒙古企图从长江上游攻陷南宋腹地的计划流产。

针对于此,蒙哥和忽必烈想到了他们的爷爷铁木真和父亲拖雷在灭亡金国时期常用的绕道敌后,前后夹击的大迂回战术。于是,他们也打算用这种战术来灭亡南宋。

经过一番商议之后,他们将战略迂回的地点,放在了南宋西南的大理国。

南宋时期的大理国

二、关于大理国的历史

大理国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的南诏国。

南诏本是洱海旁边的一个小部落,由于得到唐朝的支持,一步步统一了洱海周边的其他部落,建立了臣服于唐朝的南诏国。但没过多久,南诏国就和唐朝发生矛盾,双方在唐朝天宝年间多次发生战争。之后的南诏转而投向吐蕃,开始和唐朝展开了长达200年的战争。

唐朝时期的南诏国

全盛时期的南诏包含了今天的云南全境以及贵州、四川、西藏的一部分,甚至还有越南,缅甸的部分地区。

公元902年,南诏内部发生权臣篡位,南诏国从此四分五裂。就在南诏国灭亡五年后,公元907年,唐朝也走向灭亡。中原王朝进入了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

三、大理国和宋朝的关系

公元936年,中原五代十国里的后晋建立。

后晋虽然势力没那么大,但还是册立南诏武将段思平为通海节度使,帮他遥管西南地区。没想到段思平却联合洱海周边其它部落,攻灭另一个割据部落大义宁国,又一次完成了洱海周边部落的统一,建立了大理国。

公元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攻下四川成都,完成了宋王朝的局部统一。宋朝将领劝赵匡胤继续攻占大理国。但赵匡胤考虑到当年的唐朝和南诏进行了百年战争,也没有将这块地征服。于是就以玉斧画大渡河为界,并称大理非宋朝所能有。

北宋时期的大理国

由于宋太祖止步于大渡河,段思平也无意扩张,双方便建立了良好互处的关系。得益于两代开国之君建立的关系,在两宋存在的三百多年里,大理和两宋一直相安无事。

然而,任谁也没想到过了三百多年,和大理国八竿子也打不着的蒙古,竟然因为要消灭南宋,盯上了大理国。

四、忽必烈远征大理的前期准备

公元1253年八月,宁夏六盘山下,蒙古诸路兵马陆续集结完毕。随着忽必烈的一声令下,十万大军开拔出征。此次,他们的进军目标是攻占大理。

十万大军,烟尘蔽日,浩浩荡荡。数日间,大军便在忽必烈的统率下屯兵在川西与甘肃的边境——临洮。

恰逢此时,南宋的四川制置使余玠死了。新上任的四川制置使余晦听闻蒙军杀向川西边境,吓的在重庆府内瑟瑟发抖。但是在多日的惊恐之后,余晦又发现十万蒙军并没有大举犯边,而是转而继续向西,进入了吐蕃境内,这才让他松了一口气。

由于蒙军上次在川西之地的嘉定府吃了大亏,忽必烈这次没有进入四川境内。而是选择绕过四川的重兵防守,翻越青藏高原边境,直接穿插到四川西南的大理。这一路要穿越雪山、激流和峡谷,在高海拔的地区行军。

五:忽必烈远征大理的进军路线

在忽必烈的部署下,蒙古军兵分三路南下大理。

其中,东路军由蒙将抄合、也自烈统领,沿川西边境南下,尽量避开和宋军交战;西路军由蒙将兀良合台统率,绕道吐蕃腹地,一路招降吐蕃境内还未归降蒙古的部族;忽必烈则自率中军殿后,三路大军计划会师于大理城下。

这场三路大军中,以蒙将兀良合台所率的西路军最为迅速。

西路军:自达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西行,经岷山古道入川,一路穿越水草丰茂的阿坝州(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草原(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甘孜稻城县)、入横断山脉,翻越旦当岭(云南中甸县),渡金沙江,仅仅一个月就来到了如今的艳遇之都丽江。

兀良合台在分兵扫清残余之敌后,即刻向忽必烈的中路军和东路军进行行程汇报。表示自己已经陈兵大理国北部边境,希望他们两路兵马稍微快点。

中路军:接到消息的忽必烈,已经由忒刺(今四川松潘)出发,经阿坝草原,沿大渡河南下,此刻正驻军满陀城(四川雅安汉源县)。

收到兀良合台行程汇报,忽必烈即刻轻装简从,从黎州(四川汉源北)渡过汹涌澎湃的大渡河,之后沿清溪古道(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经安宁河谷(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建昌(四川凉州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与兀良合台部会师丽江。

东路军:他们自川西边境的松潘出发,沿岷江南下,经茂州(四川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雅州(四川雅安),继忽必烈之后于黎州(四川汉源北)渡过大渡河,陈兵大理北境。

公元1253年十一月,经过为期三个月的高原行军,蒙古东路军和中路军在一路翻越雪山、草地,牲口人马摔死、冻死无数之后,先后与兀良合台会师金沙江畔。而此时,从六盘山开拔时的十万大军,已经有六万人将性命留在了青藏高原之上。

但活下来的四万蒙军,对于忽必烈征服大理来说,已经足够了。

六:忽必烈攻灭大理

会师之后的蒙军在忽必烈的统率之下,直奔大理境内。一路攻城拔寨,招降纳叛。仅仅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蒙军便已兵临大理城下。

在蒙军昼夜攻击大理城三天之后,大理国主段兴智弃城逃往昆明。

大理国主段兴智出逃,宣告了在蒙军的铁蹄之下,大理段氏在云南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而后蒙军在大理城陷落之后,迅速分兵平定大理境内还在抵抗的部落。

三个月后,除段兴智所在的昆明之外,大理全境尽数被蒙古平定。

又过了半年,公元1254年九月,兀良合台率军攻陷昆明。这个自五代十国时期就割据中国西南边陲,历经三百多年的少数民族政权,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更多文章

  • 魏玩:丈夫负心恋上年轻美貌义女,不料成就了她媲美李清照的才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这样评论:“本朝妇人能文者,唯魏夫人、李易安二人而已。”魏夫人指的是魏玩,李易安当然指李清照了。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在《词品》中说:“李易安,魏夫人,使在衣冠之列,当于秦观、黄庭坚争雄,不徒擅名于闺阁也。”作为宋代集程朱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及明代大才子杨慎,都将魏玩与一代文宗李清照相

  • 苗族美女为什么喜欢戴银饰,根原在清朝的开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苗族美女以喜欢戴银饰闻名于世,然而这种习俗不是那么悠久,苗族美女佩戴银饰的习俗在18世纪才出现的,至今才200多年的历史。苗族美女佩戴银饰跟清朝的开放有关。有人会说清朝不是闭关锁国吗?其实这是错误的历史认知,清朝从未闭关锁国,一直都非常开放。只是在康熙平台时曾有一段时间的禁海,但是内陆,如对俄罗斯、

  • 清朝第一太监李莲英坟墓打开,邪气之重,至今无人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大太监李莲英,李莲英和李连杰是什么关系,李莲英书法真迹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亡,时年63岁。在李莲英的豪华坟墓中,只有一

  • 康熙为什么不帮助魏东亭还债,反而帮助其他臣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康熙为什么逼死魏东亭,康熙骂魏东亭,康熙册封魏东亭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其中两次都是住在魏东亭的家里,由于皇室的花销比较大,所以魏东亭多年的积蓄不仅花的一干二净。而且还不得不借国库几十万两白银维持皇帝的花销。所以魏东亭的死,和康熙皇帝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康熙明知道魏东亭是因为他才欠了那么多的钱,为何没有帮他直接还清国库的欠款呢?如果帮他提早还清的话,

  • 康熙王朝:康熙让魏东亭微服,苏麻一句说出重点,康熙:听苏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王朝苏麻与魏东亭对话,苏麻康熙,苏麻死前道出的秘密

    所以啊哪能顶得住这些官员这么显阔呢,这其中必有猫腻,苏麻也说这样必定会把康熙的双眼蒙住,看不到真正的事实。所以康熙决定,他们要分开走,的看到真正的民情,康熙继续走管道,让魏东亭走水路,让图海走山道,还让他们一定要明察暗访,把沿途看到的,听到的全部记下来。到了阳城要统统禀报给康熙。康熙好嘱咐他们一定要

  • 清朝收复的最大一块领土 面积有300万平方公里 如今是边防重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一共丢了多少领土,清朝真正的领土有多大,清朝历年领土变迁

    那西域到底在哪里呢?简单来说西域就是包括青海、西藏、新疆在内的地区(西部的边防重地),如果非要详细来讲,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都在内的一块领土。唐朝时期,西域面积大约在300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现在中国三分之一的领土。在明朝中后期的时候,蒙古在西域建立了一个帝国,那就是准噶

  • 如懿传中的她,嫁给乾隆后与情人私会被处死,历史上死因也很神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蓝曦和其他女人是不同的,她不是通过正常渠道选秀进的宫,而是因为拥有倾城美貌,才被父亲当作礼物送给乾隆的,实际上当时她身边已经有了深爱的人,他叫阿诺达,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早就私定终生了。而她入宫是因为她不能违背家父的命令,入宫后乾隆对她甚为喜欢,还将她一下子封到嫔的位置,这样的殊荣并不是每个女人都能得

  • 清军巅峰期军队所向披靡,此战中4万人全军覆没,成雍正一生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立国之初,曾不断与蒙古的准葛尔部发生军事冲突,准葛尔部是受到了沙俄的支持,铁了心的跟清朝对抗。两方征战达七十五年之久,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不懈努力才将其征服,史称“平定准葛尔”。在雍正时期,清朝的军队在一次战役中几乎全军覆没,成了雍正到死都难以介怀的心结。这个战役还是要从康熙时期说起

  • 康熙王朝:孝庄不让康熙撤藩,康熙说了一句话,竟把孝庄直接气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孝庄为什么要害死容妃,康熙晚年对孝庄的评价,鳌拜为何怕孝庄

    康熙和孝庄的意见不同,康熙认为吴三桂既然都已经上奏自愿撤藩的,所以要趁热打铁下令撤藩正好解决心腹大患。把三番撤掉让清朝恢复国力。康熙还说现在大清朝的兵力和国力还是远胜于吴三桂的,即便是吴三桂不想好好撤藩有反意,还是能控住的,至于其他的藩王,因为这吴三桂前半辈子判明朝,后半辈子在判清,这样谁还能信他,

  • 夺嫡失败后被削去宗籍而死的雍正帝之子三阿哥弘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众多的电视剧中,雍正皇帝的儿子三阿哥弘时因为夺嫡失败并意图谋害四阿哥弘历(即之后的乾隆皇帝),被皇父勒令自尽。那么真实的三阿哥弘时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爱新觉罗·弘时出生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他的生母是时为侧福晋的李氏(知府李文华之女,雍正皇帝即位之后封齐妃),李氏在早年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