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周朝真正的创世之君,生前仅为重臣,死后以天子之礼安葬

西周朝真正的创世之君,生前仅为重臣,死后以天子之礼安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979 更新时间:2024/1/20 13:17:38

武王灭商两年后就病逝了,十三岁的周成王姬诵继位。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短短七年时间完成了稳定政局、平定叛乱、开疆拓土、再封诸侯、营建成周、创建周礼的重任。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1. 稳定政局

西周王朝刚刚成立不久,统治基础相对薄弱,一代英主周武王就驾鹤西游了,国人担心幼主当政,政局不稳。那些对王朝存有凯觎之心的殷商遗民,认为天赐良机,复国的机会来了。割据各方的诸侯国也开始蠢蔬欲动,认为周王室无力再统御诸侯,不再尊重周王为天子。面对危机四伏的国内和国际形势,武王的弟弟,文王的第四子周公姬自挺身而出,承负起了稳定社稷、巩固新王朝的重任。

姬旦牵着成王稚嫩的小手登上朝堂,将成王抱上天子的宝座,然后站在一旁。成王初次遇到这种场合有些紧张,他用颤抖的声音对朝中大臣说:“父王宾天,我呈父志继承王位,但年纪尚幼,不晓政事,以后国家一切军政事务都由我的叔叔周公负责。”就这样姬旦虽为朝臣,但实际上成了周朝的实控人。

《苟子•儒效》 中说:“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这就是说周公姬旦为安定天下,防上奸佞之人窥伺九鼎,便将周王室的所有权力都直接集中到了自己手中,代替天千号今天下。

姬旦为了搭建新的领导班子,也采取了一些手段,排除异己,提升易于控制朝臣的官位,好使自己的政令顺畅执行。比如文王时期的重臣姜尚、太颠、散宜生等人,周公在增加他们采邑的同时,削弱他们的实权。姜尚就在此时被封到了齐国,不远千里去赴任了。

最终姬旦与姬姓宗室成员毕公姬高、召公姬奭组成了新的三公,共同治理国家。周公并没有选择与自己对亲兄弟,文王对儿子共同执政,辅助成王。毕公和召公虽然都为姬姓,但是他们并不是文王的儿子,对姬旦对威胁比较小是被选中对重要原因。

天子下葬,诸侯前往镐京吊丧,周公借助这次诸侯齐聚对机会,向他们展示了周朝的军威以起震慑作用,并向天下宣布天子尚未亲政,三公之命就是天子之命,违背命令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姬旦在处理繁重的政务之余还传授给成王学习修身的方法:在邪念末萌芽之时,加以禁止,叫预防;在可以接受教育之时,认真学习,叫适时;不跨越学习每个阶殿,有序渐进,叫顺时;相互观察,学习别人的优点叫观摩。成王在周公悉心的教育下快速地成长。

周公通过上述种种手段暂时控制住了局势,使得朝臣各行其事,诸侯不敢造次。

2. 平定叛乱

周公辅佐成王大权独揽,可谓是殚精竭虑、兢兢业业,唯恐有失。有一次周公在教育儿子伯禽时说:“我是当今天子的权叔,位列三公,我的地位已经达到了臣子的巅峰,可就是这样,也要谨小慎微,勤于政事,不能狂妄自大。当我洗头的时候,如果有人向我禀告政务,我要立即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处理朝政;吃饭的时候,如果有人求见,我也要把来不及咽下去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我的人。《史记》记载“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但是周公专权的做法马上就引来了一些大臣都互相议论说:“看来周公姬日要对成王不利了”。一石击起千层浪,周公自立的流言迅速传遍九州,使得刚刚建国两年的周王朝处在崩溃的边缘。

“周公旦坐于朝堂之上,接受诸侯大臣的跪拜”,可谓权势滔天,随时都有取代周天子的可能。再加上周公组建领导班子,“放逐”姜尚等老臣,排除管叔、霍叔等亲兄弟这些做法,被武王封到原商地的三弟,周公的三哥管叔看在眼里,开始对周公的权势有所忌惮,同时根据周之前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王位传承制度同时存在的先例,心里也开始有的想法。

在文王的嫡子中,管叔鲜排行老三,周公旦排行老四,按理说应该老三优先获取摄政的权利,远在商地的管叔心里必定不平衡,但是周公摄政的事实摆在眼前,他能做的只有顺从或者反抗两条路。或许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周公真有不臣之情,管叔清君侧,后来失败了,经过这场动乱,周公由于某些原因还政于成王,换取了千古美名。

由于历史过于久远,具体情况我们不得而知,最终结果就是管叔鲜联合其余二监,与殷人首领武庚合作,进行了激烈武装叛乱,试图夺取对周朝的控制权。对这次旨在颠覆新政权的叛乱,周公给子坚决回击。他以成王的名义率军东伐,首先消了参与叛乱的“三监”,杀死了管叔,流放了蔡叔,对霍叔也子以贬黜。周公又率大军讨伐武庚,武庚战败,死在了逃亡的路上。三监之乱历时三年,其结果以武庚与三监被消灭而结束。战后,周公将康叔封卫,为保存殷商的祭祀,将纣王的弟弟微子封宋,于是有了春秋初年的卫宋两国。

3. 开疆拓土

三监治乱虽然有殷商遗民参与进来,但本质上是一场周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再分配。是周文王的三子管叔姬鲜和四子周公姬旦为获取周王朝的控制权而发生的斗争。管叔落败,姬旦完全掌控了周王朝,使得周王朝的统治基础得到巩固。

叛乱平定之后,周公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觉察到,没有经过战争征服的广大东部地区依然隐患重重,在那里殷商残余势力仍十分顽固。当初与管叔、武庚联盟的商奄、徐戎、淮夷等过在周朝强大军威的震慑下,没有敢直接与周军作战,但依然对叛军提供了物资和精神上的支持。周王取胜以后,这些东方国家依然没有臣服。为了消灭这些敌对势力,使周朝天下共主的地位得到认可,周公决定出兵讨伐,肃清这些殷商残余势力,将周王朝的直管疆域向东方推进。

在东方诸国当中,最为强大的是商奄,奄以前是商的旧都,基础很好。纣王时期的著名将军飞廉,在牧野之战失败以后逃亡到了这里,他依靠奄的国力,迅速组织起了一只强大的武装力量来抵抗周朝。淮夷与徐戎,方国、部落很多,实力却不是很强。姬旦经过深入地思考分析,决定采取“先服小国,后伐大国”的战略。奄国兵强国富,很难短时间攻破,而以周朝的军力攻打小国犹如以石击卵,可摧枯拉朽的征服他们。战争的情况正如周公所料,在攻打淮徐九夷部落的时候几乎没有遇到像样了抵抗,周军一到或打开城门举旗投降,或丢盔弃甲逃之夭夭,很快周军一扫山东安徽等地,灭国五十有余。商奄在它的盟友相继灭国之后,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是限于实力有限最终被周军攻破了城池,将军飞廉再一次领着残兵败将出逃,最后在海滨被击杀。

经过三年的东征,周军消灭数十个东方小国,彻底地肃清了殷商的残余力量,使天下诸侯皆为周天子马首是瞻。经此一役,周王朝的疆域西起雍歧,北到幽燕,东至大海,南到江淮,控制范围远超夏商,正式实现了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4. 再封诸侯

《荀子 • 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就是说在周公摄政的时间内,周公又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有五十三个诸侯国是姬姓王室成员。那么周公大肆分封诸侯,提高姬姓诸侯的占比目的是什么呢?

周武王灭商建周以后进行过一次分封,在这次分封针对的是黄帝舜、夏商后代,目的是安抚殷商遗民,笼络异姓贵族,获取非周势力的拥护与支持。

周公东征,开疆拓土,使得周王朝的疆域急剧增加,幅员辽阔,远超夏商时期。鉴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高,如何有效统治这广大的地区成为了一个难题。

在辽阔的疆域内,如果周王室直接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效率效率也不会很高;如果按照之前的方法,只要承认周天子天下共主,各个地方自治管理,很很可能再出现三监之乱的闹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周公决定再进行一次分封,同时周公东征胜为周王朝在东部地区的分封提供了保障。

这次分封的主导思想是“亲亲”,就是依靠兄弟、亲戚等王室成员来管理天下,所以才会出现七十一个封国中五十三个是姬姓诸侯。

周公这次把很大的一块封地分给了异姓诸候,即是微子,在原来的商地建立了宋国。微子启是纣王同父异母的哥哥,商王室直系,殷商遗民对他比较支持;周公鉴于微子启在三监之乱中主动投诚的表现,认为他可以维护好商人与周王朝之间的宗藩关系。因此将微子启封在宋,建都商丘。

虽然微子启封宋,但周公对商人并没有放松警惕,在宋国周围又分封了很多诸侯,形成了对宋对包围,即便商人再次作乱,依靠这些诸侯国也能快速镇压商人。这些诸侯包括杞国、葛国、鄢国、陈国、徐国、厉国等异姓诸侯国;鲁国、曹国、郜国、茅国、禁国、沈国等同姓诸侯国。这些国家对宋国进行严密对监管。

周公在其他对地方还分封了几个大国,用来表扬评判功臣。文王第九子姬封被封到卫国,成王对弟弟姬虞被封到唐国,毕公姬高被封在毕国,召公姬奭被封在燕国。

周公虽然分封了许多诸侯,但是并没有对这些诸侯完全放权,依然对这些诸侯进行有效对控制:诸侯国爵位继承需要得到周天子对册封,否则会收到讨伐;诸侯国对三卿要有周天子直接任命,诸侯国不得自行人命;周公还规定了各诸侯国需要向周天子当面述职对制度,根据政治业绩评判爵位升降。

通过这次分封,周朝建立了一种半集权式的政治体制,推动了我国政治体制对发展,为后来秦国一统华夏建立集权式国家打下来基础。

5. 营建成周

三千多年前的西周王朝疆域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若运用当时的交通工具,从都城镐京到边疆国家,如齐鲁、幽燕等地传达王命,少则一月,多则数月,京城很难对突发情况进行有效控制。那么如何保持对这么庞大地区进行稳固的统治呢?周公陷入了深思。

为了能稳定地统治西周辽阔对疆域,周公决定在天下中心洛邑兴建新的都城,实行双都制度,西部的政务由镐京负责,东部的政务由洛邑负责。姬旦、姬奭、姬高三人作为王朝的三公,经过细致严密的分析,制定出了兴建新都城的方案并报送成王批准。

暮春三月,召公姬奭到达洛地勘察地形确定建筑地址,随后周公亲自到场指挥洛邑的建设。兴建洛邑,周公征发了大批殷商遗民,同时四方的诸侯也提供的大量的劳力,向周天子表达了忠心。

洛邑内城墙方一千七百二十丈,外城方七十里,南连洛水,北靠邙山。其距离都城镐京一千里,以方八百里,为王畿之地。王城的南郊设有天坛和社坛。天坛祭祀上天和后稷,配于日月星辰和五帝。社坛用于分封诸侯举行仪式,它的东面是青土,南面是赤土,西面是白土,北面是黑土,中央与各个方向相互交汇的地方是黄士。分封诸侯时,从被分封者封地所在方位凿取一边士,包上中央黄土,放在白茅上,交子受封者,这就是裂士封侯。除此以外,洛邑还建有太庙、宗官、考官、明堂,其建筑规模宏大,彰显了周朝天子对天下诸侯的控制力度。

东都洛邑建成大大拓展了周天子行使权利的辐射范围,此后的周王在重要场合如分封诸侯、诸侯朝贡都会临幸洛邑。

从此周朝就有了西东两座都城,西部的镐京称为宗周,东部的洛邑则被称为成周。

6. 创建礼制

要想控制天下诸侯为周天子马首是瞻,就要制定一个让所有人都认同并遵守的规则,这里我们就叫它为礼。周公在平定叛乱,营建成周之后就开始了周礼的制定,试图创建一项完美的礼法,让世间万物都可遵照执行,是周朝的天下永不脱轨。

早在上古时期,礼仪就已经出现了,比如祭拜鬼神、祭祀祖先就是最初的礼。随着时代的发展,礼数越来越多,因此礼就需要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来展现。

周公创建的礼制几乎囊括了当时的一切文化现象:天子侯国建制、疆域划份、政法文教、赋役兵刑、冠婚丧祭、朝聘外交、服饰膳食、衣商医巫、官室车马、天文律历等内容。

周礼展示了一个完善的国家典制,国中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富于哲理,但是制度有相当的理想化成分,理论色彩鲜明,实际上是无法操作的。因此,周朝的礼数在今天很多都被废止,只留在了历史典籍当中。

7. 周公归天

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二十岁,到了能够独立理政的年龄,周公便便还政于成王。周公摄政时,西周四面楚哥,危在旦夕;周公还政时章制度健全,江山稳固。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不避艰辛挺身而出,担当起王的重任;当国家转危为安,走上顺利发展的时候,毅然让出了王位,这种无畏无私的精神,始终被后代称颂。

周公为周室操劳一生,辅佐武王、成王两代君主,直到周公临终时,仍念念不忘周王朝的安危,要求将自己葬在成周,意在永不离开成王。周公死后,成王准备按照遗言将它安葬在成周洛邑,但是离奇的事情发生了:“天乃雷雨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国人大恐”,这是上苍对周公安葬地点的反对啊。因此成王最后将周公葬于文王墓地旁边,表示成王不敢以周公为臣。

我们用一首诗歌来结束周公的一生: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更多文章

  • 西周古国:晋国,百余地发展成超级大国,亡于强大,“晋”字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陶寺遗址“晋”的甲骨文为“两箭簇插入箭匣”之形,《集韵》:“晋,子贱切,音箭。”古时晋、箭的发音是一样的,两 者渊源颇深。本义跟“习射”有关,故有“挺进”之义,后加“扌”为“搢”,代替“晋”之本义,其“习射”之义消失。从《周易》之“晋卦”及出土铭文可知,商周之际“晋”字已引申到“晋级、疾进”等字义。

  • 周文王为何厚葬一堆白骨,夜梦飞熊得到姜子牙?这幅骸骨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周文王夜梦飞熊,姜子牙与周文王,姜子牙几岁出山辅佐周文王

    封神中,武王伐纣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两个先决条件:周文王奠定的王者之师的仁义形象和西岐将士的同仇敌忾,以及姜子牙带来的丰厚大礼包,姜子牙的帅才和阐教的鼎力相助。而后者不止是加分项那么简单,甚至可以直言不讳地讲,姜尚与阐教的参与,是西岐无往而不胜的决定性因素。周文王求贤若渴,姜子牙奉命下山求取一套人间

  • 西周历史人物:烽火戏诸侯的最后一任君主“周幽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上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幽王简介,幽王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简介:周幽王,姬姓,名宫湦(shēng),周朝第十二任君主,也是西周最后一任君主,上任君主周宣王之子。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国事,为政贪婪腐败,重用奸臣虢石父主持朝政,加重对百姓的剥削。又宠爱褒姒,废黜申后和太子,激怒申后的父亲申侯,最终致使申侯引犬戎攻灭西周。主要事迹:1、 三川地震周幽王二年

  • 昭王之后,开启了西周衰亡的多米诺骨牌倒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西周衰亡史完整版,昭王,昭王和昭王妃的爱情故事

    周穆王上台后,他非常清楚此时天下诸侯的心里在琢磨什么,因此,他觉得,他必须做点什么了。此刻的周穆王看着南方嚣张的楚国心想:楚国,看来暂时是打不了的,那我就打个西戎吧。说干就干,立刻发兵攻打西戎,结果,作为游牧民族的西戎跑路了,连西戎的人都没看到,不能白跑一趟啊,那就顺便打个猎吧。于是,此次出征,就带

  • 夏朝原来是这样建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启:父亲,这个我看行。[呲牙]大臣:祖宗规矩不能破,我们推荐“皋陶”继承王位。皋陶:好的好的[大笑],不久之后,我怎么就病死了。[我想静静]大臣:那我们继续推荐“伯益”继承王位,大家都认可。大禹:哼,那我就先给“伯益”个虚名,暗中支持我儿掌握实权。启:加油鸭,我要扩大威望,争取更多的人。伯益:真好,

  • 封神演义:姜子牙为什么不直接灭了妲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姜子牙下山后,红尘中一番滚打,最终终于得到纣王赏识,当上了殷商下大夫,当上殷商下大夫之后,他就能跟妲己见面,跟妲己见了面之后,这里就发生一个问题,他能不能看出妲己是个妖怪?妲己进宫之后,所谓妖焰冲天,不但远隔千里之外的 终南山玉柱洞炼气士云中子看到,就连朝中没有多大修为的凡人,司天台太师杜元铣,也能

  • 不要鼓吹奴隶制的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人已经习惯被奴役了!如果在经历几百年!就真的翻不了身了!没有一个朝代比清朝更卧槽的!看看他们脑袋后面的小辫子!现在经常说抓住你的小辫子 。看看说的话,奴才请安!看看文人的歌功颂德,康乾盛世,文人风骨都没有了,看看现在的宣传,清朝轻松幽默,衣食无忧的朝代。太平天国是愚昧无知!整个国家都愚昧了,奴印

  • 殷墟妇好墓是“均台之享(阏伯台)”,亚长墓是汤祖伯益墓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妇好复原像,妇好是纣王什么人,商朝妇好墓葬图片

    我去年说过,“妇好墓是打开夏商周奥秘大门的一把金钥匙…”现在看,确实不错!随着图腾解夏的不断深入,我们已经逐渐摆脱了对甲骨文的盲目依赖!并且逐渐明白,甲骨文不过是对夏商周图腾传承的一种刻甲记录…时间并不长,也就是4000年以内的事儿,与所谓的7000年贾湖刻符并无直接关系…因为卜辞内容,主要是以祭祀

  • 殷墟和甲骨文能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商朝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殷墟甲骨是商朝的吗,甲骨文与殷墟,商朝殷墟遗址

    “为什么三千多年前的声声问卜会突然涌现于19世纪最后一个深秋?”在《问卜中华》中文化学者余秋雨这样感叹:“我想定是华夏先人强烈地感知到了他们的后代正面临着可能导致万劫不复的危难。他们甚至恼怒了,以致于掷出甲骨责斥后代:为何这么垂头丧气?至少也要问卜几次。最后探询一下吉凶!”如今考古学家已从安阳的小屯

  • 封神榜 之 纣王真面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这里就是中国最后一个人黄商纣王帝辛之墓。在封神榜中,武王代天伐宙,可谓是天命所归。然而随着大量文字出土,我们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经过千年的编织与渲染,纣王成了荒淫无道的代名词。然而,纣王帝辛并没有那么坏,虫子的弟子子贡曾经指出,纣王之所以成为坏人,是因为他输了战争。纣王接触的国家呢,并不是一个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