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宣宗:神反转,装傻36年后摇身一变登基为帝,开始反击

唐宣宗:神反转,装傻36年后摇身一变登基为帝,开始反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364 更新时间:2024/1/17 16:22:27

武宗被宦官拥立上位后,宦官借着拥立的功劳把持朝政,控制武宗。武宗看清朝局,下定决定要把宦官清除掉。但武宗也意识到自己现在的根基不足,需要有一位有才能的宰相辅佐,逐渐取代宦官的势力,控制朝廷的大权。这个人就是声名远播的李德裕

李德裕是穆宗时期的官员,因为当时的牛李党争受到牛派的排挤,离开朝廷。牛李党争是从唐宪宗李纯时候就开始的,持续了五十来年,经历了多朝皇帝。

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而李党则大多数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入官场,称为“门荫”出身。李党的代表人物是宪宗时期的宰相李吉甫,和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牛党的代表人物则是穆宗文宗时期的宰相牛增孺。

李党是主战派和改革派,要求朝廷积极平叛,打击藩镇割据。积极改革政策,减轻人民负担。而牛党则是主和派,主张维持现状,执行投降政策。两方在立场和执政理念上完全不同,争斗也非常激烈。李德裕就是在这场争斗中被牛党排挤,离开朝廷。受到牛李党争牵连的还有张九龄,杜牧,李商隐等人。

武宗对李德裕寄予了厚望,李德裕当上宰相后就上书给武宗,总结了藩镇割据失败的原因。一是因为宦官军权太大,连宰相都无法干预;二是因为宦官随意指挥作战,将领的才能得不到发挥;三是宦官将军队中最强壮的士兵作为了自己的护卫队,让老弱病残的士兵出阵作战。看到情况不对,就率军逃跑。

武宗看了李德裕的上书,果断下令,今后监军不得干预军政,并且控制了护卫队的人数,令宦官不敢去前线观看战斗。这样一来,将领就可以随自己的想法灵活作战了,唐军也取得了多次胜利。

武宗和李德裕两人君臣一心,在回纥入侵后,调大军反击,将回纥军击败,取得胜利。在大部分人反对对藩镇用兵时,武宗依旧采用李德裕的建议,利用藩镇之间的矛盾,讨伐河东地区昭义镇节度使得叛乱,用了13个月就收复了昭义镇,震惊了朝野上下。

武宗通过李德裕的谋划,有步骤地夺取宦官的权利,用强硬的手段打压宦官的势力,宦官也不像以前那么嚣张了。

武宗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用一个李德裕就做出了功绩。

但武宗却非常迷信道术,为了大力提倡道教,武宗严厉打击佛教,发布了灭佛诏书:下令50岁以下的僧尼一律还俗,每个州只能保留一座佛寺,其他佛寺要全部销毁。以至一年之内,全国4万多所寺庙被关闭或摧毁,20多万僧尼还俗,10万多顷佛教占地被收归国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会昌灭佛“。

武宗非常迷信长生之术,33岁的时候,服食丹药中毒身亡。他在位期间虽然平定了边境和藩镇的叛乱,打击了宦官的专政,但为追求长生,在位6年就丧命了,还是没能挽救唐朝的命运。

武宗死的时候,还没册立太子,也没来得及交代身后事,留下的孩子都还很小。宦官就拥护了李忱上位。

唐宣宗李忱是唐宪宗的第13个儿子,是敬宗、文宗、武宗的皇叔。

李忱年幼的时候不爱说话,一副傻乎乎的样子,被很多人嘲笑,当做傻子,宦官也认为傻乎乎的李忱比较容易操控,才立他当皇帝。

就在大家以为宣宗李忱是又蠢又笨的皇帝,没有想到他是扮猪吃老虎,上台之后完全变了个样子,不仅不傻不笨,而且非常有皇帝的威仪,行事坚决果断。

从历史上来说,宣宗李忱是唐朝末年的诸多君王中,最有作为的一个皇帝,被人称为“小唐太宗”。他也是唐王朝唯一一位以皇太叔的身份继位的皇帝。李忱继位以后,励精图治,给当时的官员和百姓带来了新的希望。

李忱以皇叔的身份称帝,他只认定自己是继承了父亲唐宪宗的皇位,不承认自己继任的是武宗的位置,所以他将穆宗到武宗的所有施政方针全部否定,而且还将大权独揽的宰相李德裕贬职。李德裕被贬后抑郁而终,这场长达接近50年的牛李之争也随着李德裕的死亡结束了。

宣宗以皇叔的身份,旁观了政治斗争20多年,韬光养晦,练就了过人的智慧和权谋,他明白选人与用人是治理好国家的关键。

宣宗对科举制度非常的重视,尤其尊重儒生,他认为科举出身的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真才实学,为了完善科举制度,宣宗还经常的微服私访,打扮成百姓的模样,听取人们对科举取事的看法和见解。宣宗对科举考试中隐私舞弊的行为非常的痛恨,而且坚决严厉打击。

一次科举考试中出现了考官泄露考题的情况,被御史台弹劾。宣宗得知此事后非常的重视,令人详细调查,并立即下诏将主考官降职,并且将已经录用的10名举人全部取消资格,将贪污受贿的官员斩首。这件事大大的震慑的朝廷官员,打击了科考中隐私舞弊的现象。

不仅是科举考试,宣宗登基后也非常的重视选官制度,他认为如果选官只看出身,那就会埋没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为了改变现状,宣宗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考核标准,规定了官员的试用期,主要考察官员的实际能力。只有在试用期内展示出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到正式的任免。

宣宗认为官员应该了解民间的疾苦,而刺史是州长官,最能了解当地的民情和民生,所有玄宗非常重视对刺史的考核,总是自己亲自坐镇考核。还规定刺史上任前,一定要经过皇帝本人亲自考核。

为了能够掌握各州的情况,对刺史进行全方面的考核,宣宗还特地命令翰林院编辑了一本关于各州户口、田产、物产、风土人情等各方面事宜的书籍,叫做《处分语》。宣宗对各地行政区的了解程度,经常让考核中的刺史非常惊讶。

宣宗还规定中央官员必须有基层任职的经验,一定要当过刺史或者县令,否则不能担任中央高级官员。

李忱坚持任人为才,而且从自己做起,杜绝人情为官。李忱曾经生病不能进食,多亏一位叫梁新的人治疗,病情才好转。之后梁新,向宣宗请求赏赐官位,李忱断然拒绝,只是令人每月给梁新多一点钱财。

宣宗时时刻刻都提醒自己要努力地治理好国家,他非常的聪明,而且记忆力很强。看过一眼的奏折都能记得。处理政事非常的细致,能够明察秋毫,而且也督促大臣们很认真。就连在宣宗时期任职了10年的宰相都说,他每次和宣宗谈论政事,都担心自己不够细心,每次都紧张到湿整件衣服都被汗打湿了。

宣宗在谈论政事的时候非常的严肃认真,但在私下里却非常的平易近人,君臣相处很融洽。对侍奉的宫人们也从来不歧视,还能叫出每一个宫人的名字,知道他们干过什么差事。谁要是生了病,不仅派御医帮忙诊治,自己都还会亲自去探望。

宣宗在位的时候也非常的注重节俭。在穿着上,他非常反对华丽奢靡的风气,经常穿着洗过的旧衣服,只有在召见大臣的时候才会换上新衣服。在饮食上也非常的简单,不会要求歌舞、音乐的陪侍,简简单单几道菜就可以了。连出行也不讲究排场。他认为从前皇帝出行的场面太过于奢靡浪费,就下令撤掉。连自己最宠爱的女儿万寿公主出嫁的时候,乘坐的车子,也从白银装饰换成了铜的装饰。

天子带头节俭,百官也竞相效仿,在宣宗时期形成了一种崇尚节俭的风气。不但自己以身作则,宣宗还要求宗氏子弟,一定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万寿公主出嫁后,一次遇到了小叔子病重,但万寿公主却跑到慈恩寺去看戏。宣宗知道后,特别生气,立即万寿公主召到宫中严厉批评,并且让她向夫家好好认错。

从此以后,其他的宗室子弟再也没有敢不遵守礼法的人了。

在宣宗的统治下,唐朝内部不仅内政比较稳定,而且在外交上也有很大的成就。不但保持了边境的安定,而且还收复了被吐蕃占领的河陇地区。

宣宗在位13年,勤俭节约,勤政爱民,国家安定,社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库充盈,户部的钱币多到无法计算,各种货物都堆得像山一样高。史学家认为宣宗的治理具有太宗时期的遗风,对李忱评价极高,将李忱治理的时期称为”大中之治“,后人也将李忱称为”小太宗“。

但可惜的是李忱非常喜爱佛教,他继位以后,佛教又重新兴盛了起来。虽然亲眼目睹了武宗服食金丹惨死,李忱也非常清楚,求仙问药是非常荒唐的事情,但是他还是经不住对长生不老的诱惑,到处寻找长生不老之法。最后他相信了江湖术士的话,服用金丹,身体状况夜越来越差,甚至到了无法上朝的地步。最后背后溃烂,病入膏肓,一命呜呼,享年49岁。

更多文章

  • 这一刻起,唐朝的列车彻底开向深渊,李世民复生也无力回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盛唐僖宗李儇登基,唐朝回天再无望咸通十四年(873年)年仅12岁的唐僖宗李儇继位,而从这时开始,唐朝的列车彻底开向深渊,再也没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先来说一下唐朝此时的现状,你就会真正地感受到什么是绝望。一、中央政治唐朝后期出现了一个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响当当”的群体,他们就是“唐朝太监”。此时的唐朝的政

  • 文天祥!史上最有民族气节的状元,南宋皇帝亲自劝降也不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天祥死在何处,宋恭帝劝降文天祥,文天祥最出名十首诗词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励多少学子卧薪尝胆、悬梁刺股。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为科考中最高荣誉。因其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亦别称殿元。又因居三鼎甲之首,亦别称鼎元。 纵览古今,多位状元中,除杨慎

  • 她才是历史上李世民最爱的女儿,不是高阳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让自己能够找到一丝安慰,太宗下令,将晋阳公主的封地所得,全部用于在她的墓旁建造佛祠,为女儿的往生祈福求祷。曾经一部2002年播出的古装剧《大唐情史》,由唐国强和沈傲君主演,剧中把高阳公主编成是李世民最爱的女儿,也让很多人一直认为历史上李世民最爱的女儿就是高阳公主。那么历史上的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真

  • 故宫出现裂缝,却曝光了尘封600年的秘密,朱棣可真是个狠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棣修建故宫历史评价,朱棣为什么会建故宫,朱棣为什么要建北京故宫

    可以说故宫是明成祖朱棣最得意的作品了,但故宫的建造过程十分繁琐,再加上当时没有现在这么高端的科技手段,一砖一瓦都是老百姓们徒手抬上去的,而这其中也蕴含不少不为人知的秘密,随着时间的推移,故宫的一块砖出现了裂缝,因此曝光了封尘了六百年的秘密! 故宫是全世界五大宫殿之首,而之所以能位居首位,不仅是因为它

  • 36年前山东一农村妇女效仿武则天,登基称帝广收男宠,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1986年山东效仿武则天的人,武则天时期的农民起义,武则天军权分布情况

    她堂而皇之地为自己举行了一次加冕仪式,身着龙袍,头戴王冠,神气活现地按照古代帝王的礼节,在众人的注视下,昂首阔步地登上了王座。该女子叫晁正坤,山东安丘人氏,在当地农村是个有名的神婆。晁正坤在一九四九年生于山东安丘的一个小山村。那时候,她还是晁正芳,因为家境贫困,又有重男轻女的传统,晁正芳上了小学就退

  • 揭秘元朝军队装备特点!军事物资有哪些规定?出现哪些武器种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元朝末年,火铳已被广泛使用。元朝对武器的管理,有很严格的规定。除了由政府组织的武器生产外,任何人都不许私造兵器。汉人、南人不得私藏武器,弹弓、铁棒等都在禁用之列,违反者要治罪。汉军和新附军人只有在作战或出戌时才许持有武器,使用之后就要交纳仓库,统一保管。蒙古军和探马赤军人则不受此限制。为了解决军队

  • 唐懿宗李漼,将“大中之治”的成果损失殆尽,唐王朝岌岌可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宣宗的身体能够再好一点多,活个几个月,那也许也就没有李漼什么事情了。毕竟宣宗不喜欢这个长子,连住都不想和他住在一起。早早地就让他搬出皇宫,住到亲王居住的“十六宅”,甚至连很多大臣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皇长子的存在。宣宗在临死之际,将夔王李滋托付给了三个顾命宦官。希望他们拥立李滋为太子继承皇位。但没

  • 赵匡胤: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之君,作为一名君主,他有着有异于常人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宋太祖的另一付面孔。赵匡胤原来是后周的一名将军,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和其他将军只注重武功不同,赵匡胤在行军打仗的的间隙,会忙里偷闲,看上一会儿书。他随军带着很多书,有一次他带兵攻打南唐,有人看到他军队的后面骡马拉着两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六大战役,为后世南北对抗提供了经验借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两晋南北朝72集完整版,两晋南北朝,三国时期的几次著名战役及其影响

    1.官渡之战简介: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先是奇袭袁绍在乌巢的粮仓,后又击溃袁军主力。性质:统一之战影响:经此一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是东汉末

  • 重大的战略失误?联合蒙古打金朝,南宋真的做错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海上之盟”达成不久后,契丹被北宋与女真人联手终结。然而尴尬的是,女真人除掉契丹后,立刻将矛头对准了北宋,挥兵南下攻破汴梁,将宋徽宗与宋钦宗掳走,原本繁盛无比的东京汴梁被劫掠一空,史称“靖康之耻”。女真崛起,联合宋朝灭掉辽朝侥幸逃过一劫的康王赵构,带着残存下来的臣民们,在江南建立起了新的朝廷,即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