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是,总督管数省军务,巡抚只管一省,侧重民政,全国设八大总督,分别为:直隶、两江、闽浙、湖广、两广、四川、陕甘、云贵总督。光绪年间又增设了东三省总督。
长期以来,直隶总督被认为是大清第一总督,因为直隶总督担任着拱卫京师的重任,而且后来还兼着北洋大臣的职务,实际上直隶总督不仅是一个地方长官,还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外交长官。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20余年,实际上大部分工作还是负责外交。
其实,在清代初、中期,两江总督才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总督,至少也是和直隶总督并列的。因为两江是人文荟萃之地,更是大清国财政收入的集中地,国库近多半的税收来自两江。自康熙二十一年始设两江总督以来,至咸丰年间,两江总督都是封疆大吏中最显赫的。
两江总督的正式官衔为“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其后又兼南洋大臣,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军民政务。清初时江苏和安徽两省同属江南省,初时总督管辖江南和江西政务,因此称为两江总督。
两江总督署位于金陵城正中,明汉王府旧址。当年朱元璋为笼络人心,封陈友谅子陈理为“汉王”,建汉王府。明成祖朱棣当权后,迁都北京,将汉王府赐给了儿子朱高煦,朱高煦封汉王,于是它便成了新的汉王府。
两江正当南北结合之处,以长江为纽带,“包络江淮,控引河海”,上下呼应,是重要税收来源地,两江征收的漕粮占全国漕粮总数一半以上。两江地区文化之发达,天下独步。因此“国家鼎建两京(北京和盛京)之外,分省一十有四,而江南最为重地。除直隶外,能与天下相权衡者,江南而已”。
尤其是太平天国时期,两江的重要性更是超过直隶。咸丰十年(1860年)7月,朝廷任命曾国藩“署两江总督”也就是代理两江总督,同时加兵部尚书衔。8月实授两江总督,又加“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并将杨岳斌、彭玉麟统率的湘军水师划归曾国藩节制调遣。
事实上,曾国藩所任的两江总督是大清有史以来最显赫的总督,他不但可以节制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同时还可以遥控湖南、湖北等省。长江以南,基本都控制在曾国藩的手中,也正是因为他具备如此强大的势力,所以才有人会鼓动他的湘军直捣黄龙,改朝换代。
也就是从曾国藩手上开始,地方封疆大吏才有了实质性的权力,集军权、财权、司法权于一身,极大地削弱了中央的权威,自此,南方各省督抚势力逐渐坐大,对皇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与曾国藩同时期的直隶总督是崇厚,无论是才能权威都远不如曾国藩,他在直隶总督任上四年有余并未有突出政绩。在“天津教案”事件爆发后,崇厚就显示出能力不及的弱点,朝廷速调两江总督曾国藩接任直隶,让他全权处理此案。
在不少人看来,直隶总督是大清第一总督,这种说法确也成立,但要辩证地看问题,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也是有所区别的。毫无疑问,曾国藩时期的两江总督,无论其地位还是声望,都无人能够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