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两首诗是王安石、苏轼的经典之作,文学相通,意境却高下不同

这两首诗是王安石、苏轼的经典之作,文学相通,意境却高下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909 更新时间:2024/2/22 16:27:51

苏轼因为才思敏捷,反对王安石变法,因此常常在文学上不屑于王安石,两人在变法问题上也常常争的面红耳赤。但是在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要被治罪时,却是王安石及时出手相救,才使苏大才子免于一死,而王安石在被罢相归隐时,苏轼也放下芥蒂千里相会,二人在晚年时成为了一对诤友。今天我们要说就是二人的经典诗作《登飞来峰》、《题西林壁》,从二首诗作中,我们也可以解读出二人的相通和不同。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30来岁,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时所创作,全诗为: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作者从一开始就写出了自己登山看塔的情景,第二句写自己在塔顶看到了旭日东升的壮丽景象。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的感怀,“歌以咏志”尤其是其中的“不畏”二字说明了作者的自信和豁达,透露出了一种“泰山崩于前”而闲庭信步的从容和大无畏的精神。

《题西林壁》是苏轼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经过九江,与友人同游庐山时所作,全诗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首诗很有画面感而又蕴含深刻哲理的诗作。前两句短短十四个字却写出了庐山的千变万化、绵延逶迤、连环不绝、峰峦起伏。后两句写了一个亘古不变的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需要真正认识庐山只能是跳出庐山全面、客观的看问题,但是也让人有一种难以看清局势、身处漩涡的无奈之感。

两诗都属于写景七律诗,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在立意、谋篇、炼句等文学上有很多相通之处。从诗题看,王诗用动词“登”,苏诗用动词“题”,都用地名作宾语。从全篇的立意构思看,两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理,字字入扣、字字入微,都寓情理于诗境之中。从表达的语势看,两诗的情语中几个用字也几乎雷同。如王诗转句用“不畏”承上下作过渡,苏诗转句用“不识”承上启下作过渡,各自的关照都极稳妥,又如两诗都用“只缘”导引结穴;又如王诗的“身在最高层”与苏诗的“身在此山中”也相同。由此看来,两诗的相通与巧合,达到逼肖,如出一辙。真是英雄所见极同,何其相似!

但是从意境来看,王荆公的诗作显得更为大气和自信,透露出作者在政治上不为艰辛坚持改改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苏轼的诗作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却让人感觉诗人心中的不安和“既来之则安之”顺从、无奈。“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如果非要比较高下的话,个人感觉王安石的诗作更有意境,更为大气。这两首诗的意境也体现了二人对命运的不同态度,王安石就像一个“斗士”为了变法一直在与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做斗争,而苏轼则是一个对命运安之若怡的态度,所以才能写出“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定。

更多文章

  • 萨尔浒之战中,明朝投入了47万精锐部队,为何还是惨败给努尔哈赤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萨尔浒之战明军为什么会输,萨尔浒之战明军有取胜的可能性吗,萨尔浒之战的明军惨败

    关于这次战争需要谈及之处非常之多,三言两语是绝对不能将其说明的,所以我们就只来看一个点,那就是明朝先后投入号称47万部队,而且还有枪有炮,可为何还是败给努尔哈赤呢?战初,辽东的局势十分紧张,明朝军队处于被动局面,这使得明朝建立了200多年的辽东防御体系面临着崩溃的危险。因此明朝统治者觉得有必要在这个

  • 盗墓贼们不盗包拯墓地,要是盗之必盗其墓,这到底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平安年代,都有不少的盗墓贼活动,就别说是身处乱世了,盗墓贼的活动,就更加的猖獗,除了汉朝的墓地之外,其他朝代的一些墓地,都逃不过盗墓贼的魔爪,尤其是墓主人名气越大,就越容易被盗。就是因为这些名气大的人,墓葬会更加的丰富,有很多有价值的文物,随便一件,就让盗墓贼们发了大财,但我国有一个名人,他的墓葬历

  • 明朝嘉靖皇帝沉迷修道,并不是为了长生,而是嘉靖身体有一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嘉靖皇帝如何修道,明朝嘉靖修道了吗,大明嘉靖为什么修道

    当时这个皇帝,也是给了大臣们一个希望,觉得这个皇帝还不错,很有能力,准备跟着皇帝走向光辉时刻时,这个皇帝的画风就变了,他开始迷恋上了修道。这个皇帝就是明朝的嘉靖皇帝,小说上的修道,是比较神奇的,当然在现实中,并没有那么神奇,但是时间和金钱,要花费不少,但人家是皇帝,肯定不缺钱和时间,当时皇帝喜欢修道

  •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能够成功,朱元璋为何就不行?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太祖与朱元璋谁厉害,朱元璋为何不杯酒释兵权,宋太祖为何能杯酒释兵权

    后来我们也知道了,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从武将手中收回到中央,并给予这些武将提供各种福利待遇,让他们享受荣华富贵。当然了,不得不承认,宋太祖这样的做法确实很好,他以一种柔和的手段来收回权力,这样既避免了大规模的流血事件发生,同时也能给世人展现出良好的君臣关系。但这同时也埋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那就是

  • 晁盖临死前对宋江说了一句话,字字戳心,点破了宋江的大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晁盖其实已经看透宋江,晁盖临死前对宋江说的话,晁盖临死前和宋江说了一句话

    文|程哥梁山108将中唯一没有出现的就是晁盖。查看是山东省郓城县东溪村人,时任东溪村的保正,还是当地的财主。不过他不是一个爱财的人,晁盖平生最喜欢仗义疏财,是一个闻名江湖的大善人了。他喜欢结交天下的英雄好汉,喜欢舞枪弄棒,与人比划武艺。身强力壮的他为了这一腔热血没有娶妻纳妾,而是在家里锻炼筋骨。后来

  • 为何成吉思汗的墓到现在都没发现?专家用遥感卫星探测,都找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吉思汗墓已经找到了吗,成吉思汗 墓,外国人寻找成吉思汗墓

    小时候的成吉思汗,父亲被金国残忍杀害,金国还对蒙古进行“分而治之”和屠杀掠夺的“减丁”政策,让蒙古人民深受痛苦之中。所以成吉思汗从小就对金国有着很大的恨意,决心有一天要为自己的父亲报仇。不服输的成吉思汗凭借自己的远见和强大的组织能力,在战场上屡战屡胜,一生经历了60多场战争,只有一次败绩。后来他先是

  • 杜太后临终前,赵匡胤在病榻前接受遗命,谋士赵普保留着天大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匡胤和赵普轶事,赵匡胤跟赵普是同族吗,赵匡胤与赵普议事在哪年

    然而赵普错了,大错特错。赵太后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了,这天她叫赵匡胤来见她,应该是要交待自己的遗命了,但是又让他把赵普一起带来。对此赵普虽然感到有些奇怪,杜太后这种时候应该是只希望自己亲近的两个儿子在场的吧,但是转念一想,自己也算多年的心腹了,接受一下临危遗命也还算合理,也就欣然去了。但令人吃惊的是,

  • 宋徽宗沦为金国俘虏后,不以为耻,还安稳生活,生了一堆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徽宗被金国囚禁在哪,宋徽宗是被掳到金国的吗,宋徽宗死后谁打败金国

    文|程哥与其说每个人都想做皇帝,不如说每一个人都想做盛世的皇帝。皇帝虽然拥有着很多的权力,但全天下百姓的安危,却也系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并且皇帝劳心劳力的治理朝政,自然也是想将江山传到自己后代的手中,所以子嗣对皇帝来说就尤为重要了。最令人无语的是,宋徽宗在做了阶下囚之后,还生下了十多个孩子。宋徽宗可能

  • 专家发掘了一个墓葬,但墓主人身份比较少见,是大明朝著名的御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墓葬挖掘,明朝李中阳墓葬高安田南哪里,明朝二品官墓葬制度

    在考古发现中,御医的棺木这还是第一次遇见。在这个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随葬品,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与医药有关,在墓主人的袖笼里装有大量的植物,经过鉴定全部为中草药,另外还有大量精美的玉器、珠宝等。墓主人的身份已经十分明确,姓顾,字东川。尽管在明代历史上这位御医的资料十分缺乏,但专家们还是找到了一些史料。

  • 宋朝以后军事孱弱的原因尽在一句流传的俗语之中!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军事方面的措施,宋朝军事思想特点,宋朝军事巅峰实力有多强

    宋太祖赵匡胤鉴于残唐五代时期的武人乱政,而在黄袍加身后,”杯酒释兵权“,解除了高级武将的兵权。自此,“以文制武”成了宋王朝的国策,武官的地位总是要低文官一等,而普通士兵就更为人所轻视。而在我国的春秋时期,当兵还只是贵族阶级的特权,普通的士兵属于最低的贵族阶级--士,这跟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比较相似,明